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春去夏来给孩子穿衣有学问

春去夏来给孩子穿衣有学问

原则一:做到“三暖二凉”,孩子健康有保障

所谓的三暖,是指宝宝背部暖、肚脐窝暖和脚心暖。背部的温度可以直接反应孩子身体的温度,如果妈妈摸到孩子的背部有点发凉或者冒冷汗,一定要及时加衣服。肚脐着凉会影响孩子消化道的健康,导致肠胃功能受到影响,对健康有害。而脚则是最容易让寒气入侵的部位,就算是夏天,父母也尽量不要让孩子赤脚在地上玩,所谓寒从脚入,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二凉,指的是头凉和心凉。头部是孩子重要的散热场所,如果温度太高,他们会表现的非常烦躁,甚至出现头晕的症状。而想要心凉,妈妈们则不能给宝宝穿过多的衣物,以免让他们觉得胸闷。

原则二:根据孩子的特点灵活穿衣

有的孩子才一丁点大,或者不太喜欢玩耍,他们的运动量比较小,为了维持体温,应该稍微多穿一些。而那些活跃的孩子,经常玩的满身大汗,一般来说他们不容易觉得冷,可是稍微少穿一些衣服。当然了,如果孩子正在生病或者正处于其他特殊时期,也应该及时的调整衣服的数量。

原则三:根据温度穿衣服

在前一天晚上,妈妈们应该调查好第二天的温度情况,高温低温是多少,温差大不大,再给孩子搭配合适的衣物。如果昼夜温差较大,妈妈们可以给孩子备上方便穿脱的衣服,以便让孩子热的时候及时脱掉。

宝宝怎样穿衣服才合适

平平感冒了,奶奶说平平是冻着了,快多穿点儿衣服,妈妈也不知所措。穿的多就不会着凉了吗?那么平日里应该怎样穿衣才合适,宝宝生活得才更舒适呢?

  养育误区

  很多妈妈都认为穿得少才会着凉、生病,所以她们总是给宝宝穿了一件又一件,遇上宝宝生病,还会再加一件,结果是越穿越多。还有的家长认为穿得紧才保暖,有的妈妈为了追求时尚美观而忘了健康,给宝宝穿毛领衣服,或不适合宝宝穿的衣服。

  专家支招

  给宝宝穿多少衣服才算合适呢?特别是那些容易感冒宝宝的家长更是发愁。给孩子穿衣服是挺有学问的,妈妈不妨尝试这样做:

  宝宝穿多少衣服,要看孩子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如果宝宝处在静止状态,多一件少一件不会出汗。如果处在活动状态就要少穿一件,让宝宝保持衣服干爽些就好。还要把握一个尺度——“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寒”。

  松紧适当的衣服才保暖。因为最有效的防寒物是空气,最好的保暖效果就是衣服在人体周围形成空气层,保护人体不被冷空气侵犯,人体的热量不易散发掉。另外,衣服太紧也不利于孩子活动,孩子被紧紧地裹着,身体又僵又硬,是不会保暖的。

  美观的同时别忘了舒适。夏天里,要穿全棉质、透气性好的衣服,内衣也应该是全棉的。冬天里,孩子的毛衣领子可以略高一些,不要把脖子露在外面。

  总之,父母要多观察孩子,判断孩子的冷热,适时增减衣服,让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

与孩子沟通多用4种句式

“一……就……”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思维是直来直去,不可逆的。打个比方,问孩子“你妈妈是谁”他能答出;但如果问“你妈妈的儿子是谁”,他很可能就无法倒推回来。因此,家长要从孩子的逻辑顺序出发说话,不要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比如冬天出门前,别说“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而是“一穿好外套,咱们就出门”,让孩子能从前往后梳理明白:妈妈说,穿好了外套,就可以出门了。

“可以……也可以……”

青春期前的孩子,判断事物的标准非黑即白。比如他们在看动画片时,非要分清楚好人与坏人,难以理解人性和万事万物的复杂性。心理学家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极端的词,也是“单行线”思维模式的一种表现。所以,跟孩子沟通不要含糊其辞,比如“不好说”、“都挺好”等;而要用“黑白分明”的方式交流,或者给孩子几个明确的选择。比如出门前,孩子问穿哪件衣服,家长不要说“都行”,而要改为“你可以穿黄底带花的连衣裙,也可以穿小熊衬衫配那条绿色短裤” 。

“先……你看好吗?”

