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番茄青枯病症状和防治

番茄青枯病症状和防治

工具/原料

病菌在10~40℃温度条件下均可发育,最适温度为30~37℃,在微酸性土壤、高温高湿、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缺钾肥以及根部损伤条件下,该病容易发生。

方法/步骤

农业防治

1、轮作,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无病地育苗,带土移栽,减少根部受伤。

3、高温期间禁止施用稀粪,适当控制浇水。旧苗床育苗要换土或进行药剂消毒。

中药防治

1、蘸根消毒:《奥力克—青枯立克》100ml兑水30斤进行蘸根。

2、定植期、缓苗期及初花期灌根: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灌根。喷雾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15ml(苗期7ml)兑水30斤。

控制方案:

1、初期:发现病株,立即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00-15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灌根(同时喷雾效果更佳), 3天1次,连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

2、发病中期:《奥力克—青枯立克》150-200ml+大蒜油15-30ml+恶霉灵或恶霉锰锌或申嗪霉素等内吸性药剂兑水30斤进行均匀灌根(同时喷雾效果更佳),3天1次,连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

注意事项

备注:为使植株快速生根,建议复配生根剂——《根基宝》,每桶水添加50ml。

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特点

此病由细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anas solanacearumSmith 侵染引起。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生姜等多种作物。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在田间或马铃薯块上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长达14个月,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该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及农具传播,病薯块及带菌肥料也可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

病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30~37℃,最适PH值为6.6。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6~10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

常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土壤偏酸、钙磷缺乏、管理粗放、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梅雨多雨、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番茄种子如何种植

1、注重品种选择,适期播种。

应选耐热、早中熟、开花结果集中,耐贮运品种。播种期应掌握在历年初霜期前110天左右,浙北地区应在7月上旬播种。

2、采用降温、防虫育苗。

秋番茄育苗期多高温干旱,蚜虫为害严重。应采用小拱棚遮阳网覆盖育苗,将种子直接播种在营养钵内,上覆泥土及稻草。

3、及时定植。

当苗龄25天左右时即应定植,并采用深沟高畦栽培,亩栽2200株左右。畦面覆稻草降温。

4、合理整枝,保花保果。

秋番茄生长季节短,应及时搭架、整枝,整枝采用2~3杆,确保每株有6~7穗果,每穗结果3~4果。前期温度高,应用2,4–D、防落素等促进坐果。

5、合理施肥。

在定植前一周,应施足基肥。植株第一穗果有2厘米大小时追肥一次,以后采收一次,追肥一次。

6、加强病虫防治。

秋番茄栽培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早疫病、青枯病、蚜虫等,应加强防治

茄子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茄子黄萎病多在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及至整片叶变黄。后期病叶由黄变褐,终至萎蔫下垂而脱落。枯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收获期均会发病。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枯萎。根腐病多发生在定植后,初发病时白天叶片萎蔫,早晚可以恢复,反复多日后叶片变黄干枯。青枯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上一张或几张叶色变淡,呈现局部萎垂,后扩展到整株,最后变褐色。这几种均为土传性病害。药剂防治:茄子黄萎病、枯萎病和根腐病的早期可用根腐宁40%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500-800倍灌根,青枯病用佳达宁或络氨铜或青枯净灌根。

茄子绵疫病在高温高湿、连作地、低洼渍水地有利发生流行,主要为害果实,引起大量烂果,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和圆形,迅速扩展延及整个果实。病斑呈褐色或暗褐色,逐渐收缩、变软,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绵毛状白色菌丝,最后病果腐烂或成为僵果。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5%甲霜灵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普力克700倍液,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3—4次。

茄子褐纹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在大田发病多从底层叶片开始,初期产生苍白色水渍状小斑,后转为褐色圆形病斑。后期成为不规则大病斑,边缘深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一片,破裂穿孔,最后叶片枯萎死亡。果实发病的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病部稍凹陷,褐色,出现同心轮纹。病果内部呈海绵状腐烂。病斑进一步扩展可达整个果实,常造成落果。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1%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隔5—7天喷一次,连续3—4次。 茄子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怎样防治番茄青枯病

