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肥胖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
以柴胡10g、大黄10g、山揸10g、泽泻10g、当归10g、白芍10g、知母10g、防己10g、茯苓10g、莪术10g为主方结合临床辨证加减,20付一个疗程。
2、中医针灸治疗
取梁丘、公孙穴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半小时。15次为1个疗程。若虚寒者、或温灸,或结合埋针治疗。
3、耳针疗法
可采用耳穴贴压或埋针、贴压: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或白芥子等贴压在耳穴上;埋针则常规消毒后将嵌镇针刺入耳穴,再用胶布固定,嘱患者每进餐前按压1-3分钟,以酸麻或疼痛为度,一般送1-3穴贴压或埋针,每5-7天换穴一次,5-8次为1疗程,常用穴有内分泌、神门、肺、胃、脾、愤门、口等,虚胖多选肺,有抑制食欲及利尿作用;实胖多选愤门、胃,抑制食欲效果显着,利尿作用小。
4、祛脂机
哪个地方脂肪多,就可放在哪个部位。主要取决于其振动祛脂作用,每个部位20分钟。
小儿肥胖症早期症状
小儿肥胖症的症状: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小儿肥胖症患儿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明显肥胖的儿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扩展和膈肌运动,使肺换气量减少,造成缺氧、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一换氧不良综合征(或Pickwickian syn.)。
体格检查可见小儿肥胖症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白纹或紫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度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
女孩胸部脂肪过多应与乳房发育相鉴别,后者可触到乳腺组织的硬结。男性小儿肥胖症患儿因大腿内侧和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隐匿在脂肪组织中而被误诊为阴茎发育不良。肥胖小儿性发育常较早,故最终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小儿。由于怕被别人讥笑而不愿与其他小儿交往,故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有哪些
说到肥胖可能是大家都不愿意谈论的一个话题,因为肥胖却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孩从小就肥胖,就错误的认为肥胖症是由于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实不然。遗传在肥胖中起到的作用很小,造成肥胖症的主要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中的家庭生活方式,和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引起肥胖的最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下小儿肥胖症的病因有哪些?
1肥胖者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很多肥胖症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肥胖的。有观数据表明,大约百分之三十肥胖的人其父母也是属于肥胖。如果父母两个人的体重都已经达到了肥胖的标准,那么孩子就有百分之七十的概率具有肥胖症状。
2饮食可以说是造成小儿肥胖的主要原因,由于父母的不合理喂养,给孩子养成了少时多餐的换习惯,从而造成了小儿体内的能量摄入过高,消耗较少。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3少动的孩子因为长期缺少体育锻炼,也容易肥胖。再加少小孩饮食量的增加,体内的热量堆积过多,身体消耗不了,就更加容易形成肥胖。旺旺肥胖的孩子就不喜欢运动,越不运动就越来越胖,成了恶性循环。
注意事项:小儿肥胖其实说严重也没有那种严重,只需要孩子的父母在小孩小的时候能够加强引导,并且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培养适合孩子的体育运动,相信肥胖就会离孩子越来越远。
小儿肥胖症的原因
很多小儿长得胖胖的,非常可爱,但是体重过重的话,对小儿的身体会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了解导致小儿肥胖的原因,从而控制好小儿的体重,这样才能让小儿健康成长。那么小儿肥胖原因有哪些呢?
