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病毒性腹泻患者有什么发病表现

病毒性腹泻患者有什么发病表现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节多发,起病急,腹泻与呕 吐是主要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为低热,偶可达 39度以上。粪便外观呈蛋花样,水样泻,不含粘液脓血,有酸臭 味。成人轮状病毒肠炎起病急、发病率高、波及面广、病 程短、全年均可流行,夏秋多见。主要侵犯成人,腹泻主要为黄 色稀水样便,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诺瓦克样病毒肠炎起病急、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 主要症状。腹痛有时可呈剧烈绞痛。病程持续1 -3天。腺病毒性胃肠炎医院内感染率较高。腹泻每日数次至 数十次,稀水样便,少数有发热。

生理性腹泻与病理性腹泻有别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小儿虚胖。常伴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可能与婴儿食奶较多,小肠乳糖酶相对不足有关,或由于母乳中前列腺素E含量较高所致。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病理性腹泻大多为感染性腹泻, 患有这种腹泻的宝宝多数有发热现象,呕吐不一定是主要症状,粪便有异常臭味,含有黏液或脓血,如不及时治疗,则腹泻会持续加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又各有其特点,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在5~8月份发病率最高。多数小儿开始时不发热,很少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转为重型后出现发热、呕吐剧烈,大便次数频繁,很快出现脱水,大便以蛋花汤样为主,含有黏液,有腥臭味。病毒引起的腹泻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腹泻,多发生在8~11月份,常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大便为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汤样,有少量黏液,但无腥臭味。霉菌引起的腹泻大便为黄色稀薄或绿色,多泡沫,有黏液,呈豆腐渣样,平时体弱、营养不良或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小儿,容易发生。

原发性小肠溃疡如何鉴别

1.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属引起,腹泻以脓血或黏液状便较常见,量少,并常有里急后重,多有寒热。粪便镜检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婴幼儿中毒型菌痢或非典型菌痢应以病原学诊断来鉴别。

2.霍乱 霍乱弧菌引起感染后,先发生剧烈的腹泻而后呕吐,很少恶心,呕吐物及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量多,无里急后重,少数患者有少量血便。脱水重者常引起肌肉痛性痉挛,皮肤皱瘪,体表温度低于正常,镜检可发现运动极活泼的弧菌,应进一步作细菌培养鉴别。

3.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主要因进食被该细菌污染的食物(多与海产品有关),起病急骤,先以畏寒、阵发性腹痛(上腹部绞痛)开始,相继呕吐腹泻,多呈水样便或血水样便,多为同餐者先后发病,应进行细菌培养鉴别。

4.沙门菌食物中毒 进食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起病急,常伴有寒热、腹痛、气胀、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样便并有恶臭,早期出现菌血症,多有同餐者集体发病。依靠病原学、血清学诊断鉴别。

5.病毒性腹泻 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其特点是高度传染性。轮状病毒、小圆病毒等感染早期有呕吐,相继腹泻,多呈水样便并有黏液,多发生在秋冬季。其他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夏秋季,有恶心呕吐,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呼吸道症状,咽炎,并发轻瘫,常累及颈肌、背肌。周岁内小儿多见有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样水便。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病程多在5~7天自愈。用血清学及病毒分离进一步鉴别。

6.空肠弯曲菌性肠炎 空肠弯曲菌引起轻症与病毒性肠炎相似,重症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相似。有发热,腹泻水样或黏液样便,有恶臭,呈胆汁色,重症有脓血便,似菌痢多在1周恢复。儿童患者常有腹绞痛,高热时可发生惊厥。发病多与接触家禽、家畜或饮用未消毒牛奶、生水有关。暗视野镜检可发现射箭样活泼动力的弯曲菌,细菌培养进一步诊断。

7.耶尔森菌肠炎 多见于儿童发病,与食物、水污染有关。腹痛、腹泻、低热、呈水样便,可有败血症,可并发结节性红斑、假性阑尾炎、关节炎。细菌培养可进一步鉴别。

8.其他 应注意与贾第鞭毛虫、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腹泻鉴别,粪便镜检可发现阿米巴原虫或贾第鞭毛虫。

孩子突然发热可能是秋季腹泻

急性腹泻最多见

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晏介绍,随着秋季来临,许多胃肠道疾病又开始肆虐众多病人。其中又以急性腹泻最多见。学龄儿童、0-1岁的婴儿最容易在9月出现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其主要症状是拉稀,还有一部分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烧。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否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秋季腹泻有急慢性之分。慢性腹泻中分为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两大类,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发生特异性以及非特异性肠炎引起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也会发生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则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最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是造成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小儿乃至成人秋季腹泻的多发季节。

起病突然先发热

大多数秋季腹泻患者因肠道所需消化酶的活性较差,营养食物摄入相对较高,肠道负担重,同时,肌体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所以容易得病。而外因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也就是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消化道,往往有1-3天的潜伏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进食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未经严格消毒,也会有少部分受细菌感染。

