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肠痉挛推拿有用吗 清大肠100次

小儿肠痉挛推拿有用吗 清大肠10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在患儿食指桡侧缘,自虎口向食指尖直推,推100次。


清大肠经小儿推拿图 小儿推拿清大肠注意事项

1.推清本经穴可治肛门红肿,宜用力。

2.孩子腹泻严重时,过度推补本穴,会对孩子不利,应在腹泻缓解后,推清本经穴,疗效更佳。


小儿肠痉挛推拿有用吗 推四横纹100次

儿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称四横纹,操作此法时,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患儿侧方,一手握住患儿手掌,使其四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另一手四指并拢从患儿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操作100次。


清大肠经小儿推拿图 小儿推拿大肠经手法

按摩者以左手握住患儿左手,使掌侧置,可以用右手食指,中指二指挟住患儿之拇指,然后用拇指桡侧面自指尖直推至虎口为补,称为补大肠;反之为清,称为清大肠,若来回推之,称为推补大肠。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揉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及天枢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2)湿热泄:补脾土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揉龟尾3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兼表证发热者加开天门50次,推坎宫100次,运太阳100次;拿揉风池5~10次,拿肩井8~10次。

(3)伤食泄:揉板门100次,补脾土3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推四横纹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摩中脘100次,揉脐及天枢100次;揉龟尾2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4)脾虚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100次,板门推向横纹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三指揉脐、气海和关元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血海、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5)脾肾阳虚泄:补脾土300次,补肾水5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50次;按揉百会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揉脐及丹田100次;捏脊3~5遍,按揉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擦命门、八髎,以透热为度。

肠痉挛有何表现

(1)平时健康的小儿:如果突然发生阵发性、间歇性的腹痛;而在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患儿的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时作时止。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

(2)个别患儿:其反复发作的腹痛,可迁延数日,腹痛的程度轻重也各不相同,严重者可以出现就地翻滚。典型病例其腹痛部位往往以脐周为主,也就是说,出现痉挛的部位是在小肠。近端的大肠出现痉挛时,其疼痛处为右下腹;当远端的大肠出现痉挛时,左下腹发生疼痛;如果患儿在大便之前出现腹痛,那么可能是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发生痉挛。

(3)少数年龄较大的儿童:其绞痛可能出现于肋部,并且多见于一侧,这是由于结肠的肝曲或脾曲发生痉挛,年岁较小者,也可能出现剑突下的腹部区域绞痛,这是由于胃发生痉挛。严格说来,这不是肠痉挛,而是胃痉挛,但因其发生的机理相似,故肠痉挛推拿治疗也有效果。

宝宝积食推拿手法 推大肠

位置: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的桡侧缘,从指尖开始到指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上。

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食指固定,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端沿着穴位推,注意推的时候应当向从指尖推向指根部100次,然后再从指根部推向指尖处100次。

功效:推大肠可以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调理小儿肠道功能。


小儿肠痉挛推拿有用吗

小儿肠痉挛推拿有一定治疗效果。

小儿肠痉挛属中医中的“肠气病”,多因气候变化,护理不当,导致小儿欺负受风寒冷气侵袭,寒邪凝结肠间,导致气滞,经络不通,气血壅阻不行而引发的腹部剧烈交通。通过推拿相关穴位有调理脾胃,扶正祛邪,通经活络,补中益气之功,从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肠痉挛。

补脾经100次: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或将患者拇指屈曲,推拿者用拇指螺纹面循患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反复操作100次。

清大肠100次: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在患儿食指桡侧缘,自虎口向食指尖直推,推100次。

运内八卦100次: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上,另一手以食指,中指二指夹住患儿拇指,并以拇指端自患儿掌根处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推动,反复操作100次,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

拿肚角5-8次: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双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向肚角穴(脐下2寸,旁开2寸)处拿5-8次。

揉板门300次: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处为“揉板门”,反复操作约300次。

推四横纹100次:儿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称四横纹,操作此法时,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患儿侧方,一手握住患儿手掌,使其四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另一手四指并拢从患儿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操作100次。

胃肠积滞吃什么药呢

1.玄明粉3g,胡椒粉0.5g,共研细末。填人脐中,外盖油布或油纸,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食积较重之实证。

2.炒大黄30g,芒硝20g,研粗末。混和装入布袋,外敷患儿脐腹部。用于食积腹胀腹痛便秘者。

3.酒糟100g,入锅内炒热,分2次装袋,交替放腹部热熨,每日1次,每次3小时。用于脾虚夹积者。

饮食疗法

1.白萝卜500g,切成细丝挤出汁,炖热后内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于食肉过多而致的食积。

2.槟榔l0g,金橘3只。二味打碎入锅,水煎20分钟,取汁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数次,代茶饮。用于小儿食积兼有气滞者。

推拿疗法

推揉板门100次,清大肠100次,揉按中脘10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摩腹2分钟,揉按足三里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推脊10次,捏脊3-5次。乳食内积者,加掐四缝10次,拿肚角3-5次,或配合刺四缝。脾虚夹积者,加补脾土100次,运水人土100次。

如果自己有胃肠积滞的现象,就要试试这些方法来改善,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才会有这样的症状,如果是孩子的话平时给孩子治病的时候要多给孩子肉肉肚子,这样孩子的肚子得到了消化了之后就可以改善这样的症状,孩子的积滞很容易是吃奶太多造成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妈妈们就必须要节制的给孩子吃奶。

