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缺钙危害大
老人缺钙危害大
1、钙的代谢障碍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可引发糖尿病。
2、骨质疏松。缺钙使得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骨折。
3、缺钙可使神经兴奋,造成失眠、肌肉痉挛、抽搐等。
4、由于体内钙分布紊乱,血管壁钙含量升高,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引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继发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
5、关节部位可因缺钙而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患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水;缺钙还可继发骨质增生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
缺钙危害大
1、钙的代谢障碍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可引发糖尿病。
2、骨质疏松。缺钙使得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骨折。
3、缺钙可使神经兴奋,造成失眠、肌肉痉挛、抽搐等。
4、由于体内钙分布紊乱,血管壁钙含量升高,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引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继发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
5、关节部位可因缺钙而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患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水;缺钙还可继发骨质增生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
老年人如何补钙
为了防止缺钙,使中老年人健康地度过一生,我们建议中老年朋友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
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增加富含钙的食物的摄入。如多食乳类与乳制品、豆类与豆制品和海产品等。牛奶是钙的最好的来源,其含钙量高,易于消化吸收。250毫升牛奶含钙260毫克,可满足一日钙需要量(1000毫克)的1/4。豆类与豆制品含钙量也很丰富,2两大豆含钙200毫克,2两老豆腐含钙100毫克。鱼、虾、蟹类与海产品含钙量也很高,1两虾皮含钙400毫克。其他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都含有一定量的钙,但是钙吸收率比较低。
在膳食补钙的同时,中老年人应多参加室外运动,接收日光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加速体内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促进骨骼钙的代谢,防止骨质疏松,增强骨的抗折能力。一般人平常注意合理饮食,即可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老年人也可服用含钙的保健食品,但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老年人应注意,服钙剂时勿饮牛奶、茶水和碳酸饮料,以免影响钙的吸收。另外,专家指出,补充过多的钙会增加患肾结石的危险性,还会干扰人体对其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产妇缺钙危害
很多妈妈在怀孕期间都会积极的补钙,帮助宝宝骨骼发育生长。但生完宝宝后对钙质的补充往往会有所减少,这是不对的。小编表示产后更应该补钙,一是产后妈妈身体相对比较虚弱,又要照顾宝宝,导致身体恢复慢,必须要多补钙来维持自身营养的吸收。二是初生宝宝所有的营养钙质都来自母体,妈妈钙质减少,对宝宝的发育也会造成影响和伤害,因此产后补钙必须及时。
1、钙质的摄入每天600毫克,不能维持产妇的钙平衡
每天摄入600毫克钙,不能满足产妇对钙的需求,这会使产妇深陷负钙平衡,每天丢失钙超过100毫克,长此以往对产妇、胎儿极为不利。因为胎儿要生长,所需钙质只能由母体骨骼供应,这是“经产妇”易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600毫克钙,不能维持产妇“血钙正常”,许多产妇的血钙低于正常范围。
2、产妇缺钙症状表现为牙齿松动、关节疼痛、乳汁分泌不足等
产妇缺钙的普遍症状有:牙齿松动、腿脚抽筋、水肿、妊娠高血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无力、乳汁分泌不足、怕风怕冷,严重的会引起全身关节疼痛,产后骨质疏松。很多情况下血检报告显示血钙含量正常,许多妈妈就认为自己并不缺钙,其实进一步的骨密度检查后会发现骨量明显减少,严重的已经表现为骨质疏松。胎儿骨骼的形成也需要母体大量的钙质来辅助,因此产妇无论孕前后期都应该多补钙,不然有一定危害。
缺钙皮肤表现 缺钙的其他表现
小孩缺钙:小孩缺钙会引起小孩佝偻病、生长缓慢、易出汗、易哭、枕秃、多动、反应迟钝等诸多不良症状。
成人缺钙:成人缺钙会引起血钙浓度降低,虽然可以通过分解骨骼中的钙质来补充血钙,但是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长时间缺钙会引起腰、腿、关节、颈椎等疼痛。
老年人缺钙:老年人处于负钙平衡状态,及其容易引起缺钙,老年人缺钙主要表现在骨质疏松,腰、腿、颈椎等疼痛,同时也反应迟钝,容易骨折。
缺钙及时补 让宝宝赢在起跑线
我国哺乳期妈妈母乳钙含量普遍不足
宝宝在0—6个月的钙需要量是300mg,母乳的标准钙含量是每100克母乳含钙34毫克。但是乳汁是有低钙高钙之分的,这和妈妈们自身有着非常大的联系。据调查显示,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这四个大城市的母乳钙含量普遍低于标准值,而母乳钙含量不足,则会严重影响孩子钙的摄入,因此父母应及时补充孩子钙的不足,以免影响发育关键期的成长。
宝宝缺钙危害大
