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老人不能吃滋补中药
什么情况下老人不能吃滋补中药
有下列情况的老年人要慎服或不服:
1、吐血、便血者
当这种出血属阳盛、阴虚内热所致时,也不能用鹿角胶治疗。
2、患胃肠疾病者
表现为经常胃痛,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口臭口苔等,不能服用鹿角胶。
3、肺中有热者
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痰典粘稠、口干舌燥。因鹿角胶药性偏温,故不适宜肺中有热者。
4、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5、患有表证者
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6、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
阿胶能加重郁带,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七种情况下老人不能吃滋补中药
1、吐血、便血者
当这种出血属阳盛、阴虚内热所致时,也不能用鹿角胶治疗。
2、患胃肠疾病者
表现为经常胃痛,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口臭口苔等,不能服用鹿角胶。
3、肺中有热者
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痰典粘稠、口干舌燥。因鹿角胶药性偏温,故不适宜肺中有热者。
4、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5、患有表证者
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6、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
阿胶能加重郁带,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7、肾阴不足、虚火内盛者
表现为形体消瘦,自觉内热,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发热,夜间盗汗,两目干涩,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由于鹿角胶偏于补阳,以热助火,使阴更虚,火更旺,所以有此症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老人蜂蜜当糖最能解馋
“虽说吃糖可能带来血糖升高、肥胖等多种问题,但要求老人一口糖都不吃也不现实。”张国玺说,老人吃糖需要掌握三大原则。第一,饭前、睡前不宜吃糖,饭前吃糖容易影响老人正常的食量,因此好在两餐之间吃,还不会引起血糖的过度波动。老年人睡前吃糖及服用含大量果糖和葡萄糖的滋补品或糖浆类药品后,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夜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第二,要吃得甜而不腻、甜而不黏。很多甜点心都含有大量的油脂,而且是饱和脂肪,比如酥皮类点心。还有一些黏糯的甜食,比如打糕、南瓜饼等也不适合。因为黏性食物容易刺激老人本就脆弱的肠胃。
第三,吃甜要适量。美国MSNBC网站新撰文提醒,老人吃甜,应保证每天从糖类食物中摄入的热量不超过每天总热量的10%。假设一个老人一天需要1600千卡热量,那么从糖里摄入的就不能超过160千卡,相当于40克糖,这其中还包括了从加工食品中摄入的糖分。如果有糖尿病或肥胖的老人,应进一步减少吃糖的量。
那么,老人吃什么样的糖健康呢?张国玺表示,蜂蜜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糖。中医认为,蜂蜜性甘味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润燥的功效。蜂蜜的吃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直接用温水冲饮,也可以蘸食馒头、面包、蔬菜或是不太甜的水果。此外,一些低糖的蜜饯、甜饮料,老人也可以适当吃一点,只要不过量即可。甜点心中,好吃蒸煮而非油炸烘烤的,比如甜的发糕、枣糕等,对老人来说,又是甜食又是主食,是比较好的选择。
吃中药能喝酒吗 吃中药能喝红酒吗
如果你服用的是滋补肾阳的中药,葡萄酒中的天然原料及酿制过程,使它蕴藏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这都是人体必需补充和吸收的营养品。它可以不经过预先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所以,吃滋补肾阳中药时是可以喝红酒的,其他情况不建议喝红酒。
老人滋补须注意
●气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气虚多表现为气喘乏力、少言懒语、神疲肢软、嗜睡眩晕、不思饮食等,可选用人参及其制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等。
●阳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阳虚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无力、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大便溏薄、小便频数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壮阳滋补类药酒等。
●血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血虚多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悸难眠、神志萎靡、脸色无华、指甲苍白等,可选用阿胶、当归及其制剂、十全大补膏(丸或酒)、养血归脾丸、乌鸡丸等。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滋补用药也是药,绝不能随意乱用。所以,进补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果只是单纯的强身健体,日常饮食和适当运动就已经足够了。那么,老年人在进补的时候要注意哪几点呢?
