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暑热症的病因
小儿暑热症的病因
1、小儿暑热症多发生在六个月至三岁的婴幼儿身上,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2、夏天天气过于炎热,使得宝宝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发生感染;
3、夏季病毒和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如果孩子吃了被污染的食物,也可能会诱发感染;
4、夏季需要长期使用空调,一些有害气体及微生物会通过呼吸道进入孩子体内;
5、夏天天气炎热,孩子的食欲常常会减退,但机体代谢率却增高,消耗增加,如此也会损伤孩子的免疫功能。
小孩发热吃什么好 荷叶粥
组成:鲜荷叶1大张、大米100个、白砂糖适量。
制法:将荷叶洗净,煎汤取汁500ml,加大米100g,白砂糖适量煮粥。
服法:作食服,早晚服下。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解暑之功,用于小儿暑热症有较好疗效。
鸡蛋冬瓜汤怎么做
食谱原料
冬瓜500克,鸡蛋3个。鸡汤1公斤,植物油30克,精盐8克,味精3克。
制作方法
1、将冬瓜去皮,切成菱形小片;鸡蛋磕入碗内,搅匀待用。
2、将植物油放入锅内,热后下入冬瓜煸炒几下, 加入鸡汤烧开,淋入鸡蛋液,下入精盐、味精,盛入盆内即成。
【要点】
冬瓜片要切碎,片不要太大,要烧烂。不要放酱油,口不宜重。
适用人群
婴幼儿食用
健康提示
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冬瓜性寒,能养胃生津,清降胃火,使人食量减少,促使体内淀粉、糖转化为热量,而不变成脂肪。
1-3岁食谱;婴幼儿食谱;小儿御寒食谱;小儿肥胖食谱;小儿暑热症食谱;夏季食谱;
三款药膳防治小儿暑热
芦根山药莲子粥
配料:莲子15克,山药30克,太子参10克,芦根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太子参、芦根淘洗干净后,加入1升水先煎20分钟,弃渣过滤后,放入洗净的莲子、山药、粳米。用文火慢慢煮成稀粥,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至稀粥刚有甜味即可(注意不可过甜)。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宣肺。适用于小儿暑热症见发热、烦燥、口渴、不思饮食等。
石膏竹叶绿豆粥
配料:石膏30~50克,鲜竹叶30克,芦根30克,绿豆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鲜竹叶、芦根洗净后与石膏共煎30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绿豆、粳米共煮成稀粥,调入适量白糖即可。
功效: 暑泄热,益气生津。适用于暑热入阳明气分,症见发热、心烦、头痛、面红气粗,口渴多汗,苔黄,脉洪数等。
薏苡仁、香扁豆粥
配料:山药20克,薏苡仁30克,藿香10克,白扁豆3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将薏苡仁、山药、粳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清水,用文火慢煮成稀粥,再将藿香、白扁豆(捣碎)单煎1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调入稀粥共煮3~5分钟即成。
功效:清暑利湿,适用于小儿暑热症,暑湿困阻中焦,症见发热烦渴,汗出溺短赤,身重如裹、胃脘痞满、脉濡数等。
此外,患儿的饮食宜清淡,少吃或不吃油腻、香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适时添加必要的蔬菜和水果,有利于病儿的恢复。
小儿暑热症的症状
发热 为本症的主要症状,有如下特点:
热度很少超过40℃,通常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
·很多宝宝发热规则是从每天清晨开始,日间体温逐渐升高,下午渐降,到傍晚时最低,至次日清晨又开始升高。
但有的宝宝发热并不规则,可能忽高忽低。
·发热持续时间长久,病程1—2个月左右,也有长至3—4个月,在天气凉爽时渐渐好转。
·在房间温度低时或把宝宝带凉爽之处体温会很快下降恢复正常。
·退热药没有效果,与其他病菌感染引起的发热病不同。
宝宝总是口渴,喜欢喝水,每天的饮水量可达3升以上。由于喝水多,尿的次数每昼夜可达20多次,尿色很清,送 去化验检查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尿比重低。
宝宝不出汗,只是有时可见头部稍有点汗。
精神状态还好,有时可能会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果热度较高,宝宝会有惊跳、烦躁、爱哭及食欲下降等 表现。
血液中白细胞并无增加,细胞分类也正常,这点也是与其他发热疾病不同之处。
小儿暑热症是什么
小儿暑热症主要发生在夏季,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与气温升高、气候炎热关系密切,主要因外界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宝宝体温上升。该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5岁以上者少见。患儿的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且天气愈热,热度会愈高;时间则一般持续1 -3个月之久,一直到天气逐渐凉爽了才自然告退。但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小孩子,因炎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所以每年的4-10月份都有可能发病。
小儿暑热症吃什么好
