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按摩什么穴位 清热——曲池穴
高血压按摩什么穴位 清热——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的准确位置位于人体手肘弯曲有横纹的凹陷处。
左前臂屈曲90度,置于腹前,掌心向腹,用右手大拇指按在左侧曲池穴左前后方向的拨动。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拨动右侧曲池穴,可以平肝降火,清泄内热。
常按几个穴位提高免疫力
1、风池穴
(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2、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3、合谷穴
(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穴位按摩防皮肤干燥枯黄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面部与全身的经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帝内经》中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的说法。若以按摩手法刺激面部经穴和皮肤组织,不仅可调节局部或全身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还可以加速身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达到补充体内的水分和养分、改善气血流通、润泽皮肤的功效。
合谷穴、迎香穴为美容大穴,经常按摩,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拥有健康好气色。皮肤起皱脱皮伴有瘙痒症状时按摩曲池穴,可以活血清热,改善症状。
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取穴的方法简单易学,将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张成90度角,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对着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经常按摩合谷穴,可使本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合谷穴的按摩方法有4种,分别为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是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揉法是将拇指指腹放在合谷穴上,作轻柔和缓地揉动;一指禅推法是把拇指指端放在合谷穴处,以腕关节摆动,带动拇指作左右摆动;点法是把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伸直拇指压而点之。
虽然合谷穴的治疗效果非同一般,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于较强的刺激,特别是孕妇一般禁止按摩合谷穴。
迎香穴
迎香穴别名冲阳穴,为手足阳明之会。位于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迎香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
从医学的角度讲,按摩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
迎香穴的按摩方法有4种,其一: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再向逆时针按摩36圈,速度以每秒一圈为宜;其二: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点压比较有效,点压时间以每分钟一次为宜;其三: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翼两侧,做上下、呈三角形方向按摩,按摩时间以每分钟一次为宜;其四: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同时配合呼吸,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按摩至皮肤微微发热为宜。
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故本穴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之表邪,具有走而不守之性。按摩曲池穴不但能疏散表热,还能清解里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效。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取穴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肘,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曲池穴的按摩方法可参照合谷穴的按摩方法。
穴位按摩时可涂抹适量的润肤乳,按摩穴位位置准确时,穴位附近会有酸胀感向四周放射。按摩完后,会感觉到周身暖暖的,很舒畅。若能配合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水份,第二天早上起来,你会发现脸上的皮肤变得光泽水润了。
儿童头部按摩的方法
在头部,密布着许多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效,了解经络与穴位的位置、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头部按摩的养生祛病作用。
1、太阳穴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疾病,还可以减缓眼睛疲劳,促进血液与淋巴的循环,能美容肌肤。
2、印堂穴
在额部,在两眉头之间。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塞、鼻流浊涕、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塞、高血压等疾病。
3、安眠穴
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压之有凹陷并敏感而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失眠、后头痛、颈痛症。
4、鱼腰穴
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眼睛正上方,在眉毛尖。按摩该穴位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眼睑蠕动、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近视等疾病。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用左手掌或右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按摩此处可降血压、宁神清脑。
6、风池穴
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
7、曲池穴
先用右手再换左手,先后按揉肘关节处曲池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热、降血压。
半夜小孩发烧家里没药怎么办 按摩曲池穴
功效: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风止痒、清热消肿、疏通经络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曲池穴位置:位于胳膊肘横纹的尽头凹陷的地方。
按摩方法:以指腹按压或敲打1~3分钟,每日次数不限。
按摩三个穴位可排出体内毒素
迎香穴
别名冲阳穴,为手足阳明之会。位于鼻翼旁开约一厘米处(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迎香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从医学的角度讲,按摩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抵抗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按摩方法,其一,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再沿逆时针按摩36圈,速度以每秒一圈为宜;其二,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点压比较有效,点压时间以每分钟一次为宜;其三,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翼两侧,做上下、呈三角形方向的按摩,按摩时间以每分钟一次为宜;其四,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同时配合呼吸,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按摩至皮肤微微发热为宜。
曲池穴
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故本穴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之表邪,具有走而不守之性。按摩曲池穴不但能疏散表热,还能清解里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效。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取穴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肘,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曲池穴的按摩方法可参照合谷穴的按摩方法。
合谷穴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取穴的方法简单易学,将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张成90度角,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对着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经常按摩合谷穴,可使本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疾病减轻或消除。合谷穴的按摩方法有四种,分别为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是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揉法是将拇指指腹放在合谷穴上,轻柔和缓地揉动;一指禅推法是把拇指指端放在合谷穴处,以腕关节摆动带动拇指左右摆动;点法是把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伸直拇指压而点之。
缓解孕期手指麻木疼痛的按摩法
