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巧治产后缺乳
中医针灸巧治产后缺乳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为“缺乳”,亦称“乳少”。本病多见于产时产后出血过多、剖宫产、哺乳方法不正确、产后抑郁及营养缺乏的产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大龄产妇的增多,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中医学认为,缺乳多与气血亏虚或肝气郁结有关。宋代陈无择认为:“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以针刺治疗本病,有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特点。
主穴:膻中、乳根、少泽。膻中为气会,有通经催乳之功;乳根既可调理阳明气血,又可疏通局部乳络;少泽为通乳的经验效穴。
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足三里,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期门。笔者临床发现,以虚实夹杂者即气血亏虚兼肝郁气滞者多见,针刺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的同时,产妇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另外及时不断地排空乳房也是泌乳的重要条件之一。
针灸巧治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以单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为特征,多呈进行性发展,可渐致同侧各面肌痉挛。若病因不除,甚至会双侧发作,令人一脸怪相,说话用眼均不方便。
根据《灵枢官针》中有关“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的记载,笔者将仿针刺与足部按摩结合起来,创竹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局部取穴针灸,对发病在一年以内者效果尤为显著。
具体方法是:选择坚韧的竹扦削制成竹针,消毒备用。取足部反射区之脑、三叉神经、肝、肾、眼、耳区,十四经穴太冲、太溪、解溪、涌泉。先行竹针点刺,再以指腹揉按之。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可单针治疗,也可多针集束使用。
本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足部反射区原理设计的。治则遵循补益肝肾,平肝熄风,养血舒筋,缓急制动,立意上病下取、以下治上。竹针能比金属针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性多点集束式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和经络传导,使大脑皮质和受损神经获取充分的良性调节信息,从而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修复受损神经,或者解除病理性压迫和干扰,缓解面肌痉挛。
治疗疾病的竹笋偏方
1.治产后缺乳方
慈竹根200g,瘦猪肉500g,一起炖烂,每日食用两三次。
2.治酒精中毒方
酸笋100g,煎汤内服。
3.治皮肤瘙痒方
斑竹笋壳100g,煎水外洗。
4.治吐血症方
笋壳烧灰,每日服用。
5.治小儿痘疹不出方
冬笋30g,粳米100g,冬笋轧碎和粳米熬粥服用。
6.治疝气、脱肛方
阴竹笋50g,煎水内服。
7.治口渴呕吐方
鲜竹笋50g,煎汤当茶喝。
8.治疖疮初起、红肿疼痛方
鲜竹笋,加少许精盐捣成绒状外敷患处。
9.治水肿方
鲜竹笋100g,鲤鱼250g,煲汤内服。
牛蒡赤小豆骨汤的做法 功效
健脾利胃、祛湿消肿、增强免疫力、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的原因有哪些呢
概 述生育孩子会使家里多出一个新成员,相应地,问题也会增加很多。新产的妈妈经常会遇到产后缺乳的问题,孩子喝不上奶,虽然能通过奶粉来解决,但终究没有母乳那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下有关产后缺乳的问题。
步骤/方法:1添加奶粉或辅食过早母亲的奶水量与宝宝吮吸的刺激有关。由于宝宝已经吃了其他食物,并不感觉饥饿,便自动减少吸奶的时间,如此一来,乳汁便会自动调节减少产量。
2喂食时间过短给孩子喂奶要适应宝宝的需求。有些妈妈限制哺喂的次数,或者每次喂食时间过短等,都会造成母奶产量的减少。事实上,哺喂母奶不必有固定的时间表,宝宝饿了就可以吃。每次哺喂的时间也应由宝宝自己来决定。有时候宝宝的嘴离开妈妈的乳头,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喘一口气,或是因为好奇心想要观察周围的环境等。
3妈妈营养不良分泌乳汁也会消耗身体的营养。妈妈平日应该多注意营养,不宜过度减轻体重,以免影响乳汁的分泌;最好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进食适量的液体,并注意营养是否均衡。
4挤乳器损坏挤奶出来留给宝宝既能解决孩子的饮食,也使妈妈的奶能不被浪费。有时妈妈已经恢复上班,便用挤乳器挤出母乳喂食宝宝,没想到却越挤越少。此时请先检查人工挤乳器是否损坏,不过由于大多数人工挤乳器,并不像宝宝的嘴那般具有增加母乳产量的能力,因此在挤的时候千万保持耐心慢慢来。
5未知药物影响很多药物的副作用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充分发现。妈妈若吃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药,或因疾病正接受某些药物治疗,有时会影响泌乳量,此时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在就诊时,应让医师知道你正在喂母乳。
6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身体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哺乳期还要上班的妈妈更是如此。为人母的工作是十分耗费精神以及体力的,建议妈妈们应放松心情,多找时间休息,就可以解决暂时奶水不足的现象。
7中医上产后缺乳与气血的关系奶水是孩子的营养来源,也是困扰很多年轻父母的问题。产妇哺乳时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够甚至不能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可能是由乳腺发育较差,产后出血过多或情绪欠佳等因素引起,感染、腹泻、便溏等也可使乳汁缺少,或因乳汁不能畅流所致。而中医认为产后缺乳包括虚实两方面。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所致。实者则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中医认为,乳汁由血所化,赖气以运行,因此乳汁多少与气血的关系极为密切。产妇素体脾胃素虚,生化之源不足,或因分娩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气虚血少,气血虚弱,乳汁生化乏源导致缺乳。或者因为产妇产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而致缺乳。
哺乳期艾灸可以吗 哺乳期艾灸会回奶吗
哺乳期艾灸不仅不会回奶,反而有增加奶水的功效。
艾灸少泽穴,并且配合肩井、膻中穴、乳根穴,可辅助治疗产后缺乳,但是注意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操作。
用芝麻丝瓜汤如何治产后缺乳
用芝麻丝瓜汤治产后缺乳的配方及用法:把黑芝麻、胡桃肉各15克分别炒熟,加入新鲜嫩丝瓜50 克,共捣为泥,以沸水500毫升冲服(连药渣同服),每日1剂。若无新鲜丝 瓜,可用丝瓜络60克先煎汤,去渣,冲服炒黑芝麻、炒胡桃肉泥。
孕妇吃猪蹄有什么好处 催乳
猪蹄历来就是治疗产后缺乳的食物之一,孕妇生产之后,如果出现缺乳状况,可以用猪蹄搭配花生、黄豆或通草煮汤,有很好的催乳功效。
产后缺乳的分类
一、痰湿壅阻型:形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纳谷不香,厌油腻厚味,嗜卧倦怠,头晕头重,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则:健脾利湿,化痰通乳。予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瓜蒌、当归、厚朴各,漏芦,王不留行、桔梗各,穿山甲,生薏苡仁。
二、气血虚弱型: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通乳。予八珍汤加减:太子参、炙黄芪、当归、茯苓、白术、麦门冬各,白芍药、王不留行、桔梗各,熟地黄、通草各,穿山甲。
三、 肝郁气滞型: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予逍遥散加减:柴胡、漏芦、通草各,枳实、白芍药、当归、茯苓、白术各,穿山甲,王不留行,青皮、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