2~4岁是第一次心理叛逆期,而七八岁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强的阶段,这两个时期,孩子的情绪波动都很大,性情比较固执,内心相对敏感。此时说话的原则有二:一是少说“不”,多跟孩子“商量”,比如“不要看电视了,来吃饭”改为“先吃饭再看电视,你看好吗”;二是不要跟孩子“废话”,如反复唠叨某一件事,而要简洁明了。尤其不要用“如果你不……我就不……”这种没有给孩子选择权的句式,比如“如果你不吃饭,我就不让你看动画片”。孩子会感到被威胁,反而更想去挑战规矩。

“这次……但下次……”

即便是孩子,也要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当孩子犯了错误,甚至出现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必须马上介入,通过立规矩加以引导。但要注意,立规矩前,先让孩子知道。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无故冲别的小朋友发脾气,甚至打人,家长不可以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打骂,也不要嘻嘻哈哈,轻描淡写,不当回事。而应告诉孩子:“这次是第一次,你也给小朋友道歉了,我可以原谅你,但下次不准再冲别人发脾气。”

学龄前儿童需要掌握哪些生活技能

(1)学会自己用筷子吃饭

最早孩子会用勺子吃饭,到了学龄前就要教他用筷子吃饭。现在的小学都是中午在学校吃饭,当然吃饭时也不再是有人帮盛到面前了,而是要自己拿着盘子排对去打饭,然后自己端着到桌上进行吃饭,所以平时妈妈可以让孩子自己端碗和菜,同时在吃饭时也要告诉他们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粮食,不能随意倒掉。

(2)学会讲礼貌

礼貌无论是对于多在的孩子还是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懂礼貌的孩子总是招人喜欢的,所以在小孩上小时之前,我们平时就要经常让孩子练习,见人会说一些礼貌用语,一些常见的礼貌用语像“您好”、“谢谢”“再见”等。出门时也要和家人说“我出去了”,回家要说“我回来了”,吃饭前后要讲“那我吃了”、“吃饱了”、“真好吃”等。

(3)学会自己穿衣服

因现在家家一个孩子,所以父母总是想给孩子做更多的事,所以现在有许多的孩子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所以这时父母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同时懂得辨别鞋子和手套的左右、衣服正反、裤子前后,脱下的衣服要整理一下不要乱放。

(4)学会独自洗漱以及注意个人卫生

漱口、刷牙、洗脸这些要尽量让孩子自己来做,并且早晚养成刷牙洗脸的习惯,饭前便后也要自己去洗手,衣服脏时自己要知道去换衣服,大小便能够自理,女孩子小便后要养成用卫生纸的习惯。

(5)学会认路和问路

平时可带孩子熟悉家与学校的路程,让他们大致的知道中线是如何的,并且不知道路时要向谁去问路,还有怎样去问路,并且要知道自己父母的名字、电话以及家住哪里这些信息。

(6)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学龄前的孩子懂得友好协商和宽容公平,在出现人际问题和矛盾时,有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突破问题的方法,会与他人讨论、协商,然后尝试着解决问题。

春季育儿幼儿园保健知识须知

幼儿园春季保健之注重孩子的活动时间

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除了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还要注重孩子的户外活动。经常锻炼身体,多多的运动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可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提高宝宝抵御疾病的能力,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幼儿园方面,一定要保障孩子的活动时间。在春天的时候,户外温度适宜,空气清新,也很适合孩子多多的活动。老师们可以指导孩子们多多的做游戏以及学习体操等等,通过提高孩子的抵抗能力,防止疾病的感染。

幼儿园春季保健之注意为孩子增减衣物

冬天的时候,我们总是督促孩子要多穿衣服,小心受到风寒。现在已经进入了春季,孩子在幼儿园读书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孩子玩得比较起劲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流汗的情况。春天室内以及室外的温度都是比较适宜的,教师以及爸爸妈妈们需要提醒孩子增减衣物。特别是孩子的老师,当孩子穿得比较多,不懂得先脱下外套,教师就需要提醒小朋友脱下外套,等待会冷了之后再穿衣服。及时的增减衣物也是春季幼儿园小孩保健的重点。