从外表上看,番茄青枯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植株萎蔫。

发病后表现为好天的白天顶上部萎蔫,以后下部然后到中间,也有的一侧枝先萎蔫,也有的整株萎蔫。

出现萎蔫症状的番茄,假如削开它的茎基部,可以清晰的看到,里面的维管束已经变成了褐色。正是由于这些维管束遭到了破坏,使养分和水分无法正常向上输送,才会使番茄出现了萎蔫现象。专家指出,番茄青枯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在反复萎蔫几次之后,出现死亡,给菜农带来很大的损失。

对付番茄青枯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药剂灌根。专家为您开出了这样的药方。

常用的药剂目前比较好的,一个是我们现在用的冠军铜,冠军铜一般对到150到200倍,然后与新植霉素或农用链霉素生根粉混合以后,每株浇300到600克,也就是说6两到8两药液,连续每隔3-5天灌一遍,连灌3-5遍,以防病害反复。配药时一定要注意,把冠军铜配好以后,再加上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然后再加上生根粉,使其药液能达到按照杀菌剂的浓度要达到150-300倍这个范围,最好是200倍这个范围进行浇灌。

番茄白粉病症状和防治方法

番茄白粉病病原

Leveillula taurica

番茄白粉病症状

通常发生在番茄生长的中后期,主要为害中部和下部叶片,有时也为害茎、果梗。发病后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褪绿小点,逐渐出现白色细丝状物,扩展后形成粉斑。有时粉斑生于叶片背面,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斑块。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或在番茄等蔬菜上辗转传播,在25~28℃和干燥条件下该病易流行。在湿润的环境下病情会受到抑制。

番茄白粉病防治方法

①环境调控 严格控制空气湿度,防止形成干燥的环境,及时浇水。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50%硫磺悬乳剂3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已经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喷40%福星乳油7000倍液,每20天喷1次。注意轮换用药。

番茄煤霉病与叶霉病的区别

其种植的番茄病害发生较重,叶片上长黑色霉点,病斑不规则,农户按照叶霉病防治几次均不甚见效。亮甲店农技站技术员们及时到棚室内查看病情,确诊为番茄煤霉病。煤霉病是番茄常见病害之一,田间有时与叶霉病混发,症状易与叶霉病混淆。

两者的主要区别为番茄叶霉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浅黄色退绿斑,叶背初生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而番茄煤霉病在叶背产生淡黄绿色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斑面上生褐色绒毛状霉,条件适宜时霉层扩展迅速,可覆盖整个叶背,叶正面出现淡色至黄绿色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逐渐变褐色,发病严重时病叶枯萎。茎和叶柄染病,产生退绿色斑后被一层厚密的褐色霉层覆盖。

两者都可借气流和人们农事活动进行传播。适宜发病的温度都在25℃左右,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易染病。

番茄煤霉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地块实行与非茄科蔬菜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提倡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开好排水沟系,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棚外深埋或烧毁。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药剂可选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苦瓜立枯病症状和防治方法

苦瓜立枯病发病症状

在苗床内,开始时仅个别瓜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早期与猝倒病不易区别。但病情扩展后,病株不猝倒,病部具轮纹或不十分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且病程进展慢,别于猝倒病。

苦瓜立枯病病原形态特征

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RhizoctoniasolaniKühnAG-4),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

我国已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一4是引起黄瓜、冬瓜等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的优势菌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一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一4 HG—I、AG一4 HG—Ⅱ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

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群,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微米,其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微米,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

立枯丝核菌是由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该病。

苦瓜立枯病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选用江门大顶、槟城苦瓜、穗新2号、夏丰2号、90-2苦瓜、湛油苦瓜、玉溪苦瓜等耐热品种,可减轻发病。