一般来说,宝宝缺钙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危害。首先,缺钙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和牙齿,使得骨骼和牙齿发育不健全,身材矮小。其次,缺钙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使得智力发育迟缓、智商下降。再次,缺钙会导致宝宝的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缺钙甚至还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容易出现情绪烦躁、夜惊、夜啼等。因此,在母乳普遍满足不了宝宝成长的钙需求量的时候,妈妈们必须要给宝宝尽早补钙。
缺钙对老年人身体危害大
(1) 导致骨骼老化和牙齿松动。
长期骨骼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髓变脆。骨质增生导致身体多处关节疼痛,僵化:骨质疏松,骨骼变脆则使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骨折。长期缺钙,由于牙槽骨地吸收使牙齿松动,甚至导致牙齿过早脱落。缺钙对于正在长个子地青少年,孕妇都有不良影响。
(2) 缺钙加速中老年人老化。
中老年人由于饮食补钙不足,导致血钙低下,低血钙就会自动刺激甲状旁腺进行溶解骨骼,以补充血钙地短缺。如果长期地低血钙持续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就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无休止,无节制地溶解骨钙。这样一来,不仅使骨钙更加空虚,而且大量地钙不断涌入血液,造成血钙过高,大量地钙就会沉积在人体地软组织中,沉积在肌肉,血管壁,骨骼周围等,最后造成肌肉钙化,血管钙化,肾结石,骨钙增生等等。
(3) 缺钙会导致神经,肌肉异常兴奋。
缺钙使人失眠,脾气暴躁,易怒,有时肌肉抽搐,腿抽筋,及时补充钙,可使症状减轻。
(4) 缺钙会导致细胞免疫力下降
容易出现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这种影响对于中老年尤为明显。
(5) 其他。
老人缺钙表现
1、老人缺钙表现
老年成年以后,人体就慢慢进入了负钙平衡期,即钙质的吸收减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为钙的流失而造成缺钙现象。他们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老人缺钙表现
2、钙是什么
钙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骨骼,牙齿。人体中99%的钙质存在骨骼牙齿中,支持人体的运动和咀嚼能力。
3、补钙的重要性
我们先让年龄50岁左右的人回忆一下,在他们上中学的时候,也就是70年代,身高180cm的男同学和身高170cm的女同学在学生中比例是非常小的。在当下的中学校园,这样身高的男女同学却十分普遍。如果你再稍有留心,你的孩子,你身边同事、朋友的孩子等等,是不是有很多都意外地高过了亲生父母。
老年人缺钙有什么危害
中老年人由于饮食补钙不足,导致血钙低下,低血钙就会自动刺激甲状旁腺进行溶解骨骼,以补充血钙地短缺。如果长期地低血钙持续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就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无休止,无节制地溶解骨钙。这样一来,不仅使骨钙更加空虚,而且大量地钙不断涌入血液,造成血钙过高,大量地钙就会沉积在人体地软组织中,沉积在肌肉,血管壁,骨骼周围等,最后造成肌肉钙化,血管钙化,肾结石,骨钙增生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吸收钙的能力也随之降低,如果膳食中钙供给不足容易造成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体内降钙素、雌激素、甲状旁腺素等调节紊乱而导致的骨代谢异常是其发病原因。一般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轻度的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不易察觉,严重者则出现腰背酸痛,身体活动受限、驼背、甚至发生自发性骨折。虽然大多数骨折不会导致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椎骨、髋骨和股骨颈骨折,将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骨质疏松对老人来说,是有着非常大的健康隐患的。老年人经常吃些补钙的食物以及钙片,是有利于身体健康以及防止疾病发生的非常好的选择。
关节部位可因缺钙而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患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水;缺钙还可继发骨质增生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
缺钙使人失眠,脾气暴躁,易怒,有时肌肉抽搐,腿抽筋,及时补充钙,可使症状减轻。
血液及细胞内钙含量增多,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软组织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
长期骨骼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髓变脆。骨质增生导致身体多处关节疼痛,僵化:骨质疏松,骨骼变脆则使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骨折。长期缺钙,由于牙槽骨地吸收使牙齿松动,甚至导致牙齿过早脱落。缺钙对于正在长个子地青少年,孕妇都有不良影响。
1、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2、不辨病因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3、钙补得越多越好,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老年人缺钙的危害
老年人首先要明白缺钙有哪些危害,了解了危害以后才能对症下药。而且该如何科学补钙也很关键,盲目补钙,饮食过量、乱用药物,很有可能适得其反,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缺钙有哪些危害吧!
