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鉴别感冒的方法
中医诊断鉴别感冒的方法
1.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邪毒乘机外袭,皮毛受邪,内犯于肺,肺为寒邪所遏,清肃失常,邪毒上聚鼻窍。
2.外感风热肺司呼吸,肺卫不固,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风热上侵,首先犯肺,或风寒之邪久郁化热犯肺,以致肺失清肃,治节失常,肺气不宣,邪毒停聚鼻窍。
感冒的病因病机
风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携热侵袭人体。本病多因气候变化,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使正气虚弱,风邪乘虚侵袭而为病。初起属风寒居多,继则寒郁化热而呈风热之候,亦可直接感受风热之邪为病。因故本病之发,又有风寒、风热之分。
1.风寒外袭,肺失宣肃 肺为娇脏,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外袭皮毛,卫阳被郁遏,内犯于肺,则肺失宣肃,寒邪遏于鼻窍而为病。
2.风热袭肺,壅遏鼻窍 鼻属肺系,乃呼吸之门户,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直犯鼻窍,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犯肺,致肺失清肃,以致肺失宣肃,风热邪毒壅遏清窍而为病。
感冒的诊断要点
1.病史
发病前多有受凉或疲劳史。
2.临床症状
初起鼻痒、干燥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水样鼻涕;随之,鼻塞渐重,鼻涕渐呈黏黄涕,嗅觉减退,语声重浊;后期,鼻塞逐渐减轻,鼻涕渐消。全身可有周身不适、发热、恶寒、头痛等。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可有呕吐、腹泻、倦怠,甚则壮热、抽搐等。 3.局部检查 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水样,后渐转为黄黏性。
鉴别诊断
应与时行感冒、鼻鼽、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前驱期相鉴别。
感冒鉴别诊断与疾病鉴别
一、感冒鉴别诊断方法:
(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象“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4)普通感冒主要包括鼻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其中鼻部症状明显,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头痛、咽喉痛、肌肉关节痛。一般不发热。
二、感冒与疾病的鉴别:
(1)百日咳一般经过7~10天左右,出现特征性痉咳,即阵发性短促咳嗽,声声相连,连续十余声或几十声,随之深吸气发出鹭鸶鸣样高调吼声,暂时间歇后再反复发作。病程可达三个月之久。这些特征,都是感冒所没有的,可资鉴别。
(2)猩红热发病后,咽部明显红肿疼痛,一昼夜内出现典型皮疹,舌鲜红无苔如杨梅,均与感冒有明显不同,可资鉴别。
(3)小儿脊髓灰质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这是脊髓灰质炎发热的特殊热型,凭此可与感冒相鉴别。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感冒的中医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一般有感受风寒等因素可询,起病多急。
2.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为主症,多兼咳嗽,或有周身不适、咽痒咽痛、声嘶,可伴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或高热等症。
3.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鉴别诊断
1.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较重。
2.肺热病:病情较重,起病急骤,咳喘严重,可有高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炎性阴影。
3.鼻鼽:以鼻流清涕、鼻塞、喷嚏等为突出表现,无寒热头痛等全身症,常于晨间发作,来去迅速。
4.湿阻:仅见于潮湿的季节与环境,起病缓,病程较长,以头身困重不适为主症。
5.鼻渊:非新病突起,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流浊涕腥臭,一般无恶寒发热。6.其他:麻疹、烂喉丹痧、风疹、白喉、百日咳、春温等多种传染病,其早期均可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应注意从流行病学等方面加以鉴别。
中医诊断鉴别感冒的方法
说起感冒大家并不陌生,基本每个人都感染过感冒,感冒虽不是大病,但难受起来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感冒多发于气候多变,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失慎,过度疲劳,致使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因风邪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挟热之邪侵袭人体,故本病人侵邪毒有风寒、风热之分。
1.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邪毒乘机外袭,皮毛受邪,内犯于肺,肺为寒邪所遏,清肃失常,邪毒上聚鼻窍。
2.外感风热肺司呼吸,肺卫不固,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风热上侵,首先犯肺,或风寒之邪久郁化热犯肺,以致肺失清肃,治节失常,肺气不宣,邪毒停聚鼻窍。
感冒的病因病机
风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携热侵袭人体。本病多因气候变化,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使正气虚弱,风邪乘虚侵袭而为病。初起属风寒居多,继则寒郁化热而呈风热之候,亦可直接感受风热之邪为病。因故本病之发,又有风寒、风热之分。
1.风寒外袭,肺失宣肃 肺为娇脏,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外袭皮毛,卫阳被郁遏,内犯于肺,则肺失宣肃,寒邪遏于鼻窍而为病。
2.风热袭肺,壅遏鼻窍 鼻属肺系,乃呼吸之门户,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直犯鼻窍,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犯肺,致肺失清肃,以致肺失宣肃,风热邪毒壅遏清窍而为病。
感冒的诊断要点
1.病史
发病前多有受凉或疲劳史。
2.临床症状
初起鼻痒、干燥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水样鼻涕;随之,鼻塞渐重,鼻涕渐呈黏黄涕,嗅觉减退,语声重浊;后期,鼻塞逐渐减轻,鼻涕渐消。全身可有周身不适、发热、恶寒、头痛等。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可有呕吐、腹泻、倦怠,甚则壮热、抽搐等。 3.局部检查 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水样,后渐转为黄黏性。