(2)选用成都大白苦瓜、湖南的89—1苦瓜、89—3苦瓜等耐寒品种及江门大顶、英引苦瓜、夏雷苦瓜等耐高温高湿品种,可减轻发病。

(3)适期播种,苦瓜喜温,气温高于10℃才能正常生育,因此播期不宜过早,北方以4月上旬播种于棚室为好,苗期20~30天。

(4)苦瓜种皮厚且硬,在早春低温条件下出苗困难,整齐度差,在土壤中持续时间长易染病。因此应在播种前采用机械破伤法。用钳子夹使种壳破裂,但不能把种壳去掉,发芽势明显增强。

药剂方法

(1)用50%双氧水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适于大面积应用。

(2)播前将种子置于56℃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室温后,再继续浸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3)为培育壮苗防止猝倒病,播种后应盖一层营养土,浇足水后盖膜保温保湿,出苗后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2~3次,增强抗病力。

(4)必要时可喷洒69%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

辣椒病害

辣椒的病害种类繁多,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及生理病害等,其中某些病害不是由单一病原物引起的,如病毒病,其病原物达40多种。真菌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白绢病、白粉病、褐斑病、白星病、根腐病、菌核病、花腐病、黑霉病、黄萎病、黑斑病、立枯病、猝倒病、霜霉病等。

细菌病害有:疮痂病、软腐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等。此外,还有根瘤线虫病及生理性病害(如日灼病、蒂腐病等)。

1.辣椒病毒病

防治方法 ①.辣椒地要选择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用高畦窄垄栽培。②.3年以后轮作,周围尽量少种或不种黄瓜、烟草。③.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消毒。④.苗期作好诱蚜防蚜工作,当幼苗出土后,用纱网小拱棚笼罩,并喷乐果一类农药消灭有翅蚜,防止传毒。⑤.发病初期,喷植病灵、病毒A、硫酸锌等。

2.细菌性病害

辣椒疮痂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性强的无病种株留种。②.温水浸种,方法是用冷水预浸4~5mm,再在52℃温水中浸30min,也可用1000μg/g链霉素或用种子重量0.1%的高锰酸钾(或20%细菌灵)浸种5min,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③.3年以上轮作。④.烧毁病残株,清洁田园。⑤.增施磷、钾肥。⑥.及时喷药,在发病前1周开始喷细菌灵,每0.5Kg对水2.5Kg或7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d1次,连喷2~3次。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辣椒细菌性斑点病,俗称“落叶瘟”,是辣椒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影响产量。如果在长期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疮痂,而是迅速扩展为叶缘焦枯或在叶片上形成许多小斑点,之后引起叶片大量脱落。此外,重茬地、湿地、生长差的甲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参照辣椒细菌性疮痂病

辣椒青枯病

防治方法 ①.提早播种,青枯病一般6月上中旬发生,为了避免发病高峰期与结果盛期相遇,可提早播种期。②.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整地时,每公顷撒施石灰粉1500Kg左右,给土壤消毒。③.3年以上轮作,青枯病可为害多种茄科作物,凡前作是番茄、茄子、辣椒的,均不宜种辣椒。④.注意排水,青枯病菌可随水流传播,应用高垄窄畦栽培,注意及时排水,畦内不能渍水。

⑤.整枝、松土、追肥等工作,应在发病期前完成,发病以后,特别注意不能松土锄草,如有杂草,只能用手拔除,以免伤根。⑥.发病前,用农用链霉素100~200μL/L或“401”500倍液灌蔸。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穴内及邻近土壤用20%的石灰水消毒,防止蔓延。

辣椒软腐病

防治方法 ①.诱杀烟青虫。②.辣椒生长中后期,及时喷施40%乐果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烟青虫蛀食果实,以免病菌侵入。

3.真菌病害

辣椒疫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培育无病壮苗。④.避免田间渍水,雨后及时清除发病中心。⑤.畦面覆盖地膜或稻草。⑥.节约用水,注意排水,控制田间湿度。⑦.药剂防治,可用25%甲霜灵或杀毒矾M8500倍液浇根和喷洒地面及叶片,每7~10d全株喷药一次,共2~3次。