当孩子流汗时,没有及时的脱衣,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感冒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及时的观察幼儿园孩子的保暖问题。

幼儿园春季保健之保证孩子的午睡时间

现在很多的幼儿园都是寄托式,小孩子一般都是在幼儿园睡午觉。我们一直都认为春困秋乏,春天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打瞌睡的情况。教师需要督促孩子们睡午觉,只有保障足够的睡眠时间,孩子下午上课的时候才不会打瞌睡。而且小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这是孩子成长中所必须的。

腿毛是越刮越多、越刮越粗吗

春去夏来,无论是窈窕淑女,还是帅哥鲜肉,都开始因气候回暖升温而开始“脱”,除了脱掉该死的秋裤,也渐渐脱掉长裤,换成七分裤、短裤,露出美好的长腿,清爽了自己,美化了世界,让路人忍不住多看几眼。但是!常常有个尴尬“人物”闪亮登场,十分抢眼,那就是:腿毛!

为了脱去散发着野性魅力的腿毛,帅哥美女都使尽浑身解数,有人用剃刀刮,有人用剪刀修剪,有人用脱毛膏,有人用激光治疗,我们今天聊一聊最常见、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刮毛。

对于最轻松无痛的“刮毛”,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越刮越多、越刮越浓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严肃脸)。

夏天熬粥放点大麦

春去夏来,人们关注的生活焦点从解除春困转为防暑降温。大家都知道,大麦能健脾和胃、养阴消暑,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中医院刘健教授建议,大家在夏季最好多喝粥,而且要记得多放点大麦。

放了大麦的粥,有两大营养功效最突出:第一就是健脾和胃。夏天,气温升高,暑湿气盛,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受损,胃脘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同时,暑热伤阴,使人嘴干苦。中医认为,大麦入脾、胃二经,这时坚持食用大麦粥,能起到养阴和胃、促进消化的作用。第二大功效是消暑解热。夏天人感到热,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内热,一种是外热。空调、电扇只能帮助人们解除大汗淋漓的外热,而大麦性偏凉,既能解除外热,又能消除胃脘不适、口干口苦等内热。

是不是喝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呢?专家说,发挥大麦粥的两大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从立夏就开始,坚持每周喝4 ~5次,直到秋凉。专家还建议,大家在早晚时间喝比较好,因为早上人的脾胃功能刚刚恢复,不适宜吃硬的食物。同时,晚上人需要的能量比白天少,因此,晚上喝大麦粥有利于消化吸收,还能发挥大麦安神的作用。

儿童易感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缺乏营养:缺钙的儿童很容易感冒,因为这类孩子体内蛋白质不足,所以形成的抗体也少。缺钙的孩子往往缺乏维生素D,而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孩子呼吸道功能的发育。另外,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铁、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抵抗力。

口腔疾病:孩子口腔有慢性病灶,比如慢性鼻炎、鼻窦炎、龋齿等。温差:季节交替的时候,时冷时热,会让孩子极不适应。

错误穿衣:有些家长自己怕冷,也会给孩子穿的比较多,这样孩子就容易出汗,一出汗就容易感受外邪导致感冒。

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不好,很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因此,空气不好的时候,尽量减少带孩子外出,尤其是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如果非要去的话,最好给孩子戴一个口罩。

过度疲劳:周末家长喜欢带孩子玩,孩子出去常常休息不好,吃也吃不好,平时的生活习惯会被打乱,加上身体劳累的情况,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导致容易感染感冒。

夏天常喝大麦粥

春去夏来,防暑降温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养身健体内容之一。中医认为大麦具有健脾和胃、养阴消暑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在夏季坚持喝大麦粥。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大麦粥有两大功效:一是健脾和胃。二是消暑解热。

健脾和胃

夏天气温升高,暑湿气盛,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受损,胃脘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同时,暑热伤阴,使人嘴干、苦。中医认为,大麦入脾、胃二经。夏天坚持食用大麦粥,能起到养阴和胃、促进消化的作用。

消暑解热

夏天很多人都会感到暑热难耐。其实暑热有两种,一种是内热、一种是外热。空调、电扇只能帮助人们解除大汗淋漓的外热,而大麦性偏凉,既能解除外热,也能消除胃脘不适、口干口苦等内热。

