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痢疾按摩法 清胃经

小儿痢疾按摩法 清胃经

位置:胃经位于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的第一指节处,呈一条短直线。

推法方法:用拇指指端由小儿拇指第一节处向小儿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胃经,直推100次。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预防胜于治疗

数据显示,仅北京一地,8月中旬的一周时间内报告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超过3300例,患者绝大多数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夏秋之交是儿童痢疾的高发时段,尤其是国庆长假之后,小朋友假期期间多在室内活动,节后返校遇到天气骤变化等容易引起肠内菌群失衡,肠道免疫下降,所以国庆之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预防小儿痢疾的关键时期。

对于小儿痢疾,医学界的一致观点是“预防胜于治疗”,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儿痢疾是常见多发病,更是因为当今的医疗水平对于小儿痢疾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有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发病后服用抗生素,但是经常使用抗生素不仅会使人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更重要的是抗生素不仅消灭致病菌,还会杀死肠道内的有益菌和其他中性菌。而事实上人体是离不开这些正常菌群的,如果肠道菌群失衡,各种致病菌泛滥,容易造成习惯性的便秘腹泻甚至产生药物依赖等问题。所以与其等发病后再治疗,不如平时多关照肠道这个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防止致病菌和有害物质的入侵,从根本上降低小儿痢疾等肠道问题的发生。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小儿痢疾预重于治,一旦儿童出现腹泻情况年轻的爸妈也不要慌张,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别小儿痢疾与儿童腹泻。科普书籍《痢疾防治240问》中医学专家就教授了如何通过小儿大便形状对比和小儿活动表现做出判断,从而给患儿施加正确的治疗的方式。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活动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患儿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食欲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挺好。患痢疾的患儿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因腹痛尖声哭叫,排便时用力或面部涨红。

以药“灭”菌不如以菌“制”菌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已是医学界的共识,全世界都在寻找预防痢疾的最佳方式,其中以中药防治和摄取益生菌两个方式尤为人瞩目。中医药治疗主要针对慢性痢疾,通过调理其他免疫系统的方式达到对致病菌的逐步消除。而补充益生菌的方式则更多作用于痢疾等肠道疾病的预防,通过日常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可以增强有益菌的势力,减少和制衡痢疾等有害致病菌的发病几率。

今年8月,著名的国际医学专业网站“流行病与传染(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记录了发生在印度的一次通过益生菌防治痢疾的实验。由于卫生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印度儿童痢疾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此次研究的发起者是印度国立霍乱及腹泻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Cholera and Enteric Diseases)”,涉及3585个居住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儿童。经过为期两年规模空前的试验,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每日持续摄取含有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YIT9029)可有效改善肠胃状况,减少痢疾的发病率。而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YIT9029)正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益生菌饮品——养乐多中所特有的菌种。

小儿痢疾的治疗

1.清热化湿法: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梁贯洲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外治法:⑴贴敷法袁兴石用“贴脐止泻饼”治疗本病106例,取得较好疗效。方药配制: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木香各2g研成细末,以去核大枣4枚,生姜、小葱各10g,捣烂如泥,与药末搅拌均匀,再参入适量炼蜜,作成钱币大小的药饼。使用方法:药饼贴于脐上,以绷带围腰一周固定脐上,每6~8小时换药饼1个。此方具有散寒温中,止痛止泻功能。⑵灌肠法张中芳用大黄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有效率达96.8%。此方配制:生大黄30g,加水500ml,武火急煎15分钟后,去渣成200~300ml药液,冷却备用。每次30~50ml肛门灌注,尽可能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利药液吸收。生大黄具有攻下积滞,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生大黄煎汁灌肠可使有效成分不经胃和小肠的破坏直接进入病变的结肠和直肠而发挥作用。

保健推拿的作用及特点你知道吗

1.推拿保健(保健食品)的作用

(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消化食品)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健康食品)。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儿童食品)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

小儿痢疾按摩图解 补脾经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小儿痢疾按摩图解 摩腹

位置:小儿腹部脐周位置。

推拿方法:在按摩时用手指的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约5分钟。

小儿痢疾的病因

1、引起小儿痢疾的痢疾杆菌可在动物性食品和一些熟蔬菜、凉粉等植物性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散发。

