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的文献选录
莼菜的文献选录
《齐民要术》:“魏,性纯而易生。种以浅深为候,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茎瘦而叶多。其性逐水而滑,故谓之药菜,并得葵名。”
《日华子本草》:“治热疽,厚肠胃,安下焦,解百药毒。”
《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疾。”
《本草汇言》:“药菜凉胃疗疽,散热痹之药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
马蹄菜主要菜品
西湖莼菜汤
西湖莼菜汤图册主料:新鲜西湖莼菜150克,熟火腿25克,熟鸡脯肉50克。
调料:精盐2.5克,味精2.5克,高级清汤350克,熟鸡油10克。
做法:
1、将熟鸡脯肉、熟火腿均切成6厘米长的丝。
2、将炒锅置旺火上,舀入清水500克烧沸,投入莼菜,沸后立即捞出,沥去水,盛在汤碗中。
3、把高级清汤和精盐、味精一起放入炒锅内烧沸,浇在莼菜上,再摆上熟鸡脯丝、熟火腿丝,淋上熟鸡油,即成。
特点:“西湖莼菜汤”,又名“鸡火莼菜汤”。系用杭州西湖特产莼菜与鸡脯丝、火腿丝合氽成菜,色彩和谐,汤纯味美,莼菜鲜嫩润滑,脍炙人口。
鸡皮莼菜汤(地方风味菜肴)
主料:莼菜。 辅料:乌鸡皮、金华火腿。
加工:莼菜制净,“飞水”;乌鸡皮切丝;金华火腿丝泡软待用。
烹制:勺掺备用清汤,下火腿丝再熬香,续下鸡皮丝、莼菜定味出锅。 莼菜鲈鱼羹(历史文化菜肴)
主料:莼菜。
辅料:鲈鱼、竹笋茸、火腿细粒。
制法:鲈鱼治净,蒸熟去骨刺,将鱼肉剁碎,锅坐火掺汤,下笋茸、火腿细粒,放入鱼肉、莼菜,下胡椒、玫瑰露酒,找味后生粉勾芡,推转装汤窝上桌。
莼菜的特色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来野生于长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苏南太湖、杭州西湖出产最多,也最著名。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 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目前,以东册财团湖区和西册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华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莼菜除鲜莼菜可食用外,还可以由食品厂加工成瓶装或罐装莼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莼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荣获外贸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国外。用太湖莼菜加辅料烹调而成的“是火莼菜汤”、“芙蓉莼菜”,滑嫩鲜美,清香诱人,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因此国内宾馆、饭店、招待所对太湖莼菜的需求日趋增加。人们还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物。据《晋书》记载,历史上有位名张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莼羹,便弃官回乡,这便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枣的文献记录
枣为中国原产,我国早已栽培,而且吃枣历史也很久了。《诗经》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了。《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枣在中国北方的重要作用。《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间一直视枣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枣作为药用也很早,《神农本草经》即已收载,历代药籍均有记载,对其养生疗病的认识不断深化。至今,枣都被视为重要滋补品,有“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之说。现在,枣仍是中国烹饪中的主要干果原料之一。
中国枣约于公元1世纪经叙利亚传入地中海沿岸和西欧,19世纪由欧洲传入北美。
笕菜的注意事项
苋菜性寒凉,阴盛阳虚体质、脾虚便溏或慢性腹泻者,不宜食用。
【文献选录】
《本草图经》:“紫苋,主气痢;赤苋,主血痢。”
《本草纲目》:“六苋,并利大小肠。治初痢,滑胎。”
《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虫,去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
《随息居饮食谱》:“苋通九窍。其实主青育明目,而苋字从见。”
苋菜分为白苋菜及红苋菜,盛产于夏季。当植株未硬化,花蕾未形成前,全株拔起或用刀沿土面切割。每100g嫩茎叶约含水分90.1g、蛋白质1.8g、碳水化合物5.4g、钙180mg、磷46mg、胡萝卜素1.95mg、维生素C28mg。炒食或作汤。全株可入药。世界各地都有苋属植物的分布。中国有苋属的13个种。栽培的少数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中国自古栽培苋菜,在中国汉初的《尔雅》中称为“蒉,赤苋”。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苋菜根较发达,分布深广。茎高80~150cm,有分枝。叶互生,全缘,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平滑或皱缩,长4-10cm,宽2-7cm,有绿、黄绿、紫红或杂色。花单性或杂性,穗状花序;花小,花被片膜质,3片;雄蕊 3枚,雌蕊 柱头2-3个,胞果矩圆形,盖裂。种子圆形,紫黑色有光泽,千粒重0.7g
莼菜怎么洗 莼菜怎么清洗
1、盐水浸泡
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然后搅拌均匀后将莼菜加入其中浸泡一个小时左右捞出用清水冲洗几遍后便可沥干使用。需要提醒各位莼菜在清洗的时候不需要切开清洗。
2、碱水清洗