●体质过虚的老年人不可盲目大补,要知道中医历来有“虚不受补”的说法,如果身体过虚却盲目进补,会造成反效果。
●燥热内盛、肝阳上亢的老年人不可大补,此类体质的人如果大补则会使内热更盛,严重时会引起黏膜微血管出血、咽喉肿痛、肠燥便秘、头痛目赤等症状,因此必须谨慎。
●患有湿热实证的老年人不可服用参茸类滋补药品,此类人的症状为舌苔厚腻、脸部浮肿,或患有心血管病。
●吃滋补药时勿滞腻。老年人阴血亏虚,多数会用滋补肾阴及填精充血之类药物进补。但实际上,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活动减弱,吸收能力降低,此类药物不易被老年人消化与吸收。因此,滋补之品勿偏滞腻。必要时,补阴用枸杞、女贞之类的平补药物,补血用当归、鸡血滕之类,或者在滋补药中加入健胃醒脾的砂仁等。
●在服用滋补药品时,如有感冒、发烧、腹泻或胃肠不适时,应该暂停服用中药,等病愈之后再继续服用。
常见的10种滋补中药
1、当归
治疗作用: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
“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
2、 枸杞
治疗作用:产于宁夏的银川、中宁、中卫的枸杞子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
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用法:泡水、煲汤或每天吃十几粒。
3、鹿茸
治疗作用: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
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4、党参
治疗作用: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脾胃虚弱者,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
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健脾运而不燥,润肺而不反寒凉,滋胃而不凉,养血而不燥。既滋补又养血。
用法:把党参切成小段,做汤。炖羊肉放党参也很好。整枝党参可以放在瓶子里泡酒。
5、花旗参
治疗作用: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
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
用法:泡水、炖肉、直接含服。
6、菊花
治疗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种,如雏菊、杭菊、黄菊、白菊、祁菊等。此为贡菊,顾名思义指过去献给皇上的。
它产于安徽歙县,贡菊有明目、清热、散风的作用。如果受风寒而引起的头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头风。
用法:泡茶。
7、三七
治疗作用:这种药材为三至七年采收,所以叫三七。它的外形如狮子头,主要产地在云、贵、川。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补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
用法:食用时把它捣碎,与鸡、肉一起炖,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8、黄芪
治疗作用:黄者,色黄;芪者,长也。它是一种古老的中药。产地在内蒙古、山西。黄芪的主要治疗作用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四大功能。
以治疗中气不足,如胃有下坠感,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较好。它还能健脾和胃,所以有开胃进食的作用。
用法:泡水喝,泡酒饮用。
9、杜仲
治疗作用:杜仲主要产于四川。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别是腰膝酸软无力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10、天麻
治疗作用:主要产于云、贵、川。它的功能为镇静、散风、止痛。
如果受了风,出现头痛、手足麻木,吃了天麻即能止住,所以又叫定风草。
它的治疗效果快,可以直接达到病灶。快似一支箭,所以又名“赤箭”。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孕妇慎食滋补中药火锅
孕妇在孕期要注意饮食,对于火锅类食物,尤其是放了药材的火锅,一定要注意里面的食材究竟是什么,避免对宝宝的发育产生影响。
例如当归和枸杞有活血暖身作用,而且容易上火,孕妇不能大量服用;党参能兴奋心肌、增加造血。而有的火锅为了防止上火,放了清凉下火的中药材,这也是不适合孕妇食用的。孕妇最好吃普通的清汤火锅,不要加太多的中药材,有条件的话最好在家吃自制的火锅,而且充分煮熟。
中药进补不可盲目用药
1、滋补中药并不是人人都需要
滋补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补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在临床上,中医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如果吃补药使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补“偏”了。拿人参来说,它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往往流鼻血。滋补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补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药”。中医非常讲究平衡,人体既有不足的一面,需要补,也有亢盛的一面,需要抑制。如果补得太过了,就会适得其反,破坏平衡,营养过剩,也可能产生疾病。
2、中药养生,重在补虚
