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知母常用配伍

知母常用配伍

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知母治病验方】

治伤寒脉浮滑

表有热 里有寒;或三阳合病 腹满 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 面垢 谵语 遗尿 发汗则谵语甚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或伤寒脉滑而厥 里有热: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上四味 以水一斗 煮米熟 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治伤寒狐惑

咽喉涩痛 口唇破 吐脓血:知母 (焙)一两 石膏二两 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各三分.上四味 粗捣筛.每服五钱匕 水一盏半 糯米一匙 煎至八分 去滓.食前温服.(《圣济总录》知母汤)

治久近痰嗽

自胸膈下塞停饮 至于脏腑:知母、贝母各一两为末 巴豆三十枚去油 研匀.每服一字 用姜三片 二面蘸药 细嚼咽下 便睡 次早必泻一行 其嗽立止.壮人乃用之.一方不用巴豆.(《医学集成》)

治久嗽气急

知母(去毛 切)五钱(隔纸炒) 杏仁(姜水泡 去皮尖 焙)五钱.以水一钟半 煎一钟 食远温服.次以萝卜子、杏仁等分 为末 米糊丸 服五十丸 姜汤下 以绝病根.(《卫生杂兴》)

治肺家受燥

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治伤寒胃中有热

心觉懊恼 六脉洪数 或大便下血:知母二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水煎热服. (《扁鹊心书》知母黄芩汤)

治肺劳有热

不能服补气之剂者:知母(炒)、贝母(炒)等分.为末服.(《医方集解》二母散)

治气虚劳伤

面黄肌瘦 气怯神离 动作倦怠 上半日咳嗽烦热 下午身凉气爽 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 黄柏三钱 人参二钱 麦冬五钱 广皮一钱 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湿气重吃什么中药调理

川贝母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痨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一次1-2g。

常用配伍:

川贝母配沙参,麦门冬:肺虚久咳,痰少咽燥。

注意事项: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痰湿者不宜用。

桔梗开宣肺气

功效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用法用量:内服,3-9g。煎汤,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1.桔梗配远志,款冬花: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2.桔梗配诃子,甘草:音嘶,音哑诸症及慢性喉炎,喉头结核。

桔梗配荆芥,薄荷,甘草:感冒咳嗽痰多,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喉炎。

注意事项:本品升散,用量过大易致恶心,故用量不宜过多大。气机上逆之呕吐,眩晕,以及阴虚久咳,咳血者不宜用。

三七与什么搭配最好 鸦胆子

鸦胆子,苦寒性凉,有清热解毒及截疟之效。善治热性赤痢,最能清血分及肠中之热,防腐生肌。

功效:与三七合用,能有效祛肠中腐烂,为治疗痢疾之常用配伍组合。

用法:可将三七、鸦胆子用白砂糖化水服用,一日服用两次后方可治愈。

降血糖的中药

黄芪

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效。配伍山药、枸杞子、知母、天花粉,降血糖、尿糖疗效显著。本品适用于糖尿病偏于脾胃虚弱及肺气不足者。

山药

入脾肺肾经,不寒不燥,具有补益脾胃、养肺滋肾之功。配伍枸杞子、知母,可增加滋阴补肾之效;配伍薏米,可减少饮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尤其对脾胃虚弱、口渴善饥者更佳。

人参

具有滋补五脏、安精神、明目益精、补元气和健身延年的作用。单用增加体力,大补元气。配伍山药、知母、枸杞子、黄芪,可补益气血、生津止渴,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辄筋痛怎么治疗 辄筋常用配伍

1.配膻中,期门,中庭,肝俞,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 ,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痛。

2.配日月,期门,阳陵泉,太冲,支沟,天地,针刺泻法,理气活血消肿,治疗气郁之腋肿痛。

3.配中脘,阳陵泉,天冲,内关,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治疗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4.配肝郁,肺俞,太冲,太渊,针刺泻法,清肝泻火,降逆平喘,治疗肝火灼肺之咳喘。