1、高血压
国外研究表明,每日食钙量小于300毫克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每日食钙量大于1200毫克者2~3倍。我国流行病学也证实,人群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着负相关,也就是说,日钙摄入量多者血压低,少者则反之。
人群日均摄钙量每增加100毫克,平均收缩压水平可下降0.3kPa(2.5mmHg),舒张压水平可下降0.17kPa(1.3mmHg),因此,研究人员指出,钙吸收减少是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老年人是高血压的易发人群,原因就是老年人钙质流失严重,且对钙的吸收能力不强。
2、骨质疏松
老年人缺钙容易导致的疾病之一就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
骨骼变脆,很容易导致骨折之类的情况。尤其是在秋冬天,天气本就阴冷干燥,老年人若是骨质疏松,那行走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便,若是一个不小心跌倒了,导致骨折,也是很危险的,尤其是脊椎、颈部骨折,对老年的生活会带来很多不便。
40岁以后,由于胃肠道功能逐渐减退,钙的吸收减少而流失增加,体内的钙呈负平衡。45岁以后,每10年骨骼脱钙率为3%。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糖尿病
研究发现,缺钙容易导致糖尿病。这时因为钙其实是胰岛素的“开关”,当β细胞接收到充足的钙后,才能开始分泌胰岛素,因此缺钙势必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老年人十之八九都会出现缺钙的情况,年纪的增加身体里的钙元素流失加速,这时老年人容易患上糖尿病的原因。尤其是老年的女性朋友,患糖尿病的几率更高。缺钙的女性大都处在绝经期或产后的阶段,内分泌容易紊乱,再加上此时的女性活动量明显减少,容易发胖,情绪又很不稳定,经常发火、烦躁,这些都会加速糖尿病的发生。
4、血钙增加
专家常说,人体要保持各项营养元素均衡,身体才能健康。过多的摄入,或是吸收过少,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血钙增加也是一样,长期缺钙,就会导致血钙增加,那危害也是很多的。
正常人体钙主要存在于骨骼中,骨骼中钙与细胞外的钙(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之比为99∶1。老年人长期缺钙的后果,首先是骨骼中的钙受到机体代偿调节而源源不断地游离到血液中,以满足体内钙代谢的需要。
人体在长期骨钙流失后,二者之比为50~70∶1或70~80∶1,即骨骼中钙相对少了,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相对增加了。血液及细胞内钙含量增多,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软组织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
5、关节疾病
关节部位可因缺钙而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患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水;缺钙还可继发骨质增生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
老人长期缺钙的危害
1、缺钙加速中老年人老化
中老年人由于饮食补钙不足,导致血钙低下,低血钙就会自动刺激甲状旁腺进行溶解骨骼,以补充血钙地短缺。如果长期地低血钙持续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就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无休止,无节制地溶解骨钙。这样一来,不仅使骨钙更加空虚,而且大量地钙不断涌入血液,造成血钙过高,大量地钙就会沉积在人体地软组织中,沉积在肌肉,血管壁,骨骼周围等,最后造成肌肉钙化,血管钙化,肾结石,骨钙增生等等。
2、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吸收钙的能力也随之降低,如果膳食中钙供给不足容易造成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体内降钙素、雌激素、甲状旁腺素等调节紊乱而导致的骨代谢异常是其发病原因。一般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轻度的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不易察觉,严重者则出现腰背酸痛,身体活动受限、驼背、甚至发生自发性骨折。虽然大多数骨折不会导致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椎骨、髋骨和股骨颈骨折,将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3、关节病
关节部位可因缺钙而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患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水;缺钙还可继发骨质增生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
4、缺钙会导致神经,肌肉异常兴奋
缺钙使人失眠,脾气暴躁,易怒,有时肌肉抽搐,腿抽筋,及时补充钙,可使症状减轻。
5、导致多种疾病
血液及细胞内钙含量增多,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软组织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