鉴别诊断
应与时行感冒、鼻鼽、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前驱期相鉴别。
小儿感冒的诊断鉴别
诊断
1、流行情况:了解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帮助,患某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但患者症状相似,其并发症也大致相同,有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起病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应注意当地流行情况,以便鉴别。
2、体格检查:仔细做全身格检查,以排除其它疾病,观察全咽部,包括扁桃体,软腭及咽后壁,如扁桃体及咽部粘膜红肿较重,则细菌与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当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上有较大的膜性渗出物或超出扁桃体范围,需认真排除白喉,一般以咽涂片检查细菌,必要时作培养,如急性咽炎的同时,还有出血性皮疹,则必须排除败血症及脑膜炎,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长儿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
鉴别诊断
1、与流感鉴别:流感有明显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可有衰竭状态,一般鼻,咽症状如鼻分泌物多和咳嗽等,则较全身中毒症状为轻。
2、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可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
3、与过敏性鼻炎鉴别:有些“感冒”患儿的全身症状不重,常打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在鼻拭涂片检查时,如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助诊断,此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
4、从血象鉴别:发热较高,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及患儿接触史,排除流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等,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时,一般考虑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感染早期也可高达15×109L左右,但中性粒细胞则很少超过75%,白细胞特别高时,则须排除细菌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百日咳等,急性咽炎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及肝脾肿大者,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感冒中医诊断
感冒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如下。
(1)两个区域性症状
①全身性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或腰背酸痛,有汗或无汗,脉浮,舌苔薄白等;
②局部性症状:咳嗽,流涕,喷嚏,鼻塞,咽痛,声重,声哑,纳差,恶心等。
(2)五个系列症状
①卫表系列:恶寒发热或暂不发热,头痛,身困,有汗或无汗,脉浮,舌苔薄白;
②肺卫系列: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咳嗽,喷嚏,鼻塞,流涕,咽痛,脉浮数,舌苔薄黄;
③太阳经系列:恶寒发热,头痛,项背不适,身痛,无汗,腰背酸痛,脉浮紧,舌苔薄白;
④胃肠系列:恶寒发热,恶心,口苦,呕吐,腹痛,腹泻,脉浮滑,舌苔偏腻,色白或黄;
⑤混合系列: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咽痛,呕吐,腹痛,腹泻,脉浮滑数,舌苔白干。
凡具备①、②、③、④系列中任何一个系列症状者,即可诊断为感冒。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均见者,即符合混合系列症状者,可诊为时行感冒。
感冒的中医诊断鉴别是什么
很多患者在患病以后喜欢通过中医治疗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对于感冒疾病来说,中医治疗的会更为彻底,同时可以起到对身体进行补充营养的作用,但是对于感冒这种疾病,中医是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诊断依据
1.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一般有感受风寒等因素可询,起病多急。
2.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为主症,多兼咳嗽,或有周身不适、咽痒咽痛、声嘶,可伴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或高热等症。
3.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鉴别诊断
1.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较重。
2.肺热病:病情较重,起病急骤,咳喘严重,可有高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炎性阴影。
3.鼻鼽:以鼻流清涕、鼻塞、喷嚏等为突出表现,无寒热头痛等全身症,常于晨间发作,来去迅速。
4.湿阻:仅见于潮湿的季节与环境,起病缓,病程较长,以头身困重不适为主症。
5.鼻渊:非新病突起,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流浊涕腥臭,一般无恶寒发热。6.其他:麻疹、烂喉丹痧、风疹、白喉、百日咳、春温等多种传染病,其早期均可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应注意从流行病学等方面加以鉴别。
通过对上面内容的简单介绍,广大感冒患者朋友们现在肯定对感冒的中医诊断鉴别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的清晰了。在这里提醒患者朋友们,感冒虽然是小病但是一定要积极及时的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出现其他并发症。
胃肠感冒的鉴别诊断
1.呕吐
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2.腹泻
(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主要为肠子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响吸收的功能,造成肠腔内的水分过多,外加肠蠕动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 腹痛(abdominal pain,abdominalgia)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因肠蠕动较正常时加倍增快而感觉到疼痛,或是肠壁上的黏膜因发炎而红肿痛,红肿虽然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