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才可以好
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才可以好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去除诱发病因,治疗原发病。病人应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保持安静,烦躁不安时给予适量的镇静药如地西泮;出血明显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出血C情况,记录24h 出入量。
2.黏膜保护药 无明显出血者,可应用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混悬剂,2 包,口服,3~4 次/d;铝碳酸镁,3 片,口服,3~4 次/d。近年来多应用替普瑞酮(商品名:施维舒)胶囊,50mg,口服,3 次/d;或前列腺素E2 衍生物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商品名:喜克溃),常用量为200μg,4 次/d,餐前和睡前口服;还可选用胶体果胶铋、吉法酯或复方谷氨酰胺(麦滋林-S)颗粒等黏膜保护药。
3.H2 受体拮抗药 轻者可口服H2 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1.0~1.2g/d,分4 次口服;雷尼替丁300mg/d,分2 次口服;法莫替丁40mg/d,分2 次口服,重者可静脉滴注用药。H2 受体拮抗药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H+逆弥散,使用中须注意H2 受体拮抗药的副作用。 4.质子泵抑制药 一般而言,其抑酸作用要强于H2 受体拮抗药,轻者可选用口服制剂,如奥美拉唑20~40mg/d、兰索拉唑30~60mg/d、泮托拉唑40mg/d。
近年来抑酸作用更强的制剂已应用于临床,主要有雷贝拉唑(rebaprazole,商品名:波利特)10~20mg/d,因其药动学的特点属非酶代谢(即不完全依赖肝细胞色素P450 同工酶CYP2C19 进行代谢),故其抑酸效果无显著个体差异性;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商品名:耐信),20~40mg/d,口服,该药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
4、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
5、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6、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7、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以上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该病有所了解了,而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并不是全部的,大家要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而治疗疾病也建议去正规医院,以免误诊,耽误治疗时间。
慢性萎缩性胃炎很严重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炎的重要类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胃炎类型比,其病症较为严重。另外,不同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病程、症状表现等病情不同,所以在病症表现上也会有些差异。除通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对病情判断是否严重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法、治疗费用、检查项目的多少,都是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准。所以需进行综合评估,不能一概而论的说严重或者是不严重。
慢性胃癌的疾病容易引起胃疼胃胀等症状出现,可是患者在患病期间一般是可以吃鸡蛋的,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伤害,请您放心。那么你在疾病的治疗期间,也要戒烟戒酒并且少食辛辣的食物,并且多吃一些高蛋白以及含维生素比较高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土豆,粉丝红薯等含淀粉比较高的食物,并且也不能够多吃一些比较坚硬,而且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和消化的食物,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慢性胃炎往往是时间累积的最终结果,所以慢性胃炎治疗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是不可能的。另外由于慢性胃炎跟日常不良生活特别是饮食习惯有密切联系,所以慢性胃炎的调理应积极做好饮食摄入和饮食习惯方面入手。饮食结构要以易消化的、高蛋白、低脂低盐食物为最佳。另外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做到按时就餐,那么一定要吃点诸如小面包治疗的填填肚子。
萎缩性胃窦炎怎么治疗
胃窦炎是局限于胃窦部病发炎症性疾病,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通过多年来的观察研究,发现胃癌与萎缩性胃窦胃窦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萎缩性胃窦炎癌变的危险性大于正常人20倍,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在胃癌高发区明显增高。因此,得了萎缩性胃窦炎要及早治疗,不宜拖延。
萎缩性胃窦炎的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一般治疗方法有很多,临床上主要从几下方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窦炎。
(1)病因治疗: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疗和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上策。故应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适量限制饮酒,尽量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积极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龋齿及咽喉部感染灶。
(2)饮食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饮食宜清淡,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酸、过辣、生冷及粗糙食物。
(3)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大体可分为两类: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及消除损害胃粘膜因素的药物。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金属接触的因素是会导致疾病的高发的: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二,免疫因素也是会因此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三,遗传因素的存在,也是疾病发生的一个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是什么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容易诱发胃癌,因此,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重要举措,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常常缺乏特异性,患者常常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定期胃镜检查是早发现本病的一大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比低发区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在我国少见。本病无特异体征,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