那么,大麦粥是不是随便喝几次就能解决问题?不是,发挥大麦粥的两大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把喝大麦粥作为夏季的生活习惯,从立夏就开始,坚持每周喝4~5次,直到秋凉。建议大家在早晚时间喝大麦粥。因为早上人的脾胃功能刚刚恢复,不适宜吃硬的食物;晚上人需要的能量比白天少,喝大麦粥有利于消化吸收,还能发挥大麦安神助眠的作用。

大麦粥制作

先放半锅水,加上一小把米,大火煮沸。待到米粒开花后,用凉开水把大麦粉稀释成糊状,倒入锅中,搅匀,再用小火煮一段时间。当粥变稠,颜色发红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大麦粥不能一煮好就吃,因为这样太烫,容易灼伤食管,还会伤阴;同时也不能放冰箱后凉吃,因为这样会伤胃。大麦粥应该温吃,也就是说放到不烫嘴的时候吃最好。

BB如此着装 数九寒天也不冷

1.孩子冬季穿衣“捂不得”

很多新手妈咪冬天给孩子穿衣时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捂”,加绒的打底内衣+毛衣+加厚的外套,一层又一层,捂得密不透气。这样子的穿衣方式孩子很容易捂得高热出汗,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出汗,在没有擦干汗水及时更换的情况之下,孩子就很容易因此而感冒生病。冬季给孩子穿衣,切记不能“捂”一定要保持透气,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能散热而导致的“捂汗”。

2.冬季穿衣内衣是关键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冬天穿衣关键是外面的外套,外套穿暖和了,孩子就暖和了。这样子的穿衣观念是错误的,正确的穿衣应该是先里后外,也就是说里层最重要,一定要先穿好里层。孩子的内衣应该是保暖性较好,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吸汗,以纯棉制品最佳,适合、保暖、透气,具备吸汗效果。冬季,家长最少要给孩子准备三套以上的纯棉打底内衣裤,以便安全过冬。

3.孩子穿衣“三分寒”

老人们带孩子经常说:“七分饱,三分寒。”这是她们经常一代又一代总结出来的经验,冬天孩子穿得太过厚实并不合适,孩子活泼多动,加上他们正处在飞速成长期,体内循环要快过成人,穿得过多过厚孩子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汗,出汗之后如果没有及时更换衣物,孩子就会因此着凉。因此,冬季给孩子穿衣时,家长们要把握好“三分寒”的经验,不要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密不透风。

4.棉袄比羽绒更保暖

现在父母追求时尚,觉得孩子穿羽绒棉更漂亮,有气质,有经验的宝妈就提醒新手妈咪们,羽绒服有一定的防风效果,但是保暖却远不如棉花的性能。因此,给孩子准备一两件小棉袄过冬必不可少。

5.冬季穿衣也分场合

冬季家长们在给孩子穿衣时一定要分场合。外出时雨雪交加就一定要穿好棉袄和羽绒服之类的外套,在家玩耍时可以适当换一件不太厚的外套,孩子在玩耍时家长要伸手试试孩子的后面,如果发热就要及时脱衣,出汗了的话,玩完之后要马上换干燥的衣物,只有当家长做到了细心、耐心、爱心并用,才能帮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

宝宝穿衣过多抗寒能力差

“多穿点”,几乎是所有中国父母关爱孩子的方式。从小到大,无论什么季节,父母们似乎总怕孩子冻着。事实上,孩子老捂着,抗寒能力会渐渐变差,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民间有俗语“想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说的便是不能老给孩子捂着。孩子穿得过多,束缚了行动自由,减少了活动量,不但会阻碍骨骼生长发育,还会导致肥胖等问题;孩子天性好动,本身活动量比成人大,新陈代谢速度快,尤其在夏天,如果穿太多,不知道及时脱衣服,容易捂出汗,反而易感冒;穿太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耐寒训练的机会,捂得过厚,不让孩子受一点寒气,降低了身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反倒会使机体调节能力变差,抗病能力变弱。