2、如不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注重水的消毒,那么容易发生水源传播,引起暴发流行。

3、苍蝇生活于粪便与污染物中,蝇体带菌率可达8%~30%。在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苍蝇会污染饮食,传播小儿痢疾。

4、另外,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也是引起痢疾的原因之一。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喂西瓜水、苹果泥等,有的家长甚至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了,在夏秋季它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小儿痢疾会引起腹痛,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的现象,要能够及时的去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下面我们看看小儿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⑸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⑹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小儿鹅口疮按摩哪里 清胃经

按摩者以拇指,食指二指固定患儿拇指及其掌指关节,以另一手拇指指腹或桡侧面,自患儿掌根推向拇指根,即推大鱼际外侧缘50-100次。

小儿痢疾按摩法 揉天枢

位置:天枢穴位于小儿脐旁,水平肚脐旁开2寸。

推拿方法:用食指、中指指端螺纹面着力,在小儿腹部肚脐两旁的天枢穴处按揉100次。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小儿痢疾预重于治,一旦儿童出现腹泻情况年轻的爸妈也不要慌张,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别小儿痢疾与儿童腹泻。科普书籍《痢疾防治240问》中医学专家就教授了如何通过小儿大便形状对比和小儿活动表现做出判断,从而给患儿施加正确的治疗的方式。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活动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患儿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食欲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挺好。患痢疾的患儿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因腹痛尖声哭叫,排便时用力或面部涨红。

小儿腹泻如何按摩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的按摩方法

1、按摩的方法

第一步:补脾经15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2、审病求因

说到小儿腹泻,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没经历过。在中医学中又称为小儿泄泻,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夏秋季节较多见。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下者称为泻,合称泄泻。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黏液为本病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表现:腹痛胀满,一痛就要泻,泻后腹痛减轻,泻下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

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宝宝得痢疾不能吃什么

一、得了痢疾不能吃什么?

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腹泻要注意及时的针对情况进行治疗。

建议要注意饮食要好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二、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所以痢疾早期是禁用止泻剂的,还有就是不要吃胭脂食品。

最好什么水果也别吃,水果都属于中医讲的生冷食物,影响药物发挥作用,不利自身抵抗力发挥作用,然后吃饭最好吃一些清淡点的,粥一类的食物。

三、有了细菌性痢疾需要注意饮食特别是要尽量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些粥、肉汤、

建议:不要吃不清洁食物尽量不吃过硬的、过于黏稠的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小儿痢疾饮食吃什么?

流质食物为主,如粥,面汤等小儿痢疾饮食吃什么?小儿痢疾并发期间,给予患儿流质食物,比如粥,面汤,比如,米汤、藕粉、马蹄粉、蛋汤、菜汤及含大量维生素C的鲜果汁等食物,因为宝宝肠胃功能较差,就之痢疾后由于排便次数多,导致肠道功能受损,所以妈妈应该给宝宝吃一些流质的食物,食物中也一定要注意营养搭配,注重饮食调理。注意:痢疾患儿保证每2~3小时吃一次,不要一次吃太多,要多吃几次,每次适量,等宝宝适应了之后,逐渐增加食物的数量。

什么是小儿痢疾

小儿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并可引起流行。

一般来说,宝宝的年龄越小,痢疾的临床症状就越不明显。因此,各位没有经验的新爸新妈们,在宝宝最初腹泻时,就要坚持认真观察。下面是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的一些区别,一起来瞅瞅吧!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宝宝的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才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宝宝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宝宝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了,食欲会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是挺好的。患痢疾的宝宝则体温会升高,出现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等症状。另外,排便前会因腹痛而尖声哭叫,排便时则会用力或面部涨红。

什么是小儿痢疾

一般来说,宝宝的年龄越小,痢疾的临床症状就越不明显。因此,各位没有经验的新爸新妈们,在宝宝最初腹泻时,就要坚持认真观察。下面是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的一些区别,一起来瞅瞅吧!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宝宝的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才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宝宝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宝宝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了,食欲会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是挺好的。患痢疾的宝宝则体温会升高,出现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等症状。另外,排便前会因腹痛而尖声哭叫,排便时则会用力或面部涨红。

