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石耳的药用价值

石耳的药用价值

中医中认为,石耳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养阴清肺、聪耳明目,对于痔漏脱肛、肺虚劳咳、妇女的崩漏带下、月经不调以及毒蛇咬伤、刀伤烫伤具有很好的疗效。还可以有效避孕。民间一直有男性食用石耳可以有益精子增髓,女性食用石耳可以清洁子宫并有助于怀孕。

经常食用石耳还可以延缓衰老。西医研究发现,石耳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提升白血球数量以及抵抗血栓形成的功效。由于石耳多糖能促进巨噬细胞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所以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石耳多糖对人体的淋巴细胞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所以对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以及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还表明,石耳可以很有效的降低血脂,从而起到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在消炎、抗溃疡以及抗辐射方面,石耳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石耳还是糖尿病人的福音,它可以非常明显的降低血糖。

对石耳热水提取物的研究发现,石耳可以非常有效的起到抗突变和抗癌的作用,从石耳中分离出来的黑刺菌素可以很好地抵抗真菌的生长,可以很好的治疗由真菌引起的脚气,在只做石耳食品时,一定要和生姜一起烹饪,这样是为了很好地去除石耳的异味。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石耳。

地耳的药用价值

地耳不仅是我国菜肴中的特产原料之一,而且自古入药。地耳性寒、味甘,有滋阴润肺,清热收敛,益气明目等多种功效。《名医别录》记述,它可以“明目益气,令人有子”;《本草纲目》称地耳“明目益气,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日华子本草》云,地耳“久食益气,至老不改”;《药性考》曰:地耳“清神解热,痰火能疗”、“久食色美,益精悦神,至老不毁’;《粤西偶记》说它“解热清膈,利肠胃”;《太平圣惠方》也云:地耳“养血、止血、养胃、清心”;《粤志》也有地耳“润肌童颜”的记述。现代的《陕西中草药》、《秦巴山区天然药物志》、《四川中草药志》等也有类似记载。民间常用来治夜盲、烫火伤、丹毒、皮疹赤热、久痢脱肛、痔疮等症。如鲜炒常食,可治夜盲和牙痛;以白糖浸泡凉食,能医脱肛;与糯米、鸡汤熬粥,补血益气;用其焙干研末调菜油外敷,可治烫火伤。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地耳用于食疗,功效卓著。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入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明目,收敛益气。主治目赤红肿,夜盲,烫火伤,久痢,脱肛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鲜品中含水分96.4克,蛋白质1.5克,粗纤维1.8克,灰分1克,胡萝卜素22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28毫克,尼克酸0.5毫克,维生素E2.24毫克,钾102毫克,钠10.7毫克,钙14毫克,镁275毫克,铁21.1毫克,锰7.74毫克,锌5.0毫克,铜1.13毫克,磷53毫克,硒9.54微克。此外,还含有肌红蛋白,B胡萝卜素(B-caroteme),海胆烯酮(echineno),鸡油菌黄质,磷质,淄醇以及葡萄糖甙,香树脂醇类,维生素C等。

石榴的药用价值

生津润燥

石榴汁多,有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秋燥之时,阴虚内热体质易口干烦渴者,或热病之后伤阴舌红绛少苔者,可以石榴取籽饮汁,防治口干舌燥十分有效。石榴含有较多鞣酸,有开胃、助消化、止泻等功效。

杀菌抗炎

石榴的叶、皮、花、根均可入药。石榴皮性味酸涩温,有毒,入大肠和肾经,主要功用是涩肠、止血、驱虫,可以治疗久痢、久泻、便血、带下、虫积、疥癣等症。石榴花能止血,叶可治疗眼疾;石榴子性凉、味酸,有行气化瘀、健脾温胃、助消化、增强食欲等功效。

止血止带

石榴皮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炒炭既可内服止痔疮下血,亦可外用,止创伤出血。带下为妇科炎症引起,石榴花有很好的止带作用。一般黄白带下者可用白石榴花,白带下者用红石榴花,鲜药5-10克,一次煎服。

抗氧化延缓衰老

石榴汁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这些物质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还有预防肿瘤的作用。因为石榴的多酚含量高,而且还有另一种抗氧化物质鞣花酸。