那么,到底该给孩子穿多少衣服呢?日本人的方法值得借鉴:孩子应比大人少穿一件。例如,大人穿一件外套加一件衬衣,孩子则只需穿一件;大人只穿一件时,孩子同样穿一件,但要薄一点。具体来讲,春夏季,衣物逐渐减少,以孩子面色正常、四肢温暖、适量运动不出汗为宜。如孩子行为异常或脸上有汗,体温超过37℃,就表明保暖过度,应适当减少衣物。秋冬季节,衣物逐渐增加,以孩子适量运动而不觉得冷为原则,如孩子手脚发冷、体温不足36℃,说明保暖不够,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温。

哪些情况宝宝易感冒

小儿感冒的病因:

缺乏营养:缺钙的儿童很容易感冒,因为这类孩子体内蛋白质不足,所以形成的抗体也少。缺钙的孩子往往缺乏维生素D,而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孩子呼吸道功能的发育。另外,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铁、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抵抗力。口腔疾病,孩子口腔有慢性病灶,比如慢性鼻炎、鼻窦炎、龋齿等。温差:季节交替的时候,时冷时热,会让孩子极不适应。

错误穿衣:有些家长自己怕冷,也会给孩子穿的比较多,这样孩子就容易出汗,一出汗就容易感受外邪导致感冒。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不好,很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因此,空气不好的时候,尽量减少带孩子外出,尤其是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如果非要去的话,最好给孩子戴一个口罩。过度疲劳,周末家长喜欢带孩子玩,孩子出去常常休息不好,吃也吃不好,平时的生活习惯会被打乱,加上身体劳累的情况,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导致容易感染感冒。

宝宝春捂要做到三暖二凉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气候特点是阳气渐生、阳寒未尽,时常有冷空气活动,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所谓“春捂。

“春捂”可不是简单地不给宝宝褪衣,这里可是有讲究的。

“春捂”的讲究

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养生家指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准妈妈选择内衣有学问

PARTⅠ两大概念

概念一:怀孕期内衣

1、怀孕期身材会逐日发生变化,这时你需要选用富弹性的棉质布料,罩杯尺码可增大,适合变化中的体型。

2、后幅的三个活动扣钩设计,方便因体型的变化,而将尺码作适当的调整。

3、怀孕初至中期(4-7个月),孕妇的肚子已明显地隆起,应穿着一些高身而可把整个肚子包住的孕妇内裤。同时,选择内裤的质料应以棉质为主,以防皮肤敏感。

4、怀孕后期(8-10个月),腹壁扩张,变大的子宫会往前倾而使肚子更突出,增加腰部及脊骨的负担,孕妇应选择一些备有加强承托腹部功能的内裤或束裤。

概念二:分娩后内衣

小孩出生后,母亲如果仍用普通款式的胸罩,必然会给每天哺乳带来麻烦,这时可选购专为哺乳母亲设计的胸围。

1、乳杯采用简单的活动钮扣设计,只需解开乳杯的钮扣,即可喂哺母乳。

2、选用富弹性棉质布料制作,确保清爽舒适。

3、后幅备有三个活动扣钩设计,方便因体型的变化,而将尺码作适当的调校。

PARTⅡ三大焦点十大对策

焦点之一:胸部

由怀孕开始,体内荷尔蒙分泌产生变化,乳腺数目及发达程度逐渐增加,使胸部日益胀大。怀孕初期,由于乳房急速胀大,孕妇会感觉到乳房酸痛和乳晕特别敏感。怀孕五个月以后,文胸尺码大约要比怀孕前增加一个尺码以上;怀孕七个月以后,约增加两个尺码,同时,乳头的距离不断增大。临近生产前,胸部增大程度反而减慢。当生产后2-3日,乳汁开始分泌,乳腺进一步扩张以适应分泌乳汁的生理需求,使乳房更加胀大。产后约一个月,乳房会渐渐回复至怀孕七个月时的大小,由于乳腺间的脂肪逐渐减少,使胸部容易出现下垂的现象。

对策1:选择舒适的孕妇专用文胸

怀孕时,乳房是从下半部往外扩张的,增大情形与一般文胸比例不同,因此,应该选择专为孕妇设计的文胸,这类文胸多采用全棉材料,肤触柔软,罩杯、肩带等都经过特殊的设计,不会压迫乳腺、乳头,造成发炎现象。

