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黄的炮制方法

麻黄的炮制方法

麻黄一般分为生麻黄和炙麻黄,不同的炮制方法是麻黄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黄的发散风寒作用强一些,而炙麻黄的平喘止咳作用强一些,在临床上应该区分使用。

一般麻黄生用,我们见到的一般都是麻黄的草质茎,下面有比较粗的木质茎,很粗,面上有那种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种比较粗的木质茎,这个长的木质茎,因为麻黄长在一些沙质地里面,它的叶片已经退化了。其实它的叶片就包裹在它的结,麻黄的结上,已经退化成一个薄膜状了。这个在植物学里面把它叫做鳞叶,就是鱼的鳞甲,鳞片那个鳞,鳞叶,只有两三毫米包在茎上,成了一个薄膜状,因为它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实际上用的是草质茎。直接把它采了,阴干,保证它的质量,把它切断了,一段一段的,这样子用它的发汗作用比较强。现在研究它的发汗与它含的挥发油关系最为密切,生用挥发油没有受到破坏,没有减少。

另外呢,麻黄如果用蜂蜜来炒,就叫炙麻黄或者叫蜜炙麻黄。这样在炒的时候它里面的芳香油可能有一定的损耗,相对来说,它发汗解表的作用就减弱了,它的平喘止咳的作用就相对增强了,而且蜂蜜本身有一定的平喘止咳作用。所以说没有外感风寒,比如说肺热咳喘,一般就用蜂蜜来拌炒,用的是炙麻黄。那么麻黄整个用它这个草质茎,前人认为这个作用比较峻猛。如果把麻黄捣绒,就把它捣绒就象我刚才讲的象乱麻一样,它的药性就变得相对的缓和一些。因为这个捣绒主要就把它茎髓里面的一些成分很容易变成粉末状,然后把它去掉了,剩下来的就是外部的纤维为主。这样子它的有效成分去掉了很多,所以它各方面的作用都有所缓和,所以一般就认为适合于儿童,或者适合于老人,对耐受性比较小的这种情况作用比较缓和。但是有的人提出,既然你把很多有效成分丢掉了,能不能减少用量?不用那么多,它就不峻猛了,也比较缓和了,当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但麻黄绒和减少用量以后,是不是完全相等?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如果是完全相等的,那将会有很大的贡献。

熟地黄和什么搭配最佳 熟地黄煮水要注意什么

金属器具在煮的过程中释放的铁离子会对熟地黄的药性造成影响,在《雷公炮炙论》中说到:“勿令犯钢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熟地黄经过蒸晒后通体黑亮有光泽,质地滋腻味甜,食用过多会有碍脾胃消化,如果本身是痰多、不消化的人群最好是减少食用。

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炮制而来的,而萝卜有辛散耗气的功效,和玄参、人参、党参等参类同食会削弱其补益功效,建议两者相隔一段时间吃为宜。

熟地黄虽好怎奈冤家太多

你知道中药熟地黄吗?它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九蒸九晒炮制而成。性温,味甘,入肝肾二经,有滋补肾阴、填精补血之功。虽然熟地黄是临床颇为常用的一味滋补中药,但仍有许多禁忌需要注意。

一、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二、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三、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四、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黄柏有哪些炮制方法

黄柏是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檗和黄皮树的树皮,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与主治有一定的差别。

黄柏生用具有清热泻火燥湿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足膝肿痛以及热淋等证。

黄柏酒炙具有清泄上焦之热的作用,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头面部疮痈肿毒、耳目肿痛等证。

黄柏盐炙具有退虚热、制相火的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等证。

黄柏蜜炙具有清泄中焦火热的作用,而且不伤脾胃,用于治疗五心烦热、呕吐等证。

黄柏炒炭后减少了苦寒之性,增加了收涩的性质,具有清热止血的作用,用于治疗崩漏、带下等证。

前人将黄柏功效总结为:“生用降实火,蜜炙则庶不伤中,炒黑止崩带,酒炙后治上,蜜炙治中,盐炙治下。”

姜半夏如何炮制

国内半夏炮制方法很多,目前仍以《中国药典》法及地方炮制规范的方法为主。由于传统炮制工艺方法的局限,半夏姜制过程中存在易粘结、糊化、焦底;存在时间长、辅料用量大、劳动强度大、收得率低的缺点。为了改善姜半夏炮制的条件,在长期的炮制实践中,总结出一个新的炮制方法,具体来看看:

取生半夏10斤,倒入缸内,用清水浸1天,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投入缸内,用明矾粉两斤半,生姜两斤半(榨汁)放锅内腌1夜。次日加清水,高出药物五寸左右,春冬腌30天,夏秋腌20天,取出淘净明矾,换清水再漂,冬春漂7天,夏秋漂5天,每天换水,夏秋每天换水两次,漂至无麻性捞起,日晒夜露7日,用甘草12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5克,五味子15克,炒枳壳12克,薄荷12克,川芎10克,青皮15克,共煎浓汁,投入半夏内,使药汁吸尽后,再用丁香15克,广木香15克,白蔻10克,沉香3克,肉桂10克,砂仁15克,同研细末,放药内拌匀晒干。

其它半夏的炮制方法

1、生半夏

取原材料,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加水250kg。

3、法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适量用生石灰配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烘干或阴干。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不同半夏的性状

1、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l~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法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本品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成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4、清半夏:本品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不同半夏功效也不同,使用时一定要分辨清楚。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天麻的药用价值

①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一两,荆芥穗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一分,芎藭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

②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天麻二两,地榆一两,没药三分(研),玄参、乌头(炮制,去皮,脐)各一两,麝香一分(研)。上六味,除麝香、没药细研外,同捣罗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晚食前服。