辣椒菌核病

防治方法 ①.土块用福尔马林消毒,每㎡用其360ml加9~13.5Kg水,喷洒床土表面再用薄膜覆盖2~3d,揭棚后将土表扒松,使福尔马林全部挥发,15~20d后再播种。②.按种子重量的0.3%~0.5%的多菌灵拌种消毒。③.有机肥充分腐熟后使用。④.及时拔除中心发病株。⑤.注意大棚内通风换气,并控制浇水量。⑥.发病前后喷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的速克灵1500~2000倍液,连喷2~3次,防治有效。

辣椒茎基腐病

防治方法 ①.降低地面温度,可在辣椒行间铺草,防止植株基部灼伤。②.开花结果期采用浸灌或浇水,不能浸灌,更不能久灌不排。③.发病前用五氯硝基苯1Kg,拌干细土30Kg,撒在茎基部周围,有抑制效果。

辣椒的白粉病

防治方法 ①.深耕翻土,深埋病菌,减少越冬病源。②.水旱轮作或3年以上轮作。③.选用抗病品种。④.干旱地区,以喷或浇水为好,既防病又节约用水。⑤.发病前即喷药,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硫磺粉悬剂10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喷雾。

辣椒褐斑病

防治方法 参见炭疽病、灰叶斑病防治方法。

辣椒灰叶斑病

防治方法 ①.苗床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床土要消毒排苗地不能用发过病的旧床。②.苗床要通风透气,及时拔除发病植株。③.苗床中后期要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次,成株期可结合炭疽病同时防治。

辣椒枯萎病

防治方法 ①.实行三年以上轮作。②.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③.选用无病的种子和种子消毒。④.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根2~3次,每次间隔期7~10d.

辣椒炭疽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果留种,防止种子传病。②.药液浸种方法是用冷水将种子欲浸4~5min,在投入10%的硫酸铜溶液中5min,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③.选用抗病品种。④.防止果实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⑤.发病前后喷药2~4次,常用农药有50%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辣椒白星病

防治方法 参见辣椒炭疽病。

辣椒线虫病

防治方法:①.2~3年轮作或水旱轮作。②.选用抗线虫品种。③.使用杀线虫剂消毒,如在播种前2~3周用50%棉隆可湿性粉2.4Kg或90%原粉1.5 Kg加水80Kg 喷于沟内或拌干细土40~50Kg施入沟内,上盖15~20 cm的表土并压实,这样可以将土中的线虫熏蒸杀死。在播种前4~5d松土,待毒气挥发后在播种。④.及时拔除病株销毁,防止传染

相关推荐

番茄灰霉病

一、 病害说明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危害较重且常见的病害,各菜区都发生,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和大量的烂花、烂果,直接影响产量。 发病症状症状描述:棚内部分叶、茎、果实均出现病害。叶片发病部位成灰褐色“V”字形病斑,表面生有灰白色霉层;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或基部,有水渍状斑点或淡褐色大斑,严重的绕茎一周,病枝折断;果实腐烂,密生灰色霉层,传播速度快,烂果很多,由此诊断为灰霉病。 发病条件:番茄灰霉病病原为半知

番茄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番茄的功效与作用很多,比如说番茄可以供食用,而且还可以供药用,它还具有着美容的作用。番茄当中含有着丰富的维生素,营养元素,口感非常的好,老少皆宜。下面就具体的讲讲番茄有着怎样的功效与作用。 番茄的药用 番茄味甘、酸,微寒。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养阴凉血、健胃消食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口干舌燥、烦热口渴、食欲不振、胃热口苦、牙龈出血、口疮、口苦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的辅助治疗等。 番茄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磷及胡萝卜素,柠檬酸、苹果酸、尼克酸、枸橼酸、盐酸腺嘌呤,精氨酸、谷胱甘肽等成分。番茄所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症状防治方法

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症状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尤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 明显。叶片染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常具黄色晕圈。叶柄和茎染病,产生黑色斑点。幼嫩绿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各种细菌性的斑点病害。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可在种子、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田间通过雨水飞溅、昆虫或整枝、杈、采收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田间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种子带菌也可以造成远距离传

