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西瓜皮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西瓜皮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药材资料汇编》。

1.1、别名:西瓜青(《摄生众妙方》),西瓜翠衣(《临证指南医案》),西瓜翠(《药材资料汇编》)。

1.2、药材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皮。植物形态详“西瓜”条。

1.3、性味归经(皮)性凉,味甘,无毒。

1.4、采收和储藏:夏季收集西瓜皮,削去内层柔软部分,洗净,晒干。也有将外面青皮削去,仅取其中间部分者。

1.5、化学成分:含蜡质、糖分及灰分(约10%)。果皮含蜡质及糖份。果汁含瓜氨酸、甜菜碱、苹果酸、果糖、葡萄糖、蔗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等。

1.6、功能主治: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

1.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焙干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2、《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

3、《要药分剂》:能解皮肤间热。

4、《本草再新》: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

5、《随息居饮食谱》:凉惊涤暑。

6、《饮片新参》:清透暑热,养胃津。

7、《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剂。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

8、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摄生众妙方》)。

9、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本草汇言》)。

10、治肾脏炎,水肿:西瓜皮(须用连髓之厚皮,晒干者入药为佳,若中药店习用之“西瓜翠衣”则无着效;干者一两三钱,白茅根鲜者二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西瓜的栽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2]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3]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 [4] 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西瓜的栽培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 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丝瓜藤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丝瓜藤

(《纲目》)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

【采集】夏、秋季采取。

【化学成分】丝瓜藤含皂甙。

【药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丝瓜藤煎剂、丝瓜藤鲜汁及藤和叶的甲醇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麻醉狗口服丝瓜薛煎剂5克/公斤,对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小鼠口服丝瓜藤和叶的甲醇提取物,有明显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红的作用(酚红法)。

②抗菌作用:丝瓜藤粉煎剂与酒精浸剂对呼吸道常见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作用稍强,丝瓜藤鲜汁无抑菌作用。

【性味】《本草求原》:"苦,微寒,小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舒筋,活血,健脾,杀虫。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

①《纲目》:"藤及根,治齿匿、脑漏,杀虫解毒。"

②《本草求原》:"和血脉,话筋络,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产后惊风,调经。"

③《岭南采药录》:"解暑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煨存性研末调敷。

西瓜皮竟是保健良药

西瓜皮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防治疾病的药物,真正体现它“废物不废”的价值。西瓜皮在医籍上还有“西瓜翠”、“西瓜青”、“西瓜翠衣”的称谓。它 入药的部分是西瓜的最外表皮,气微味淡,是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佳品,常用于对暑热烦渴、小便短少、口舌生疮的治疗。《丹溪心法》中有用西瓜皮烧灰 “治口疮甚者”的记载;《本草汇言》中有用它烧灰塞填牙缝、治牙痛的验案。用西瓜皮与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药物学上叫“西瓜霜”,是口腔科的主要用药。其作用是治疗喉风、喉痹、口疮、牙疳等病症,多研末吹喉外用或冲入汤药中内服。医籍《喉痧症概要》中用于退炎消肿、治咽喉肿痛白腐的“玉钥匙”,《治喉捷要》中用于治白喉的“瓜霜散”,都是以西瓜霜为主药制成的经久不衰的喉科要方。

桃花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脚气、腰肾膀胱宿水及痰饮:桃花,阴干,量取一大升,捣为散。温清酒和,一服令尽,通利为度,空腹服之,须臾当转可六、七行,但宿食不消化等物,总泻尽,若中间觉饥虚,进少许软饭及糜粥。(《外台》桃花散)

2、治大便难:水服桃花方寸匕。(《千金方》)

3、治干粪塞肠,胀痛不通:毛桃花一两(湿者),面三两。上药,和面作馄饨,熟煮,空腹食之,至日午后,腹中如雷鸣,当下恶物。(《圣惠方》)

4、治产后大小便秘涩:桃花、葵子、滑石、槟榔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葱白汤调下二钱。(《圣惠方》桃花散)

5、治腰脊苦痛不遂:桃花一斗一升,井华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炊之一时,酿热,去糟,一服一升,日三服,若作食饮,用河水,禁如药法。(《千金方》)

6、治心腹痛:桃花晒干杵末。以水服二钱匕,小儿半钱。(《孟诜方》)