同盐水一样在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碱粉然后搅拌均匀后让水质成弱酸性,接着将准备好的莼菜加入其中浸泡五六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这里的碱粉也可以用小苏打代替,但是在浸泡的时间要延长到十五分钟左右,这样才能将莼菜清洗干净。
3、淘米水清洗
用淘米水清洗莼菜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淘米水是酸性的,清洗莼菜的时候能很好的分解它表面的农药残留物,特别是在淘米水中浸泡十分钟左右再清洗的话能更好的去除莼菜的农药毒性。
4、日照消毒
据研究表明日照蔬菜能有效的分解蔬菜的农药残留物,莼菜也不例外,如果在阳光下照射五分钟,一些农药残留物会相对减少。
列缺的文献摘录
①《席弘赋》------配太渊治偏头痛
②明·高武《针灸大全》
定位:去腕侧上一寸五分。滑氏曰:“以手交叉头是指末筋隙中。”
《素问》云:“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去欠)【此为一个字,左“去”右“欠”】,小便遗,补之。”按《素问》曰:“直行者,谓之经;旁出者,谓之络。手太阴之支,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列缺为太阴别走阳明之络,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溪脉见者,俗谓之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况高阳生哉。
《针灸大成》∶偏风口面歪斜,手肘无力,半身不遂,掌中热,口噤不开,寒热疟,呕沫,咳嗽,善笑,纵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阴茎痛,小便热,痫惊,妄见,面目四肢痈肿,肩痹,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尸厥寒热,交两手而瞀(音mao,四声,目眩)。实则胸背热,汗出,四肢暴肿,虚则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中风痰咳,肘挛,寒热惊痫:列缺。手腕无力:列缺。
《铜人》针二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三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明堂》针三分,日灸七壮至七七壮。
食用莼菜的注意事项以及小常识
1、烹饪前要把莼菜洗干净,最好多洗几遍。
2、炒莼菜的时候,不宜炒的太熟,以免营养流失。
3、莼菜一般都是切丝做汤用的,这样才能熬出莼菜的味道,营养更丰富。
4、莼菜与铁器相遇会变黑,不但影响莼菜的色、香、味,而且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不要用铁锅烹制。
如何挑选莼菜?
莼菜在选择时,要选择叶片有光泽而起颜色一般呈现为翠绿色,一般淡黄或者带有斑点的莼菜就不宜在购买食用了。
莼菜如何保存?
莼菜买回来后,可以打一盆水将莼菜放入水中进行保存。
莼菜和什么一起吃比较好?
莼菜和黄鱼一起吃:可开胃消食
莼菜和鲤鱼一起吃:可清热消肿
莼菜和冰糖一起吃:可防治高血压
林赛氏指甲有依据吗
林赛氏指甲有依据。
1.有相关文献证明
林赛氏指甲,又称“对半两色甲”,最早发现于 1967 年,国外关于Lindsay's nail 的文献数量也很少,但是文献记录比国内稍微详细点,而国内关于林赛氏指甲的记载来自于2004年一篇卫生保健文章,知网上可以找到。
2.有医学实例证明
来自美国布朗大学Warren Alpert医学院的 Yang 教授在2015年4月30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介绍了一例典型的林赛氏指甲(Lindsay’s Nails),患者所有的近端 50% 面积的指甲为白色,远端 50% 面积的指甲为粉色。
3.有权威杂志证明
2015年6月9日,《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研究中也提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发生肝硬化后也可能出现林赛氏指甲。
莼菜不能和什么一起
莼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在煮食莼菜的过程中,切记是不可以加醋食用,否则会损伤毛发。
莼菜和什么吃好
莼菜和黄鱼一起吃:可开胃消食
莼菜和鲤鱼一起吃:可清热消肿
莼菜和冰糖一起吃:可防治高血压
食用莼菜要注意什么1、烹饪前要把莼菜洗干净,最好多洗几遍。
2、炒莼菜的时候,不宜炒的太熟,以免营养流失。
3、莼菜一般都是切丝做汤用的,这样才能熬出莼菜的味道,营养更丰富。
4、莼菜与铁器相遇会变黑,不但影响莼菜的色、香、味,而且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不要用铁锅烹制。
如何挑选莼菜
莼菜的选择很简单,新鲜的是有紫有绿不是很均匀色,保鲜的是色泽绿中略灰的那种。如果不在太湖周边,一般买的都是瓶装的,灰绿色,保鲜的。
莼菜,为睡莲科莼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东南部,尤其以江苏的太湖,苏北的高宾湖,以及杭州的西湖等地生产为多,4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摘带有卷叶的嫩梢。莼菜的嫩叶可供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
林赛氏指甲很多人都有吗 关于林赛氏指甲的依据有哪些
来自美国布朗大学Warren Alpert医学院的 Yang 教授在2015年4月30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介绍了一例典型的林赛氏指甲(Lindsay’s Nails),患者所有的近端 50% 面积的指甲为白色,远端 50% 面积的指甲为粉色。
2015年6月9日,《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研究中也提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发生肝硬化后也可能出现林赛氏指甲。
林赛氏指甲,又称“对半两色甲”,最早发现于 1967 年,国外关于Lindsay's nail 的文献数量也很少,但是文献记录比国内稍微详细点,而国内关于林赛氏指甲的记载来自于2004年一篇卫生保健文章,知网上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