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暑刮痧刮那些位置 中暑了怎么恢复的快

中暑刮痧刮那些位置 中暑了怎么恢复的快

当患者出现中暑的症状,比如胸闷、头晕、心慌、四肢无力、脸色苍白、身体发热等,而身边有没有药时,一定要先让患者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较好的凉爽处休息,驱散外观人群,必要时可打开风扇、空调等制造凉爽环境。

在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环境后,应当及时解开患者的衣物,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如果穿的过多可适量脱去衣物。

并且要及时帮助患者补充水分以及电解质,如果患者神智清醒,可让其饮用绿豆汤、淡糖盐水等,注意一次不宜过量,可少量多次饮入。

物理降温,在中暑又没有药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患者降低体温,能快速解暑。

如果是在户外,可用矿泉水将其衣服打湿使其降温;如果在室内,可在患者额头捂上冷毛巾,或用湿毛巾给患者擦身,如有条件,可以用30-50%的酒精擦浴大腿、腋下、前胸、后背等处,改善患者发热的症状。

中暑严重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脑水肿、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休克等,因此一旦发现中暑患者存在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而身边也没有药时,可以将其头转向后仰,并呈现侧卧的姿势,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马上拨打急救电话,通知救护车到来。

中暑刮痧 刮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以后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主要治疗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收缩。

中暑刮痧 刮委中穴

位置: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效:

1、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腹痛,急性吐泻。

3、小便不利,遗尿。

4、丹毒。

孕妇中暑能刮痧吗 孕妇中暑刮痧的部位有哪些

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

中暑刮痧哪些部位图 中暑刮痧刮哪些部位

刮痧部位:背部,肘部,腘窝部。

刮拭步骤:1.刮背部正中线督脉,从大椎起沿正中线往下一直刮到十七椎处,以皮肤出痧为度;2.刮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从大杼穴起往下一直刮至关元俞处,以皮肤出痧为度。3.刮两肘外侧曲池穴及膝窝正中委中穴,以皮肤出痧为度。

主穴:大椎,委中,曲池,尺泽。

配穴:兼有胸闷者,加膻中;头痛者,加印堂,太阳;昏迷者,加掐或针刺人中。

操作手法:使用泻法,重刮主穴,可随症刮拭配穴。

取凉水半碗,先用少许凉水沾湿局部肌肤,操作者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屈曲,先后在病人鼻梁上部,甲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和腰大肌处捏皮肤数次,直至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即可。

刮痧后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刮痧后拉肚子,考虑是胃肠经络穴位受刺激而引起的。

刮痧疗法是用刮痧板按一定的规则在身体的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刮拭,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刮痧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体虚之人刮痧能补气血,体实之人刮痧驱外邪,刮不同的部位,采用的补泻手法不同,最终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如果是不熟悉经络穴位的人进行刮痧,并且采用的手法不对,可能会对肠经络穴位造成刺激,加快了肠胃蠕动,导致拉肚子的情况出现。

一些人在刮痧之后拉肚子,可能与刮痧无关,是因为本身存在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中暑等疾病。

一些体质比较差的人,如果在刮痧过程中腹部着凉了,那就很容易出现刮痧后拉肚子的情况了。

毕竟在刮痧的过程中是需要除掉衣物的,很容易着凉。因此刮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好门窗,避免吹冷风,或者在腹部搭上一块毛巾保暖。

中暑的刮痧方法

中暑的症状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首先,迅速将患者搬至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者电扇扇风,并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用冷水或者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以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者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患者醒后,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口服十滴水1~2支或藿香正气水1~2支,服药后2小时即可缓解。如6小时症状尚未完全消失,可重复使用,多数病人在24小时后可恢复正常。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如果在户外活动时发生中暑,缺乏急救工具可能延误救治,可以采取中医刮痧方法急救。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

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

刮痧具体方法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同时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注意事项:年老、年幼、体质虚弱、孕妇、产妇、妇女月经期,刮痧时手法要轻,不宜大面积刮痧。局部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不宜刮痧。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不宜刮痧。

另外,按摩也可以缓解中暑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这些人不能刮痧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3、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4、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6、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中暑刮痧有用吗 中暑刮痧的主要穴位

中暑患者临床上行主要以壮热、烦渴、汗出、昏迷为主要特征,其刮痧的穴位主要有百会、风池、大椎、心俞、檀中、曲泽、曲池、委中、涌泉穴等。

相关阅读:中暑刮痧刮哪里

儿童刮痧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可以。刮痧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体表脉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活血祛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清热消肿、扶正祛邪的作用。儿童只要能承受刮痧之痛,刮痧完全没问题。刮痧可以治疗宝宝中暑,还能增加儿童身高、提高视力、增强智能等。

