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荆芥炭和荆芥的区别 祛风透疹

荆芥炭和荆芥的区别 祛风透疹

荆芥炭有很强的发散作用,所以荆芥炭同时能够起到祛风透疹的功效,对于麻疹,风疹,疮疡初起有表症者,都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只不过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的话,对麻疹的功效会更好一些,与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的话,对疮烊初起更好一些。

什么是荆芥

荆芥概况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药材形状

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主治病症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荆芥能泡水喝吗 荆芥是不是薄荷

荆芥不是薄荷。

1、薄荷是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于一体,薄荷味辛、性凉,归肺经、肝经,应用薄荷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风疹麻疹、胸肋胀满等症。

2、荆芥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医认为:荆芥味辛、微温性,归肺经、肝经,应用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麻疹等症。

所以,荆芥不是薄荷,荆芥和薄荷各有各的好处,按需服用即可。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1荆芥有助于发汗,帮助发烧患者尽快退烧。睡觉前煎服一剂荆芥,发一阵汗,睡觉过后会感觉浑身轻快很多。

2镇痰、祛痰。荆芥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因此如果有咳嗽痰多的症状,荆芥再配上白矾煎好服用可以有效的祛痰,减轻咳嗽症状。

3怯风、凉血。荆芥微温不烈,药性缓和,能很好的去除风寒症状。

4对妇女来说,荆芥的止血作用能有效的缓解妇女产后血晕。

5荆芥有辛散作用,常与薄荷通用,可以治疗麻疹透发不畅。

荆芥菜吃了有什么好处

从食疗的角度来看,荆芥菜的营养丰富,气味清香,用来食用可以为机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对食物进行调味,提高食欲。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荆芥菜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有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等功效,食用后对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吐衄下血等病症,可以起到治疗改善作用,因此荆芥菜食用后对人体的健康价值很高。

生荆芥与荆芥炭和芥穗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这两个功效主要是生荆芥的功效,除了生荆芥外,还有用荆芥炭和芥穗这两种属于荆芥,但是又和生荆芥的作用稍有不同的药。

生荆芥,就是直接把荆芥割下来以后,把它切一段一段的晒干,直接入药,不加炮制,就有前面的这些功效,它功效比较多,大家可能难记一点。最后荆芥把它炒炭,就成了一个止血药。在过去的教材里面,就在这些功效后面就加一个止血,没有谈炒炭两个字,这个很多同学就容易忽略,其实荆芥炭和生荆芥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药材,所以把它这个药材突出出来有必要,炒炭以后也就是荆芥炭,这个时候的荆芥炭,它就是一个收敛性的止血药,这个时候药味就是一个苦涩味了。苦,炒焦了本身有一点苦味;收涩药,它有涩味。药性应该是平性了,真正是平性了。它的归经主要就在肝了,肝藏血,出血证是肝不藏血,就与肺没有关系,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出血证,当然配伍其他的相应的止血药。

芥穗,这个是穗状花专门收集起来。它的祛风发散的作用比全荆芥更强一些,所以有的医生专门喜欢用它的花穗,就叫芥穗。

另外,荆芥在古代本草,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它不叫荆芥,它叫假苏,真假的假,紫苏的苏,如果我们查古代的本草一直到《本草纲目》,它的正名都是假苏,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常识。

所以在临床应用的时候,要分清如何应用。

荆芥和荆芥穗的功效区别

没有区别。

荆芥指的是荆芥全草,荆芥穗指的是荆芥的花穗,所以荆芥和荆芥穗是同一种植物,只不过所指的部位不同罢了,在成分和功效作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都含有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右旋柠檬烯等化学成分,都是性味辛、温,归肺、肝经,有解表散风、透疹功效的药材,在临床上,都是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病症,所以荆芥和荆芥穗在功效上没有区别的。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其实临床上荆芥还有很多的应,由其是对于治疗一些像麻疹,风疹这样的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荆芥更是能发挥出很好的疗效。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荆芥的功效:

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荆芥可以说是女性朋友最好的一个朋友了,因为它对治疗女性朋友的很多妇科疾病都有着很好的疗效,同时就算没病日常吃一些荆芥对女性朋友的身体体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