7、治疟疾不已:桃花为末,酒服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8、治发背疮痈疽:桃花于平旦承露采取,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汁涂敷疮上。(《圣济总录》)

9、治秃疮: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椹赤者等分为末,以猪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疮痂,即涂药。(《孟诜方》)

10、治面上疮黄水出并眼疮:桃花不计多少,细末之。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海上集验方》)

丁香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丁香的医学记载

《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2、丁香的附方

2.1、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2.2、治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2.3、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2.4、治霍乱,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2.5、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2.6、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2.7、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

2.8、治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西瓜皮的功效与作用

西瓜皮的功效与作用 细说西瓜皮的7大价值

1、去除痱子

夏天炎热,汗多容易生痱子。可将西瓜皮洗干净,用西瓜的白色部分轻擦患处(浴后涂擦效果佳),感觉到凉爽舒适即可。每天3次,一般两天后即可见效。

2、缓解牙痛

中医认为,西瓜皮能够主治暑热、烦渴等症。西瓜皮经过晒干后,加少许冰片,擦于牙痛处,能缓解疼痛。

3、治疗口腔溃疡

如果口腔长包或口腔溃疡,可将西瓜皮烤焦研磨,含在口中,可治口舌生疮。也可以将西瓜皮同绿豆一起熬,然后喝汤,作为平时预防上火的良饮。

4、晒后修复

西瓜皮可以用来辅助治疗晒伤,将西瓜皮切成小薄片,敷在晒伤皮肤处,如果晒伤情况较为严重,可以先将西瓜皮放进冰箱冷藏室冻一会,再冰敷,坚持一周左右,治疗晒伤效果明显。

5、预防中暑

夏季天气炎热,孩子外出游玩后很容易中暑,大人可以在外出前将西瓜皮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掉渣,加适量白糖或冰糖,凉后饮用可预防中暑。当孩子遭遇中暑时,可用西瓜皮为孩子擦身,加速体温下降。

6、治疗便秘

西瓜有通便的作用,孩子便秘时,可以将西瓜上那层硬皮打成汁喝,通便效果很好。便秘时间过长的孩子,还可以考虑加些蜂蜜。但是阳虚、气血虚的孩子慎用,因为可能会导致腹泻。

7、治疗咳嗽、嗓子疼

西瓜是夏天消暑解渴的佳品,《丹溪心法》中记载:“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食物草本》也说西瓜可以“治喉痹”。西瓜皮同样也有清暑解热的功效,能很好地缓解喉舌疼痛。取西瓜皮250克加水2碗,煎煮至1碗后,加入少许冰糖,冷服,可治嗓子疼。而冰糖性平,能够益气化痰,《本经逢原》中记载:“患口疳者,细嚼冰糖辄愈”,称冰糖有能除去湿热凝滞的功效。

豇豆医书记载

1、《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2、《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3、《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4、《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5、《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肾,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中药西瓜皮的附方

第1步治小儿夏季热。西瓜翠衣、金银花各15g,太子参9g,扁豆花、薄荷(后下)各6g,鲜荷叶半张。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第2步治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鲜荷叶边二钱,鲜银花二钱,西瓜翠衣二钱,鲜扁豆花一枝,丝瓜皮二钱,鲜竹叶心二钱。上以水二杯,煮取一杯,每日二次。(《温病条辨》清络饮)

第3步治高血压。西瓜翠衣10-12g,草决明子10g。煎汤代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第4步治气臌、水臌。大西瓜一枚,阳春砂仁四两,独头蒜四十九枚。先将西瓜蒂边开一孔,用瓢挖出瓜瓤,只留沿皮无子者,将砂仁及蒜装入,仍用蒂盖好,用酒坛泥以陈酒化开,涂于瓜上令遍,约厚一寸为度,即于泥地上挖一小坑,用砖将瓜搁空,以炭火煅之,须四周均灼,约煅半日息火,待其自冷,次日打开,取出瓜炭及药研细,瓷瓶贮之。每服二三钱,丝瓜络二钱煎汤调服,忌盐一月。每煅一瓜约用炭二十斤为准。(《串雅内编》)