用刮痧疗法治疗宝宝中暑,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1、 宝宝坐位或者俯卧位,松解衣服,暴露颈背部及手部即将刮痧的皮肤,用热毛巾擦拭、清洁,再均匀地涂抹上清水或油剂润滑。

2、 家长用汤匙或铜钱等工具在宝宝颈部、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处进行刮拭,以刮出出血点而不导致皮肤破损为度。

3、 也可以在清洁皮肤后在脖子、背部放一层薄布,然后再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

但在给宝宝刮痧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注意的,其注意事项如下:

1、刮拭手法用力均匀,以宝宝能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中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

2、刮痧后及时擦干皮肤,让宝宝穿好衣服,饮用温水并休息。

3、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4小时左右。

4、对于病情重、进展快的宝宝,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可单用刮痧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推荐

夏季容易中暑试试拔罐

夏季中暑怎么办? 一、 夏季容易中暑试试拔罐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方法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用力均匀,每次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痕为止。多数病人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无效

的原理原来是这样 今天才知道

中医疗法的作用原理 1、调整阴阳中医疗法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中医疗法,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中医疗法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中医疗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中医疗法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热射病的治疗方法

热射病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 通过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一、的具体操作 1)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的皮肤,涂抹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拭。 3)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

夏季户外中暑学会3处理方法

1、穴位按摩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2、擦药 取食盐一握,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

后背的好处和坏处 中暑哪些部位

中暑之后建议这些穴位:大椎、胸夹脊、曲泽、内关、神阙、关元、劳宫、涌泉、中冲、十宣。 方法:采用水牛角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在颈部大椎、胸夹脊、曲泽、内关和委中处均匀涂抹红花油。然后在以上各穴均用板的棱角或边角,在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拭,以局部出出血点为度,有祛暑清窍的功效。

后多久可以洗澡

后多久可以洗澡 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方便省事,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是很多人选择的保健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后多久可以洗澡呢? 1、因为会使皮肤局部汗孔开泄,马上洗澡会使身体遭遇风寒之邪,邪风便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所以,后,须待皮肤毛孔闭合完全恢复后方可洗浴。痧印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褪去时间长短不同。 2、一般来说,这种恢复时间应根据痧象程度在后1到6小时洗浴。比如是轻度痧象则可1小时后洗

上班族在家解暑用

中医师指出,夏季室内外温差大,进出冷气房时易调节不过来,出现“阴暑”症状,如头昏脑涨、胸闷、疲倦、小便变少颜色变深等,此时可适度,促进局部郁积在体表的热、气滞宣泄出来。 “阴暑”常发生在爱熬夜、少动的上班族,因其毛孔开合功能较差、血液循环不佳,又常处冷气房。可起到活血化淤、疏风解表、驱风清热作用,不过老人、小孩、孕妇不宜。另外,前应先用酒精消毒器具,接着清洁皮肤并涂抹乳液帮助润滑,同部位不可超过20下,完后应多喝温开水,能帮助血液循环。 不可天天,至少需间隔2~3天,出痧还没完全退

拔罐后多久可以游泳

建议等一周之后再去游泳。 拔罐是先进行,再进行拔罐,通常是在背部进行,在拔罐结束后,如果身体里的风寒、暑湿、热、淤血阻络等造成了局部经络不通,从而引起血淤,那么在血瘀部位就会有明显的出痧和火罐印子。 这 些出痧和有火罐印的地方,其实是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而留下的,局部皮肤的抵御能力下降,再加上拔罐后毛孔也处于打开状态,通常是建议3小时内不能碰凉 水的。而游泳由于会长时间泡在水中,再加上在游泳池中游泳的人很多,池水并不太干净,很容易会造成寒气入侵以及皮肤感染,因此建议等一周之后再去游泳,此 时

中暑哪里 心俞穴

位置: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1、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2.、咳嗽、吐血。

后多久可以洗澡

1、因为会使皮肤局部汗孔开泄,马上洗澡会使身体遭遇风寒之邪,邪风便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所以,后,须待皮肤毛孔闭合完全恢复后方可洗浴。痧印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褪去时间长短不同。 2、一般来说,这种恢复时间应根据痧象程度在后1到6小时洗浴。比如是轻度痧象则可1小时后洗澡,中度痧象需等待3小时左右去洗澡,而重度痧象则需等待6小时后才能洗澡。 3、后要喝一杯热水,过程使汗孔开放,邪气外排会消耗部分体内津液,喝热水可以加快代谢产物排出。而且,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切勿受风。 夏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