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男孩游泳后呕吐发烧泳池氯水剂超标

男孩游泳后呕吐发烧泳池氯水剂超标

男孩游泳后呕吐发烧

崔先生的儿子小明(化名)今年6岁,暑假参加了一个游泳培训班,在位于西影路阳光小区内的开元新天地游泳馆定点训练。7月28日,小明和培训班的同学一起在游泳馆培训,时间大概从下午2点半持续到4点半,培训结束后小明回家。当天下午6时许,崔先生一家吃晚饭时发现小明突然呕吐起来,而且有发烧、咳嗽症状。

与此同时还有三名同一个游泳培训班的孩子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随后送医检查,西京医院开具的门诊病历病史上显示,6小时前游泳后咳嗽,呕吐一次,同去的4个孩子有类似症状。这样的病例共有4份,其中年龄最大的10岁,最小的6岁。

事发后,小明在医院住了3天,而10岁的小军(化名)由于病情较重,直到8月6日才出院。

延伸阅读:消毒剂中毒紧急处理

大量吸入:要迅速从有害环境中撤到空气清新处,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洗手和其他暴露皮肤,如大量接触或有明显不适的要尽快的附近的医院就诊。

皮肤: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及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淡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要在冲洗后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

眼:溅入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不少于15分钟,如仍有严重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要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

误服中毒:对成年人要立即口服不超过200毫升的牛奶,可多次服用。也可服用生蛋清3-5个。一般不要催吐、洗胃。含碘消毒剂中毒可立即服用大量米汤、淀粉浆等。出现严重胃肠道症状者,要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

消毒剂中毒的预防

正确选用、按说明书使用消毒剂,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施药过程中要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口罩、手套、防护服、眼罩等),熏蒸消毒时,人员不要在消毒地点停留。消毒完毕后,通风1~2小时再进入消毒地点。大面积消毒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家庭中存放的消毒剂要放置在小儿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或上锁保存。避免使用酒瓶、饮料瓶盛装消毒剂,以免误用。

夏季游泳防感染四注意

1、选好的游泳馆

在选择游泳馆时,大人和小孩应该分开游泳,即使小朋友会游泳也最好是分开游玩。正常情况下,站在游泳馆泳池边能闻到淡淡的氯气味。如果氯添加过多会产生刺鼻的味道,过少则闻不到氯味。建议父母为孩子选择卫生条件好、水质清澈透明、氯气味适中的游泳馆。

2、佩戴适合的泳镜

佩戴泳镜可以在水中任意嬉戏,也可以防止眼睛进水,在购买泳镜的时候也要注意要买适合自己的泳镜。父母带孩子去游泳之前,先为孩子准备一副合适的泳镜,并在家里检查好是否有漏水现象。游泳时戴上泳镜,可以减少眼睛与池水的接触,从而有效隔离细菌。请注意孩子的泳镜不要借给他人,以免交叉感染。

3、不要用手揉眼睛

有的人在学游泳的时候不小心水会进到眼睛里,但是不能用手去揉哦,特别是眼睛有炎症的朋友,建议买一个游泳镜。如果游泳池水中氯气含量超标,将不可避免地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孩子游泳之后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立即制止孩子,此时可用清水冲洗眼部,用以止痒,也可以等孩子把手洗干净后,轻轻按压眼皮止痒。

4、点眼药水

游泳之后是轻松的,回到家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点眼药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用哦。家中可备一瓶氯霉素眼药水,如果游泳后孩子眼睛感到不适,清洗过后滴1~2滴,滴时嘱咐孩子要不断眨眼,这样可以把眼里的细菌、病菌冲出来,减少感染结膜炎的机会。

特别提醒:患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等严重疾病,难以承受大运动量的人不适宜游泳,沙眼、中耳炎、皮肤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也不适宜游泳,有可能给别人带来麻烦。

游泳池什么时候最干净 游泳池消毒水致癌吗

不致癌。

游泳池一般用的含氯化合物的消毒水,可以杀掉有害细菌、病毒和微生物,但在与人的排泄物发生反应后,会生成三氯胺,这种物质会和其他消毒副产物,比如一氯胺和二氯胺一起刺激游泳的人眼睛、导致上呼吸道疼痛、皮肤造成感染等危害,但只要消毒剂在泳池中的残留含量不超过相应指标,就是安全的,更不会有致癌的影响。

​夏季游泳 小心疾病找上门!