半数以上女性在妊娠期间都会有手指麻木疼痛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激素和血液循环改变造成的。这些症状一般在孕妇分娩之后都会自动消失。在妊娠期间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缓解手指麻木疼痛症状。
按摩选穴:指麻穴、曲池穴、手三里穴。
指麻穴位于手部,半握拳时在第5掌骨中点处。
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屈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按摩步骤
步骤一:孕妇先将双手用热水浸泡10分钟,之后擦干,在胸前上下摆动十指。接着,孕妇右手半握拳,用左手拇指指腹轻轻揉捏指麻穴2分钟。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左手的相同穴位。每曰3次。
步骤二:孕妇左臂弯曲,用右手拇指指腹适当用力按压左臂的曲池穴150次,用同样方法按压右臂的相同穴位。最后,孕妇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右臂的手三里穴150次,用同样方法按压左臂的相同穴位。
吹空调后发烧吃什么食物好 按摩退烧
功效:大椎穴可治,感冒、肩背痛、头疼、咳嗽、气喘。也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不管患了风寒感冒,还是因为其它病变造成的高烧不退,按摩这个穴位,就可快速退烧。按摩大椎穴还可以间接补充人体的肾中之阳,增强抵抗力。
大椎穴位置: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食指缓缓用力按压大椎穴,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反覆操作10~15次。
功效:十宣穴多用于急救,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按摩十宣穴具有缓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压、手指麻木等作用。
十香穴位置:十宣穴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至十宣穴变红变热。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3~5分钟为宜。
功效: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风止痒、清热消肿、疏通经络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曲池穴位置:位于胳膊肘横纹的尽头凹陷的地方。
按摩方法:以指腹按压或敲打1~3分钟,每日次数不限。
功效:合谷穴俗称〝虎口〞,为大肠经的原穴,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住的地方。按摩合谷穴最大的功效就是预防感冒,可以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增加身体抵抗力。
谷合穴位置: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按摩方法:将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即是合谷穴。每次按压100下,每天3次,按压至有酸麻感。
功效: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经常按摩外关穴,能够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缓解治疗耳鸣、头痛等症状。
外关穴位置:伏掌取穴,外关穴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2寸(两横指)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以会酸胀为主。
用毫同时针刺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等3个穴,是最好的降体温方法。
按摩3个穴位 有助于降血压
百会穴
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能够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达到降压作用。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能够调畅阳明经气血运行,发挥其平肝潜阳之功效。
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咽喉肿痛、上肢疼痛、麻木、发热、流行性感冒等。
现代研究表明,按摩曲池穴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产生降压作用。
取该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曲肘,肘横纹外端的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合谷穴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医学入门》称:“合谷主中风,搏风,筋急疼痛,诸般头痛、水肿。”
按摩合谷穴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镇静安神,对痛症、神志疾病、热证等有较好疗效。
合谷穴取穴方法:把一只手张开,将大拇指竖起来,用拇指中间的指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位置处,拇指向下一按,拇指尖点到的那一点就是我们要找的合谷穴。
用按摩穴位的方法增强抵抗力
1、风池穴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2、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3、合谷穴
合谷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灸5分~2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按摩曲池的作用与好处
经常按摩曲池穴是可以很好的调和气血,所以很多的女性朋友是可以按摩这些穴位来很好的调理身体,是可以很好的缓解痛经的问题,对于便秘以及肠胃不通、腹泻、呕吐等现象都是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提高的身心健康。
按摩曲池也是可以很好的清热解毒,是能够通上达下、通里表外,帮助清除身体内部的热量,是可以到达清风解表的效果。在春季是时候是可以很好的按摩这些穴位来疏通经络,对于一些疾病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也是可以防止感染问题出现。曲池穴它还具有疏通经理的作用和效果,有的时候骨头疼痛关节疼痛,都可以去按摩曲池穴,达到良好的疏通经络的效果,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可以适度的按摩,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在热感风寒,或者说感冒的情况下,按摩这个穴位是可以很好的消肿止痛,缓解咽喉的疼痛。
可以增强抵抗力的中医穴位
1、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2、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3、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4、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灸5分~2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头部7大穴位按摩手法及功效
1、太阳穴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疾病,还可以减缓眼睛疲劳,促进血液与淋巴的循环,能美容肌肤。
2、印堂穴
在额部,在两眉头之间。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塞、鼻流浊涕、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塞、高血压等疾病。
其它头部穴位的按摩手法及功效,下面继续为大家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3、安眠穴
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压之有凹陷并敏感而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失眠、后头痛、颈痛症。
4、鱼腰穴
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眼睛正上方,在眉毛尖。按摩该穴位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眼睑蠕动、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近视等疾病。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用左手掌或右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按摩此处可降血压、宁神清脑。
6、风池穴
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
7、曲池穴
先用右手再换左手,先后按揉肘关节处曲池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热、降血压。
按摩头部的功效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按摩3个穴位能治疗高血压
百会穴
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能够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达到降压作用。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能够调畅阳明经气血运行,发挥其平肝潜阳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咽喉肿痛、上肢疼痛、麻木、发热、流行性感冒等。现代研究表明,按摩曲池穴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产生降压作用。取该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曲肘,肘横纹外端的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合谷穴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医学入门》称:“合谷主中风,搏风,筋急疼痛,诸般头痛、水肿。”按摩合谷穴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镇静安神,对痛症、神志疾病、热证等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