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肩部拔罐穴位图 大杼穴

肩部拔罐穴位图 大杼穴

功效:止咳 、退烧、缓解颈椎、肩膀疼痛。

肩周炎拔罐位置示意图 肩周炎拔罐治疗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用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头部腧穴以及面积较小的腧穴,背部及肌肉丰厚处腧穴可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

阳陵泉,中平穴,阴陵泉,条口,承山等腧穴可以采用煮药罐法,选用合适型号的玻璃火罐,另煎桃红四物汤药液,每罐内放置3-5毫升药液,对上述穴位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

急痛症可采用刺络拔罐法,对肩髃,肩贞,阿是,手三里,大杼等腧穴进行点刺出血后,再用闪火法拔罐。具体操作为,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至微出血,或用梅花针重叩该区域,以全部渗出血珠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隔1-2日操作一次。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风门。

配穴:天宗、肩井、肩贞。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为刺络拔罐法,第二组为竹罐法。每次一组,可交替选用。如仅用主穴疗效不显,改用或加用1~2个配穴。

刺络拔罐法

可先以铍针刺,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针后有少量血液流出(一般不超过5毫升),亦可以皮肤针局部叩刺至皮肤微出血。针后加火罐,留罐15分钟,去罐后作局部按摩及头部作旋转运动,3~5天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竹罐法

将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的药水锅内煮2~3分钟,取出并甩尽药水,然后迅速置于穴位上使吸住皮肤,7~10分钟后取下,以出现瘀斑或充血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药液制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拔罐能治肩周炎吗 肩周炎拔罐治疗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位。

2.用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头部腧穴及面积较小的腧穴,背部及肌肉丰厚处腧穴可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

3.阳陵泉,中平穴,阴陵泉,条口,承山等腧穴可采用煮药罐法,选用合适型号的玻璃火罐,另将桃红四物汤煎熬成药液,每罐内放置3-5ml药液,亦可将桃红四物汤剂浸泡过的纱布置入火罐底部,对上述腧穴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

4.急痛症可采用刺络拔罐法,对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手三里,大杼等腧穴进行点刺出血后再用闪火法拔罐,具体操作为: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以三棱针点刺穴位至微出血,或用梅花针重叩该区域,以全部渗出血珠为度,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隔1-2日操作1次。

肩部拔罐的位置图 大椎穴

功效: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肩部拔罐穴位图 肩井穴

功效:放松肩部肌肉,尤其适用于有颈部酸胀、头重脚轻、落枕等情况。

拔罐对颈椎病有用吗 拔罐怎么治颈椎病

症状:颈项、肩臂疼痛,前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胛上下窝及肩头有压痛。

取穴:(1)大椎、肩井、肩外俞;(2)百劳、天宗、膈俞、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和2组穴全用。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拔罐期间要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包括转颈、提捏斜方肌、热敷)。

症状:四肢麻木无力,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

取穴:(1)大椎、肝俞、肾俞;(2)风池、肩外俞、大杼、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和2组穴全用。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拔罐期间要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包括转颈、提捏斜方肌、热敷)。

症状:颈硬脊痛,肩臂酸楚,因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加重。或有手臂麻木发冷。

取穴:大椎、风门、风池、肩井、外关、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和2组穴全用。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拔罐期间要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包括转颈、提捏斜方肌、热敷)。

一般颈椎可以拔罐吗

拔罐方法 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1)选穴 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个椎骨,其下缘旁开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拔火罐能治颈椎病 拔火罐治疗颈椎病有哪些方法

用闪火法(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到罐内烧一下,抽出棉球,很快罩扣于患处皮肤上。)将罐吸附于大椎、大杼、肩井、肩髃、天宗、膈腧、肝俞,亦可用抽气罐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10~15分钟。

取大椎、肩井、肩髃、颈夹脊、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至微微渗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

用闪火法拔罐于颈部,沿着颈夹脊、手太阳小肠经的肩外腧至天宗来回走罐。

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锅内,2~3分钟后取出,并把管内药水甩净,迅速地放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吸住皮肤。7~8分钟后取下,局部皮肤出现淤血或充血。

