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斑是乳腺炎的早期信号吗
长斑是乳腺炎的早期信号吗
没有哪个女人不担心自己的脸的,如果哪天你的脸上突然长斑了,那你可要当心了。人们常说人的脸面就是你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脸上如果有什么突变,如长痘痘,长斑等现象要引起注意,那是你的身体内部出现了病颁,在脸上显现出来了。
年方47岁的林女士日前脸上忽然长出了许多老年斑。当时,她认为是太阳晒的太多、睡眠饮食没规律引起的,没怎么在意。
后来,医生号脉,诊断她体内有囊肿。方女士随即去做B超,结果发现子宫内肿块有葡萄串大小了。
脸上突然生斑,不单缘于皮肤老化,还可能预示着盆腔炎、乳腺炎、乳房小叶增生、宫颈炎等妇科病变。
长斑往往是体内病情变化的征兆。斑的产生是气血津液不流通,郁积在上半身所致。血液之所以阻滞,原因多是肝脾肾虚弱。肝脾受阻,发于脸面为色斑,发于体内则形成囊肿、炎症。这种“病变斑“,往往还伴有脸色发黄、发灰、发暗的症状。
如果此斑是妇科病引起的,通常会出现白带异常。
医师提醒,妇科病从潜伏到发病,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突然长斑说明身体出现了异常,妇女应引起足够重视,最好及时去医院彻底检查。
乳腺癌的早期信号是什么
乳房位于体表,病变容易被发现,也便于自我检查。自我检查最好选择在月经过后的1周内,因为经前期和月经期乳腺会受卵巢内分泌的影响而出现肿胀,乳腺组织易与肿块混淆,同时触摸时会有疼痛而影响检查。
乳房内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特别是质硬、边界不规则的肿块。早期,肿块易被推动;当肿瘤侵犯皮肤或乳腺组织后,活动就会受限。这时如果将乳房轻轻上抬,就可看到皮肤被牵拉而凹陷,称为“酒窝征”;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后,还可出现乳头内陷,乳房皮肤变粗、变厚,毛孔增大,看上去好像“橘皮”,故称“橘皮征”。此外,乳头有血性分泌物或黏液溢出,也是乳腺恶性肿瘤的信号之一,必须及时就诊。
凡自我检查触及到可疑肿块,都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首先请有经验的医生检查,以鉴别是肿块还是乳腺组织(如小叶)增生,必要时可行钼靶X 线摄片、高频B超、磁共振等辅助检查,以帮助鉴别。一位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再加钼靶摄片或高频B超,应该80%可以鉴别出乳房肿块的良恶性,但要100%确诊,则必须依赖病理检查,这儿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对乳房肿块进行细针穿刺,找到癌细胞,即可确诊为乳腺癌;找不到癌细胞,应该说大概不是恶性的。
2)住院手术,在手术台上先行冰冻切片,若为恶性,按乳腺癌要求手术;若为良性,局部切除肿块即可万事大吉。
一旦确定乳房内确有肿块,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手术切除,术中进行冰冻切片来了解肿块的良恶性,即使是良性的,切除也是必要的。一来明确了诊断,解除了思想顾虑;二来避免了良性肿瘤将来的恶变。如果冰冻切片报告为恶性,医生则会按乳腺癌要求进行根治性手术。
乳房疼痛要警惕是乳腺炎来袭
乳房疼痛要警惕是乳腺炎来袭。乳房是彰显女性魅力、性感的地方,也因此女性常忽视了它的健康,当它发生“紧急信号”时,很多女性也无动于衷,如:乳房疼痛。对此,乳房疼痛很可能是乳腺疾病的征兆,因此,女性朋友切不可忽视。
【引起乳房疼痛的原因】
1、乳腺炎
一侧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同时伴体温升高,常是乳腺炎的征象。
2、经前乳房胀痛
(1)约有2/3以上的妇女在月经来潮前有双乳胀痛或不适感,整个乳房胀满、发硬、压痛,原有的颗粒状或结节感更为明显,这属于生理现象。
(2)多数妇女胀痛不严重,可以忍受;少数敏感者在乳房受轻微的震动或碰撞时即感到胀痛难忍,甚至不敢走路、着衣,终日手托双乳。这主要是由于月经前1~2周其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细胞增大、乳腺间组织水肿而引起的。
3、乳痛症
(1)乳痛症的发病机制与原发性痛经相似,相当常见。其特点是只有乳房疼痛而无乳腺肿块,胀痛剧烈、持久,如针刺样或刀割样,有的呈隐痛。
(2)疼痛部位不定,双侧轻重不等,可放射到腋下、肩背及上肢,严重者不能着衣、不敢走路。检查时可见乳房外上方有肥厚感或颗粒感,可有轻微压痛,但无肿块。
(3)更年期妇女亦可能有难忍的乳痛症,常伴有乳房发热、不适感,这与其体内分泌大量促性腺激素及植物神经紊乱有关。
4、乳腺癌
(1)48%的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乳房隐痛、刺痛,呈渐进性加重,并牵涉到肩背部。
(2)乳癌以乳房痛为初期症状者约占13%,其中有6%的病人乳房痛是惟一的早期表现,即仅有乳房痛而摸不到肿块。乳癌晚期则疼痛剧烈难忍,并进行性加重。
乳汁淤积是最主要因素,产后患有乳腺炎,千万不要忙慌,想办法让瘀积的乳汁尽快的流出来,就要做乳房的按摩。让瘀积的乳汁尽快的流出来,就要做乳房的按摩。
为什么女人会长黄褐斑
一些女性朋友发现脸上长斑之后,多数会认为这是内分泌失调或皮肤老化引起的,会赶紧服用一些药物或用化妆品。其实脸上长斑,尤其是突然长出来的,很可能是某些妇科疾病的预警信号,如盆腔炎、乳腺炎、乳腺增生、宫颈炎等病变。
因此,面部生斑可以说是脏腑功能衰退、疾病逐渐加重的反映,所以一旦出现这些病变,千万不可马虎,必须及早就医,科学用药,否则,病情加重,必将导致机体内脏早衰,危及生命。
乳头的溢液的性状
(1)脓性溢液,多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
(2)乳汁样,多为生理性,如断奶后或流产后的近期,不是癌症的表现。
(3)血性溢液,可为鲜红色、咖啡色、淡黄色、褐色等不同的颜色。此种溢液是危险的信号,应高度警惕,其中50%~75%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5%的乳腺癌。如血性溢液发生于绝经后,则75%是乳癌。