荆芥穗的制法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摘取花穗。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相关推荐

荆芥与什么相克

荆芥是一种性味辛、微温,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功效的药材,而蟹肉属于寒性很重的一种食材,放在一起吃,不仅容易影响荆芥的疗效,还容易导致机体产生不适。 马齿苋的性味酸、寒,归肝、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与荆芥的功效是相克的,放在一起食用容易引起肠炎、痢疾等肠道感染性疾病。 医书《苇航纪谈》记载: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纲目》记载:反驴肉、无鳞鱼,所以荆芥和鱼类、驴肉也是相克的。 发物指的就是比较有营养但又比较有刺激性的食物,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的疾病,所以荆芥不宜和发物同时用,以免引

荆芥穗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穗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一般在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后入药,其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之功效,在临床一般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病症。 需注意的是,由于其主要通过发汗来解表,所以表虚自汗、阴虚面赤的患者禁用荆芥穗,以免病情更为严重。

肛门湿疹的偏方治疗

苦参外洗方 组方:苦参60克,明矾50克,芒硝60克,川椒15克,艾叶15克,荆芥15克,蛇床子30克。 做法:上药水煎,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 功效:风湿热邪流注肌肤。清热祛湿祛风止痒。 苦参芒硝方 组成:苦参、芒硝各60克,白矾50克,蛇床子30克,花椒、艾叶、荆芥各15克。每日1剂,煎水熏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功效:主治肛门湿疹。 银花牛蒡子方 组成:金银花20克,牛蒡子、牡丹皮、生地黄、黄芩各15克,荆芥穗、防风、僵蚕、浮萍、生甘革各10克,薄荷、

荆芥穗有什么好处 退寒热、消痈

荆芥穗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

牛蒡的药用价值

牛蒡子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常 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 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等同用, 如牛蒡汤;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配荆芥、桔梗、前胡、甘草。 用于麻疹不透。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崐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荆芥、蝉蜕、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 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泄其毒,有

荨麻疹可以用冰块敷吗 荨麻疹冰敷不如药敷好

材料:冰片6克、黄连粉20克、大黄粉25克、滑石粉45克。 做法 (1)将所有材料研磨成细粉末。 (2)将粉末加入适量清水调成糊状,直接外敷清洗荨麻疹的部位,每天清洗两次即可。 疗效:有效清热止痒,帮助消除出疹现象。并可为皮肤补水,滋润皮肤、彻底清除面部污垢及化妆残渍。 组方:大风子50g、荆芥穗50g。 制法:大风子50g,捣碎,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冷却至35C后使用,荆芥穗50g,粉碎,过120目筛,装人布袋内备用。先将大风子水涂于患部,稍干后将荆芥穗粉均匀散布患处,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揉搓,摩擦至

风寒感冒中药方剂 荆芥解表散风

荆芥药性辛,微温,归肺,经。 功效主治:解表散风-外感表证;透疹-风疹瘙痒,麻疹不透;消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止血-吐衄下血。 用法:煎服5-10g,不宜久煎。 荆芥轻透力强,微温不燥,药性和缓,表寒表热而用之,且能消散疮疡。

中医治疗荨麻疹偏方

一、血热症 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

荨麻疹偏方民间偏方 荆芥白酒

材料:荆芥穗50克,白酒适量。 做法:将荆芥研为细末,白酒调敷,发作时敷于患处。 功效:荆芥能够发表、祛风、理血,内含的挥发油是其散风、清血热风毒的药理基础。适用于治疗急、慢性等麻疹及各种皮肤瘙痒病。

荨麻疹止痒用什么中药 中药外敷方

组方:白矾150克,黄酒50毫升,童便100毫升。 制法:将诸药择净,同人锅中,煮沸,文火收膏即成。每次适量,用棉签蘸药外涂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等。 组方:大风子50g、荆芥穗50g。 制法:大风子50g,捣碎,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冷却至35C后使用,荆芥穗50g,粉碎,过120目筛,装人布袋内备用。先将大风子水涂于患部,稍干后将荆芥穗粉均匀散布患处,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揉搓,摩擦至手掌与患部产生热感为度,早晚各1次。 功效:大风子味辛,性热,有毒,具有祛风燥湿、解毒杀虫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