第5步治肾脏炎,水肿。西瓜皮(须用连髓之厚皮,晒干者入药为佳,若中药店习用之“西瓜翠衣”则无著效)干者40g,白茅根鲜者60g。水煎,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第6步治糖尿病,口渴,尿混浊。西瓜皮、冬瓜皮各15g,天花粉12g。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第7步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本草汇言》引《医学广笔记》)

第8步治心热躁,口舌生疮。西瓜翠衣15g,炒栀子6g,赤芍9g,黄连、生甘草各4.5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第9步治咽喉干燥疼痛或口唇燥裂。西瓜翠衣30g。水煎,每日眼2次,连服数日。(《吉林中草药》)

第10步治闪挫腰痛,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摄生众妙方》)

第11步治丹毒。鲜西瓜皮适量。捣烂,绞汁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第12步治烧伤。西瓜皮研细末,香油调搽伤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第13步治坐板疮。用八、九月的西瓜皮,刮薄存一粒米厚者,日中晒脆研细。疮有脓则干掺,无脓将自己津涎调末敷上,少顷疮中即流出水来,敷二次即愈。(《种福堂公选良方》)

第14步治脱肛。西瓜皮50g,冰糖适量。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吃西瓜真的能壮阳吗

对于吃西瓜能壮阳的说法,是从没听说过,医书上也没有记载过。西瓜不能壮阳,而且没有壮阳的功效。西瓜果肉(瓤)有清热解暑、解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来治一切热症、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发炎、酒醉。 西瓜皮用来治肾炎水肿、肝病黄疸、糖尿病。 西瓜子有清肺润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壳用来治肠风下血、血痢。

《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汉伤寒论方,功能清热生津,解渴除烦,即指西瓜皮与其同功之喻。所以说,西瓜不能壮阳,而且没有壮阳的功效。

松蘑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1.1、别名:松菇、山蛾子、血红铆钉菇、松伞蘑、松钉蘑、松树伞。

1.2、药材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松蘑Tricholoma matsutake (S. Zto et Imai) Sing [Cortinellus edods P. Henn.],以子实体入药。

1.3、生境分布:

1.4、性味归经:甘,平。

1.5、化学成分:抗癌作用该品提取物对S180肉瘤抑制率为80%,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为70%。曾测定14种天然的和半合成的四苯丙酚(tetraphenylphenol)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人鼻咽癌(KB)、白血病(P388)和人支气管肺癌(NSCLC-N6)三种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1.6、功能主治:益肠胃,理气止痛,化痰。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痰多气短,大便干燥。

1.7、用法用量:适量即可,煎汤内服。

1.8、食疗作用:松蘑中含有铬和多元醇, 松蘑内的抗氧化矿物质还可以抗肉瘤,中医认为,松蘑具有强身健体、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化痰、止痛、驱虫、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常吃松蘑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过早衰老等功效。松蘑中含有相当量的维生素E,经常食用松蘑,有美颜健肤的功效。松蘑有很好的抗核辐射作用。据俄罗斯研究发现,松蘑能在遭受过核污染的地区很好地生长,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则不那么乐观。

2、中医认为,松蘑具有强身健体、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化痰、止痛、驱虫、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常吃松蘑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过早衰老等功效。

沙棘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晶珠本草》:“活肺病、喉病益血”。

《如意宝树》:“沙棘果治消化不良,肝病。”

1、《四部医典》:与芫荽子、藏木香、余甘子等同用。可用于脾气虚弱或脾胃气阴两伤,食少纳差,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体倦乏力者。

2、《青海省用药标准》五味沙棘散:可配伍余甘子、白葡萄、甘草等配伍能止咳祛痰。

相关推荐

最廉价的五种排毒养颜的食物

黄瓜黄瓜味甘,性平,又称青瓜、胡瓜、刺瓜等,原产于印度,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黄瓜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尼克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同时黄瓜还含有丙醇二酸、葫芦素、柔软的细纤维等成分,是难得的排毒养颜食品。黄瓜所含的黄瓜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肌肤,保持肌肤弹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黄瓜还

水獭肝医书记载

1、梁·陶弘景曰:“獭多出山溪岸边。有两种,入药惟取以鱼祭天者;一种犭宾獭,形大而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2、宋·苏颂曰“江湖多有之。宗奭曰:獭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扁,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馀。食鱼,居水中,亦休木上。尝放置大水瓮中,在内旋转如风,水皆成旋涡。西戎以其皮饰毳服领袖,云垢不着染。如风霾翳目,但就拭之即去也。”3、宋·苏颂又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惟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