小儿肥胖原因
1、遗传
小儿肥胖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肥胖的人都有家族遗传倾向。比如小儿的父母有肥胖者,那么小儿患肥胖者的概率就非常高。经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一的小儿肥胖症患者的家长都与超重的情况,如果父母双方的体重都超重,那么他们的子女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会肥胖。还有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也会出现肥胖的症状,像干糖原积累症这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肥胖。
2、饮食
很多小儿肥胖都与小儿的饮食有关。比如喂养不合理就会导致小儿肥胖,一些家长过早的给小儿添加辅食,过早的断奶,就容易引起小儿肥胖。还有些父母喜欢给小儿吃一些高营养、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小儿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从而增加小儿肥胖的风险。有些小儿食量比较大,进食非常快,长期处于食欲亢进的状态,从而导致肥胖。
小儿肥胖原因有哪些?小儿肥胖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原因就是遗传和饮食。一般来说,父母肥胖的话,他们的孩子患肥胖症的几率就非常高,说明肥胖具有遗传性。此外,不合理的饮食也会造成小儿肥胖,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合理搭配小儿的饮食,这样才能预防肥胖。
为什么会导致小儿肥胖症
目前,有很多的因素会导致小儿肥胖症的发生,该病对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患上小儿肥胖症的原因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症还可以划分:小儿营养素摄入过多,小儿活动量过少缺乏适当的活动,还有遗传因素问题。
一、单纯性肥胖症
大部分肥胖症患儿不伴有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下例因素有关。
1、营养素摄入过多:摄入的营养超过肌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婴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一年和11~13岁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并且体积增大,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不在脂肪细胞增殖时期发生的肥胖仅出现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不明显,治疗较易奏效。
2、遗传因素: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3、其他因素:如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4、活动量过少: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入不多但如活动过少,也可引起肥胖。有些疾病需要减少活动,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现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二、继发性肥胖
约有3~5%的肥胖症小儿继发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症,他们不仅体脂的分布特殊,且常伴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小儿肥胖症的治疗
1、饮食管理
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脂肪病,皆以饮食管理为主。调节饮食的原则如下。
(1)限制食量时必须照顾小儿的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所需,仅使体重逐步降低。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速增。以后,可使体重渐降,至超过正常体重范围10%左右时,即不需要再限制饮食。
(2)设法满足小儿食欲,避免饥饿感。故应选热能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笋、萝卜等。必要时可在两餐之间供给热能少的点心如不加糖的果冻、鱼干、话梅等。
(3)蛋白质食物能满足食欲,又其特殊动力作用较高,且为生长发育所必需,故供应量不宜少于2g/kg/d。
(4)碳水化合物体积较大,对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皆有帮助,可作为主要食品。但应减少糖量。
(5)脂肪供给热能特别多,应予限制。如油煎食物、厚味油汁及各种甜食脂肪食品,均在禁忌之列。
(6)总热能必须减少。对10~14岁肥胖儿一般可供热量5020焦耳(1,200卡)左右,具体供应可依个别小儿实际情况而决定办法。
(7)维生素及矿物质应当保证供给。常晒太阳属必要。
(8)根据以上原则,食品应以蔬菜、水果、麦食,米饭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鸡蛋、豆及其制品。饮食管理必须取得家长和患儿的长期合作,经常鼓励患儿坚持治疗,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2、解除精神负担
有些家长为肥胖儿过分忧虑,到处求医,有些对患儿进食习惯多方指责,过分干预,都可引起患儿精神紧张或对抗心理,应注意避免。对情绪创伤或心理异常者应多次劝导,积极援助,去掉他们的顾虑和忧郁。要使患儿加强信心,改变过食少动的习惯。
3、增加体格锻炼
应提高患儿对运动的兴趣,成为上学爱好。运动要多样化,包括慢跑步、柔软操、太极拳、乒乓球及轻度游泳等。肥胖的家属成员最好同时参加,易见疗效。每日运动量约1小时左右,应逐渐增加。剧烈运动可激增食欲,应避免。
小儿肥胖症病因