Top1、结膜炎

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游泳时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可通过公共器具、洗漱用品、水等介质传染。多发生于游泳池消毒不严格的情况,同时在游泳池中又有人患结膜炎,那么这时感染结膜炎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临床表现多为双眼红肿、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不敢睁眼等症状,一般潜伏期为1~3天。

防治秘籍:游泳的池水常常用氯来消毒,所以不免水中的氯气含量容易超标,一旦超标,就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有些人游泳之后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就是这个原因。但这样做是不对的,游泳后最好不要揉眼睛。所以,游泳最好能佩戴一副泳镜,游泳镜能起到隔离水和眼睛接触的功能,减少细菌感染的概率,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心灵之窗”不受伤害。游泳以后最好能及时洗脸、洗澡,去除身上从泳池带来的细菌。此外,家中备一瓶氯霉素眼药水也是很有必要的,游泳后适当的滴几滴,可以减少感染结膜炎的机会。

Top2、中耳炎

细菌进入到人体内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而在游泳的时候,由于鼻子呛水或者其他情况,泳池中的水或多或少的会进入到人们的耳朵里,这时候细菌就跟着进来了,从而导致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的发生。此外,由于孩子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所以孩子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发生中耳炎,当孩子出现耳朵瘙痒、流脓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防治秘籍:在游泳后如果能尽快恢复和保持耳道干燥,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中耳炎了。切记如果水不小心进入外耳道,可试着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一定不要用力掏耳朵,或者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耳朵,跳几下,慢慢让水流出后擦干。现在有游泳专用耳塞、鼻夹,也可以起到隔绝水的作用。

Top3、鼻窦炎

游泳池的水加了消毒剂,消毒之后水质是干净了,但是除了对眼睛、耳朵会造成刺激之外,对鼻子的刺激也不小。我们在游泳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将泳池中的水呛到鼻子里面了,就很容易将鼻腔中的分泌物和细菌带入到鼻窦,引发鼻窦炎。

防治秘籍:因此,如果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最好少去游泳池游泳,因为鼻子很容易受到池水的刺激,引起急性发作。此外,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应该少游泳,以免加重感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Top4、皮炎

研究发现,用常用的消毒液消毒游泳池中的水,是可以杀死大多数病菌,所以泳池水中的细菌,直接通过皮肤传染细菌的情况比较少。除非是在皮肤有破损的情况下,通过皮肤黏膜传染。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有的游泳池为了降低本钱,换水频率低,水质较差,在游泳之后也很容易患上皮炎。

防治秘籍:首先,一定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泳池游泳。其次,由于游泳池中的水大多都会使用消毒剂,如果是过敏体质的患者,不适宜在池水中泡的时间过长,因为池水中消毒剂的刺激,很有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等问题。此外,去外面游泳最好携带自己专用的毛巾和拖鞋,防止惹上传染性疾病。

Top5、尿道炎

尿道炎是很常见的游泳易感染疾病,大多是因为泳池消毒不彻底,没有达到卫生标准而造成的。如果感染上尿道炎,往往尿道口会出现局部发红、肿胀,并伴有瘙痒和分泌物等。

防治秘籍:去泳池要有自己专用的毛巾、衣物、浴盆等,避免租借或使用公用物品。游泳用品要定期消毒,阳光下暴晒4-6小时杀菌消毒。同时,游完泳之后,最好能应先去卫生间小便,通过尿液将附着的细菌带走,并尽快用清水冲洗外生殖器,以减少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

Top6、腹泻

如果游泳池的水很久没有更换过,那么池水中的致病细菌就会急速上升,这时候不小心吞入池水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尤其是体质弱的老年人或儿童,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其致病菌常见的有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同时,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引起的腹泻也很常见。

防治秘籍:游泳后要及时漱口,最好能带个牙刷,刷刷牙,将口腔中的细菌清除出去,这样能降低细菌通过口腔进入到胃肠道的概率。同时,游泳前不建议吃太多东西,游泳后不宜吃冷饮或者冰激凌,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游泳时间有标准切不要超时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北京市要求游泳池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期自测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并作记录,持续监控水质状况。而且,《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规定,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因此,无论是戏水乐园、水上乐园和室外游泳池,还是对小区居民开放的游泳馆、学校对社会开放的游泳场馆、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游泳场馆,各种游泳场馆的监测标准是全部一致的。而且,游泳场馆都应在入口处设传染病检查岗,患有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的人,应禁止入内。

夏天是最适合游泳的季节,游泳也是最舒服最适宜的健身方式。在清澈凉爽的泳池里许多朋友流连忘返。但是长时间的呆在水里,如果泳池卫生不太好的话反倒会危及身体健康,因此游泳专家建议,游泳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场所,并且要把握好游泳时间。这样才能从游泳中达到健身的目的。

如何判断游泳场馆的卫生情况

除了将来根据游泳场馆的分级来选择游泳场所外,专家还提醒市民,为了自身健康,不要到不干净的游泳场所去游泳,以免出现健康问题。那么,消费者自身该如何选择游泳场馆呢?