拔罐治疗颈椎病靠谱吗

有研究表明,拔罐能温通经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拔罐能使关节周围的风寒湿邪气透于体表而外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致炎物质,加强新陈代谢,从而减轻症状,促进康复。中医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部分,拔罐法即利用皮部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皮部,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

罐能温通经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针对颈椎病,拔罐能使颈椎关节周围的风寒湿邪气透于体表而外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从而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拔罐是借热力排去罐中空气,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使局部充血而达到康复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拔罐可以缓解颈椎病的一些疼痛症状,有效缓解颈椎病带来的痛苦,那么针对拔罐可以解决的颈椎病问题,方法有哪些呢?

一、寒湿阻络的拔罐疗法

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选穴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二、刺络拔罐法

先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叩刺3~5遍,以皮肤发红、有少量出血点为度。叩刺后拔罐,留罐10分钟,以拔出瘀血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除此之外,治疗颈椎病还需要注意减少低头伏案工作时间,常抬头作颈肩部活动;睡觉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合,注意肩颈部的保暖;拔罐治疗时要配合推拿,加强肩颈部的功能锻炼。

关于产后出血的一般处理及止血办法

一、寒湿阻络

(一)症状

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治法

(1)选穴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个椎骨,其下缘旁开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21-2)。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 2-21-2)。

(3)拔罐方法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 次,10次为1疗程。

二、血瘀阻络

(一)症状

头昏,眩晕,倦怠乏力,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视物模糊,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或伴有胸闷心悸。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见前。

肩井:见前。

曲池:见前。

合谷:见前。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叩刺3~5遍,以皮肤发红、有少量出血点为度。叩刺后拔罐,留罐10分钟,以拔出瘀血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颈椎疼拔罐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如果有颈椎疼痛的情况,那么就可以进行使用。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颈椎疼痛的情况是能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在平常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防范颈椎疼发生的措施。

拔罐降血压吗

拔罐可以降血压

拔罐过程中,罐体会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得罐缘能够紧紧地附着于皮肤表面,这个过程不仅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还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内在反应,比如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血压自然就会降下来。

拔罐降血压疗法一

特效穴位及经络:大杼至膀胱俞、曲池、足三里、太溪、血海、太阳、阳陵泉、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

操作方法:1.先刮背部大杼至膀胱俞。肾精不足者加刮太溪和血海穴;肝火亢盛者加刮太阳、阳陵泉穴,阴虚阳亢者加刮肝俞、肾俞、三阴交和太冲。

功效:滋阴养阳。

拔罐降血压方法二

特效穴位及经络:大椎穴至长强,大杼穴至白环俞,会阳。

操作方法:先在大椎穴至长强、大杼穴至白环俞行走罐法,从上而下。然后在会阳、长强行刺络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周2~3次。

功效:开窍醒神。

预防颈椎病首先要气血通畅

保持大杼穴气血畅通,颈肩部经脉气血的流通就有了保证,颈椎病的症状就能得到改善。

在开始感觉到颈部有时酸痛,肩部不适的时候,经常按摩、揉擦大杼穴,沿着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抽时间做2~3次,每次10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避免在大杼穴形成气血的淤阻。按摩大杼穴时会觉得酸痛感比较明显,但按摩之后会觉得舒服。

每天用梅花针敲打大杼穴一带3~5次,每次5分钟,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疼痛持续出现时,还可以在梅花针轻度敲打后在穴位处拔火罐5~10分钟。在这一阶段如果避免过度紧张,避免长时间的坐姿和长时间的眼睛疲劳,这样的自我保健可以使颈椎病免于继续发展,趋向好转。

如果颈椎病已经形成,出现明显的颈肩背部疼痛时,此时,仅靠按摩或用梅花针刺激大杼穴就不够了,自我保健还需要配合风池、肩井、外关等穴位,可以用按摩、梅花针敲打以及拔火罐的方法。平时要放松身心,睡眠充足,避免长时间疲劳等,颈椎病还是会有相当程度的恢复,能够控制颈背部的疼痛,保证生活质量。