青番茄有没有毒

1、番茄的营养价值,无论放在水果还是蔬菜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番茄中富含维生素A、C、B1、B2以及胡萝卜素和钙、磷等多种营养元素,不止如此,在小小的番茄钟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等元素,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所以经常食用番茄对身体的免疫功能有好处。 2、番茄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一些科学实践证明,番茄具有保健和防治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热性病,诸如牙龈红肿、发热、急慢性肝炎等都有显著的疗效。番茄对我们的视力保护也是大有好处的,比如说夜盲症或者近视眼的患者就应该经常食用

茄子立枯病症状和治疗步骤

症状 茄子立枯病在苗期发病,一般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在病苗的茎基部生有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失水后病部逐渐凹陷,干腐缢缩,初期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后期茎叶萎垂枯死。病苗枯死立而不倒,故称立枯病。潮湿时生淡褐色蛛丝状的霉层,拔起病苗丝状物与土坷垃相连。 茄子立枯病 发病规律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侵染所致。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繁殖。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带菌堆

黑番茄的种植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一、肥料和施肥: 黑番茄肥料以氮肥的效果最为显著,钾肥也不可缺少,氮肥与钾肥的用量是普通番茄的倍数,这样有利于是黑色素的产生。施用不足时,植株生育衰弱细瘦,产量低少;施用过多时,茎粗叶大,易引起徒长、落花、缺钙症和发病,且所结的果实较为扁平畸型。磷肥能促进新根的发育,增加授粉率,在生育初期较为重要。黑番茄因缺乏钙质(石灰)和硼素而造成品质下降和容易发生病虫害,故应注意合理施用。应参照土壤肥力、栽培方式、肥料来源和价格、当地施肥经验等斟酌施用。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堆肥亩用2000公斤以上,氮:磷:钾肥料的比例

番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番茄中含有的尼克酸能维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血球的形成,有利于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和保护皮肤。所以食用西红柿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也有帮助。西红柿多汁,可以利尿,肾炎病人也宜食用。经常发生牙龈出血或皮下出血的患者,吃番茄有助于改善症状。番茄所含的苹果酸或柠檬酸,有助于胃液对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 番茄适宜于热性病发热、口渴、食欲不振、习惯性牙龈出血、贫血、头晕、心悸、高血压、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肾炎、夜盲症和近视眼者食用;急性肠炎、菌痢及溃疡活动期病人不宜食用。西红柿常用于生食冷菜,用于热菜时可炒、炖和

每天吃一个西红柿好吗

每天吃一个西红柿好吗一般来讲,每天吃一个西红柿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营养,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它所富含的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能促进骨骼生长,防治佝偻病、眼干燥症、夜盲症及某些皮肤病的良好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获得维生素C的量,是控制和提高肌体抗癌能力的决定因素。西红柿内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还有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西红柿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对高血脂症很有益处。据药理研究,西红柿汁有缓慢降低血压、利尿、消肿作用,对高血

怎样挑选西红柿

1、从外观上来分辨 通常,经过催熟的西红柿果实着色特别均匀,整个果实红色较深,表皮没有细微的白点,摸上去手感较硬。自然成熟的西红柿果实顶部圆滑,不突出,蒂部较硬,略带青色;未熟透的果实,用手拽出蒂部时,凹陷处明显有细微果肉带出状,而非圆滑状。 2、从果实内部观察 将西红柿掰开后,催熟的西红柿少汁,肉与汁一体,结构不明显;自然成熟的西红柿多汁,籽与果肉可明显区分。 3、口感的区别 催熟的西红柿果肉硬无味,口感发涩,做熟以后果肉基本保持原样;自然成熟的吃起来稍硬无颗粒感,酸甜适中。 番茄越红越防癌,如何挑选番

番茄霉病的防治

1)采用健株无病果留种。 (2)种子消毒处理。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将种子放入10%磷酸二钠溶液中浸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连续晒种子3-4天。 (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剪去病枝,并带出田间集中烧毁。 (4)加强田间管理。在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深沟,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乳油800-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5%芸苔素7500倍液防治,每隔5-7天用药一次,连用3-4次。同时,要重点防治好蚜虫,因为蚜虫是病毒病病毒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