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每天饮用2-3盅石榴汁,连续饮用2周,可使胆固醇氧化过程减缓40%,并可减少已沉积的氧化胆固醇;石榴汁不仅减轻了胆固醇氧化的过程,而且可将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至最低水平。相对于红酒而言,石榴汁能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饮食禁忌

石榴含鞣酸较多,可与蛋白质、钙等发生作用,产生一种不易消化的络合物,易刺激胃肠道出现腹痛、呕吐等症,故不宜与海蟹、虾等海味同食。石榴含糖量较多,糖尿病患者禁食。感冒、急性炎症、大便秘结者慎食。

杏的药用价值

杏仁放瓦上焙焦研末,香油调搽患处,治黄水疮。

杏仁研末,用香油调搽,治热疖。

杏仁10克,生姜三片,白萝卜60克,水煎服,治伤风咳嗽。

杏仁12克,水煎服,治咳嗽气喘。

甜杏仁炒熟,每日早晚嚼食七至十粒,或加白砂糖共捣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治肺病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

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

上气喘急。有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类,炒研,加水调生面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送下。以微泻为度。

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后磨细,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

头面风肿。用杏仁捣成膏,调鸡蛋黄涂布上,包头面。药干又涂。七、八次可愈。

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逐日增加至四十九枚,周而复始。食后饮竹沥,直到病愈。

喉痹痰嗽。用杏仁去皮、熬黄,取三分,加桂末一分,研泥裹含咽汁。

喉热生疮。治方同上。

肺病咯血。用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青黛一钱加入,捣烂,包在切开的柿饼中,外裹湿纸,煨熟吃下。

血崩。用甜杏仁上的黄皮,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热酒送下。

痔疮下血。用杏仁(去皮类及双仁者)加水三升,研磨,滤汁,煎至五成,同米煮粥吃。

耳出脓汁。用杏仁炒黑,捣成膏,裹棉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三、四次。

石榴的药用价值

食用石榴时,我们吃的是石榴的果实,其果实有清热、解毒、健胃、润肺的功效,对于阴虚内热疾病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食用石榴还可以助消化、止泻等。

石榴的叶子可以入药,可以收敛止泻,还能治疗跌打损伤。

石榴的皮可以用来涩肠止泻,对治疗痢疾、清除体内的蛔虫有很好的效果。

石榴的花也可以用来治病,能够治疗鼻衄、中耳炎等,对创伤出血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石榴的药用价值

石榴,是西汉时由西域引入的一种水果,一般在5~6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果实呈颗粒状,聚集在一起,多汁,味道有酸有甜。在功效上也略有不同。石榴中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很好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还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的功效。另外常食用石榴还具有很好的抵抗细菌和病毒的强大作用,并且对一些皮肤病和癌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石榴还可以保护我们的心脏,调整心脏正常的运动频率,软化[1]血管,补血养气的功效。

石榴有红色、黄色、白色之分。最甜的要属黄色品种的了。短期石榴的果皮较粗糙,果嘴为合拢状,叶片较宽。石榴中含有苹果酸、氨基酸、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量食用有帮助消化、软化血管、提神健胃、增强食欲的功效。另外,也可以作为解酒食品。甜石榴还有生津止渴、润燥,缓解咽干等功效。[8]

酸石榴一般果皮较有泽较亮,果嘴为张开状,叶片狭长。酸石榴中含有丰富的丹宁、生物碱等成分,近代医学表明,其有很好的收敛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泄泻、痢疾、便血等疾病。但酸石榴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食用用的,对于那些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引起的腹泻,不宜吃酸石榴来进行辅助治疗。[3]

菌类食物都有哪些

菌类食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菌菇品种繁多,如香菇、银耳、金针菇、油菇、桦树菇、黑木耳、猴头菇、蘑菇、榛蘑、亮菌、牛肝菌、石耳、灵芝、茯苓、冬虫夏草、竹荪……

菌菇类食物营养丰富、治病防病的药用价值非常之高,菇类产品味美清香、鲜嫩滑润、绵软香甜、吃起来可增进食欲。菌类食物无论是黑木耳、还是石耳、银耳都是味美香脆、清心可口,同时菌菇类食物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灰分、脂肪、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和多种消化酶、核糖核酸、嘌呤、胆碱、酪氨酸……