单纯肥胖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很小,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中家庭生活方式(家庭聚集性)和个人行为模式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1.遗传与环境因素
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肥胖小儿的父母往往显示肥胖症状,大约有1/3左右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此外,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亦常见肥胖症状,如肝糖原累积症等。
2.多食
小儿自幼养成多食,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减少,特别是习惯于摄取油腻食物,日久即可发生肥胖现象。
(1)不合理喂养:如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生后1~2个月)和断奶过早,是婴幼儿期促成单纯肥胖症产生的一种喂养模式。近年来,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高趋势与父母给予的不合理饮食及营养摄入过多有很大关系,主食量、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摄入过多,谷类食物摄入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由1992年的37g增加到了44g,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2)食欲亢进:食欲亢进,进食过快是肥胖儿童的一个摄食特征。
3.少动
小儿缺乏适宜的体育锻炼,加上多食的因素,活动减少及摄入与排出的不平衡,更容易形成肥胖;肥胖的小儿往往不喜欢活动,愈不活动则愈胖,形成恶性循环。
4.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
在脂肪组织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扩大的关键时期(孕后期,产后早期和青春期)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特征作为危险因素促成了单纯肥胖症的形成。
孕期头3个月细胞水平营养不良,孕期后3个月营养过量,孕期体重增重过大,过速,是子代生后肥胖的孕期危险因素。脂肪细胞数目的逐渐增多与年龄增长及脂肪堆积程度有关,从小儿时期开始肥胖的人,成年后仍肥胖则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而缓慢持续的肥胖,则既有脂肪细胞的肥大又有脂肪细胞的增多,一个肥胖人的全身脂肪细胞可比正常人的脂肪细胞增加3倍以上。
5.溺爱
家长的动机因素对肥胖儿童超量喂养起着重要作用,溺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和某些传统的文化观念(过度约束儿童活动等)是造成男童中重度肥胖检出率高的一个不可低估的动机因素,低收入家庭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产生肥胖儿童的一个重要来源。
小儿肥胖症状
1、本病以婴儿期、学龄前期及青春期为发病高峰。
2、患儿食欲亢进,进食量大,喜食甘肥,懒于活动。
3、外表呈肥胖高大,不仅体重超过同龄儿,而且身高,骨龄皆在同龄儿的高限,甚至还超过。
4、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为显著,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壮而肢端较细。
5、男孩可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埋入,而被误认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患儿性发育大多正常。智能良好。
6、严重肥胖者可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
盘点中医治疗小儿肥胖症的方法
第1、常用减肥中成药
(1)防风通圣丸:由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生姜、连翘、桔梗、川芎、当归、白术、黑山栀、酒大黄、芒硝、石膏、黄苓、滑石、甘草、白芍等药物组成。用于腹部皮下脂肪丰满,即以脐部为中心的膨满型肥胖。通过发汗、利尿、泻下作用进行排泄、发散,同时又具有解毒、消炎作用。该方有抑制代谢的作用,尤适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倾向的小儿肥胖者。
(2)精制大黄片:清热利湿,泻火通便,降脂减肥。用于小儿肥胖而便秘者。
(3)七消丸:由地黄、乌梅、木瓜、白芍、北沙参等药组成。用法为2丸/d,晨、晚各服1丸,空腹时以温开水送下。治疗后乏力、心悸、易饥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消失。主治单纯性小儿肥胖伴有水
第2、耳针减肥
内分泌、皮质下、脾,配穴取口、肾上腺、腹、肺。取2000高斯,直径2mm的磁珠置于4mm×4mm大小的胶布上,然后固定于所取耳穴上,每次取穴4~5个,每天按压3~4次,每次10min,10次为1个疗程。(2)芒针结合耳针:耳穴取饥点、神门、胃、内分泌为主穴。嗜睡者去神门加兴奋;食欲亢进,口渴欲饮者加渴点;顽固便秘者加大肠;伴高血压者加降压沟。芒针取穴梁门透归来、梁丘透髀关,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小而肥胖。
第3、循经点穴推拿减肥
让患者仰卧位,术者循肺、胃、脾、肾经走行经络进行推拿,点中府、云门、提胃、升胃、腹结、府舍、中脘、气海、关元等穴,然后换俯卧位,推拿膀胱经,点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有并发症加相应经络穴位。隔天推拿治疗1次,每天30min,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小而肥胖。
小儿单纯性肥胖怎么办
