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肠炎腹泻的方法
治疗肠炎腹泻的方法
1:肠胃炎腹泻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冰水、冰镇饮料,吃凉西瓜等,减少对胃肠过度的冷刺激。
2:肠胃炎腹泻患者要进食新鲜的食品,尤其是肉类、蛋奶类、豆制品、鱼虾、糕点等,在高热时容易引起变质,因为许多有害细菌在常温下可大量繁殖扩散。尽量避免食用剩饭剩菜,隔夜的食品要充分加热后吃。凉拌菜同样要现拌现吃,一定要清洗干净,蒜和食醋多放一起,可以起到杀菌作用。而且要使用专门的刀、板切割,尽量避免生熟混杂。
3:肠胃炎腹泻患者在夏季要多饮白开水,注意劳逸结合,要有充足的睡眠,不暴饮暴食,生活规律。
拉肚子的原因
肚子疼拉肚子即腹泻,拉肚子在大部分人眼里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它对身体的损害却不可小视。所谓好汉也架不住三泡稀。严重的腹泻可引起脱水和身体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尤其是老人和儿童。肚子疼拉肚子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肚子疼拉肚子最常见的原因有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绪紧张、豆类食品、胰脏疾病、癌症、通便剂、制酸剂、咖啡因、寄生虫、结肠炎、病毒、病菌或其他微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变质的食物、食物或化学物质过敏等,均可能引起腹泻。
如果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感,可伴恶心与呕吐。肚子疼拉肚子的特征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次数不等。那么患者极有可能是被细菌感染了。如果食物过敏(牛奶、鱼、虾、海鲜产品等)也可引起肚子疼拉肚子,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伴有肠蠕动增快而发生腹泻。它的特点是常以稀水样便为主,常伴有腹痛。
过敏性胃肠炎吃什么
1、柿子:柿的果实经过加工而成柿饼。柿饼性味甘涩、寒,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功效。《本草通玄》认为柿饼"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配以活血、止血、益气强身的木耳,可治疗肠炎、痢疾、吐血、咯血、血淋等症。
2、菠萝、苹果:菠萝昧甘、微涩,有清暑解渴、消食止泻的功效。其果汁不仅仅能治伤暑、少食纳呆等症,而且还有通经过的作用。所以菠萝汁是适合于中暑、肠炎、腹泻以及月经过不调者饮用。苹果当中含有鞣酸以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可经过常食用。
3、梅子:将已黄或是半黄的梅子,经过草灰处理后,用笼屉盛了,加以熏蒸,晒干后即成乌梅。乌梅有敛肺涩肠,止久咳,消肿等多种功能,果汁可治肠炎、痢疾等。<<本草逢源>>中记载说:“乌梅酸收,益津开胃,能敛肺、涩肠、止呕、敛汗、定喘、定蛔、今治血痢必用之。”
4、含钙食物:芝麻、红枣、核桃、杏仁、豆制品、牛奶、油菜、芹菜叶、小白菜、萝卜干、柚子、柑桔、榨菜等。若摄取的食物受限,可适当考虑补充钙剂。
治疗宝宝肠炎腹泻的小偏方
1、小米50克,炒黄至透出香味,研细末。2—3克/次,2—3次/日。
2、鸡蛋壳10克,陈皮10克,鸡内金10克(炒黄)研细末。1—2克/次,3/日。
3、茶叶2克,小茴香3克,水煎服2—3次/日。
4、茄子根10克,生姜3片,水煎服1—2次/日。
5、大麦牙10克,生姜2片,水煎服1—2次/日。
6、米糠50克,柿干50克,炒黄研末。2—3克/次,2—3次/日。
7、鲜桃能治腹泻。
8、用大蒜治肠炎腹泻: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可正常。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治疗脾虚型腹泻的偏方有哪些
1、大蒜
大蒜可治疗肠炎腹泻。专家指导,将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即可正常。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2、鲜桃
发现便溏或腹泻初发,速吃鲜桃(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
3、茶叶炒焦
将茶叶(不论何种茶叶)用铁锅在火上炒焦后,沏成浓茶,稍温时服下,腹痛泻肚即能缓解。
4、鸡蛋黄烤油
鸡蛋黄烤油可治小儿腹泻。拿砂锅将7个熟鸡蛋黄慢火烤,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几次,饭前饭后均可。轻者一剂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剂。
5、鲜姜贴肚脐
专家表示,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胶布固定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治疗宝宝肠炎腹泻的小偏方