对于暑热症的患儿,服用退热药是无效的。那么,小儿暑热症怎么破?妈妈们不妨给宝宝喝点粥,让宝宝达到降温的目的哦。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儿暑热症吃什么粥吧!【荷叶冬瓜粥】材料:取新鲜的荷叶两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备用。做法: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块状,加入荷叶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功效:冬瓜可清热生津、利水止渴,荷叶清热解暑。适合人群:适用于发热不退,口渴,尿少的宝宝。【益气清暑粥】材料:西洋参1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做法:先将北沙参、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再将西洋参研成粉末,与粳米加入药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调味,早晚服用。功效:西洋参益气养阴,北沙参、石斛、知母养阴清热止渴。适合人群:适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口渴,无汗或少汗的患儿。【蚕茧山豆粥】材料:蚕茧10只,红枣10个,山药30克,糯米30克,白糖适量。做法:先将蚕茧煎汤500毫升,滤液去渣,再将红枣去核,山药、粳米加入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功效:蚕茧止渴解毒,山药、红枣健脾和胃。适合人群:适用于低热、神疲乏力、胃纳减退,大便溏薄的患儿。
小儿暑热症饮食疗法
对暑湿困脾型食疗应以清暑化湿,芳香畅中之法。用藿香5g,厚朴5g,杏仁5g,白蔻仁6g,薏苡仁15g,粳米30g。先将藿香、厚朴、杏仁、白蔻仁煎水取浓汁,再将薏苡仁与粳米同煮为粥,待粥煮好时兑入药汁,加少许白糖调味,每日服2~3次。
对气阴两虚型食疗应以消暑益气,养阴健脾之法。用人参5g,麦冬15g,五味子3g,共煎取药汁,取粳米30g用药汁煮粥,煮熟后放入冰糖适量调味,每日服2~3次。对暑热症患儿还可以用荷叶15g,绿豆100g,黄豆、白扁豆各30g,加水煎煮至豆烂后,取浓汁饮服,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之功效。
小儿暑热症早期症状
1、体温:在38~40℃之间,可为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发热期可长达1~3个月,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武汉儿科医生曾观察部分久热不退的病儿,移居庐山后体温即降至正常。
2、多饮多尿:患儿虽有汗腺功能障碍,但肾功能正常,因此多尿、尿清而频繁,尿量虽不如尿崩症那样多,也可在一昼夜达20余次,不含蛋白质,尿比重常在1.008以下;由于组织间水分减少,使唾液分泌减少而引起口渴多饮,每天饮量可达3L以上。
3、少汗或无汗:大多不出汗,仅有时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液。
4、其他情况:病初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多不严重。体检除咽部稍呈充血外,并无其他阳性体征。高热时可见惊跳、嗜睡,少见神经系统严重症状。热度持久不退时则可见食欲减退、苍白、消瘦无力、烦躁不安,出现慢性病容。除部分病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5、病程:多数历时1~2个月,但亦可长达3~4个月,直至脱离高温环境或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
有接触高温环境或在烈日下曝晒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者,中暑容易诊断。仅有较长时间发热,而一般情况良好,并且除外其他发热原因时,即可确诊暑热症。
小儿暑热症的症状
1、宝宝会有发热症状,发热持续时间长,但是热度很少超过40℃;
2、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却没有效果,仍然持续发热;
3、宝宝基本不出汗;
4、宝宝经常口渴,喜欢喝水,每日饮水量都很大;
5、由于喝水多,宝宝尿尿的次数每昼夜可达20多次,尿色很清;
6、宝宝由于持续发热,可能会有烦躁、爱哭及食欲下降的表现。
小儿暑热症怎么办
一、暑热症分型治疗
1、暑伤肺胃治则:清暑益气。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加减:病初壮热无汗,加香薷10克、羌活10克;
烦渴引饮,舌苔黄燥,加生石膏30克、鲜生地10克;
纳呆食少,加白术10克、麦芽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要方。
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为主药,荷梗、石斛、麦冬清热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粳米、甘草益胃和中。
处方举例:
西洋参6克(另煎)石斛10克 麦冬10克黄连3克 竹叶6克 知母10克 西瓜翠衣10克荷梗10克 甘草6克
2、下虚上盛治则:温下清上。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
加减:心烦口渴,加莲子心3克、玄参10克;口渴不止,小便清长,加金匾肾气九10克(包煎);大便稀薄,加山药10克、扁豆衣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虚实并治,寒热并用之方。方中附子温肾阳,黄连清心火,磁石潜降浮越之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嫖蛸、莲须温肾固涩,天花粉、蛤粉清热生津止渴。
处方举例:
附子6克(先煎)黄连1.5克 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 覆盆子10克 桑嫖蛸10克 莲须6克 天花粉10克 磁石30克(先煎)玄参10克
二、暑热症简便方
1、蚕茧20枚,红枣20枚,煎汤代茶。适用于小便频多,发热不退的患儿。
2、西瓜皮50克,鲜荷叶1张,地骨皮、生地各10克,煎汤代茶。适用于暑伤肺胃。
三、暑热症其他治疗法
1、热水浴法:水温以患儿能耐受为限,沐浴时用手轻轻揉其皮肤,使周围血管扩张,汗张,汗孔开放,若能出汗散热效果更佳。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
2、酒精浴法:75%酒精及温水各半,反复擦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走行处。 3、冷盐水灌肠法:0.9%冷盐水300-500毫升,由肛门缓缓灌入,保留10-30分钟,患儿有便意即可排出,对伴有大便干结的患儿降温效果极佳。
4、针刺疗法:取大椎、曲池、肾俞、气海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