小儿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是减少热能性食物摄入和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内过剩的脂肪不断减少,从而使体重逐步下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两项最主要的措施,药物治疗效果不很肯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严重,不宜用于小儿。
(一)小儿肥胖症的饮食疗法鉴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以及肥胖治疗的长期性,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食谱应用最广。低脂饮食可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脂肪储备,但不可避免会同时促使蛋白质分解,故需同时供应优质蛋白质,高蛋白食物常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烹调时应适当限制用油。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后会强烈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促进脂肪合成,故必须适量限制。食物的体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儿饱腹感,故应鼓励其多吃体积大、饱腹感明显而热能低的蔬菜类食品,其纤维还可减轻糖类的吸收和胰岛素的分泌,并能阻止胆盐的肠肝循环,促进胆固醇排泄,且有一定的通便作用;萝卜、胡萝卜、青菜、黄瓜、番茄、莴苣、苹果、柑橘、竹笋等均可选择采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减肥具有重要作用,如戒绝晚餐过饱以及吃夜宵的习惯;坚持少食多餐,不吃零食,细嚼慢咽。平时要避免让小儿肥胖症患儿看到美味食品,以免引起食欲中枢兴奋。
(二)小儿肥胖症的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能促使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加强蛋白质合成,促进肌肉发育。但肥胖小儿常因动作笨拙而不愿锻炼,可鼓励既有效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等,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如果运动后疲惫不堪,心慌气促以及食欲大增均提示活动过度。
(三)小儿肥胖症的药物治疗苯丙胺类和氯苯咪吲哚类等食欲抑制剂以及甲状腺素等增加消耗类药物对儿童均应少用。
中医按摩如何治疗小儿肥胖症
临床表现:
肥胖儿身高增长一般较非肥胖儿稍快。骨龄正常或超过实际年龄。性成熟正常或提前。男孩外生殖器外观较小,是因耻骨部皮脂掩盖所致,实际为正常。肥胖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肥胖的年长儿易患股骨骺滑脱和blunt病,后者的胫骨畸形程度和肥胖程度有关。
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发生率约为非肥胖儿的7 倍以上,而且预后不佳。严重肥胖儿童还可表现有睡眠窒息发作,白天发困,肺泡换气不良而形成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绀、心脏增大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关治疗:
按摩减肥的常用手法主要以按法、揉法、滚法、点压法、推法、拿法、拨法为主。手法操作:
患儿仰卧,医者双手掌在小儿腹部做按揉数次,约 1~ 2分钟,再用双手掌和掌根顺时针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部位按揉数次,约 3~ 4分钟,手法以泻为主,兼用平补平泻法,可增加手法运行频率。比法可调节胃肠蠕动功能,健脾利湿,加快皮下多余脂肪分解。
通过按摩患儿肥胖病区及淋巴点,促进新陈代谢而减肥。全身主要淋巴点,如腋窝、双乳之间的乳导管部分,腰部及双膝后面,指按时触到淋巴结就有痛感,随着疗程的不断发展,痛感会很快消失。可用 20~ 30分钟进行按摩,通常都是以对腹部进行环形运动来开始或结束按摩的,这样能助消化,也有助于废物的排出。
按揉背俞穴分布区域,以微红为度,重点按揉望井、脾俞、肝俞、大肠俞、肾俞穴、点按三阴交穴各 1~ 2分钟。摩擦背部、肩胛骨之间,以热为度。按摩之后,应稍休息一下,通常患儿结束治疗后排尿是按摩效果好的表现。
中医按摩手法减肥比起其他减肥方法,如针刺减肥法、耳穴贴压减肥法、耳穴埋针减肥法、药物减肥法、食物减肥法、气功减肥法,无痛苦,无副作用,轻轻松松减肥,儿童更易接受,同时也易于在医院及家庭推广。
综上所述,以上文章介绍了小儿肥胖的症状表现,以及相关治疗方法,希望家长朋友多注意躲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上述的介绍对大家有帮助,小编在此祝愿所有宝宝都可以健康成长。
小儿单纯性肥胖病因多
(一)单纯性肥胖症95%一97%肥胖症患儿不伴有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营养素摄入过多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婴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一年和l1~13岁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并且体积增大,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不在脂肪细胞增值时期发生的肥胖仅出现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不明显,治疗较易奏效。
2.活动量过少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多但如活动过少,也可引起小儿肥胖症。有些疾病需要减少活动,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现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的小儿肥胖症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4.其他如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二)继发性小儿肥胖症约有3%~5%的肥胖症小儿继发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他们不仅体脂的分布特殊,且常伴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小儿肥胖症诊断标准