治疗一般婴儿腹泻的饮食原则是,减少膳食量以减轻肠道负担,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级脂肪酸刺激肠壁,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肠内容物发酵的产物促使肠道蠕动增加。换言之,即给以清淡饮食,以利肠道修复。
胡萝卜常用作治疗腹泻的食物。使用时需将胡萝卜制成泥,再加水成胡萝卜汤。500克胡萝卜制成汤1000毫升,约4饭碗。这种胡萝卜汤所含热能较低,每1000毫升约为300千卡,含脂肪也极低仅0.2%,又富有硷性,含有果胶,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及毒素的作用。所以小儿腹泻初期,如以胡萝卜汤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苹果纤维较细,对肠道刺激少,且富有硷性,含有果胶,有吸附作用,所含鞣酸又具有收敛作用,而且所含的热能、脂肪均较低,也符合治疗腹泻的原则。食用时,将苹果用肥皂洗净,切成两半,用汤匙轻轻将苹果肉刮成泥,边刮边喂给病儿即可。
这种饮食治疗,因热能很低,其他营养素含量也很少,食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病儿的营养状况。当腹泻减轻时,即应根据实际情况改用其他饮食,如米汤、冲淡的脱脂奶、酸奶等,由淡而浓,使肠道有一个恢复功能的阶段。
宝宝拉肚子偏方
1、小米50克,炒黄至透出香味,研细末。2—3克/次,2—3次/日。
2、鸡蛋壳10克,陈皮10克,鸡内金10克(炒黄)研细末。1—2克/次,3/日。
3、茶叶2克,小茴香3克,水煎服2—3次/日。
4、茄子根10克,生姜3片,水煎服1—2次/日。
5、大麦牙10克,生姜2片,水煎服1—2次/日。
6、米糠50克,柿干50克,炒黄研末。2—3克/次,2—3次/日。
7、鲜桃能治腹泻。
得了肠炎吃什么药好
肠炎非处方中成药
1、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附子(炙)、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等,能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痛,口服。
2、养胃舒胶囊:要成分为党参、陈皮、山药、玄参、北沙参、干姜等,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口服。
3、胃舒冲剂:主要成分为苏梗、香附、香橼、佛手等,用于胃脘胀痛,慢性胃炎,口服。
肠炎非处方西药
1、口服补液盐(Ⅰ号,Ⅱ号) :本品口服补充钠、钾及体液,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用于治疗和预防急、慢性腹泻造成的轻度脱水。患者可选用Ⅰ号或Ⅱ号,溶于500毫升温开水中,随时口服。
2、盐酸小檗碱片:又名盐酸黄连素片。本品有抑菌作用,用于菌痢、细菌性肠炎、腹泻,效果显著。
3、鞣酸蛋白:本品在肠内经胰蛋白酶分解,缓慢释放出鞣酸,使肠黏膜表层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而减轻肠内物对黏膜的刺激,降低炎性渗出物和减少肠蠕动,起到收敛止泻作用。用于急性胃肠炎及非细菌性腹泻。
4、蒙脱石:本品为天然蒙脱石的粉剂,其复方制剂为“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能力。此外,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保护作用,可修复、提高黏膜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肠炎、腹泻。
此外,常用药治疗肠炎的非处方西药还有乳酸菌素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整肠生等。
急性肠炎偏方 柚子皮姜茶
用老柚子皮9克,茶叶6克,生姜2片,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饮用。不仅可以补充因急性肠炎腹泻所丢失的水分,对于治疗急性肠炎也是极有帮助的。
中医治疗肠炎
对于肠炎的治疗,现在的医学上面的许多方法都是非常有效果的,一般的西医治疗肠炎,效果是很快的,但是很多时候是会反复发作的。而中医治疗肠炎,和西医就不同了,中医对于肠炎的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而且还可以治标治本,这对于所以患者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中医认为肠炎属于“胃脘痛”范畴,本病多由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运所致。病位在胃脘,与肝脾关系密切,早期多为实证,其病在脾胃。分型如下:
①寒邪犯胃证:症状见胃痛暴作,疼痛如绞,畏寒喜暖,遇寒痛甚,得热痛减,多有受寒病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治则为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方选良附丸加减(高良姜10g、香附10g)。