专家建议,到游泳场馆时,首先要查看该场馆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游泳池门口有无红眼病检查岗或是张贴了红眼病禁泳标志。其次,到达游泳池后不要急着入水,最好先看看池中水质是否清澈透明,有无异物、泥沙漂浮,比较好的游泳池还会把水温、余氯、混浊度公示出来。而总体来说,卫生合格的游泳场所应该是清洁、无蚊蝇、无垃圾、无臭味的,水中可以有轻微的氯味。

据介绍,游泳池水游离余氯浓度国家标准为0.3—0.5mg/L,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池水中余氯味道比较重也不要下水,因为余氯虽然可以杀菌,但过多的余氯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在游泳时出现了眼睛痛涩、口中干涩、皮肤不适等情况,就有可能是水中余氯超标造成的,这时应该立即离开问题水域,之后用清水轻轻冲洗眼部、口腔或皮肤,如果还没有好转或有加重趋势应立即就医。

另外,按照《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消毒后的饮用具应存放于保洁柜。”

开具健康证明别马虎

据了解,由于游泳时,人的角膜和皮肤全部暴露在外,所以最易传染的疾病便是眼病和皮肤病。一般来说,游泳时若不注意卫生,有可能染上急性结膜炎(即老百姓俗称的红眼病)、皮肤癣等疾病。因此,1996年颁布的《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规定,“禁止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炎、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同时,为预防游泳时感染疾病,我国要求泳池的经营管理者应按《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做好泳池的消毒、净化及环境卫生,而且不让“传染源”进入泳池。

为确保水质卫生和游泳者的健康,避免疾病传播,一些游泳场馆要求游泳者事先提供可说明其健康状况的游泳证、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等。

健康体检证明也有“有效期”

健康体检检查血压、心率等项目,是出于对游泳者自身安全的考虑,因为运动过量、水温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等,都可能造成血压波动,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造成威胁。早就有观点认为,有高血压尤其是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高血压病人,易在游泳中诱发中风。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的人,也要预防游泳时突发意外,因此也应避免去游泳。因此游泳者要懂得自我保护并共同维护游泳场馆的卫生,要自觉进行体检,如患有传染病则不应进入公共游泳池,自身存在高血压等健康风险,也该及时发现,避免意外。

因为目前各医院并没有统一的针对游泳者的体检项目规定,游泳者除了要体检看是否有红眼病、皮肤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外,老年人最好再增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颈动脉超声等。

夏季游泳别超过两小时

除了卫生监督部门以及真实的健康证明为游泳者的健康把关外,专家提醒市民,夏季游泳虽然能强身健体、防暑消夏,但每次游泳应控制在两小时内,切莫贪凉时间过长而影响身体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皮肤科专家提醒,游泳者除了选择卫生条件比较好的游泳池外,游泳前要淋浴,夏天人出汗较多,如果不能在游泳前冲洗掉身上的汗液,汗液中含有的尿素就可能污染池水。其实在《游泳场所卫生规范》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要“强制淋浴”,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要强制接受身体清洗。

在淋浴后要经过浸脚池再进入泳池。按照《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专家介绍,合格的浸脚池还有余氯的味道,可以帮助杀灭脚上的真菌,防止脚气等皮肤病的传播,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另外,游泳后一定要及时用清水淋浴,彻底清洗全身,既能减轻池水中的余氯对头发和皮肤的不良刺激,也可冲洗掉皮肤上可能污染的致病微生物,而且不要用未经消毒的公用毛巾。

之后最好涂上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另外,为预防传染红眼病,游泳时一定要戴泳镜,不要戴隐形眼镜,游泳后最好点眼药水,以预防传染性眼病。

专家还提醒,为保证游泳的安全,酒后禁止游泳,也不要在太冷的水中游泳,下水前最好用凉水冲身,让身体适应后再下水。有心脏病、高血压者忌游泳。过饱或过饿也都不宜游泳,最好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再游泳。

