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药安全要注意做好4件事
老人用药安全要注意做好4件事
1、选择适当的剂量
初始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可以采取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延长每次给药间隔时间等办法。
2、药物治疗要适度
患急性疾病的老年人,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不要长期用药。
3、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
老年人理解力、记忆力差,视力不佳,听力减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外形相似的药物,常常造成服错药,而且用药品种越多,依从性越差,因此医生和患者家人都应该格外关照他们。
4、合理选择药物
对肾与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应尽量不用,更不可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如必须应用须加钙剂及维生素D。
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弊多利少,要尽量少用。噻嗪类利尿剂不宜用于糖尿病和痛风患者,因为它们易引起血糖升高和痛风发作。噻嗪类利尿剂还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不能降得太低或过快。
孩子抽搐 应急做好4件事
孩子抽搐时如何应急处理?孩子如果在家出现抽搐症状,家长不要慌,一定要注意预防二次伤害,并保持孩子气道畅通。
防止二次伤害:孩子发生抽搐时,应首先将孩子顺势躺倒,移开周围的硬物和尖锐物品,避免孩子伤到自己。可以使用不锈钢、塑料调羹(不主张用陶瓷调羹,以防孩子将调羹咬碎)用布包裹好让孩子咬在上下牙之间,预防孩子咬伤舌头。
保持气道畅通:松开衣领,将头转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持气道畅通。
别乱服药:病因不明时,家长不要自作主张让孩子服退烧药,以免耽误病情。如果是发烧引起的高热惊厥,要及时给孩子吃退烧药,并采取相应的物理降温措施,让孩子退烧,缓解惊厥症状。
及时送医:在做好应急处理后应尽快就诊,最好选择就近的医院。
夏季注意用药安全
夏季注意用药安全
夏季切不可因为天气炎热而过量使用清热降火药物,以免引起药物中毒。夏季伤口容易发生感染,同时也容易出现细菌感染性疾病,有些人会大量服用抗菌素类药物。但是抗菌素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多,一定要慎用,不能过量服用。
小编点评:服药时要细看说明书,说明书上的禁忌人群一定不要服用该药,要结合自身特点,安全合理用药;遵循用药禁忌,尽量避免盲目合并用药。
用药安全五牢记
药物治疗给人类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中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或药物不良反应致病住院,其中高达20 万人死于用药不当。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选择或使用过程中不当引起的。所以服用药物一定要牢记以下五点:
1.说清楚 讲明白
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清楚:患者的症状、正在服用的药品、曾对哪些食物、药品、物质(像花、草、精油、动物皮毛等等)过敏;说明是否怀孕或正在哺乳;说明是否正打算怀孕等等。就诊时向医生讲明白:既往病史,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如高血压患者需低钠盐饮食,医师会避开含钠药品;糖尿病患者则避开含糖药品;如果有肝脏、肾脏病,用药更要慎重。因为大部分药品都在肝、肾脏代谢,它们功能不全,药品代谢就会不完全。不恰当的用药会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2.看清楚 问明白
到药房取药时要看清楚:药袋上姓名、就诊卡号是不是自己的姓名;要看清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法打印是否清楚。
到药房取药时要问明白:看不懂的药品服用方法、作用要问;更换药品或服法有疑问要问;忌讳同时吃哪些食物或药品要问;药品开瓶后怎么保存也要问。
3.视线清楚 遵照医嘱
在家吃药时,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心情放轻松,坐在椅子上,仔细看清楚药袋所有的提示。一定要听医师和药师的话,将药品依规定的服法服用完毕,不可随便停药或更改用法。
4.标示清楚 储放正确
常备药品(如维生素等)或外用药要看清标示“用途、用法”,最好以荧光笔标划“有效日期”。内服及外用药应分开储放,尽可能保持原有包装及说明书。一般药品未吃完前不要丢弃。有标示药名、用法的药袋,每次使用时再细读一次,确保无误。通常以避光、干燥、阴凉为原则。阳台、厨房、浴室、车上、暖气上都不适宜储放药物;散装药品最好以不透明容器储放;家中有小孩,应将药品置于高处;需冷藏的药品,应特别注意冷藏温度是2℃~8℃,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储放。
5.有病看医师 问药找药师
同样是病(如感冒),每个人的症状不同,而药品及剂量会因个人生理变化而服法不同。有病就该看医师,不要随便服用来路不明的药品。
服药前有任何有关药物的疑问,服药后有任何的不适症状或问题,应该与药师联络。
非处方药要选好。非处方药的优点: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质量稳定、应用方便、价格合理等。标签与说明书颇为详细,且通俗易懂。但是,若缺乏医药知识,盲目购买使用药品,反而会贻误诊治或加剧病情。
