河蚬的功效与作用
河蚬的功效与作用
河蚬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
河蚬的营养价值
1. 蚬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2. 蚬肉中所含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效果。
河蚬的选购
看外壳:外壳完整,没破损;
静水中:选张嘴的,碰一下会自己合上;
搅动水中:选闭嘴的。
河蚬的烹饪小技巧
河蚬可以炒、烤,或者做汤,或者把洗净的河蚬放入开水中,煮至开口,用筷子把里面的蚬肉夹出来,用蚬肉凉拌、炒菜、做汤。
吃河蚬上火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的需求不再是宜安保肚子那么简单,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河蚬是最常是的一种食物,那么吃河蚬会上火吗?
河蚬的营养价值
1.为身体补充各种营养素河蚬中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是优质食品。 2.含微量钴,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河蚬中还含有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保护肝功能功效甚佳。
吃河蚬上火吗
属于海鲜类的食物会引起上火的,切勿多吃。
上面是对吃河蚬会上火吗的介绍,希望朋友们都能调整自己的饮食,另外无论什么食物都不能经常吃,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
蚬壳的简介
蚬壳的简介
【通用名称】蚬壳
【其他名称】蚬壳 (《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
【动物形态】河蚬,又名:扁螺(《隋书》)。 贝壳2片,略呈三角形,大小不一,大者长约6厘米。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膨起,位于背缘中部。壳外被有壳皮,暗褐色,稍带黄色。壳表面生长纹轮状。壳顶色黑,但多脱去表皮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在中央者最大;侧齿前后各1枚,颇长。外韧带坚强,外套膜厚,外套痕稍弯曲。足大,呈舌状。 生活于河川、湖沼中,多栖于泥质的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动物的肉(蚬肉)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捕。捕得后,入沸水中,壳即张开,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性味】①《本草拾遗》:"温。" ②《纲目》:"咸,温,无毒。"
蚬壳的功效与作用
化痰,去湿。治反胃吐食,胃痛吞酸,痰喘咳嗽,湿疮、溃疡。 ①陶弘景:"止痢。" ②《唐本草》:"治阴疮。" ③《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④《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 ⑤《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 ⑥《医林纂要》:"除血热,敛虚汗。"
蚬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入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蚬壳的选方
①治反胃: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陈者尤佳,各烧成白灰。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团,用砂合子盛盖了,泥固缝,煅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食前服。(《百一选方》大效散) ②治痰喘咳嗽: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急救良方》) ③治疮毒:蚬壳粉调胆汁涂。(《四川中药志》)
拓展阅读:蚬壳的化学成分
一般贝壳主要地都是无机盐类与一种蛋白质"壳角质"等所成。无机盐类约占95%,大部分为碳酸钙,此外尚含磷酸钙(1~2%),碳酸镁(0.5%以下)。壳角质约含1%。
如何挑选蚬子
鲜活冒气泡为佳。
选购时最好购买鲜活的河蚬,要挑选那些蚬壳紧闭,或蚬壳做开合动作,并冒出气泡的河蚬,劣质的蚬一般为死蚬或者受水质污染过的蚬,其特点是,蚬死无气泡冒出,或者外壳上有异常的附着物,并散发难闻的气味,这样的蚬不能购买。
河蚬的营养价值
河蚬的营养价值:
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河蚬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或腌制成咸蚬。这不但在国内受到人们喜爱,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普遍受到人们喜爱。
提供出口的商品河规,一般壳长25~36毫米,壳高22~33毫米,壳宽16~28毫米。个体重4~7克,每公斤160~220只。
河蚬亦可以作为农田肥料。施用碎蚬肉、碎砚壳,对酸性土壤有改良作用。
扩展阅读:河蚬的药用价值
近几年来,随着河蚬出口量的增加,河蚬价格不断提升。日本,韩国每年向我国进口上万吨的鲜活河蚬,作醒酒,护肝药膳。河蚬不但可以作为中药的药材,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尿、去湿毒、治肝病、麻疹退热、止咳化痰、解酒等功效,而且还是禽畜类和鱼类的天然饵料。经过粉碎的蚬肉、蚬壳配入混合饲料,饲喂禽畜有促进生长繁殖的作用,可提高禽类产蛋率、畜类产乳率。河蚬也可作为某些特种水产品的鲜活饵科,近几年来,随着鳖、鲤鱼、黄鳝、蟹养殖的发展,人们也开始重视河蚬的养殖。