另外,人体在水里散失热量比在空气里快20多倍,这使人在水中产生的热量远低于在水中散发的热量。人在水中时间过长,体温调节功能就会遭到破坏,会出现动脉收缩、静脉扩张,使血液停滞在皮下静脉内,造成皮肤青紫、嘴唇发黑,甚至发生痉挛。因此,虽然游泳是夏季最惬意的运动消暑方式,但也要注意控制时间。如果游泳时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上的水,晒晒太阳,待暖和后尽快穿好衣服。

我国有《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B9667-1996),对游泳池水质、游泳场馆空气、设计要求等都有具体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北京市要求游泳池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期自测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并作记录,持续监控水质状况。而且,《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规定,“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因此,无论是戏水乐园、水上乐园和室外游泳池,还是对小区居民开放的游泳馆、学校对社会开放的游泳场馆、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游泳场馆,各种游泳场馆的监测标准是全部一致的。而且,游泳场馆都应在入口处设传染病检查岗,患有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的人,应禁止入内。

谨防游泳可能带来的疾病

1、皮肤瘙痒

游泳池里的水含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氯浓度过高,而你又刚好对消毒剂过敏,就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等。如果游泳池水消毒不到位,有的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首先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

2、妇科病

女性在游泳中坐在池边或场地的躺椅上休息,或会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等。沐浴后,不要直接坐在洗浴间的长凳上换衣服,最好垫上毛巾等自用的干净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游泳后应尽快彻底冲洗并擦干身体,以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

3、过敏性鼻炎

游泳池内一般会投放漂白粉来消毒。漂白粉里有次氯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游泳时如果被呛水,含有漂白粉的水进入鼻子,可能将鼻子里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易诱发鼻窦炎。建议,有鼻炎的人,游泳前要做好防范工作,例如戴鼻夹等。

游泳越久易得皮肤病

游泳时间越久,越容易得皮肤病?YES!

对于“游泳时间越久,得皮肤病风险越高”的传言,专家表示,皮肤浸泡在水中的时间越久,作为皮肤屏障的角质层越容 易出现松懈,从而降低对外来病原的屏障作用,理论上感染皮肤病的机会就会增高。如果游泳时发现手脚皮肤泡得发软起皱,甚至发白,说明皮肤屏障功能已经下降,这时最保险的选择是上岸。

在游泳池最容易感染的皮肤病主要是手足癣。此外,细菌感染引发的毛囊炎、疥疮,也有可能在 游泳池里传播。他建议,皮肤病患者应讲究公德,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手足癣患者特别是手脚正在脱皮、起疱的人,最好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普通人游泳前一定 要去洗脚池浸脚消毒。

泳者应尽量去水质合格的游泳池,有些泳池氯超标,或者尿碱超标,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尤其是皮肤敏感的人、老人和小孩,应慎选游泳池。

游泳时可传染性病?NO!

“游泳时究竟会不会感染性病?”这个传言在公众中已经流传了很久。专家表示,没有证据显示正常情况下游泳会感染性病。

绝大部分性病病原体离体几个小时就会自然死亡。游泳池水通常采用加氯的方法消毒,氯的浓度高,会加速病原体的死亡。常见的性病主要有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液、精液传播,淋病还可通过尿液传播。皮肤黏膜没有破损的普通人,接触病人的汗液、唾液等,是不会有感染风险的。

如果去泡温泉,或者去温泉泳池,需要警惕尖锐湿疣的传播可能。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约有三成病人属于非性途径的间接传染。有病人反映,发病前没有性行为,也没有去游泳,但是曾经泡过温泉。HPV病毒在温湿环境下有一定传播力,在泡温泉时如果皮肤破损,或者刚好和尖锐湿疣患者同时下水,就有感染的风险。有些酒店游泳池和温 泉会提供拖鞋和浴巾,如果消毒不过关,也可为病毒和真菌传播制造条件。如果皮肤擦伤、破损、过敏等状态下,最好不要下水畅游,尽量不要使用公用的浴巾擦身,尤其不能用其擦拭私处。

滴眼药水防红眼病没用?YES!

