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胎教
什么是胎教
胎教主要指准妈妈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通过调控自我身心健康,为胎儿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外生长环境,适当地刺激成长到一定时期的胎儿.从而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改善胎儿素质的科学方法。
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因为没有健康的母亲,亦不会出生强壮的胎儿。有人也把广义胎教称为“间接胎教”。
狭义胎教是指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换言之,狭义胎教就是在胎儿发育成长的各时间,科学地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教育,如音乐、对话、拍打、扶摸等,使胎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增殖,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训练,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达到提高人类素质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狭义胎教亦可称之为“直接胎教”。所以胎教以是临床优生学与环境优生学相结合的实际具体措施。
以前人们认为胎儿在出生前一直安静地躺在母体子宫里睡大觉,直到分娩时才醒来,这是错误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儿有奇异的潜在能力,为开发这一能力而施行胎儿教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胎儿从第5周开始即有较复杂的生理反射机能,10周时已形成感觉、触觉功能。胎儿在17周左右,开始对声音有反应,30周时有听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功能,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外界的声音。这时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胎儿,是对胎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时刻。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托马斯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各种感觉器官起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这就给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胎教有没有用
什么时候开始胎教合适呢自孕5个月开始,胎儿的内耳基本发育完成,有了听力,这时就可以开始接受语言和音乐胎教。抚摸胎教一般从孕6月开始,因为这时的准妈妈能够比较清楚地触摸到孩子的肢体了。孕7个月后,胎儿大脑开始长足地发育,此时是胎教的冲刺期。
每天胎教多长时间合适呢如果希望有个良好的胎教效果,必须持之以恒,天天实践。这个道理如同小学生学习——“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是要前功尽弃的。不同胎教有不同的时间规定。如音乐胎教,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抚摸胎教每天2次,每次5分钟。
什么时候开始胎教
孕早期(1-3个月)—— 胎教从现在开始。当我们知道脑的发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并且以如此快的速度,进行着这样一个进化发育的过程以后,我们应该会被胎儿所具备的伟大生命力所感动,同时也认识到胎儿的能力充满着神秘莫测的巨大可能性。
孕中期(4-6个月)——这是胎教的加强期。医学实验发现,胎宝宝的听觉器官到4个月时已经开始工作,会对母亲的血流声、心音、肠蠕动音等声音刺激和震动作出反应。甚至对母体外的各种音响,如音乐、噪声等都能听到。所以,从4个月开始,准父母可以全面实施胎教了。
孕晚期(7个月-分娩)——这是胎教的关键期。从7个月开始,胎儿大脑皮层已很发达,开始能分辨妈妈的声音,同时对喜欢和厌恶的声音能够作出反应。
什么是环境胎教
环境胎教其实也就是指的能够让孕妇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能够让孕妇身心健康,能够让胎儿得到更好的生长更好的发育。而对于环境胎教我们就必须要学习好环境卫生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让胎儿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什么是环境胎教?
1~4月是胎儿的快速成长期,这个时期内,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已经开始成长,眼睛、耳朵、消化系统、肺等器官开始形成,这也是胎儿手脚发育的重要时期。给胎儿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效避免畸形胎儿。
胎教、早教,缺一不可
宝宝刚出生就对 音乐 和自己的名字有了反应,刚刚8个月就特别喜欢看书……这都是 胎教 和早教的功劳。
“胎教”是最早的教育,但仅有胎教是不够的,因为“胎教”是“早教”的前奏、基础,“早教”则是“胎教”的延续和发展,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会为人才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我怀孕四个月参加了市妇联和好孩子集团共同举办的好孩子亲子学苑第一期“胎教班”,临产前又参加了“早教亲子讲座”。
我是怎样胎教的呢?