对策2:随时更换不同尺寸的文胸

从怀孕到生产,乳房约增加原先罩杯的两倍,准妈妈应根据自身乳房的变化随时更换不同尺寸的文胸,不能为了省事而一个尺码用到底。尺码太小,过紧的的文胸会影响乳腺的增生和发育,还会与皮肤摩擦而使纤维织物进入乳管,造成产后无奶或少奶。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选一个超过自己乳房实际尺码的宽松文胸,也是不明智的。这是因为怀孕期间乳房的重量增加,下围加大,如果不给予恰当的支持与包裹,日益增大的乳房就会下垂,乳房内的纤维组织被破坏后也很难再恢复。尺寸合适的文胸在穿戴时,乳房既没有压迫感,也不会感到大而无当。

对策3:产前产后均适用的哺乳文胸

现在比较流行一种特别为哺乳设计的哺乳文胸,特点是具有活动式扣瓣肩带,哺乳时不用将整个文胸脱下,只需轻轻按下扣瓣,罩杯前端即可翻下,立即可以给宝宝哺乳。哺乳文胸不仅适用于哺乳期,在孕后期同样方便好用,因而不妨选购这种有特殊设计又经济实用的文胸。

对策4:乳垫,防止尴尬的好帮手

怀孕后期,乳头变得敏感脆弱,且可能有乳汁分泌,宜选用乳垫来保护,并可防止在公共场合上衣局部潮湿的尴尬。在产褥期、哺乳期,乳垫也能帮助吸收分泌出的多余乳汁,保持乳房舒爽。

焦点之二:腹部

由于胎儿的成长及包围子宫的保护性脂肪层加厚,增加了腹腔的体积,所以孕妇的腹部会随着预产期的临近而快速胀大。增大的腹部加重了脊骨和下肢的负担,容易使孕妇产生腰背痛和脚踝浮肿。到产后不久,子宫会回复至怀孕七个月的大小,但位于下腹部原本用作保护子宫的流动性脂肪仍然存在。

对策5:尽早选择孕妇专用内裤

怀孕初期,虽然准妈妈的腹部外观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自己可以明显感到腰围变粗了。这期间就应尽快将自己的内裤更换成孕妇专用内裤。大部分的孕妇专用内裤都有活动腰带的设计,方便准妈妈根据腹围的变化随时调整内裤的腰围大小,十分方便。 而裤长往往是加长的,高腰的设计可将整个腹部包裹,具有保护肚脐和保暖的作用。

对策6:纯棉材质,健康保证

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所以宜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强及触感柔和的纯棉质内裤,纯棉材质对皮肤无刺激,不会引发皮疹。如今年世面上首次出现的天然彩棉孕妇内衣,由于100%纯天然、100%无染色的绝对安全性,令许多准妈妈趋之若骛。

对策7:孕后期选择托腹内裤

怀孕进入8至10个月时,腹壁扩张,并出现所谓妊娠腺,尤其进入第10个月时,变大的子宫会往前倾而使腹部更突出。此时,选择一些有前腹加护的内裤较为舒适。 托护部位的材质应富有弹性,不易松脱,即使到了孕后期也不觉得勒。

对策8:特殊孕妇可用托腹带

一般孕妇都不需要用腹带,特殊情况下孕妇也可以使用腹带。如:

1、有过生育史,腹壁非常松驰,成为悬垂腹的孕妇。

2、多胞胎、胎儿过大,站立时腹壁下垂比较剧烈的孕妇。

3、连接骨盆的各条韧带发生松驰性疼痛的孕妇,托腹带可以对背部起到支撑作用。

4、胎位为臀位,经医生做外倒转术转为头位后,为防止其又回到原来的臀位,可以用托腹带来限制。

但不管是何种原因,为了不影响胎儿发育,托腹带不可包得过紧,晚上睡觉时应解开。托腹带的伸缩弹性应该比较强,可以从下腹部微微倾斜地托起增大的腹部,从而阻止子宫下垂,保护胎位,并能减轻腰部的压力。

应选用可随腹部的增大而调整、方便拆下及穿戴、透气性强不会闷热的托腹带。

焦点之三:腿部

孕后期,由于腹部的重量日益增加,压迫下半身,再加上有些孕妇钙质摄入不足,容易引起小腿肿胀,静脉曲张。

对策9:选用孕妇专用袜

宽松的棉袜是短袜的首选,因为其吸水性强,也不易滑倒。袜口不能太紧,否则会使已肿胀的脚静脉回流受阻,肿得更厉害。

如果是穿背心裙的春秋季节,有一种弹性袜,它特殊的大腿扩张弹性压力织法及小腿至脚面处的加强回流织法,能够有效防止静脉曲张,并具有轻微的医疗功效;一般有连裤袜、半统袜及长统袜可供选择。