每年夏天,医院眼科门诊红眼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都会增加,一是因为夏季气温高,病菌最活跃;二是游泳 的人多了,受污染的泳池水直接接触眼部会快速传播,增加感染机会。滴眼药水可以起到“洗眼睛”的效果,可以稀释病菌,但对预防红眼病的效果不大。

有时候游泳时眼睛觉得涩痛,有可能是泳池的水余氯过高。杨为中说,余氯过高有可能使角膜上皮损伤。戴游泳镜隔绝眼睛和池水直接接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几率或受余氯刺激,但难以100%避免。

常常游泳对防治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作用,但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议游泳。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做好充分的运动前准备再下水,如果自己对病情评估不准,不妨听听医生的建议。

消毒片怎么用

消毒片的氯含量≥50%,为速溶的片剂,也就是说洒入游泳池后10分钟左右就能溶解完了。为了使泳池余氯达标并更有效地保持良好的水质,每立方水应加消毒片2~4克。(2-4kg/1000立方)。消毒片加入游泳池后,余氯的计算公式:(以1立方投2克1片消毒片来计算为例) 2g×50%×1000=1000mg(2克的消毒片里含的有效氯,单位:毫克);1000mg÷1000L(1立方)=1mg/L(也就是常说的1ppm)。

就是说1立方水如果加入1片消毒片,如果没有消耗的话,其理论上的浓度为:1mg/L.一般来说,加入消毒剂后,消毒剂肯定会与水中的细菌及藻类发生作用(也会被水中的有机物消耗一部分),各个游泳池由于水质状况不一样,因此加入相同数量的消毒片后不同的游泳池其可测余氯浓度也各不相同,水质状况好的,其余氯要高,水质状况差的,其余氯要低。因此我们建议,晚上投药时,最少按2公斤/1000立方的量进行投加;如果水质已经发绿或泛白,则最好是加量投加。游泳池在开放前1-2小时投加消毒片时,最好先检测余氯,然后按每1000立方加入2公斤消毒片能提高1mg/L的比例来计算其投加量。例如:500立方的游泳池要提高0.5mg/L,那就要加0.5公斤消毒片。

冬天游泳穿什么泳衣保暖 孩子冬天去恒温游泳池游泳好吗

可以,但建议少去。

恒温游泳池温度一般是恒定的,水温一般在28-30度左右,适宜游泳,冬天的时候不会因为水温低游泳而导致感冒,小孩子去也是比较好的,可以去。

但现在的恒温游泳池一般都会加一些消毒剂,有时候还会超标,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肌肤一般比较娇嫩,长期在这样的游泳池中游泳,那么会刺激他们的肌肤,因此不建议小孩经常去。

游泳后皮肤起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如何辨别水质

一看数据:所有游泳场所应及时公布水质检测结果,其中包括余氯、PH值、尿素、细菌总数等,如果泳池拒绝公布,则要小心。

二看颜色:正常游泳池内的池水应清澈透底,且看上去呈浅蓝色,如果水池水体不够透亮,颜色有些发白或发黑、发绿,则水质很可能不过关。

三闻味道:一般游泳池会每天消毒,适时投放消毒物料,如果闻上去氯气浓烈,则该泳池很可能余氯超标。

相关推荐

带孩子去婴幼儿游泳馆要注意什么

恒温 带孩子去的游泳馆室内温度要恒定,要有完善的通风系统,这样可以保证游泳馆内的空气新鲜,室温恒定对孩子有保障。 注意换 坚持一个宝宝一个游泳池、一个游泳池用过一次就要换,每次游泳的时候都要铺垫泳池膜,游泳池消毒不可以用消毒,会对宝宝的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温 宝宝下游泳前要用温计测量游泳温,过高或过低的温都对会伤害到宝宝的皮肤。

谨防游泳带来的5种病

皮肤瘙痒 游泳池里的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浓度过高,而你又刚好对消毒过敏,就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等。如果游泳消毒不到位,有的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首先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如果你身上有皮肤破损,也不要去游泳,因为在中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得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加重,细菌容易入侵,会诱发一些皮肤病。同时,本身有皮肤病如足癣、皮疹、湿疹等,去游泳会加重病情。此外,每次游泳后,要用清洗头、洗脸,浴巾及毛巾专人专用,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带毛巾拖鞋。 妇科病 女性在

谨防游泳带来的5种病

游泳谨防五种病 皮肤瘙痒 游泳池里的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浓度过高,而你又刚好对消毒过敏,就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等。如果游泳消毒不到位,有的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首先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如果你身上有皮肤破损,也不要去游泳,因为在中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得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加重,细菌容易入侵,会诱发一些皮肤病。同时,本身有皮肤病如足癣、皮疹、湿疹等,去游泳会加重病情。此外,每次游泳后,要用清洗头、洗脸,浴巾及毛巾专人专用,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带毛巾拖鞋。