③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天麻(生用)五两,麻黄(去根、节)十两,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各五两。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时。

麻黄的食疗作用和适宜人群

麻黄知识介绍: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等地。原植物喜凉爽干燥气候,耐严寒,多生于沙质土壤中。8至10月间割取部分绿色茎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

草麻黄茎草质,细长圆柱形,略扁,少分枝,直径1至2毫米,节明显,节间长2至6厘米,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至4毫米,下部约1/2合生成鞘状,上部2(稀3)裂,裂片锐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灰白色,反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外圈黄绿色,髓部暗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木贼麻黄茎草质,多分枝,直径1至1.5毫米,无粗糙感,节间长1.5至3毫米。膜质鳞叶长1至2毫米,下部约2/3合成生成鞘状,上部2(稀3)裂,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断面髓部略呈椭圆形。中麻黄,茎草质,分枝较多,直径1.5至3毫米,有粗糙感;节间长3至6毫米,膜质鳞叶长2至3毫米,下部约1/3全生成鞘状,上部3(稀2),先端锐尖,微反曲。断面髓部常呈感触状圆形。均以色淡绿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

麻黄补充信息:该品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麻黄、蜜麻黄、麻黄绒、蜜麻黄绒、炒麻黄,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麻黄适合人群: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麻黄食疗作用:该品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体轻宣散,可升可降。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温经通腠。主治风寒表实,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头身疼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实邪壅肺,咳嗽气喘;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风湿痹痛,阴疽痰核。

麻黄食物相克:该品与辛夷、石韦相克。

麻黄做法指导:发汗、利水宜生用,止咳平喘多蜜炙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重、无汗、脉浮紧为主要症状。用麻黄宣发肌腠,祛散风寒。常与桂枝、荆芥、防风同用,治疗感冒初起之表寒证。

2.用于感受风寒、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麻黄能宣肺发,平喘咳,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哮喘。若兼有水湿内停,可配祛寒化饮的干姜、细辛、半夏,加强散寒祛痰止咳作用,如小青龙汤。如属肺热喘咳,可配石膏同用,以清泄肺热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3.用于是治疗有表证的水肿,借其发汗利水的作用以消水肿,常配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服用麻黄注意事项

在服用麻黄的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雄黄酒的功效与作用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酒与一般酒的区别,主要在于添加了雄黄。雄黄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在传统中医里,少量饮用雄黄酒,可治惊痫、疮毒,但一定要遵医嘱,并用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雄黄更多的是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

有动物专家说,根据经验,蛇怕刺激性气味,雄黄本身有刺激性气味,可能会有驱蛇作用。但有专家认为,雄黄驱蛇,实际效果很难说,蛇嗅觉很差,但对烟、火反应特别敏感,用烟熏效果更好。

半夏的种类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

1、清半夏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2、姜半夏

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为棕色至棕褐色。切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质硬脆。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

3、法半夏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相关推荐

熟地的禁忌

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2、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

仙茅的炮制

1、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斤) 2、《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3、《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熟地的副作用及禁忌

一、熟地的副作用 功效再强大的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所以,我们在食用熟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拥有的副作用,判断自身是否适合服用。 熟地的副作用主要为一点,即是过敏反应。因为熟地中含多种糖类物质,因其用酒制,偶有病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腹泻、腹痛、疲乏、心悸、面部痒、圆形风团、颈部向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高出皮肤表面,散在分布。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症治疗,应用抗过敏药物。 二、熟地的禁忌 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

天麻的功效与11种最佳吃法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 1、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 天麻75克,附子(炮制,去皮、脐)50克,半夏(汤洗七遍,去滑)50克,荆芥穗25克,木香25克,桂(去粗皮)0.5克,芎藭25克。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2、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 天麻25克,芎藭100克。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

郁金的炮制

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透,切片,晒干。 第2步醋炒:取郁金片加米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郁金片,用醋10kg。 第3步醋蒸:取原药去净杂质,加醋10%及水适量,浸吸约2天,常翻拌,吸透后,入甑内用武火,蒸约2-3小时,取出切成厚约2mm顺片,晒干。 第4步醋煮:取净郁金,用水浸泡4成透;捞出,移出锅内,加醋,水同煮至水尽,取出,晾至半干时,切斜片,晒干,每郁金500g,用醋120g。 第5步酒制:取郁金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郁金片500g

生黄精与熟黄精哪个好

熟黄精。 熟黄精也叫制黄精,是由新鲜的黄精洗净后经过蒸制后制成的,此外,黄精还可以蜜制、酒制等等,炮制后的黄精质地较软,食用起来味道也会偏甜,口感较好。 而生黄精没有经过处理,食用时会带有麻味,虽然没有毒性,但是总的来说会对咽喉有一定刺激,适口性较差,所以相对来说熟黄精会更好。

射干的炮制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2~3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3小时,取出滤干水份,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去芦,切成二分厚直片晒干。

丹参的炮制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酒丹参: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取出放凉。

天麻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1、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一两,荆芥穗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一分,芎藭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2、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天麻半两,芎藭二两。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昔济方》天麻丸) 3、治

黄精是凉性还是热性 生黄精与熟黄精哪个好

各有千秋。 生黄精不同于熟黄精经过了炮制,生黄精是由新鲜的黄精直接切片、晒干后制作而成的,一般会含有比较多的刺激物质,所以食用起来会偏涩、偏麻,功效上补益和益气的作用也更明显。 而熟黄精经过了晾晒、酒蒸等等一系列炮制工序之后,口感会偏粘腻、柔和,润肺和滋阴的功效也更强,具体选择根据自己体质及症状选择服用即可,但是不论是生黄精和熟黄精,都是中药,建议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