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能不能艾灸 荨麻疹艾灸的方法
艾灸能不能艾灸 荨麻疹艾灸的方法
艾灸可以选用艾炷隔姜灸或者艾条悬起灸,每次艾灸的时间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病情程度而定,时间可不固定,以耐受为主,具体可参考下面的方法:
艾炷隔姜灸:每次选2—4个穴位,每穴施灸3—5炷,艾炷如米粒或黄豆大,每日灸1—2次,3次为1个疗程。
艾条悬起灸:每次选2—4个穴位,每穴灸10一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个疗程。
荨麻疹能艾灸吗 荨麻疹艾灸的穴位
荨麻针艾灸的穴位主要是以治疗过敏以及提升元气为主的,常见的穴位有肺俞、膈俞、中脘、神阙、曲池、血海穴,以及荨麻疹的患处艾灸。
位置: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二指宽)处。
位置: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位置:位于腹部肚脐上方正中间大约4寸(六指宽)处。
位置:即肚脐眼中央。
位置: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位置:屈膝取穴,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夏至艾灸哪些穴位 夏至艾灸神阙穴补元气
神阙穴的位置: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的好处: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后为什么会皮肤痒
最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做完艾灸后就会出现皮肤瘙痒,有些甚至红肿,出水泡。出现这些症状后,就会疑虑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艾灸呢?这是不是艾灸后遗症呢?今天艾大夫就给大家说说艾灸后皮肤痒的原因。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等症状,在中医学角度来说都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例如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各种皮肤病。
艾灸之后,艾灸之阳气的渗透作用,由于肝、脾、肾之阳气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功能加强,排毒和自愈能力加强。与病邪有了抗争的势力,使得病邪被赶出内脏、血液、和其他组织器官而走入皮肤,正在排出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中医的排毒、排病反应。类似西医所说的皮疹,有的瘙痒难忍,有的疼痛难受,有的流黄水,有的干燥起皮……越是瘙痒,说明毒气越重越深,对内脏、血液、器官损害越严重。病邪能深入到这种地步,也可以判断病邪进入已久,可称之为“年深固疾”之病。而往往此类患者还比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给艾灸一段时间,给身体排毒一段时间,着急不得。
皮肤作用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体内有任何病邪,人体自己先要通过皮肤排出,能排到皮肤的毒素,看着多么可怕,那已经是没有威胁了。中医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先受制于内而后发于外”。只要能发出来,此病一定能痊愈,这就要看患者能否给病邪排出的机会。能否坚持到病邪完全排出。
一般的人这种症状几天后会自行消失,所以不用采取措施,可以继续艾灸。如果是痒得太厉害,一周还没有消失,也不排除是对艾灸过敏,那样的话你就不适合做艾灸了,这种过敏体质的人很少见,大部分都是因为排毒反应。
受凉舌苔厚白艾灸哪里
舌苔白厚艾灸穴位:
风门
定位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
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适合受凉后舌苔厚白用于艾灸。
艾灸方法
艾炷灸风门穴3-7壮;或艾条灸风门穴5-15分钟。
列缺
定位
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处是穴。
功效主治
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项痛,掌中热,腕痛无力,小便热,阴茎痛,尿血,遗精,瘾疹,惊痫,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炷灸列缺穴3~5壮,艾条灸列缺穴5~10分钟。
合谷
定位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瘾疹,丹毒,疔疮,臂痛,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适合作为受凉后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柱灸合谷穴3-5壮;或艾条灸合谷穴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
风池
定位
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
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是受凉后舌苔厚白的适宜选穴。
艾灸方法
艾条灸风池穴5-10分钟。
风府
定位
属督脉。督脉、阳维之会。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功效主治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流行性感冒等,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条灸风府穴5-10分钟。
艾灸部位出汗的原因
艾灸部位出汗的原因:
1、太热就容易出汗,这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果天气很热,再加上我们艾灸,这样就更热了,这种热的出汗,应该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人虚会出汗,我们会看到,阴虚的病人会出汗,但是很多人不仅仅是阴虚同时伴有阳虚的症状。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上热下寒的,这样的病人具有阴阳俱虚的症候。
3、艾灸患处出汗,出水,应该是在排寒湿。
4、艾灸后,艾灸部位出汗,应该是病邪在找通路,艾灸患处有出汗应该是好消息,有可能是寒湿,在这里找通路。
5、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觉很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表示邪去症安,是好现象。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觉很累,很乏力,表示正不胜邪,此时应该结合一点食疗,吃一点补气血的食物或药物。
6、还有,如果自身患有结核病,甲亢,免疫力低下等疾病也会有自汗,盗汗症状。
自己分析一下,您属于那种出汗,可以针对性的治疗。
艾灸后出汗的知识拓展:
1.艾灸后皮肤痒是怎么回事?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等症状,在中医学角度来说都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例如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各种皮肤病。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等症状,在中医学角度来说都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例如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各种皮肤病。
2.艾灸后全身酸痛是怎么回事?