相关推荐

口臭按摩哪里比较好 内庭穴胃泄火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为胃经之荥穴,具有胃泄火,理气止痛的作用,是热证,上火的克星,对胃火引起的口臭,牙疼,咽喉肿痛有良好疗效。 主治病症:口臭,目痛,齿痛,耳鸣,喉痹,吞酸,纳呆,泄泻,痢疾。 腧穴定位: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按摩:正坐屈膝,脚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用大拇指和食指按压穴位,早晚各1次,每次3分钟。

小儿痢疾的症状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

小儿痢疾的原因

1、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近年来婴幼儿菌痢有增多趋势,这是因为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喂西瓜水、苹果泥等,还有的家长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2、发病季节已不局限在夏秋季节。目前几乎全年都可以见到菌痢,甚至冬天婴儿菌痢也不少见,因为近几年来水果、鱼虾等食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在冬天吃西瓜而感染菌痢的婴幼儿已屡见不鲜。 3、儿童菌痢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混淆。年龄越小,其临

婴儿腹泻推拿手图解 湿热型腹泻推拿方

治疗原则: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方脾经,胃经,退六腑,大肠,小肠,按揉天枢,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脾经,胃经,退六腑以中焦湿热;小肠以热利尿除湿;大肠,按揉天枢以利湿热积滞;揉龟尾,按揉足三里以调中理肠止泻。 辨证加减:热重者加天河水。

小儿痢疾,如何处理

痢疾是指以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在小儿中比较常见。多发于夏秋季节,冬春两季也可见到。 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玩具可给予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品。大便的处理,可以大便1份,漂白粉1/4份,放在痰盂里搅匀后加盖2小时再倒掉,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 患儿应卧床休息。腹痛时腹部可放热水袋。婴幼儿大便有里急后重时,可让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坐起在痰盂里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

狗肝菜的营养价值 利尿解毒

狗肝菜有利尿解毒的功效,用于目赤、小便不利、小儿痢疾的患者;外用于疖肿、缠腰火丹、无名肿毒。用于对带状疱疹和疖肿,可用鲜草捣烂外敷患处,有良好的疗效。

小儿麻疹推拿如何治疗 出疹期推拿方

治则:热解毒,透疹达邪。 治肺经,胃经肺经,水底捞明月,天河,按揉二扇门,按肺俞,推天柱。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

专家指出小儿痢疾其实有很多种,比如细菌性、急性等等,所以如果宝宝患有痢疾了,父母千万不要乱给宝宝用药,应该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就诊,判断痢疾的种类,对症下药。 1、急性痢疾 病情不重可以在家服药治疗。如病情重,腹泻频数、高热不退,特别是婴幼儿应住院,经静脉用药。中毒性痢疾患儿则必须注射治疗。用药的疗程是7天,即使症状和大便性质都恢复正常,也应按时用药。此外,还应作好对症处理,高热应及时降温,中毒性痢疾还需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积极制止抽风,及时纠正休克等。 2、慢性痢疾 治疗难度较大,患儿久病身体虚弱,自身抗

莱菔汁治疗小儿伤食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 【原料】新鲜白萝卜1000~1500克 【制作】将新鲜白萝卜洗干净后切成薄片,搅烂,用干净纱布包裹绞取汁液约50~100克即可。每日2~3次,每次冷饮50~100克。 【用】消食积,除腹胀,化痰热,止咳嗽。适用于小儿伤食腹胀小儿痢疾、小儿支气管炎咳嗽。

推拿对宝宝发烧有效果吗 暑热发烧推拿

主证:以长期发烧不退,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为特征,热势一般不甚,亦有壮热者,多数午后,夜间较甚,早晨较低,烦躁不安,或倦怠嗜睡,食欲不佳,或有便溏,唇干,舌红,苔白或黄,指纹紫。 治暑泄热,益气养阴。 推拿方肺经,胃经,心火,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推三关,补脾土,肾水,揉小天心,分手阴(重)阳(轻),揉二扇门,上推天门,大椎,掐少商。 加减:气虚较甚,倦怠,嗜睡,便泄明显者,重补脾土,推三关,加揉百会;津伤,渴饮甚者,重补肾水,胃经,加打马过天河。 推拿功效:肺金,掐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