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典型表现多为伤后立即陷入持续昏迷状态,早期即出现生命体征功能紊乱,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多变,眼球位置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伴有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交叉性瘫痪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顽固性呃逆,脑性肺水肿等。不同部位的脑干损伤其表现也不同:中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较为突出,系因网状结构受损所致。伤及动眼神经核时可表现出眼球歪斜,一侧外上一侧内下呈跷板状,去大脑强直;脑桥受损后除有持久意识障碍外,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呼吸节律紊乱,呈陈施氏呼吸或抽泣样呼吸;延髓受损的表现主要为呼吸抑制和循环紊乱,呼吸缓慢、间断,可在短时间内停止呼吸,脉搏快弱,血压下降。
脑部外伤是什么原因
病因和病理生理
即使颅骨没有穿透,头外伤时大脑也难以避免损伤。突然的头部加速运动,与猛击头部一样可引起脑组织损伤;头部快速撞击不能移动的硬物或突然减速运动也是常见的脑外伤原因。受撞击的一侧或相反方向的脑组织与坚硬而凸起的颅骨发生碰撞时极易受到损伤。加速-减速损伤有时也称为对侧冲击伤。在儿童,脑外伤和脑外伤并发症在外伤性死亡中占有较高的百分比。老年人头伤后尤易引起大脑周围的出血(硬膜下出血),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的人也是外伤后硬膜下出血的高危人群。
1.直接暴力脑损伤
(1)加速性损伤:头部相对静止时被运动的物体击中,头部由静止状态转变为高速向前运动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加速性脑损伤。见于头部被棍棒、坠落物击伤或交通事故中被撞伤等情况。
(2)减速性损伤:头部运动中突然碰到静止的物体而停止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减速性损伤。见于跌倒或高处坠落伤时头部着地等情况。
(3)挤压性损伤:两个相对方向的暴力同时作用于头部形成挤压造成的脑损伤称为挤压性损伤。见于头部被车轮轧伤等。
临床受伤机制有时同存,诊断时应该综合考虑。
2.间接暴力造成的脑损伤
外力作用于头部以外身体部分,传递到颅底和其相邻的脑部而造成的脑损伤为间接暴力致伤。
(1)颅骨和脊柱连接处损伤:在高赴坠落伤中,如果病人双足或臀部着地,暴力可沿脊柱传递到枕骨基底部.造成枕骨大孔邻近颅底的骨折,导致延髓和上段颈髓的损伤,损伤严重时,因为相应生命中枢的破坏病人迅速死亡。
(2)挥鞭样损伤:运动物体突然从后方冲撞人体,病人头部先过度伸展,继而又向前过度屈曲,头颈部类似挥鞭样的运动.造成颅骨内面与脑表面的摩擦以及枕骨大孔与延髓、颈髓的摩擦,因而产生脑表面、延髓和颈髓的损伤。同时还可以造成颈椎的骨折和脱位,严重时病人呼吸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
3.老年病人特点
(1)轻度外伤可致严重后果:老年人外伤时保护性反应能力差,机体直激反应不足,轻微的外伤可以导致严重后果,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死亡率达51.2%~64.5%。
(2)颅骨骨折多见:老年人颅骨钙质沉着增加,弹性降低,当头部受到外伤时容易造成颅骨骨折,但由于老年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粘连较紧密。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少见。
(3)容易发生脑对冲伤和颅内血肿: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脑萎缩明显,脑在颅腔内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当头部受到减速性暴力作用时。脑相对于颅底的摩擦和撞击更为剧烈,导致严重而广泛的对冲性脑挫裂伤,加之脑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增加,更容易形成对冲部位的硬膜下和脑内血肿,两者常常合并存在。另外,脑和颅骨的相对运动增加还容易引起桥静脉的撕裂,即使在轻微暴力的作用下,也可能发生,从而导致单纯性硬膜下血肿。
(4)合并症和并发症多见:老年病人常合并高血压、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肝肾功能不全等多系统疾病,给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控制造成困难。同时,各种并发症也更为多见。伤后由于意识障碍和长期卧床,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不易控制,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伤后血压的波动可导致心肌缺血;脱水利尿药物的应用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使病情更加复杂。
4.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当时直接对脑造成的损害,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和原发性脑干损伤;继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一定时间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脑水肿和各种类型的颅内血肿,由于占位效应对脑形成压迫、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在原发脑损伤的基础上,加重对脑的损害,甚至出现脑疝,导致继发性的脑干损伤。
在治疗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继发性脑损伤,应积极预防处理,包括各种降颅压措施和手术清除血肿。老年病人由于脑萎缩、颅内代偿空间增大,对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的耐受时间相对较长,容易被忽视,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复查CT和及时处理。
颅脑损伤挂什么科室 颅脑损伤严重吗
颅脑损伤的分型有四种,轻型损伤就比较轻微,但是中重型以上都是损伤比较严重的。轻型主要是损伤昏迷时间在三十分钟以内,主要包括一些单纯的脑震荡;中型是指昏迷在十二小时以内,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主要是一些轻度的脑挫裂伤;重型是伤后昏迷在十二小时以上,意识逐渐加重或者是再次出现昏迷,主要指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特重型就是脑原发性的损伤,伤后昏迷去大脑强直或者伴有休克,多脏器的损伤,晚期有脑疝,生命体征严重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颅脑损伤的病因及分类有哪些
颅脑损伤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所发生的损伤。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1) 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①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等。② 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等。(2) 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脑损伤。① 开放性脑损伤:多由锐器或火器直接造成,常伴有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有脑脊液漏。② 闭合性脑损伤:为头部接触钝性物体或间接暴力所致,脑膜完整,无脑脊液漏。
颅脑损伤原因
颅脑损伤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mechanical distortion)。损伤类型则取决于机械形变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的死亡。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缺血、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由原发性损伤所导致的,反过来又可以加重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
脑外伤后遗症的特点
根据损伤特点,可将颅脑损伤分为局部损伤和弥漫性损伤。二者在致伤因素、损伤机制和病理表现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另外,根据脑损伤发生的时间可以将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二者具有不同的病理表现。
颅脑损伤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mechanical distortion)。损伤类型则取决于机械形变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的死亡。
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缺血、脑血肿、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由原发性损伤所导致的,反过来又可加重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