但如果颈肩背部疼痛加重,甚至手臂麻木、疼痛、酸软无力,或出现头晕的症状,这时,就应该到医院就诊,按照疗程进行规律的针灸、砭石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的颈肩疼痛,伴有颈肩肌肉的肿胀的,则不可强力刺激大杼穴,以免加重肌肉的肿胀,使疼痛更严重。只可以用梅花针轻刺激穴位一带,起到促进穴位微循环好转的作用。

大杼穴的取法,找到第七颈椎(颈椎下部最高的骨头尖),再往下的一个骨头尖是第一胸椎的棘突,从第一胸椎棘突下骨头缝之间旁开大约两横指的肌肉凹陷处。

相关推荐

肩周炎的拔罐疗法

1.方法一 (1)选穴大椎、天宗、肩贞、肩髃。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

高血压拔罐疗法 拔罐降血压方法二

特效穴位及经络:大椎穴至长强,大杼穴至白环俞,会阳。 操作方法:先在大椎穴至长强、大杼穴至白环俞行走罐法,从上而下。然后在会阳、长强行刺络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周2~3次。 功效:开窍醒神。

中医拔罐治疗颈椎病的妙方

得了脊椎病该如何是好呀?下面就介绍中医的拔罐疗法,帮你赶走疼痛。中医拔罐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是很多哦,最常见的就是拔竹罐和拔火罐。 中医教你拔罐巧治颈椎病 中医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部分,拔罐法即利用皮部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皮部,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 拔竹罐法: 取风池、大杼、风门、肩井、天宗、曲池等穴位。用加工过的不同口径的竹罐放在煮沸的热水锅内2~3分钟后取出,迅速放在体表部位上,留罐7~8分钟,使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或充血,每日1次,10次为

拔火罐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拔罐法

用闪火法(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到罐内烧一下,抽出棉球,很快罩扣于患处皮肤上。)将罐吸附于大椎、大杼、肩井、肩髃、天宗、膈腧、肝俞,亦可用抽气罐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取大椎、肩井、肩髃、颈夹脊、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至微微渗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 用闪火法拔罐于颈部,沿着颈夹脊、手太阳小肠经的肩外腧至天宗来回走罐。 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艾叶、防风、杜仲、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

拔罐减肥穴位图 腹部拔罐减肥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 1、中脘穴 位置:上腹部,位于肚脐上方4寸;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 2、天枢穴 位置:腹中部,肚脐旁边2寸;功效: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3、气海穴 位置:下腹部,肚脐正下方1.5寸;功效:可治水肿鼓胀,脘腹胀满,大便不通。 4、关元穴 位置:上腹部,肚脐正上方1.5寸处;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5、建里穴 位置:上腹部,肚脐正上方3寸处;功效:主治腹胀、水肿,可消除腹部水中肥胖。 6、水分穴 位置:上腹部,肚脐正上方1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一、风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发病初期肢节亦红亦肿,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 (二)治法 (1)选穴膈俞、血海。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

拔火罐治阳痿的效果好吗

一、虚证 (一)症状 阴茎勃起困难,时时滑精,精薄清冷,头晕耳鸣,心跳不自主加快,自觉吸气不够,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肾俞、气海、关元、阴陵泉。 (2)定位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见图2-18-1)。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2-18-1)。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

拔罐能治疗风湿病吗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治疗方法 1.药罐法 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针罐法 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只拔罐,不针刺。配穴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

针灸治疗肩周炎方法

1、基本针灸治疗 治则:疏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肩髃 肩前 肩贞 阿是穴 阳陵泉 中平穴(足三里下1 寸) 方义: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 加减: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加条口透承山。

治岔气的方法有哪些

1、刮痧疗法: 取刮板以45度倾角,刮拭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至肾俞一段。再从上至下刮拭督脉,由大椎刮至至阳。然后刮拭任脉膻中至中脘一段。再刮章门、期门、日月、内关及足三里、太冲,每穴2分钟。 2、拔罐疗法: (1)留罐法:将火罐吸拔在疼痛部位上,即哪疼就在哪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 (2)走罐法:取俯卧位,将火罐吸拔在背部,然后沿华佗夹脊穴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淤血为止,一般10~15分钟。华佗夹脊穴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别沿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