回忆我怀孕时几乎每天都用胎教仪在固定时间给腹中的宝宝听音乐;孩子的父亲也积极参与,每天抽出时间用话筒和未谋面的孩子进行交谈,亲切地呼唤他的乳名:“超超,爸爸在和你说话呢...今天乖不乖啊...”。有时孩子在腹中乱蹬乱踢时,只要他爸爸抚慰一下,说“宝宝乖,不要闹...妈妈已经很辛苦了,你要体谅啊...”孩子就会放缓动作,安静下来。结果当孩子出生后,即对胎教时的音乐作出了反应:只要妈妈一放胎教音乐,他就兴奋地踢蹬小腿,挥舞小手“跳起舞”来,并且早早地对“超超”这个名字作出了反应。
早早地教他“说”
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只要他醒着,我就一刻不停地和他讲话:“超超,妈妈给你穿衣服,小手伸出来”“超超,今天天气真好,你瞧,太阳公公也出来看你了...”。只要我一说话,她会盯着我的脸看,特别喜欢看我一张一合的嘴,渐渐地她也会发出“咿咿啊啊”的声音,仿佛听懂了似的。平时我还注意根据宝宝的特点,把“说、看、动”结合起来训练。当我发现他对灯光产生兴趣时,就打开开关的同时,指着灯反复告诉你“灯灯亮亮,灯亮了”。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到他4个月时,已知家中每盏灯的位置,只要一说“灯灯亮亮”,他就会抬头用眼神示意灯的方向,还用小手去抓开关,仿佛懂了似的。其次,我趁孩子睡醒吃饱情绪良好的时候,拿色彩鲜艳的图书和他一起看图点讲:“宝宝快看,这是‘喔喔喔’叫的公鸡,小公鸡吃什么...吃小虫子...”。如今孩子快8个月了,只要发现原来看过的书,便兴奋地扑过去拿,小嘴里就会“叽叽咕咕”说个不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期间包含了早教的成果。
三首经典胎教音乐
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胎教轻音乐
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是一首适合胎教的轻音乐。整首歌曲都是比较轻快,清新,它跳跃的旋律更是让人全身心都放松下来。不但是准妈妈能够缓解日常生活的压力,也能够为胎儿体验一下这可爱又活跃的音乐享受。
罗伯特·舒曼的《梦幻曲》
罗伯特·舒曼的《梦幻曲》也是一首适合胎教的轻音乐。塔的旋律比较舒缓,绵长。充满了浪漫的旋律。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寂静跌宕的起伏,婉转流连,让妈妈和宝宝都被引进了虚幻缥缈的梦幻世界。来一次愉快的梦幻国度的旅游。这首歌曲被誉为胎教音乐的经典之作,当准妈妈工作疲惫的时候,听一听,也能够安然地入睡。
《摇篮曲》
除了以上的两首适合胎教的轻音乐之外,还有一首举世闻名的音乐适合做胎教的轻音乐,就是《摇篮曲》。它带着母亲无尽的爱意,表达了妈妈对宝宝的爱护与珍惜。它的音乐无尽,绵长,轻柔,舒缓。是胎儿与妈妈真心的对话。是胎儿感受妈妈爱意的一次新奇的体验。
胎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我们说5个月的胎宝宝就已经有能力接受教育了,但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同于出生后的教育,它主要是指“六感”的训练,即皮肤的触觉、鼻子的嗅觉、耳的听觉、眼的视觉、舌的味觉和躯体的运动。要进行胎教首先应该了解胎宝宝的正常生理发育和胎宝宝的能力。
研究发现,从2个月起胎宝宝就可以在子宫里运动了,3个月的胎宝宝皮肤已经有压觉和触觉了,4个月的胎宝宝有了冷觉和听觉,5个月的胎宝宝有了温热感觉和味觉,6个月的胎宝宝听力几乎与成人相等,7个月的胎宝宝对痛觉已十分敏感,8个月的胎宝宝能够凝视光源……胎宝宝的能力是惊人的,胎宝宝有习惯也有情绪,更惊人的是胎宝宝还有记忆力,他会对反复的信息刺激产生固定的条件反射。这些都为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我们提倡胎教,并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而是胎教可以使个体的素质潜能得到更早地发掘,让每一个胎宝宝的先天遗传因素获得最大的发挥。因此,经过胎教的宝宝只是有可能成为小天才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胎教有利于胎宝宝在智慧、个性、感情、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有利于胎宝宝出生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把胎教和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人类的智能将会更加优秀。
胎教音乐用什么听最好
胎教可以促进宝宝大脑发育使宝宝更聪明!不要把耳机直接放在肚皮上给宝宝听,可以用音响但声音不宜太大。
孕后4个月开始进行胎教是最合适的,准爸爸参与会更好,胎教方法有:语言胎教,阅读胎教,音乐胎教,抚摸胎教,哼唱胎教等等,
胎教在起床后,下班后,午睡后,晚上睡觉前,每次在有胎动的时候进行,起初3-5分钟,适应后15分钟左右,音乐最好是一些柔和的音乐(交响乐不适合),音量在45分贝为宜,每天2-3次,音乐胎教是胎教中最有成效的,不要频繁的更换音乐。
关于胎教的几个误区
音乐“胎教”? 在一些“胎教”课上,你肯定这样地记录着:怀孕5个月时进行音乐胎教。每次5~12分钟,6个月后,每次20分钟,一天1~2次。连音箱摆放的位置都有讲究,放在1米左右处,扬声器对着腹部,分贝在65~75。不仅胎儿听,准妈妈也得精神集中,一起投入。
专家告诉你真相:用声音来刺激胎儿,无非是想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而实际得到的结果是胎儿的听力阈值下降了。但实际上,是胎儿得不到安静的环境,神经变得紧张了。
拍打“胎教”? 有人建议,当胎儿踢肚子时,母亲可轻轻拍打被踢部位,然后再等第二次踢肚。胎儿再踢,母亲就再拍打。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
专家告诉你真相:从刚生下来宝宝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小宝宝除了要吃东西填饱肚子睁开眼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就连大小便他也可以闭着眼完成。你对他的拍打很容易引起他的烦躁不安,这并不能起到胎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