病毒性腹泻 (俗称秋季腹泻)也有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感冒症状。发生腹泻前,不少病人先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而且起病突然,有发热、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腹泻不适等,有严重水样腹泻和呕吐。几乎全部病人均有呕吐,且呕吐多出现在腹泻之前,持续2至3天。腹泻持续时间最长可达28天。多有严重的口渴和明显的烦躁。临床和流行特征为潜伏期短,常见数小时至三天发病,一般有轻度或中度脱水,抗生素治疗无效。一旦出现类似这类疾病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

接种疫苗预防小儿腹泻

误区1:把病毒误认为菌痢

宝宝突然发热、咳嗽、呕吐之后发生频繁的腹泻,很容易被想象为细菌性腹泻或中毒性痢疾。其实,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一种“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病毒形似车轮而得其名。

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腹泻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小儿,尤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感染高峰期为秋冬季,所以叫“秋季腹泻”。婴幼儿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泻,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治疗不当可导致患儿死于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如发育不良、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误区2:不知道有传染性

许多人不知婴幼儿秋季腹泻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所以也就不知怎样预防。其实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易污染环境,有时可造成局部流行。另外,因照管人员双手不洁,污染奶瓶、玩具、奶制品等造成的感染也很常见。人们一定要注意卫生,喂孩子前认真洗手;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经常清洗消毒;病孩应家庭隔离,粪便妥善处理,便器、尿布彻底消毒。

误区3:不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秋季腹泻的疫苗在我国近两年开始应用,属于自费疫苗,所以多数家长还不太了解。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菌素无效,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该疫苗使用方便、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但由于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获得免疫维持时间较短,轮状病毒又有a、b、c、d4个亚型,相互没有交叉免疫,疫苗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亚型,所以疫苗需要每一年到一年半接种一次,保护率可达75%至80%。

接种方法:

1、疫苗内附的吸管吸取疫苗,送入小儿口内并使其咽下。应一次服用完。

2、疫苗已被调制成适宜婴幼儿的口味,可直接口服,也可以掺入5—10ml牛奶中,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禁忌症:

1、严重先天性疾病、过敏史、免疫缺陷者禁用;

2、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者暂缓接种。

副反应:一般轻微,个别小儿反射性呕吐,极个别小儿低烧和一过性轻微腹泻,一般不需处理。

误区4:滥用抗生素

夏季腹泻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用惯了抗生素、杀菌药,以为秋季腹泻也不例外。于是多种抗生素一起上,结果反倒伤了免疫系统,使得病毒有机可乘。轮状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样,是不怕抗生素的。抗生素消灭了肠道正常细菌,容易继发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等。另外,应用抗生素对于饮食不当、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儿腹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误区5:不重视补液

由于频繁的腹泻,患儿容易脱水。家长只顾忙乱喂药,忘了给孩子补充液体,不知补液是最重要的治疗,没有足够的耐心。其实早期可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该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如果孩子腹泻较重,脱水明显,就应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医生,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

肠胃炎诱发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分析

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由食物中毒引起。肠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肠胃炎通常诱发病毒性腹泻,而肠胃炎诱发病毒性腹泻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所以,为了治疗以及找到症状治疗的方法,首先需要对肠胃炎通常诱发病毒性腹泻进行诊断分析。

肠胃炎诱发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分析:

1、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肠胃炎诱发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症状。

2、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

3、体征方面,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

4、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

5、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轮状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特别喜欢在20℃左右气温下活跃。秋冬交接时期尤其要注意,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轮状病毒,故又称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我国每年有近4万名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死亡,约占中国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人数的12%。我国各省、市均有暴发流行的记载。全年均可发生,秋冬为流行高峰。42%的轮状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但可传播病毒,腹泻患儿和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轮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水、土壤、食物、玩具、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较难预防。

轮状病毒腹泻大多发生在6—24月龄的婴幼儿,该病除了引起肠道内感染,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还可引起病毒血症,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肺炎、肝炎或急性胰腺炎等。中国CDC轮状病毒腹泻疾病负担最新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门诊平均费用168元/次(92—230元/次),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住院平均费用3145元/次(2760—4909元/次)。

感染性腹泻怎么办

1.粪便有粘液、血便。感染性腹泻患者做粪便常规检查后,可见粪便有粘液和血便。显微镜下检查可见红、白细胞。

2.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感染性腹泻患者做血常规检查后,可见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

3.血尿、血红蛋白尿、管型尿。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的尿液多为血尿、血红蛋白尿及管型尿。

4.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感性腹泻患者不仅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而且血BUN、CR、AST、ALT、BIL、LDH、CK等都可增高。

5.每天排出未成形粪便的总量超过250克。

相关推荐

腹泻的种类分析

(一)生理性腹泻。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于添加辅食品后腹泻自然消失。 生理性腹泻的小儿,通常在摄取牛奶或鸡蛋等异体蛋白质后,甚至在受到日晒、风吹或衣服的磨擦后,易发生皮肤湿疹、体温升高等现象。 (二)消化不良性腹泻。在婴儿期引起的腹泻,最常见的是由于喂养不当,不是吃得太多,便是吃得太少;天气太热,突然受凉;频繁调换新的食品等,均可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