对策10:正确测量体型很重要

怀孕女性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内衣,在购买前一定要量好三围的尺寸,测量的位置共分5处:上胸围、下胸围、腰围、臀围和身长。

上胸围尺寸:乳房隆起的最高点。

下胸围尺寸:紧贴乳房隆起处的下缘。

腰围尺寸:上半身最细的那部分。

臀围尺寸:臀部最丰满的地方。

长度:从颈部到裙下摆的长度。

准妈妈备忘录:这些内衣孕妇不能穿

医学专家呼吁,为了自身和宝宝的健康,怀孕女性不宜穿着这些内衣:

一、原料中加磁,有磁疗功能的内衣;

二、添加中草药,为药疗产品的内衣;

三、具备理疗功能的远红外线内衣;

四、化纤内衣及羊毛内衣,因为化学纤维和极细的羊毛极易堵塞乳腺管,影响日后顺利哺乳。

相关推荐

5岁前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1、吃东西 孩子刚开始吃饭都是用勺子,但是到五岁时,就应该学会使用筷子了,而且这时候要渐渐培养小孩不浪费的意识,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吃饭不剩饭菜。端碗端水要拿稳,不可随意倾倒饭菜和茶水。 三联阅读配图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2、个人卫生 孩子要能独自漱口、刷牙、洗脸,知道早起晚睡要刷牙洗脸,饭前便后要自己去洗手,身上穿的衣服脏了要懂得自己去换干净衣服。大小便能够自理,女孩子要养成小便后用卫生纸的习惯。 孩子要学会的生活技能3、穿衣服 不需要家长帮手,会自己穿衣服,懂得辨别鞋子和手套的左右、

宝宝手心发热正常吗

如果孩子在不活动的情况下,也是这个样子,应该看看孩子穿的衣服是不是太多。如果穿的衣服也没问题,应该给孩子测体温是不是正常。如果体温正常,就没问题,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同时要检查是否缺钙。如果体温异常,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去小儿内科就可以了。 另外,手心热属阴虚证范畴,建议中药调理。 这是宝宝心火,用灯芯草和淡竹叶煮水喝,或者喝点小儿开口茶。 给宝宝多喝水,可以吃点金银花露和绿豆汤等。 喝夏撒桑菊茶,同时注意不要穿过多的衣服,洗澡水也不要太热,不要在太热时出门。 也可能是食火,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多,隔段

夏季宝宝穿衣的七大原则

一、夏天宝宝穿衣最好是棉的 很多新晋级的爸爸妈妈对如何给宝宝选择衣服一知半解,很多困惑,给宝宝选择衣服要考虑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舒适度,穿着不舒适的衣服绝对不是好选择。舒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材质,另一方面是衣服的版型,这两方面都是反映宝宝服装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需要。 夏天,天气炎热,宝宝的衣服一定要透气,否则容易闷气而使宝宝身上长痱子。一般,宝宝的活动量比较大,这要求爸爸妈妈给宝宝选择衣服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弹性的、吸汗的、透气性强的衣料。另外,宝宝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要尽量选择比较宽松自如的服装,

夏季宝宝的穿衣防嗮法

天气慢慢变热,夏天的脚步也进了,我们大人夏天就希望穿的少少的贪图凉快,那么对于宝宝来说,夏天穿少一点可以吗?会不会让他着凉呢?宝宝夏季衣服选购什么要注意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夏季穿衣篇 1、多穿短袖短裤 在炎热季节,孩子宜穿宽松、轻便、浅色的衣服,材质宜选择自然纤维的。比如棉布衣服,女孩最好穿无袖的连衣裙,男孩最好穿短袖或背心,下身建议穿短裤。 2、根据环境增减衣服 空调的温度最好调在26℃-28℃,尽量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小孩着凉。如果必须带宝宝外出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所以应注意增减衣服。