②宿食停滞证:症状见胃脘胀痛拒按,嗳气或矢气则舒,嗳腐吞酸,进食加重,不思饮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舌苔白厚或厚腻,脉滑等。治则为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方选保和丸加减(山楂10g、神曲10g、茯苓15g、陈皮10g、莱菔子30g、连翘15g、麦芽10g)。
③肝胃气滞证:症状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嗳气频频,善太息,舌苔薄白,脉象多弦。治则为舒肝理气、和中止痛。方选柴胡舒肝散(柴胡15g、芍药15g、枳壳10g、陈皮10g、川芎9g、香附10g、甘草5g)。因肝郁蕴热,火热犯胃引起的肝胃郁热证,症状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冷饮,脉弦滑数。治则为舒肝泄热、和胃止痛。方选化肝煎(青皮10g、陈皮12g、芍药l0g、丹皮l0g、泽泻10g、贝母15g)。
④因湿热内蕴,阻滞中焦引起的湿热中阻证:症状见胃脘疼痛,胀满嘈杂,泛酸,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饮,尿黄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则为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选黄连温胆汤(黄连6g、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2g、竹茹10g、蒲公英30g、甘草6g)。
⑤瘀血阻络证:症状见胃脘疼痛,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无华,唇暗,有呕血、便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选失笑散合丹参饮(蒲黄9g、五灵脂9g、丹参10g、檀香10g、砂仁6g)。
中医治疗肠炎的方子有很多,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药方对于肠炎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的肠炎患者们以后不妨尝试下中医治疗肠炎吧,相信很快就会看到效果的。此外,对于肠炎患者来说,除了必要的治疗之外,还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要经常乱吃食物,也不要经常熬夜等等。
中医治疗肠炎
中医认为肠炎属于“胃脘痛”范畴,本病多由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运所致。病位在胃脘,与肝脾关系密切,早期多为实证,其病在脾胃。分型如下:
①寒邪犯胃证:症状见胃痛暴作,疼痛如绞,畏寒喜暖,遇寒痛甚,得热痛减,多有受寒病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治则为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方选良附丸加减(高良姜10g、香附10g)。
②宿食停滞证:症状见胃脘胀痛拒按,嗳气或矢气则舒,嗳腐吞酸,进食加重,不思饮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舌苔白厚或厚腻,脉滑等。治则为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方选保和丸加减(山楂10g、神曲10g、茯苓15g、陈皮10g、莱菔子30g、连翘15g、麦芽10g)。
③肝胃气滞证:症状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嗳气频频,善太息,舌苔薄白,脉象多弦。治则为舒肝理气、和中止痛。方选柴胡舒肝散(柴胡15g、芍药15g、枳壳10g、陈皮10g、川芎9g、香附10g、甘草5g)。因肝郁蕴热,火热犯胃引起的肝胃郁热证,症状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冷饮,脉弦滑数。治则为舒肝泄热、和胃止痛。方选化肝煎(青皮10g、陈皮12g、芍药l0g、丹皮l0g、泽泻10g、贝母15g)。
肠炎拉肚子什么症状
肠炎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肠胃炎,肠炎,结肠炎。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粘液脓。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它也被称为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肠炎,腹泻的诊断,可能有起病急骤,恶心,频繁呕吐,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未消化的食物可能含有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呕吐,严重腹泻,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解决诊断和治疗肠炎病,中医讲究,“精神肠的副作用,”不服药忌食辛辣肥腻的东西,忌烟酒,同时注意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作息规律,避免精神焦虑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