购非处方药要详看药品的包装盒:药品成分与适应证、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注册商标及生产厂家。否则属于“三无”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开春男人养生要做好4件事情
1、调养精神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万象更新,万物始生,在调养精神方面,也应顺从自然,重点放在一个“生”字上。在春天里,人的意志当顺应生发之气,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情绪抑郁,思想上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发出来。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恼怒和忿恨,保持乐观情绪,则精气不易耗散,脏器不易老化,形体不致衰惫,自可祛病益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2、防风御寒
在衣着上,春天虽暖和,但别急着减衣服。因早春气温乍寒乍暖,如同孩儿脸,一日三变,常有寒潮来袭。
老年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来。故在此时,应防风御寒。
春季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料。由于寒冬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阴养阳”的作用。青年女性尤应注意,不可过早地换穿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病。春风于温暖之中暗藏杀机,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3、调节饮食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
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汉代养生家张仲景说:“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以养脾气。”唐代药王孙思邈也说:“春日饮食宜省酸增甘,养脾益气。”故春季饮食宜甘甜少酸。
由于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营养消耗增加,因此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有营养之食品,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麦、小麦、大枣、瘦肉、鱼类、蛋类、花生、芝麻、柑桔、香蕉、蜂蜜、姜、葱、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头等,可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等作用。
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等患者,应禁食含有异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猪头、鸡头、海腥鱼、蛾、蟹之类。
此外,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少吃辛辣,多食青菜、水果等清凉滋润的食物,以抵消体内外的不平衡。如:煮橘子皮当水喝,可以化痰止渴,理气和胃;用茅根和芦根泡水,或用鸭梨、荸荠去皮煎水喝,可以清热润肺;多吃萝卜可以理气、化痰、和胃。
4、运动锻炼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物俱生,万物以荣,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乃养生之道也。” 其意思是说,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是采纳大自然之气养生的大好时机。所以,春天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到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扭秧歌、踢踺子、跳绳等,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使之获得更多氧气,以使脑组织得到较多的血液和氧气,从而使脑组织能适应季节性血液循环的变化。
狂犬疫苗不同厂家打可不可以 造假的狂犬疫苗有不良反应吗
目前正在检验中。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长春长生正对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全部实施召回。根据长春长生近几年对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不良反应的监测,未发现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
哺乳期用药安全级别
L1:最安全
许多哺乳母亲服药后没有观察到对婴儿的副作用会增加。在哺乳妇女的对照研究中没有证实对婴儿有危险,可能对喂哺婴儿的危害甚微;或者该药物在婴儿不能口服吸收利用。L1级别的药物包括有:
(1)对乙酰氨基酚,半衰期为2h,进入乳汁的量仅是少量,量少不会对宝宝有危害。
(2)肾上腺素,半衰期为1h,虽然有可能出现在母乳中,但很快就被胃肠道破坏。几乎不被宝宝吸收,除非在新生儿早期或者需观察短暂的刺激。
(3)阿莫西林,半衰期为1.7h,少于0.95%的母体剂量进入乳汁。
(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半衰期为1.7h,目前没有报告说明克拉维酸钾进入乳汁。
(5)其他: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L2:较安全