(4)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这种溢液可能是乳腺癌的信号,应进一步检查。
(5)淡黄色溢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溢液,几乎见于各种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症为多见。也有一部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
乳房疼痛到底是不是乳腺炎
很多育龄女性尤其是哺乳期的女性常会发现自己乳房不时的疼痛,就会很担心自己的乳房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担心乳房疼痛是乳腺炎的原因导致。
哺乳期的妈咪因为常常喂奶的关系,常会有乳窦堵塞或者乳腺炎导致乳房疼痛,乳房有硬块,这种症状的出现可能会游轻到重,疼痛甚至遍布整个乳房,哺乳常会让女性难于分辨。所以,这种情况严重性可大可小。有的会自行消失,但有的会持续疼痛,胀痛加剧,出现发烧感冒的症状。
因此,乳房疼痛是乳腺炎吗?乳房疼痛是有可能是乳腺炎的关系。如果女性的疼痛硬块伴随着发烧以及流感似的症状(疲倦、酸痛等)就是乳腺炎。得了乳腺炎往往只会在乳房单侧,乳腺炎患者偶偶还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所以哺乳期乳房疼痛须小心乳腺炎。
哺乳期易产生乳腺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哺乳不当,导致乳房涨满,若没有得到及时的疏通将乳汁排出容易引起乳房淤积,堵塞导致乳腺炎的发生。因此,哺乳期预防乳腺炎的最好方法是合理的哺乳,喂养。如患有乳腺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防止乳腺脓肿,发烧。
怎么给内脏做个大扫除
怎么给内脏做个大扫除?
经常打嗝、腹胀?大白天老犯困?这些症状提示你的脏腑器官可能该“清理”了。那么,身体给你发出的这些信号意味着什么?不同器官又该怎么打扫?
1、心脏
中医认为舌和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舌为心之苗”的说法,溃疡长在舌头上,不排除心火旺盛的可能。
信号:舌头溃疡、额头长痘、失眠。经常胸闷或胸痛。
方法:用莲子芯泡茶,再加些竹叶或生甘草。按压少府穴。喝绿豆汤。
2、肝脏
中医认为肝属木,主筋,其华在甲。因此,指甲的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肝脏的健康程度。乳腺增生与肝病变的关系比较密切。
信号:指甲表面有凸起棱线或凹陷。乳腺增生。偏头痛。脸部长痘。
方法:按揉太冲穴。每天吃一小把枸杞。
3、脾脏
对于脾虚肝瘀型的色斑患者,色斑常分布于两颧及口周。白带过多的病因中有脾虚,但湿热、肾虚、痰湿等也会导致白带过多。
信号:面部长色斑。白带过多。口气明显,唇周长痘或口腔溃疡。
什么是乳腺炎
有些产妇往往在哺乳时未让婴儿将乳汁吸尽,使乳汁郁积在乳腺小叶中,长久下去会造成乳腺管堵塞不通,引起淤乳。这时可发现产妇乳胀严重,乳房变硬,表皮绷紧,局部红热,触痛明显,由于乳汁淤积及淋巴静脉回流不畅而形成乳房硬结。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会极度不适,畏寒、发抖、高烧、体温达38℃左右,患乳侧的腋下淋巴结会肿大,有触痛,引起乳腺炎。 乳腺炎可发生在乳房的任何部位,患侧乳房疼痛、红肿,局部变硬,有明显触痛,以后逐渐形成脓肿。病人有高烧、畏寒的症状。最后可穿破皮肤流脓,有时也流乳汁,因此创口经久不愈。 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3~4周,以初产妇尤为多见。
如何根据乳头溢液颜色判断是否患乳腺癌
乳头溢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溢液一般是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出现的一种泌乳现象,有时口服避孕药或者镇静药后也会引起乳头溢液。另外,绝经后的妇女单侧或双侧乳头也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溢液,这些都无大碍,并不是疾病的预兆。关键是与这些情况不相关的病理性溢液,它多发生在一侧乳头,数月甚至数年都出现溢液,就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了。
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和乳腺癌都有可能出现乳头溢液。如果溢液浑浊,多是乳腺导管扩张症或者浆细胞性乳腺炎;如果出现淡黄色溢液,最大的可能是乳腺增生,也有可能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者乳腺癌。如果溢液中带血,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一个危险信号了,患者必须要高度警惕,50%~75%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可能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也有15%的可能性是乳腺癌。另外,患者如果是在绝经后出现溢液带血,那么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如果溢液像清水一样,也要引起警惕,这也可能是乳腺癌的症状,而且这类溢液无色透明容易被忽略。
这里,通过乳头溢液颜色只能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哪种乳腺疾病,患者自己了解这几种情况后,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怀疑和猜测。但它毕竟不是评价乳腺疾病的标准,除了用肉眼观察外,最好去妇科专业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