孩子冬季如何预防流感

一、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患儿发热,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冷盐水灌肠等。如体温达38.5℃以上,则应采用药物退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制剂,以及中药解热剂如瓜霜退热灵、羚羊角口服液等。但小儿禁用阿斯匹林类药物,以防止Reye综合征的发生。

二、不要滥用抗生素。

由于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根本无效。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腹泻等不良反应。小儿流感属中医学“时邪感冒”的范畴。中药宜采用清热解毒之法,方用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咳嗽,咳痰者可给予止咳化痰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金振口服液、肺力咳合剂、复方鲜竹沥液等。

三、家庭预防很重要

流感季节应做到居室定时通风,餐具、玩具勤消毒,减少外出活动,清洗手沐浴,多饮开水,饮食清淡。患病以后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预防并发症。

四、中药保健预防

1.菊花30克,水煎含漱或喷润咽喉。

2.鲜芦根30克,薄荷15克,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3.大青叶,板蓝根,贯仲各2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4.推拿捏脊:补脾经200~300次,推三关、泻六腑各100次,揉脾俞、足三里各100次,清大肠100~200次。捏脊6遍,每日l次。

相关推荐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湿热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热利湿,调中止泻。推拿手法:大肠,退六腑各300次,补脾经,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推拿方解:大肠,退六腑能泻肠道湿热;胃经及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辩证加减:发烧加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

婴儿肠绞痛与肠痉挛有如何区别

“肠绞痛”是大肠痉挛所造成的疼痛,经常让小宝宝哭闹个不停,甚至能够持续哭闹个1-2小时。由于婴儿不会讲话,对于身体的不适,只会以啼哭做为主要的肢体语言。婴儿肠绞痛的特点为间歇性的哭闹。肠痉挛又称痉挛性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临床表现为平时健康的小儿,如果突然发生阵发性、间歇性的腹痛,而在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由于部分孩子的腹痛可能与对牛奶过敏有关,

小儿推拿大肠怎么操作

大肠经位置位于食指桡侧缘,由食指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处。按摩者以左手握住患儿左手,使掌侧置,可以用右手食指,中指二指挟住患儿之拇指,然后用拇指桡侧面自指尖直推至虎口为补,称为补大肠;反之为,称为大肠,若来回推之,称为推补大肠。 补大肠能温中止泻,涩肠固脱,主治虚寒腹泻,痢疾,脱肛等。大肠热,利湿,导滞,退肝胆之火,主治湿热滞留肠道,身热腹痛,赤白痢疾,大便秘结等。

治疗小儿便秘推拿方法 小儿便秘推拿操作手法

揉中脘:推拿者用掌心或四指揉中脘,也可向上或向下直推100-200次。摩腹:用掌或四指揉摩腹部5分钟。揉龟尾: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骨端100次。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为命门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处,用拇指面或食指,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0次大肠: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100次,称为大肠。退六腑:用拇指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肘推向腕,推300次,为退六腑。按弦走搓摩:推拿者用双手掌自患儿两胁处自上而下搓摩

中医推拿可以治疗小儿黄疸

中医推拿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是适宜的,治疗效果好,而且没有药物副作用。推拿也是可以用来治疗宝宝黄疸的,如果您的孩子也出黄疸但是褪去的比较慢,您也可以试试小儿推拿的方法来给孩子治疗。湿热熏蒸表现:面目周身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不欲吸乳,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治法:热利湿取穴:肺经100次;肝经200次;小肠100次;揉板门100次;捣小天心50次;补脾经200次;揉涌泉100次;分手阴阳10

小儿发烧选推拿

发烧是小儿的常见病症之一。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也较差,而且年龄越小调节功能越差。但小儿对发烧的耐受力较好,经过及时治疗后,恢复也较快。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

小儿湿疹的常用穴位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小儿湿疹为多见,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书医为“浸淫疮”、“绣球风”等,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湿热侵袭等原因,使脾胃失于健运,水湿不能正常排泄,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发生本病。临床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可见多发性皮疹,如丘疹、水疱、脓疱,往往是对称发病,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而且易于复发。虽然小儿推拿针对湿疹效果没有西药快,但非常安全,不像西药反复,而

小儿推拿治腹泻的手法 小儿泄泻推拿手法辩证

症状:大便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治则:热利湿,调中止泻。推拿手法:脾胃300次,大肠

小孩腹痛最快推拿手法 燥热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受热邪史,脘腹疼痛,触之灼热,四肢躁动,哭闹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渴欲饮,或呕吐或泻痢,舌红苔黄厚,脉数纹紫。治疗原则:热泻火,通腑止痛。推拿处方:板门,大肠,顺运内八卦,苍龙摆尾,退下六腑,分推腹阴阳,顺时针摩腹,柔腹,拿肚角,推下七节骨,点恰新设穴。推拿原理:板门泻脾胃之火,大肠泻肠道之火,退下六腑与推下七节为火热而设,配顺运内八卦和苍龙摆尾及点掐脚之新设穴能降气降火

小儿肠痉挛症状及治疗

一、小儿肠痉挛症状肠痉挛小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属小儿功能性腹痛。肠痉挛的特点是腹痛突然发作,有时在夜间睡眠时突然哭醒,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长,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发时止,反复发作,个别患儿可延长至数日。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数分钟后自行缓解,重者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哭闹不安、翻滚出汗。肠痉挛多发生在小肠,腹痛以脐周为主,多伴有呕吐。发作间歇时腹部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