如猴头菇就是世界上有名的美味且珍贵的食品。猴头菇的有效成分不但能使人健身强体,而且还可延缓衰老,使人长寿。正如民间谚语所言“多食猴菇,返老还童”。猴头菇菌能抑制黄曲霉素的致肝癌作用,猴头菌的多糖可提高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生成,增加体液的免疫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防病能力。

药用价值

黄皮果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俗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果”之说。果皮可消风肿,去疳积;种子可治疝气、蜈蚣咬伤和小儿头疮。

黄皮果种子富含油分,出油率高达42%,为优良的润滑剂。黄皮果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果素有“果中之宝”之称。

夏天吃黄皮果时,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的作用。

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气迫人,倘能备带一些黄皮果,尤以苦味黄皮果更好,口渴或感到头脑闷热不适时,即嚼几个黄皮果,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预防中暑的好处。

水果性味:甘酸而温、微苦、辛。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有机酸及果胶;果皮和叶含挥发油,叶又含酚类、黄酮甙和氨基酸;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甾醇、黏液质、酚类成分。果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叶性味辛凉,有疏风解表,除痰行气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水胀腹痛、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等症;根可治气痛及疝痛。

黄皮果图册1.防治流行性感冒:黄皮果树叶2斤半,加水24斤,煎至8斤,将汁水滤出、再在药渣上加水20斤,又煎至8斤,将2次滤液合并,再煎煮浓缩至8斤,然后加防腐剂。成人每次服30毫升(约1小酒杯),一日3次。小孩减半,连服3至6天(或每人每日用叶2—3钱,水煎服,连服数天)。治疗和预防流感有显着效果。此方同时可治疟疾。2.肝胃气痛:生黄皮果晒干,每日10个,水煎服。或用黄皮果树根l至2两,水煎后去渣,加黄酒冲服。

3.疝气偏坠:黄皮果树根2两,小茵香5钱,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一日2次。

4.风痰流注,寒性脓疡:黄皮果树嫩叶,黄皮果果核焙燥研细,龟板砂炒研末,各4两,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2钱,一日2次,以黄酒送下。

5.蛔虫上攻,心下痛:黄皮果果6钱(鲜者2两),水煎空腹服。

6.毒蛇、狂犬咬伤:黄皮果树叶2两,焙燥,研细,用适量好黄酒隔水炖煮,一月分2次温服,并以药渣敷于伤口。

7.肠痉挛,肠癌痛,胃神经痛:黄皮果果核炒香,研细末,以水或黄酒送下,每服2钱,一日2至3次。

8.促进孕妇消化:黄皮有促消化的功效,特别是有些苦味的黄皮,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消化,使吸收机能畅旺。所以孕妇饭后或食欲不佳时吃一些黄皮有促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9.缓解孕吐的不适:黄皮有和胃,消食,顺气,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肝胃不和导致的孕后恶心呕吐,吐酸水苦水的孕妇,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孕吐的不适感。

玉竹药用价值

1.肺阴虚证。该品药性甘润,能养肺阴,微寒之品,并略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桑叶等品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治阴虚火炎,咳血,咽干,失音,可与麦冬、地黄、贝母等品同用。

又因该品滋阴而不碍邪,与疏散风热之薄荷、淡豆豉等品同用,治阴虚之体感受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等症,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如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2.胃阴虚证。该品又能养胃阴,清胃热,主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常与麦冬、沙参等品同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可共收清胃生津之效。

此外,该品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还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酸枣仁等清热养阴安神之品配伍。

药方选录

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②治秋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③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④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禳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

相关推荐

黄螺药用价值

1.治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鸡骨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每日1次。 2.治小便不利、白浊:田螺250克洗净,去尾部,入热油锅内,略炒片刻,加入大蒜头少许,食盐调味,加水煮熟,用针挑出螺肉食用。 3.治黄疸:田螺肉100克,茵陈12克,溪黄草30克,田基黄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4.治菌痢:黄螺500克,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服,每次 10克,每日3次。 5.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消渴病:大黄螺1