轮状病毒性腹泻症状

轮状病毒的类型很多,引发的腹泻症状轻重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对于轮状病毒腹泻症状不了解,当疾病发生的时候没得到及时的治疗,为我们的身体埋下健康的隐患。那么,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哪些症状? 1.婴幼儿患者潜伏期为24~72h,起病多急,呕吐常为首发症状,伴腹泻1天数次不等,多为大量水样便,黄绿色,恶臭,可少量黏液,无脓血。可呈假性霍乱腹泻。患者低热,很少超过38℃。发病初期多数伴流涕,喷嚏与轻咳。半数以上的患儿不同程度的脱水与酸中毒,可因严重脱水,病情在数小时内恶化而死亡。一般发热、呕吐多在48

诺如病毒性腹泻进入发病高峰

诺如病毒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一般来说5岁以下的婴幼儿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易感染,特别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冬季是其发病高峰,专家表示,在感染诺如病毒后多会出现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其中儿童患者呕吐多见, 24小时内腹泻多达数次至十几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 据了解,诺如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志贺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菌痢应与多种腹泻性疾病相鉴别,中毒性菌痢则应与夏秋季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他病因所致的感染性休克相鉴别。 1.急性菌痢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阿米巴痢疾:见表2。 (2)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①空肠弯曲菌肠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超过菌痢而接近于沙门菌感染,上海地区报道认为系仅次于菌痢的肠道多发病发病季节及年龄与菌痢相似,发热、腹痛、腹泻或脓血黏液便。少数人可家禽或家畜接触史,依靠临床表现和粪便镜检常难鉴别。需采用特殊培养基在微需氧环境中分离病菌。②大肠杆菌感染:些大肠杆菌能侵袭肠壁,能引起像志

腹泻会传染给别人吗

腹泻(diarrhea)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排出粪便的量约200~400g。也少数人每天虽排便2~3次,但粪便性状正常,则不能称为腹泻。腹泻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黏液脓血,或者还含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一般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病程在2~3周之内。而后者一般是指腹泻超过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200g,含

关于宝宝腹泻的种类你知道几种

(一)生理性腹泻。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于添加辅食品后腹泻自然消失。 生理性腹泻的小儿,通常在摄取牛奶或鸡蛋等异体蛋白质后,甚至在受到日晒、风吹或衣服的磨擦后,易发生皮肤湿疹、体温升高等现象。 (二)消化不良性腹泻。在婴儿期引起的腹泻,最常见的是由于喂养不当,不是吃得太多,便是吃得太少;天气太热,突然受凉;频繁调换新的食品等,均可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

宝宝腹泻分为哪几类

判断小儿是否腹泻,不能单凭大便次数是否增多,还要看大便量是否增加和大便性质是否改变。仅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依然是成形的,称假性腹泻。小儿腹泻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大家应该点了解,但又点理解的不透彻吧,根据引起腹泻的原因,腹泻大致分成三类: (一)生理性腹泻。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于添加辅食品后腹泻自然消失。 生理性腹泻的小儿,通常在摄取牛奶或鸡蛋等异体蛋白质后,甚至在受到日晒、风吹或衣服的磨擦后,易发生皮肤湿疹、体温升高等

腹泻的症状哪些

1.腹泻的胃肠道症状 若便意频繁,每次排便量不多,伴里急后重的感觉,则病变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若是小肠病变,则无里急后重感。 腹痛多在下腹或左下腹处出现,脱排便后腹痛可减轻,则腹泻往往为直肠或乙状结肠病变所致。小肠病变导致的腹泻,疼痛多在脐周,排便后疼痛多无法缓解。分泌性腹泻则多无腹痛的症状。 2.腹泻的粪便症状 腹泻患者的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也所区别。急性腹泻患者每天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稀薄,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粪便中常带血及脓液。 若粪便呈稀薄水样便,则意味着患者可能食物中毒情形; 若粪

常见夏季消化道传染病种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引起。常常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严重呕吐的症状。 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黏液脓血状,常伴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3、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 4、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感冒等症状。 5、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以发热为初始症状,全身不适、乏力,没食欲,可咳嗽和咽炎。病情逐渐加重时,体温呈阶梯状升高,可在5—7天内升到39℃—40℃,此种发热出汗不多,也不伴寒战。部分病人

如何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腹泻?

的妈妈只要宝宝的便便所增加,就认为是腹泻,就开始给宝宝喂药,其实这里面存在着误区。时宝宝发生腹泻并不是由于疾病,而可能是由于饮食、天气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等所致,这属于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些宝宝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会在喂奶后后24小时排便5—10次,大便松散,奶块或少量粘液 。除腹泻外,宝宝无其它异常情况,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稳,体重按正常速率增加,无脱水表现,大便化验无异常。另外部分生理性腹泻可能是对新食物不适应,一般出现在奶粉的转换或者饮食不当等。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只要您悉心照顾,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