5岁孩子必学的生活技能

1、吃东西 孩子刚开始吃饭都是用勺子,但是到五岁时,就应该学会使用筷子了,而且这时候要渐渐培养小孩不浪费的意识,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吃饭不剩饭菜。端碗端水要拿稳,不可随意倾倒饭菜和茶水。 2、个人卫生 孩子要能独自漱口、刷牙、洗脸,知道早起晚睡要刷牙洗脸,饭前便后要自己去洗手,身上穿的衣服脏了要懂得自己去换干净衣服。大小便能够自理,女孩子要养成小便后用卫生纸的习惯。 3、穿衣服 不需要家长帮手,会自己穿衣服,懂得辨别鞋子和手套的左右、衣服正反、裤子前后,并且知道将换下来的衣服叠一叠,放整齐,不乱丢乱扔。套头

宝宝感冒一定是抵抗力差吗

小儿老感冒一定是抵抗力差? 孩子老是感冒,大人们常常将此归结为抵抗力低。父母们是否考虑过,也许是自己的护理出了问题,正是某些“爱护”给宝宝制造了感冒的条件,比如冷热不均。 镜头一:季节交替时 妈妈穿着连衣裙,爸爸穿着短袖衫,孩子呢,长裤加毛线衣。 不会走的婴儿在怀里抱着,接受妈妈的体温;“自由”行动的幼儿一刻不停蹦蹦跳跳,活动量更大。可他却比爸爸妈妈穿得都多。 病因分析: 婴幼儿自身产热能力差,适当给孩子多穿一层单衣或者薄背心是可以的。但没理由让孩子穿得和父母差一个季节。 由炎热的夏季到秋季,气温不恒定

幼儿春季疾病预防的八大措施

1、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常坚持户外活动的儿童患感冒的机会显著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经常带孩子到公园、田野跑跑步、爬爬山多参加氧的活动,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2、衣着要适当 衣服切勿骤增骤减。春夏季气候变化无常,温差大,要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要避免孩子任性挑拣穿,早晚适当多穿一件。

秋季如何预防腹泻和咳嗽

1.秋天又是一个长“膘”的好时机,孩子夏天发育不良,秋天是很好的生长机会。 一旦秋天生病,孩子最好长“膘”的机会错过了是非常遗憾的。 2.如果天气早晚凉中午热,建议家长外出的时候拿一件小衣服搭一条毛巾,热的时候把小马甲小衣服拿下来,冷的时候一定把明汗擦掉,一个是额头的明汗,一个是后背的明汗,如果明汗不擦掉把衣服浸湿,孩子咳嗽感冒的机会特别多。 3.注意孩子运动时的循序渐进,根据体质不同逐渐增加运动量。 比如去年容易生病咳嗽的孩子,运动量在秋天不建议过大,过大之后孩子咳嗽的机会特别多。 4.给孩子加衣服不要

宝宝日常护理五点要做好

温度多变,谨慎穿衣 冬天刚刚离开,春天敲敲来了,尽管气温逐渐回暖,可是些地区仍旧存在低温的问题。春季仍旧要注意宝宝的保暖问题。在保暖方面,衣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1.选择吸汗内衣。在为孩子准备贴身内衣的时候,尽量选择比较吸汗的衣物。春光明媚,爸爸妈妈们自然会带着宝宝到室外玩耍,玩耍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流汗,要是流汗了,穿上比较吸汗的纯棉贴身衣物,那么就能够更好的防止孩子的感冒问题。 2.及时增减衣物。孩子玩耍之后,觉得热了,那么还是需要为孩子适当减少所穿的衣服。要是感觉外面风比较大,温度些下降了,那么

冷热不均,制造感冒

镜头一:季节交替时 妈妈穿着连衣裙,爸爸穿着短袖衫,孩子呢,长裤加毛线衣。 不会走的婴儿在怀里抱着,接受妈妈的体温;“自由”行动的幼儿一刻不停蹦蹦跳跳,活动量更大。可他却比爸爸妈妈穿得都多。 病因分析: 婴幼儿自身产热能力差,适当给孩子多穿一层单衣或者薄背心是可以的。但没理由让孩子穿得和父母差一个季节。 由炎热的夏季到秋季,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特别是一天之中温差较大,往往是早晚凉爽,中午闷热,太阳灼人。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就会造成凉热不均,易患感冒。 医生建议: 在季节交替时节,随天气变化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