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妈妈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副作用增加,哺乳妈妈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L2级别的药物包括有:
(1)阿昔洛韦,半衰期为2.4H,除了乳头以外的损害的局部治疗是可能安全的。但是乳头上或附近如果有伤口,在使用该药时停止哺乳。
(2)阿米卡星,半衰期为2.3h,仅有非常少的量进入乳汁。
(3)氨曲南,半衰期为1.7h,因为很小的口服吸收率(小于1%),在母乳喂养的宝宝中预计不会出现不良的影响。
(4)其他:阿奇霉素等。
L3:中等安全
没有在哺乳妈妈进行对照研究,但喂哺宝宝出现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可能存在。该类药物或者对照研究仅显示有很轻微的非致命性的副作用。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宝宝的利大于弊后方可应用。没有发表相关数据的新药自动划分至该等级,不管其安全与否。L3级别的药物包括有:氨茶碱、两性霉素B、阿司匹林、硫唑嘌呤等。
L4:可能危险
有对喂哺宝宝或母乳制品的危害性的明确证据。但哺乳母亲用药后的益处大于对婴儿的危害,例如母亲处在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而其他较安全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
L5:禁忌
对哺乳妈妈的研究已证实对宝宝有明显的危害或者该药物对宝宝产生明显危害的风险较高。在哺乳期的妈妈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益的。本类药物禁用于哺乳期宝宝。
老年人如何做到用药安全
老年人如何做到用药安全
选剂型和给药途径
以口服为主,并选用适合老年人服用方便的药物剂型,如液体剂型,在口服给药时,应注意老年人常常因为便秘而使用泻药,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在给药途径上,以口服及静脉注射为主,因为老年人局部血液循环差、肌肉萎缩等原因,皮下及肌肉注射时药物吸收差。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出现退行性减退,对于药物的清除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应适当延长给药间隔。在病情缓解后治疗药物应及时减量,并适时停药。
选药物
老年人由于其特有的病理生理状况,使用药物治疗时,尽量使用无毒性或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的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应尽量简单,防止过度和滥用药物。中成药和西药联合要掌握组方成分,如不注意或随意合用,易造成药物超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应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到最合适的剂量。一般使用成人剂量的1/2~3/4,最好根据病人肾功能降低的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有条件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安全用药。
防药与药之间的反应
老年人吃药常多种药物合用,且往往同时使用中药与西药,所以很容易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这是老年病人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总的原则是可以不配伍应用的尽量不配伍使用,若需要配伍也应尽量简单,尽可能减少所配伍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及配伍的次数,以尽可能地减少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另外,老年人往往不能主动表达不良反应,需要临床医生主动问讯和密切观察,做好老年患者的病史及用药史的记录。药物的使用方法应简便,剂量及用法要明确,应选用较少的药物种类,使用较小的有效剂量,尽量避免多药合用。尤其对门诊病人,医生要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叮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用某些特别药物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早晨做好4件事提升全天状态
首先,早上睁开眼睛后,先躺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三五分钟后再慢慢起来。这个好习惯不但可以避免因为猛然起身而导致的血压波动、头晕等现象,而且可以让你从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快速清醒。推荐三种活动四肢的方法:将双腿弯曲再伸直;双手抱住膝盖在胸部维持10秒;双手尽量向后伸直。
第二件事是晨起排便。这个好习惯一经养成,会让你终身受益。还没这个习惯的人可以有意培养,比如多吃白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早起后不管有没有便意,都要蹲一蹲厕所,久而久之,习惯就会养成。
第三,早上一定要好好刷牙。即使临睡前刷了牙,但夜间口腔环境属于恒定状态,最适合细菌繁殖生长,产生口气,有害口腔健康。因此,早晨一定要好好刷牙,至少刷够2分钟。
第四,早晨起来喝杯白开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李滨教授表示,晨起一杯白开水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又可以促进排泄,防治便秘。而且它还能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也可以用淡盐水代替白开水。