小儿肥胖症的诊断: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aO%~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肥胖。确诊时必须与引起继发性肥胖的一些疾病鉴别。
(一)伴小儿肥胖症的遗传性疾病
1.Prader-Willi综合征、呈周围型肥胖体态、身材矮小、智能低下、手脚小、肌张力低、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本病可能与位于15q12的SNRPN基因缺陷有关。
2.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周围型肥胖、智能轻度低下、视网膜色素沉着、多指趾、性功能减低。
3.Alstrom综合征。中央型肥胖,视网膜色素变性、失明、神经性耳聋、糖尿病。
(二)伴小儿肥胖症的内分泌疾病
1.肥胖生殖无能症本症继发于下丘脑及垂体病变,其体脂主要分布在颈、颏下、乳房、下肢、会阴及臀部,手指、足趾显得纤细、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延迟或不出现。
2.其他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虽有皮脂增多的表现,但均各有其特点,故不难鉴别。
小儿肥胖症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摄入过多高热量和脂肪食物,超过机体的需要,转化成脂肪贮存在体内,导致肥胖;②遗传因素,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约80%;③小儿活动过少,消耗减少;④胎内因素,孕妇进食过多,易发生胎儿过重并导致小儿肥胖;⑤因病长期卧床、脑部疾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肥胖。
小儿肥胖症最常发生在婴儿期,5~6岁时和青春期。由于婴儿期肥胖时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以后发生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大。婴儿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如普通儿童。
由于小儿肥胖症对小儿危害较大,故我们家长要注意预防,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儿吃的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壮。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肥胖小儿的治疗可控制饮食,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多食水果、蔬菜。还要加强锻炼,使能量消耗增加,如跑步、散步、踢球、做体操等,开始小儿常因运动时气短、动作笨拙不愿锻炼,家长应鼓励小儿多锻炼,逐渐养成习惯。药物治疗很少用于儿童。
小儿肥胖症具体症状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儿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加,尤其是小儿肥胖症,该病的发病率近几年是非常高的,这给家长朋友带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小儿肥胖症的不了解,所以往往不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病情,耽误了治疗,那么究竟小儿肥胖症的具体症状有哪些呢?
目前,由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孩子得肥胖症的人数也在增加,这给孩子的健康和生活都带去了影响,需要及时发现,及时的治疗,那么儿肥胖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1、体重/体脂超过参照人群值的界值点
体格生长发育迅速,但骨骼正常或超过同年龄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或体重超过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2SD);或体重指数大于23者。
2、食欲极佳
小儿食欲极佳,食欲旺盛、食量大大超过一般小儿,且喜食淀粉类、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喜欢吃蔬菜等清淡食物。
3、性发育
性发育一般较早或正常。男孩由于大腿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掩藏在脂肪组织中,而显得很小,实际上属正常范围。
4、常有家族肥胖史
智力佳,皮下脂肪丰满,分布比较均匀,身体脂肪积聚以乳部、腹部、臀部及肩部为显著,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四肢肥胖,尤以上臂和臀部明显。无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常有疲劳感,活动时气短或腿痛,行动笨拙,膝外翻或扁平足。
家长可通过三种方法测量小儿是否患有肥胖症:
1、最简单的目测法。
2、体重测量法:计算标准体重的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
3、皮褶厚度测定法 。
通过上文的介绍 ,大家对小儿肥胖症的具体症状有哪些都了解了吧,希望通过上文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去帮助,如果您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积极的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