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人非常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指为粘膜腺体的萎缩甚至是消失,临床上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表层的炎症非常想死,很容易混淆。萎缩性胃炎被认为很有可能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本身并不是很严重的病,只要积极的治疗配合治疗好的要好好调养,就不用担心,但是倘若是不好好治疗,且不注意保养自己的胃,那么是有可能会癌变的。
其实,萎缩性胃炎分浅表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浅表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比较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有50%的人会得慢性萎缩性胃炎,但是仅有极少部分人会得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发病率高,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萎缩性胃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能正规治疗、按时随访,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
事实一:萎缩性胃炎可以没有症状。不少老百姓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事实二:多数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胃内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的失衡有关。Hp感染是主要的攻击因子。现已证实,80%以上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多数胃炎中,Hp在胃内分布与炎症分布相一致;长期感染Hp明显增加了患者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的机会。此外,自身免疫、胃十二指肠反流,以及一些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某些解热镇痛药物、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事实三:“肠化生”范围越广,癌变危险性越高。胃黏膜萎缩在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一是化生性萎缩,即肠上皮化生(肠化)或假幽门腺化生;二是非化生性萎缩,即单纯萎缩。肠化的分型尚未统一,一般分为完全性小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大肠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化生四种亚型。过去,学术界认为不完全性大肠化生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大,但目前更强调重视肠化生的范围,即肠化生分布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事实四:仅极少数萎缩性胃炎会转变成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烧心,上腹持续或间断性胀满或隐痛,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缩性(B型)两种,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概率有多大?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仅少数会癌变(多数研究发现癌变率不超过3%)。有一点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明显增加。
可以说萎缩性胃炎的危害是很大的,他和胃癌有着紧密关系,据不同报道,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为2.5%~10%。由于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
1、一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 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疗: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盐酸0 5~1 0ml,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ml, 1天3次;亦可选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抗幽门螺旋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
4、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酸破坏胃粘膜屏障
5、加粘膜营养:合欢香叶酯能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增强胃粘膜对胃酸的抵抗能力,达到保护胃粘膜作用,剂量为50~60mg,每天分3次服用。也可选用活血素,剂量为每天80~90m g;或选用硫糖铝、尿素囊、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6、五肽胃泌素和激素:五肽胃泌素除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外,还对胃粘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粘膜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可用于治疗低酸无酸或有胃体萎缩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剂量为 50μg,早餐前半小时肌注,每天1次,第三周改为隔日1次,第4周改为每周2次,以后每周1 次,3个月为一疗程。
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据报道,我国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中西医都尢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中医主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甚多.有不少好的偏方验方,对改善自觉症状、促进病体康复大有帮助。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在其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出血、胃溃疡、贫血、胃癌等并发症,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重视。
一、病因病机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劳、失眠、受凉等,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机制。老年阴亏、七情内伤、饮食痰积、久病致瘀诸因素都可使脾胃功能受损,升降无力,气机运行不畅,而呈现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差、乏力等症状。本病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以正虚为本,正越虚则邪越结,邪越结则正越虚,常互相影响,难以速愈。
慢性胃炎变胃癌 如何防止慢性胃炎癌变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上是很难短期奏效的,又有转变为胃癌的可能,所以许多患者非常担心,甚至想,是不是开刀切胃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呢?这种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更要尊重科学;
其实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不一定发展为胃癌,少数虽然有可能癌变,但也不会很快就癌变的,所以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早发现胃癌的;
此外,用开刀切胃的方法是不能防止慢性胃炎癌变的,因为切胃不仅不符合生理要求,可能还会产生更多的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它可以转化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者被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