河蚬的功效与作用 护肤
河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仅能抑制皮肤衰老、防止色素沉着,还能驱除因皮肤过敏或是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干燥和瘙痒等皮肤损害。
河蚬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营养价值: 河蚬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或腌制成咸蚬。这不但在国内受到人们喜爱,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普遍受到人们喜爱。蚬肉营养丰富,肉可鲜食,也可入药。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小便、治脚气、去湿毒及醒酒之 功效,还可治疗肝病、麻疹退热等。
1、补血益气:铁的含量高,吸收好。
2、清热: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3、解毒:清理身体内长期淤积的毒素,增进身体健康。适量食用河蚬肉可治疗疔疮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
4、益肝:蚬肉中维生素B12与动物的肝脏含量相等,对贫血病有特殊疗效,对肝脏功能恢复也有辅助作用。
5、其他功效:蚬含有的维生素等还能治疗黄疸病、夜盲症,以及促进母体乳汁分泌,加快产妇产后体力的恢复。
河蚬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
河蚬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具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蚬子的功效与作用
1、提高免疫力:蚬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2、壮阳壮腰:蚬子可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
3、利尿消肿:蚬子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具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4、祛脂降压:蚬子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5、利造血、护肝:蚬子所含的微量元素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的效果。
海瓜子的生态形态
海瓜子属于双壳纲的1科。世界性分布。代表属蚬属动物壳小型到中型。壳厚而坚,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壳面光泽,具同心圆的轮脉,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铰合部有3枚主齿,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前、后侧齿各 2枚,侧齿上端呈锯齿状。足大,呈舌状。雌雄异体或同体。成熟的卵子或精子排入水中受精,发育成幼蚬后沉入水底,营底栖生活。约3个月可发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种类。栖息于咸淡水和淡水水域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供食用,也是鱼类、水禽的天然饲料。又为中药药材,有通乳、明目、利小便和去湿毒等功效。贝壳可锻烧石灰。蚬是棘口类吸虫的第 2中间宿主。中国习见的河蚬壳长约40毫米,高30毫米。壳质厚而坚硬,外形略呈正三角形,两侧略等称。壳面呈黄绿色、黑褐色和黑色,有光泽,壳内面呈淡紫色、鲜紫色和瓷状光泽。栖息于江河、湖泊内。可食用,亦为鱼类、禽类的饵料,并可做为农田肥料。
河蚬的环境适应
河蚬是一种具有很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双壳类水生生物,它吸取周围环境介质中的元素,通过其软体的分泌作用形成其碳酸盐成分的壳体.因此河蚬壳体的化学组成应该反应环境介质的地球化学特征.贵阳南明河河蚬壳体中微量元素组成与河水污染状况的对比研究显示,随着河水水质的恶化,河蚬壳体中的Pb、Cd、Cu、Co、Fe、Mn含量升高,其中Pb的增升比率最大,达到285%,其次为Cd、Cu、Co、Fe和Mn,分别为127%、121%、84%、48%、和34%;相反地,Ni、Na、Zn则在污染较重河段的河蚬壳体中含量较低,其中Ni的降低比率最大,为63%,其次为Na和Zn,分别为18%和14%.这一初步研究结果证明了随着水质地球化学条件的改变,河蚬的确在调整着自己壳体的组成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其中Pb、Cd、Cu、Co、Fe、M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与水质污染变化相一致,可以用来反应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特征.
蚬肉营养丰富,肉可鲜食,帛蚬干和罐头,也可入药。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小便、治脚气、去湿毒及醒酒之功效,还可治疗肝病、麻疹退热等。河蚬是底栖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壳粉可作石灰的原料。蚬也是卷棘口吸虫的第二中间寄主,生食或进食没有煮熟的蚬,易患卷棘口吸虫病。
河蚬的功效与作用 壮阳壮腰
河蚬可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