艾灸之后一般都会有针次部位或相应的经络有酸、麻、胀、痛、沉等得气的感觉,这是因为身体元气跟病邪做斗争的表现,病邪必须发出来,发出来会有各种途径,都是身体自己选择的,我们控制不了。但是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建议建议暂停艾灸,多喝白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可能是水分补充不足引起的,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3.艾灸后皮肤出现红肿是怎么回事?
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会开始出皮肤红肿、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皮肤红肿会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是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发红表示你的身体有寒湿呢,有於堵;另一方面也说明你的身体灸感还不错,坚持下去你会看到更好的效果。一开始可以早晚灸两次;好转后每周2-3次即可。灸完后喝些温开水,注意不要受凉,吹凉风和喝冰饮都是不行的,再就是注意选择好的艾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艾灸后皮肤红肿,就要先暂时停止艾灸,等到皮肤恢复后在进行,这样就能更好的祛除身上的毒素了。
有关艾灸后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原因,想必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不要惊慌,这是把身体中的寒气和毒素给逼出来,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要停止艾灸,注意不要受凉,不要破坏肌肤,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这样就能有效的恢复健康了。
孩子发烧艾灸哪个穴位
孩子发烧艾灸哪个穴位
艾灸大椎穴退热:
谈到小儿发烧,会有很多种,风寒发烧,内热发烧,病毒感染发烧。如果说用艾灸来退烧,当属于风寒发烧用艾灸较快退热,病毒性的次之。
方法:在大椎,身柱,肺俞和神阙给孩子艾灸,每穴大约5-10分钟。每天视情况艾灸1-2次。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荨麻疹可以艾灸吗 荨麻疹艾灸能治好吗
荨麻疹艾灸能否治好要视个人体质和病情等多种因素而言。
一般来说,艾灸主要作为辅助疗法,需要长时间坚持才有疗效。艾灸的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随时注意天气变化,规律作息等,才有利于艾灸取得更好的疗效。
林赛氏指甲艾灸怎么治疗 肝硬化艾灸
定位:足厥阴肝经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肝的募穴。
功效主治:主治胸胁满痛,黄疸,呕吐,呃逆,腹胀,胁下积聚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期门穴3-5壮;或艾条灸期门穴3-10分钟。
定位: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中脘穴5-10壮;或艾条灸中脘穴15-30分钟。
定位: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功效主治:此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疾病为:腹泻、浮肿水肿、腹水(腹积水)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水分穴5-7壮;或艾条灸水分穴10-20分钟。
荨麻疹艾灸哪个部位
在艾灸方法的典籍中有记载,用艾灸治疗荨麻疹可以灸以下穴位,下面我们用一首口诀歌谣帮助大家记忆。
治荨麻疹取外关,曲池合谷与足三。
风池血海三阴交,大椎风门膈俞全。
每次选取三四穴,每日一次或隔天。
注:足三指足三里;每次选穴3—4个;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