紫草相关医书记载

《本经》:中药紫草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别录》:中药紫草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药性论》:中药紫草治恶疮、瘑癣。《本草图经》:中药紫草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纲目》:中药紫草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医林纂要》:中药紫草补心,舒肝,散瘀,活血。《吉林中草药》:中药紫草治便秘,尿血。《陕西中草药》:中药紫草治汤火伤,皮炎,湿疹,

痱子的治疗方法

1.食用盐和绿茶食用盐和绿茶也可去痱子,用开水冲泡绿茶,然后放入少量的食用盐,待到水温下降至室温时,可以用纱布蘸水清洗痱子部位。因为绿茶中的茶多酚有收敛抑菌的功效,而盐在中医看来性寒,可清热解毒、凉血。所以这两者可以治疗痱子,但是在使用此方法时,避免使用痱子粉,因为痱子粉容易与水分混合堵塞汗腺,引起更多的痱子。2.西瓜皮或黄瓜皮婴幼儿如果出现痱子,使用痱子粉容易吸入肺部。并且痱子引起的瘙痒容易导致

西瓜治病处方

民间一些稀奇的处方,常常是用身边一些普通的食材当原料,比如西瓜,古时用西瓜治病的记载不少,如今有些地方也有用,那西瓜治病处方有哪些呢?1.《松漠记闻》云: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水果拼盘中的西瓜。2.《随息居饮食谱》云:食瓜腹胀者,以冬腌菜瀹汤饮即消。目赤口疮用西瓜肉曝乾腌食之;唇内生疮用西瓜皮烧研噙之;食瓜过多成病用瓜皮煎汤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晒干,炒

婴儿长痱子如何治疗好呢?

1、盐水:在洗澡之后将半桶水加点盐,然后用纱布蘸点盐水轻拍长痱子的地方,最后再用温水清洗干净,这样每天一次,很快痱子就会痊愈了。2、生姜: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3、西瓜皮:用吃完西瓜的瓜皮擦拭患处,每次擦至微红,一天擦两三次,第二天就见效(不痒了),而且皮肤清洁光滑。我国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西瓜能镇静、解渴、去暑气。

油性皮肤吃什么食物好

油性皮肤吃什么好蜂蜜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养颜的佳品。《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蜂蜜富含维生素B2、C,以及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优质蛋白质、钾、钠、铁、天然香料、乳酸、苹果酸、淀粉酶、氧化酶等多种成分,对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有显着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蜂蜜中的主要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常吃蜂蜜能达到排出毒素、美容养颜的效果,

西瓜皮的作用

西瓜皮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防治疾病的药物,真正体现它“废物不废”的价值。西瓜皮在医籍上还有“西瓜翠”、“西瓜青”、“西瓜翠衣”的称谓。它入药的部分是西瓜的最外表皮,气微味淡,是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佳品,常用于对暑热烦渴、小便短少、口舌生疮的治疗。《丹溪心法》中有用西瓜皮烧灰 “治口疮甚者”的记载;《本草汇言》中有用它烧灰塞填牙缝、治牙痛的验案。用西瓜皮与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药物学上叫“西瓜霜

冬瓜煮水的作用

冬瓜皮也是宝其性甘而微寒,冬瓜,产于夏季,从食物的性质来说,冬瓜属性微寒,具有利水化湿的功效。历代本草也有记载,都说能治肿胀、消热毒、利小便。现代药理学研究:冬瓜皮富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C。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署热口渴、小便短赤。附注冬瓜的种子亦入药,有清热化痰、消痈排浓、利湿等功效。【制法】除去杂质,洗净,切块或宽丝,晒干。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

哪些良药治疗小儿热痱子

盐在洗澡之后将半桶水加点盐,然后用纱布蘸点盐水轻拍长痱子的地方,最后再用温水清洗干净,这样每天一次,很快痱子就会痊愈了。西瓜皮用吃完西瓜的瓜皮擦拭患处,每次擦至微红,一天擦两三次,第二天就见效(不痒了),而且皮肤清洁光滑。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西瓜能镇静、解渴、去暑气。花椒将10克花椒放入搪瓷缸内,冲入200毫升开水,在小火上煮5~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