游泳初学者必知的三个技巧

游泳初学者必知的三个技巧 游泳技巧一、呼吸 在游泳时的呼吸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憋气,另一种就是吐气,只要了解憋气与吐气的技巧,游泳时就不会怕淹了。吸气,低头,吐气时摆臂,然后手向前划,蹬腿时,把身体窜出面,吸气,再低头。循环往复。的压力远大于空气,在中憋气与吐气都没有在陆上来的容易及自然,若先在陆上练习学员会先适应的比较好。憋气、吐气时间越长,对往后学习其他动作的帮助越大,但要慢慢练习,气吸入后不要马上吐出。 自由泳游泳换气技巧 吸气,低头,头埋于下,尽量使整个人保持成直线,然后挥臂。在下吐气

游泳前脸上涂什么 游泳后脸部护理:清洁面部

除了身体,在游泳前也要先用干净的清洗头发,再给头发抹点护发乳或护发油,使头发表面形成一层润保护膜,再戴上泳帽,以保护头发不被池等损伤。 无论是在泳池、河里还是海边游泳,那里的都不是彻底干净的。游泳一般一般都连续使用,难以保持卫生,而且泳池中经过很多人的浸泡,氨、氢、尿素含量增加,大肠菌群等病菌也大量繁殖。而池需要加进行消毒,气的浓度不断增加。河和海质同样也有很多杂物。因此,在游泳之后,要对面部以及身体进行彻底的清洁,使用合适的身体清洁,去除身上的真菌、细菌和气味,使皮肤洁净、光

宝宝湿疹可以游泳吗 宝宝湿疹洗澡要选择无泳池

我们知道,很多泳池为了使质干净,可能会加一些化学制清洗泳池,或者清洁泳池里面的,因此部分泳池含有元素等化合物。 对于,患有湿疹的宝宝来说不能选择这样的游泳池,因为会刺激宝宝湿疹,可能加重湿疹症状,湿疹损伤皮肤。

经常游泳会导致鼻炎吗

经常游泳反倒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问题不是出在游泳本身,而是在于游泳池的质问题。 为了防止通过游泳传染疾病,泳池的经营者们频繁地向泳池投放消毒(俗称“漂白粉”)。消毒的主要成分为次酸钠,化学物质是常见的过敏原,不少患者对次酸钠容易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等。

三伏天游泳会加重湿气吗 导致牙齿损伤

三伏天游泳一般是在游泳池进行,而游泳池的是使用化物来净化消毒的,如果化物使用不当,池内的不能保持一定标准的酸碱度,净化后质果酸,而又未能及时调节使保持中性,从而对牙齿发生损害。 预防措施:游泳前首先要注意加强游泳的净化处理,严格控制质的酸碱度;游泳者每次游泳完之后,应该用清和含氟化物的药膏刷牙漱口。

游泳时为什么要带瓶淡盐

杭州就报道的部分孩子因在陈经纶游泳游泳后高烧不退,134名儿童出现发热,并被确诊为腺病毒感染事件,导致家长对带孩子游泳心有余悸。 哈尔滨医科大学感染科专家朱丽影教授表示,夏季游泳池里人很多,他们的汗液、唾液、尿液等会溶进里。孩子本身抗病能力不强,常泡在游泳池中,难免容易受到各种疾病侵袭,包括皮肤病、中耳炎、结膜炎等,严重的还会导致哮喘。 因此,夏季里带孩子去游泳,一定要选卫生条件过关的游泳馆,并且在游泳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要必备干净的浴巾。孩子的抵抗力差,出后要赶紧给他们披上浴巾,避免受风着凉

经常游泳会导致鼻炎吗

游泳会导致鼻炎吗? 经常游泳反倒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问题不是出在游泳本身,而是在于游泳池的质问题。为了防止通过游泳传染疾病,泳池的经营者们频繁地向泳池投放消毒(俗称“漂白粉”)。消毒的主要成分为次酸钠,化学物质是常见的过敏原,不少患者对次酸钠容易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等。 鼻炎如何调理? 1、要重视感冒,对于感冒应该做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如果鼻炎患者再患上感冒,会导致鼻炎症状家长,并且病菌容易继续恶化,引起诸多的并发症,为此要积极重视感冒。 2、要注意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