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以非药物为主。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症患者是不能吃补药的。而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不分虚实诸症,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中药滋补大忌就是不辨体质随意进补,盲目跟风。
3、合理药补,先问脾胃
事实上,虚弱的体质并不会因为“进补”而好转。由于脾胃被药塞满了,运化出了问题,虚不受补。中医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功能的兴衰都与脾胃密切相关。无论食补、药补,人体都必须经过脾胃吸收才能利用。胃口不好,将导致体虚还不能进补的恶性循环。
4、健康的人体并不是都要进补的
有人形容健康人体状态就像走得很准的钟表,没有必要人为地干预它的运行,切不可做那些“无病吃药,花钱买病”的傻事。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所说的那样:“不要整天想着吃鱼翅、燕窝去补,还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让气血流动起来,经脉都通畅了,吃窝窝头都补。这才是正确的‘补’的原则。”
老年人如何选择滋补中药
“补”的正确理解
进补得法,增进了健康;进补不得法,反而会损害健康,我们叫做“补病”,轻的停补后适当处理可恢复,重的甚至于危及生命。所以,进补必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补,身体缺少什么就补什么,如果不需要就不必补。一个没有偏食胃口正常的人,从饮食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即可满足生理需要。同时,个人的体质、病因、症状既是基本相同,进补的药也可能完全不同,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同一补法去补,或者认为只要是补药就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科学健康的补法
药补,除了要适体、适时补,还要适量。药物的作用主要靠药性,而且都有一定的偏性,进补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例如,人体偏于热性,就利用偏于寒性的药物来纠正,如果用之过多,纠正太过,人体又可偏于寒性。即使是属营养制剂的补药,只要补够量,就不能再补,补过了头,就会影响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相互间的平衡协调,从而带来危害。所以,药补一定要适量,要得法,要多问医生。切不可想当然的进补。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逐渐减弱,很容易导致衰老,各种虚症随之出现,进补可减缓生理功能的下降,推迟衰老的进程,达到长寿之母的。但是,进补一定要根据身体虚的类型来选择补的方式。
例如,气虚主要表现为体倦力乏,稍饥饿即心慌、气短、头晕、出汗,平时易患感冒。易用补气健脾之品。补药补品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白扁豆、猪肝、牛肚、羊肚、鲫鱼、鸡肉、驴肉、泥鳅等。
中药养生是老年养生的途径之一,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所以老年朋友不要听到凡是可以滋补的中药都买回来食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像无病的老年人可选用人参、西洋参、枸杞子、杜仲、首乌、冬虫夏草、灵芝、蜂蜜、胡桃肉、鸽肉等。但是,也应该注意量的适度。
老人滋补须注意
气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气虚多表现为气喘乏力、少言懒语、神疲肢软、嗜睡眩晕、不思饮食等,可选用人参及其制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等。
阳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阳虚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无力、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大便溏薄、小便频数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壮阳滋补类药酒等。
血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血虚多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悸难眠、神志萎靡、脸色无华、指甲苍白等,可选用阿胶、当归及其制剂、十全大补膏(丸或酒)、养血归脾丸、乌鸡丸等。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滋补用药也是药,绝不能随意乱用。所以,进补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果只是单纯的强身健体,日常饮食和适当运动就已经足够了。那么,老年人在进补的时候要注意哪几点呢?
体质过虚的老年人不可盲目大补,要知道中医历来有“虚不受补”的说法,如果身体过虚却盲目进补,会造成反效果。
燥热内盛、肝阳上亢的老年人不可大补,此类体质的人如果大补则会使内热更盛,严重时会引起黏膜微血管出血、咽喉肿痛、肠燥便秘、头痛目赤等症状,因此必须谨慎。
患有湿热实证的老年人不可服用参茸类滋补药品,此类人的症状为舌苔厚腻、脸部浮肿,或患有心血管病。
吃滋补药时勿滞腻。老年人阴血亏虚,多数会用滋补肾阴及填精充血之类药物进补。但实际上,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活动减弱,吸收能力降低,此类药物不易被老年人消化与吸收。因此,滋补之品勿偏滞腻。必要时,补阴用枸杞、女贞之类的平补药物,补血用当归、鸡血滕之类,或者在滋补药中加入健胃醒脾的砂仁等。
在服用滋补药品时,如有感冒、发烧、腹泻或胃肠不适时,应该暂停服用中药,等病愈之后再继续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