腕骨的定位 腕骨常用配伍

1.配至阳,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清热祛湿,利胁退黄,治疗湿热黄疸,胁痛。

2.配风池,上星,头维,合谷,三阳络,针刺泻法,清热散风,治疗风热头痛。

3.配大椎,后溪,液门,曲池,针刺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热伏少阳之疟疾,寒热往来。

4.配通里,大椎,合谷,太冲,阳陵泉,井穴,其中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安神定惊,治疗热盛惊风。

5.配足三里,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滋阴增液,治疗脾胃阴虚之消渴。

止咳化痰中药都有哪些 紫菀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功效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内服5-10g煎汤,或入丸散,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灸用。

常用配伍:

紫菀配麻黄,杏仁,细辛:寒饮喘咳,胸闷不能平卧者,及小儿喘逆上气,喉中有声。

紫菀配天冬,黄芩,桑白皮:慢性咳嗽而偏热,甚至咳吐脓血。

紫菀配桔梗,荆芥痰壅及感冒咳嗽痰多,属风寒者。

紫菀配知母,川贝母,阿胶:肺虚久咳,咯血。

紫菀配橘红:各种咳嗽,尤宜于痨嗽。

紫菀配苏子:喘咳,咯痰不爽。

紫菀配阿胶: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及支气管扩张咯血。

注意:本品微温,故痨嗽,温燥咳血及实热咳嗽不宜单用。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 支正穴的功效主治

类属:支正穴为小肠经络穴。

功效: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清心宁神。

主治:1.头痛,目眩,热病,消渴。2.癫狂,好笑,善忘。3.项强,肘挛,手指疼痛。

常用配伍:头目疾患配伍风池,太阳;神志病配伍少海,神门,鸠尾,心俞;消渴配伍胆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循经病配伍完骨,小海,肩贞。

相关推荐

龟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治疗阴虚

阴虚内热:治阴虚内热,骨蒸盗汗,常配伍熟地、知母、黄柏等,如大补阴九。 虚风内动:多配伍生地、牡蛎、鳖甲等,如三甲复脉场。 阴虚阳亢:配仍生牡蛎、鳖甲、白芍、生地等。 阴虚动风:加入阿胶、鸡子黄等风,以滋液而熄风。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头维,通天,合谷,风池,风府,太阳,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治疗风邪袭表之感冒,头痛等。 2.配列缺,合谷,迎香,印堂,针刺泻法,宣肺利窍,治疗肺气不利之鼻塞不闻香臭。 3.配合谷,太阳,睛明,少商,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治疗风热目赤肿痛。 4.配少商,尺泽,曲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治疗风热咽痛。 5.配风池,商阳,关冲,液门,针刺泻法,解表发汗,治疗热病汗不出。 6.配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外俞,列缺,后溪,悬钟,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疗风寒痹阻经络之落枕,颈项强痛,

华盖准确位置图 华盖穴常用配伍

1.本穴宣肺理气,止咳平喘,配肺俞,脾俞,丰隆,太白,合谷,针刺泻法,可加灸,治疗湿痰侵肺咳嗽;配大椎,中府,孔最,针刺泻法,治疗痰热咳嗽;配尺泽,列缺,风门,肺俞,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疗寒饮停肺咳喘。 2.配支沟,日月,行间,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解郁,治疗气郁血滞胸胁痛。 3.配膻中,内关,丰隆,巨阙,针刺泻法,化痰降浊,治疗痰浊胸痛。

耳门针刺方法 耳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翳风,听会,中渚,外关,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热耳聋,耳鸣等。 2.配足临泣,大椎,外关,翳风,合谷,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聤耳。 3.配风池,颊车,液门,侠溪,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消肿,治疗风毒颈颌肿痛。 4.配地仓,承浆,颊车, 合谷,太冲,针刺泻法,疏风通络,治疗风邪入络之唇吻强。 5.配丝竹空,颊车,手三里,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泻火,治疗风火龋齿痛。 6.配足三里,太溪,肾俞,针刺补法,培肾固本,疏经通络,治疗肾虚耳鸣,腰痛等。