藕的药用价值

以藕为主的单验方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有很好的效验。比如鲜藕汁,每日早晚各服半杯,治肺结核出血、产后出血、鼻流血。另外,生藕捣绞取汁,加蜂蜜适量,搅匀,分次服,治热病烦渴不止;藕汁、梨汁各半杯,和匀服用,治上焦痰热、口干咳嗽。 藕连接部分称为藕节,含天门冬素、鞣质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藕节和藕在性味、功用上大致相似,但藕节又侧重止血功效。 中医认为藕节性平、味甘涩,药用可以缩短出血时间,有止血散淤之效,治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3] 比如将藕节捣汁饮用,并在鼻中滴3-4滴,每天2-3次,治鼻出

红菇药用价值

红菇药用价值 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痰多气短,大便干燥。入药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此菇加青仁黑豆和瘦肉炖服,主治贫血。 红蘑中含有多元醇,可医治糖尿病;红蘑内的多糖类物质还可抗肉瘤。因此,它在健胃、防病、抗癌、治糖尿病方面有辅助治疗作用,还有防止过早衰老的功效。红蘑有很好的抗核辐射作用,据俄罗斯研究发现,红蘑能在遭受过核污染的地区很好的生长,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则不那么乐观。经常食用红蘑,有美颜健肤的功效。中医认为红蘑有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强身健体等功效。 据化学分析,该菌蛋白质,

桂枝药用价值

①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②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杨梅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 Yánɡ Méi Shù 【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或杨梅树根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阳的林中。分布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湖北咸宁依托其非常适宜杨梅生长的酸性红壤及典型梅雨季节的自然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杨梅种植,其产量及品质都与传统产区不相上下。 【性味】《云南中草药》:"涩,平。" 【功能主治】消炎,收敛,止泻,上血,止痛,治痢疾,肠炎,崩漏,胃痛。 ①《云南中草药》:"树皮消炎止血,收敛止泻。治血崩,痢疾,

虻虫药用价值

1.成无己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2.蜚虻,其用大略与ZHE虫相似,而此则苦胜,苦能泄结,性善啮牛、马诸畜血,味应有咸,咸能走血。故主积聚症瘕一切血结为病,苦寒又能泄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闭塞咽喉,故主喉痹结塞也。今人以其有毒多不用,然仲景抵当汤、丸,大黄ZHE虫丸中咸入之,以其散脏腑宿血结积有效也。 3.虻虫,治症瘕寒热,是因症瘕而发寒热,与蜣螂治腹胀寒热不殊。仲最抵当汤、丸,水蛭、虻虫虽当并用,二物之纯险悬殊。其治经闭,用四物加蜚虻作丸服,以

牡蛎药用价值

牡蛎药材是牡蛎科动物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的贝壳。牡蛎药材全年可采收,将牡蛎去肉、洗净,晒干可得。其性微寒,味咸;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等病症。性 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该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

冰糖药用价值

在中医方面认为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经常食用能够润肺止咳,并且具有清痰去火的作用。也是泡制药酒、炖煮补品的辅料。 1、冰糖的作用: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 2、性味:甘、平、无毒。归经:入肺、脾。 3、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4、主治:多多食用能够治疗肺燥咳嗽,并且对干咳无痰,咯痰带血有很好的疗效。 冰糖和黑糖、白糖、红糖一样都是用蔗糖炼制而成的,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冰糖的纯度最高,也不会像其他糖类有酸酸的口感,所以大家都认为冰糖比较好,但因为冰糖的纯度最高,那些称为杂质的营养成分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

香椿药用价值

香椿含钙、磷、钾、钠等成分。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血健胃等作用。凡肾阳虚衰、腰膝冷痛、遗精阳痿、脱发者宜食之。 香椿中含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对不孕不育症有一定疗效,故有“助孕素”的美称。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日华子本草》

梨的药用价值

主治热嗽,止咳。治咳热,中风不语,伤寒发热,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热狂。润肺凉心,消痰降炎,解 疮毒、酒毒。具有下火,治便秘功效。[1] 李时珍说:《别录 》谈梨,只说它的害,不说它的功。 古人说到病大多与风寒有关,用药都是桂、附,却不知梨有制风热、润肺凉心,消痰去火、解毒的功用。当今人们的病十有六七是痰病、火病。梨的有益之处肯定很多,但也不宜过量而食。遗憾的是,只有乳梨、鹅梨可吃并可治病,其它梨即使可以吃也不能治病。 梨梨除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如梨果治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