二者的发生机制不同。在局部脑损伤中,创伤导致脑挫伤和血肿的发生,从而出现颅内占位效应,导致脑移位、脑疝和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生。而后者则是昏迷发生的主要原因。
脑挫裂伤与脑震荡的症状有何区别
脑挫裂伤与脑震荡的症状有何区别
舌咽神经痛临床较少见,是一种局限于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痛。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器质性损害,称脑挫裂伤。其临床表现与脑震荡相似而程度较为严重,可出现脑损伤的局部症状,并常伴有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挫裂伤有与脑震荡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程度较重。脑挫裂伤因有脑器质性损害,故可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脑脊液血性,有别于脑震荡。
1、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是衡量脑损伤轻重的客观指标,其昏迷时间可由半小时至数天,甚至数月,严重者可持续数年直至死亡。
2、头痛:清醒后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严重者似裂开样疼痛。伴恶心、呕吐,其症状较脑震荡持续时间长且重。
3、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根据脑挫裂伤部位的不同,可在伤后立即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及体征,如偏瘫、单瘫、失语、失用、偏旨,小脑及锥体外系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亦可出现癫痫发作。若脑挫裂伤发生在非重要功能区,或损伤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亦可无局灶症状及体征出现。
4、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病人常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此时病人头痛更加剧烈。伴恶心、呕吐等颅压高的表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血性。
5、生命体征的变化:一般脑挫裂伤的当时可有短暂的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利呼吸缓慢等表现,但多数迅速恢复正常。若不恢复提示有牧严重的脑干损伤,或其他合并损伤。
6、脑下损伤:脑干损伤可分为两种;1、原发性脑干损伤,即外界暴力量接造成的脑干损伤
颅脑损伤病因
颅脑损伤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mechanical distortion)。损伤类型则取决于机械形变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的死亡。
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缺血、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由原发性损伤所导致的,反过来又可以加重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
关于脑震荡有什么诊治措施
何谓脑震荡?
脑震荡是属于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表现。所谓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人们常常会把脑震荡误解成十分严重的脑损伤。其实根据脑损伤的损伤程度及部位,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等几种。脑震荡是其中受伤程度最轻的一种。
脑震荡常有的症状:
脑震荡是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肉眼上无神经病理改变可见,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在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也可以出现神志不清或者完全昏迷,历时数秒到数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病人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受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严重者可在意识障碍期间有皮肤苍白、出汗、甚至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等,但随着意识的逐渐清醒,上述情况也随之消失而恢复正常。此后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昏等症状,短时间内自行好转。神经系统检查,脑CT及脑脊液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脑震荡应如何治疗呢?
1.一般的脑震荡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只需休息7-14天。
2.在脑震荡恢复期,可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分散对脑震荡后遗症状的注意力,加速疾病的康复。
3.对于出现头痛、精神紧张的人们,可以口服一些镇痛、镇静药物。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畏惧心里。特别是学龄儿童,要通过一些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及耐心的解释,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段时期。
4.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近期内(一般是2-3天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昏迷)、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昏)等指标,若发现异常,立即送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头颅CT检查。
脑震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以上诸因素皆可引起脑干的直接与间接受损。
2.脑震荡动物实验中发现延髓有线粒体尼氏体染色体改变有的伴溶酶体膜破裂。
3.生物化学研究中,脑震荡病人的脑脊液化验中乙酰胆碱钾离子浓度升高,此两种物质浓度升高使神经元突触发生传导阻滞从而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维持人的觉醒状态出现意识障碍。
4.临床发现轻型脑震荡病人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有一半病例有器质性损害。
5.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伤机制相似,只是损伤程度不同是病理程度不同的连续体,有人将脑震荡归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最轻类型,只不过病变局限损害更趋于功能性而易于自行修复。因此意识障碍呈一过性。
脑震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震荡致伤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有的各种学说都不能全面解释所有与脑震荡有关的问题,对脑震荡所表现的伤后短暂性意识障碍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可能与暴力所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冲击脑中间神经元受损及脑细胞生理代谢紊乱所致的,异常放电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认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才是引起意识丧失的关键因素其依据:
1.以上诸因素皆可引起脑干的直接与间接受损。
2.脑震荡动物实验中发现延髓有线粒体尼氏体染色体改变有的伴溶酶体膜破裂。
3.生物化学研究中,脑震荡病人的脑脊液化验中乙酰胆碱钾离子浓度升高,此两种物质浓度升高使神经元突触发生传导阻滞从而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维持人的觉醒状态出现意识障碍。
4.临床发现轻型脑震荡病人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有一半病例有器质性损害。
5.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伤机制相似,只是损伤程度不同是病理程度不同的连续体,有人将脑震荡归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最轻类型,只不过病变局限损害更趋于功能性而易于自行修复。因此意识障碍呈一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