在后三件事的先后顺序上,专家建议,起床后最好先排便,再刷牙、洗脸,然后空腹喝杯白开水,最后吃饭。但根据个人体质和习惯,排便时间可能会有不同,不必太强求。但最好先刷去牙齿上残留的牙垢以及繁殖的细菌后,再喝水、吃饭,这样更利于健康,饭后再用清水漱漱口。
5分钟早晨小运动让你舒爽一整天
为了让你尽快的进入一个好的状态,在床上做一个小的伸展运动。它可以帮你放松你的肌肉,让你的血液流通更加的流畅。它可以让你在床上再待一会,然后起床。这花掉你5分钟的时间。这些运动可以让感觉舒爽,更好的开始新的一天。膝靠胸运动,仰面躺在床上,双腿伸直,抬起的左腿,把双手放在大腿后面抓紧。
轻轻的把你的膝盖拉向你的胸部,直到你感觉到大腿背部轻微的拉伸。保持这个动作5到10秒。
不要把你的手放开,抬起你的头,把你的前额抬向你的膝盖。再保持5到10秒钟,然后慢慢的回到初始位置。换你的左腿重新做。每条腿做3次。
抱膝运动:把你的膝盖朝向你的胸部,把你的手臂环绕在大腿上。保持这个姿势5到10秒钟。然后不要放开你的手臂,抬起的头,把你的前额抬向你的膝盖,保持这个姿势5到10秒钟,然后慢慢的放松,做3次。
脊椎扭转运动:仰面躺在床上,膝盖弯曲,双脚平放在床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伸开。
慢慢的把你的膝盖放向你的左侧,同时眼睛看向你的右侧,尽量让自己感觉舒服,让你的肩膀贴在床上,上半部身体放松,保持这个动作5到10秒钟,然后慢慢的回到初始位置。换右侧重新做,每侧身体做3次。
猫式伸展运动:跪在地上,双手撑地。把你的腹部拉向你脊椎,头朝下,身体成圆形。保持这个动作做3次深呼吸。慢慢的放松,把你的腹部放向地面,弓起你的背,头抬起,眼睛看向天花板。保持这个动作,做3次深呼吸,然后回到初始位置。做3次。
老人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青霉素:老年人肾脏分泌功能衰退,以致排泄减慢,服药后血药浓度增高,易出现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如诱发癫痫及昏迷等。老年病人如果需要用大剂量青霉素时,应考虑其肾功能而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该药无明显副作用,但其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过量服用可因药物中毒引起肝损害。因此,老年人服用该药要考虑肝功能和肾功能。
华法林:老年人服用该药后作用及副作用均增强,可能是因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所致,也可能与老年人对华法林的作用较敏感有关。在用药过程中,药师应告知患者到医院观察出血迹象(血尿、大便潜血),同时要检测凝血时间。
苯妥英钠:对患有低蛋白血症或肾功能低下的老年病人,服用该药会增加神经或血液方面的副作用,因为苯妥英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所以老年人服用该药应根据年龄适当减少剂量。
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老年人患震颤性麻痹的几率较高,且常为永久性的,原因不明。老年人服用此类药物时,宜在开始时应用小剂量,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有惊厥和癫痫病史者应慎用该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抗癫痫药物。
阿米替林、丙米嗪:大多数老年人服用后易出现不安、失眠、健忘、激动、定向障碍、妄想等症状,这可能与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有关,似与剂量关系不大。如发现老年人服药后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主要由肾脏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低,可因药物半衰期延长而增加药物的毒性(耳毒性及肾毒性)。如需服用此类药物,可参考老年人的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
博莱霉素:该药对老年人易产生肺毒性反应(如肺纤维化),原因不明,故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肺功能,特别在总剂量超过400mg时更应检查。
安定、地西泮:老年人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后,中枢神经抑制性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加,原因不明。如需服用时,宜减少剂量。
普萘洛尔:可能因老年人的肝功能变化、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原因,其副作用会增加,如头痛、眩晕、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服用该药时,剂量宜个体化并严密观察副作用。
铁制剂:老年人应用时可因胃酸分泌减少而致吸收不足,故疗效不明显。故服用铁制剂时,宜同服稀盐酸以增加铁剂的吸收。
左旋多巴:老年人服用该药时,易发生严重的副作用,如低血压、晕厥、恶心、呕吐,有时产生抑郁加重、定向性障碍、妄想等,原因不明。如需服用,宜减少剂量,同时密切观察副作用的发生。此外,该药不能和维生素B6合用。
哌替啶:老年人服用该药后,可能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低而有更多的自由型药物分布到受体部位,从而增加副作用(恶心、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等)。开始服用该药时应用小剂量,且剂量需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