上髎疼痛怎么回事 上髎常用配伍

1.配肾俞,三阴交,关元,针刺补法,补肾调经,治疗肾虚月经不调。 2.配中极,肾俞,关元,命门,百会,针刺补法,补益肾精,治疗肾精不足之遗精。 3.配带脉,关元,照海,肾俞,针刺补法,补益肾气,止带,治疗肾虚带下。 4.配关元,中极,之功,大赫,足三里,照海,针刺补法,补益肾气,肾阳举陷,治疗肾虚阴挺。 5.配肾俞,三焦俞,气海,脾俞,委阳,针刺补法,补肾益气,治疗肾气虚遗尿,小便不利。 6.配肾俞,腰阳关,命门,足三里,次髎,针刺补法,壮筋骨,健腰膝,通络止痛,治疗肝肾亏虚,经脉痹阻之腰痛不可转摇,腰膝

悬枢疼痛为什么 悬枢穴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灸肾俞,关元,温补脾肾,和胃理肠,如配肾俞,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肾阳虚泄泻,完谷不化;配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治疗脾肾阳虚腹痛,腹胀。 2.配中脘,内关,足三里,针刺泻法,灸中脘,温中和胃,治疗寒邪客胃之胃痛,呃逆,呕吐等。 3.配天枢,梁门,中脘,上巨虚,针刺泻法,化积通腑,治疗食积腹胀,泄泻等。 4.配肾俞,命门,委中,阳陵泉,针刺补泻兼施,温肾壮阳,温经通络,治疗肾虚腰痛,寒湿腰脊强痛等。

章门怎么下针 章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期门,肝俞,侠溪,内关,阳陵泉,中庭,针刺平补平泻法, 疏肝理气止痛,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胁络之胁痛。 2.配间使,三阴交,膈俞,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瘀,治疗气血瘀滞之胁肋痛。 3.配期门,中脘,足三里,太冲,内关,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呃逆。 4.配期门,石门,三阴交,针刺泻法,活血祛瘀,消积散痞,治疗腹部血瘀痞块。 5.配间使,神门,通利,针刺泻法,疏肝理气,降气醒神,治疗肝气郁滞,气机逆乱之郁证,气厥。 6.配痞根,承满,间使,三阴交,针刺泻法

胸乡在什么位置 胸乡穴常用配伍

1.配支沟,中庭,期门,侠溪,日月,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胸胁胀痛。 2.配膻中,巨阙,膈俞,心俞,厥阴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疗瘀血阻滞之胸闷,心痛,痛引肩背不得卧。 3.配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镇静安神,治疗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

龟甲胶和龟板功效有区别吗

一、龟板:(补益药:补阴药) 咸、甘,平。归肾、肝经。 功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 应用: 1、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或阴虚阳亢,眩晕耳鸣,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等。常与其它补阴潜阳等药配伍,如大补阴丸治阴虚内热,用本品与地黄、知母配伍;阴虚阳亢,可与白芍、生地、牡蛎配伍;阴虚风动者,常与白芍、地黄、鳖甲等配伍。 2、用于肝肾不足,腰脚痿弱,或囟门不合,牙齿迟生等。常配伍应用,如虎潜丸治肝肾阴亏,下肢痿软,用本品与熟地、锁阳、虎骨等配用。 3、用于阴虚血热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常与地黄、黄柏

列缺针刺方法 列缺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风府,外关,针刺泻法,疏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头痛,痛连项背,项强,恶寒发热等。若风寒偏头痛,加率谷,阳陵泉;风痰头痛,加上星,中脘,丰隆,印堂;项强,加天柱,风门,后溪。 2.配肺俞,合谷,针刺泻法,宣肺止咳,治疗各型咳嗽。若风寒疏肺,加外关,风门;风热壅肺,加尺泽,大椎;痰湿阻肺,加脾俞,太白,丰隆;肝火犯肺,加肝俞,太冲;风痰咳嗽,加太渊;寒饮伏肺咳嗽,加尺泽,风门。 3.配少商,尺泽,合谷,鱼际,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宣肺,利咽止痛,治疗肺热炽盛之喉痹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