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的形态特征
砂仁的形态特征
砂仁又叫阳春砂仁,长泰砂仁(福建)株高1.5-3米,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中部叶片长披针形,长37厘米,宽7厘米,上部叶片线形,长25厘米,宽3厘米,顶端尾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毫米;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
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长4-8厘米,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苞片披针形,长1.8毫米,宽0.5毫米,膜质;小苞片管状,长10毫米,一侧有一斜口,膜质,无毛;花萼管长1.7厘米,顶端具三浅齿,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6-2厘米,宽0.5-0.7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长宽约1.6-2厘米,白色,顶端具二裂、反卷、黄色的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基部具二个紫色的痂状斑,具瓣柄;花丝长5-6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药隔附属体三裂,顶端裂片半圆形,高约3毫米,宽约4毫米,两侧耳状,宽约2毫米;腺体2枚,圆柱形,长3.5毫米;子房被白色柔毛。
蒴果椭圆形,长1.5-2厘米,宽1.2-2厘米,成熟时呈紫红色,干后呈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为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花期:5-6月;果期:8-9月。
益智仁的形态特征
益智,多年生草本,高1-3m。叶柄短;叶片披针形,长20-30cm,宽3-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脱落性小刚毛,基残痕呈细齿状,两面无毛;叶舌膜质,二裂,长1-2cm,少数达3cm,被淡棕色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8-15cm,在花蕾时包藏于鞘状的总状苞片内;
花序轴被极短的柔毛;小花梗长1-2mm;苞片膜质,棕色;花萼管状,长约1.2cm,先端3浅齿裂,一侧深裂,外被短柔毛;花冠管与萼管几等长,裂片3,长圆形,长约1.8cm,上方1片稍大,先端略呈兜状,白色,外被短柔毛;唇瓣倒卵形,长约2cm,粉红色,并有红色条纹,先端边缘皱波状;侧生退化雄蕊锥状,长约2mm;雄蕊1,花丝扁平,线形,长约1.2cm,花药长6-7mm,药隔先端具圆形鸡冠状附属物;子房下位,密被绒毛。
蒴果球形或椭圆形,干时纺锤形,果皮上有明显的纵向维管束条纹,长1.2-cm,直径约1cm,不开裂,果熟时黄绿色或乳黄色。种子多数,不规则扁圆形,被淡黄色假种皮。花期2-4月,果期5-8月。
党参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2] 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长15-3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灰黄色,上端5-10厘米部分有细密环纹。
茎缠绕长约1-2米,直径2-4毫米,有多数分枝,侧枝15-50厘米,小枝1-5厘米,具叶,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无毛。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叶柄长0.5-2.5厘米,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1-6.5厘米,宽0.8-5厘米,端钝或微尖,基部近于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分枝上叶片渐趋狭窄,叶基圆形或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疏或密地被贴伏的长硬毛或柔毛,少为无毛。
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有梗。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状,裂片宽披针形或狭矩圆形,长1-2厘米,宽约6-8毫米,顶端钝或微尖,微波状或近于全缘,其间湾缺尖狭;花冠上位,阔钟状,长约1.8-2.3厘米,直径1.8-2.5厘米,黄绿色,内面有明显紫斑,浅裂,裂片正三角形,端尖,全缘;花丝基部微扩大,长约5毫米,花药长形,长5-6毫米;柱头有白色刺毛。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短圆锥状。种子多数,卵形,无翼,细小,棕黄色,光滑无毛。花果期7-10月。
朱砂根的形态特征
常绿小灌木, 不分枝或分枝少, 高 1~2m。有匍匐根状茎。
【叶】:纸质至革质,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或更长,宽2-3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短尖或楔尖,两面均秃净,有隆起的腺点,边常有皱纹或波纹,背卷,有腺体;侧脉12-18对,极纤细,近边缘处结合而成一边脉,但常隐于卷边内。
【花】:花序伞状或聚伞状,顶生,长2-4cm;花白色或淡红色,长4-6毫米;萼钝头,卵形或矩圆形,长1.5m,或更短点,有稀疏的腺点。花冠裂片披针状卵形,急尖,有黑腺点;雄蕊短于花冠裂片,花药披针状,背面有黑腺点;雌蕊与花冠裂片几等长。花期:6月。
【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有黑色的斑点;果柄长约1厘米 。
木瓜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米,树皮成片状脱落;小枝无刺,圆柱形,幼时被柔毛,不久即脱落,紫红色,二年生枝无毛,紫褐色;冬芽半圆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褐色。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8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刺芒状尖锐锯齿,齿尖有腺,幼时下面密被黄白色绒毛,不久即脱落无毛;叶柄长5-10毫米,微被柔毛,有腺齿;
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长约7毫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短粗,长5-10毫米,无毛;花直径2.5-3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披针形,长6-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长不及花瓣之半;花柱基部合生,被柔毛,柱头头状,有不显明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或稍长。
木瓜花
木瓜果实横切面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暗黄色,木质,味芳香,果梗短。花期4月,果期9-10月。[1]
苦瓜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卷苦瓜须纤细,长达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叶柄细,初时被白色柔毛,后变近无毛,长4-6厘米;叶片轮廓卵状肾形或近圆形,膜质,长、宽均为4-12厘米,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脉上密被明显的微柔毛,其余毛较稀疏,5-7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边缘具粗齿或有不规则小裂片,先端多半钝圆形稀急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叶脉掌状。雌雄同株。
雄花:单生叶腋,花梗纤细,被微柔毛,长3-7厘米,中部或下部具1苞片;苞片绿色,肾形或圆形,全缘,稍有缘毛,两面被疏柔毛,长、宽均5-15毫米;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柔毛,长4-6毫米,宽2-3毫米,急尖;花冠黄色,裂片倒卵形,先端钝,急尖或微凹,长1.5-2厘米,宽0.8-1.2厘米,被柔毛;雄蕊3,离生,药室2回折曲。
雌花:单生,花梗被微柔毛,长10-12厘米,基部常具1苞片;子房纺锤形,密生瘤状突起,柱头3,膨大,2裂。果实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瘤皱,长10-20厘米,成熟后橙黄色,由顶端3瓣裂。种子多数,长圆形,具红色假种皮,两端各具3小齿,两面有刻纹,长1.5-2厘米,宽1-1.5厘米。花、果期5-10月
美国大杏仁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巴旦木又称巴达木或巴旦杏,也有俗称薄壳杏仁,是新疆维吾尔人民最珍视的干果,主要产在天山以南喀什绿洲的疏附、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其别名甚多,
巴旦木 古时称扁桃、扁核桃、婆淡树,也有称:巴旦姆。为维语音译词。新疆巴旦杏是从古波斯(现今伊朗)传入。我国种植巴旦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酉阳杂俎》、《岭表录异》有记载考证,唐书文中载:偏桃出波斯国,波斯呼为婆淡树。长五六丈,周四五尺,叶似桃而阔大,三月开花,白色。花落结实,状如桃子,而形偏,故为之偏桃。其肉涩不可唆,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
砂仁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2] 株高1.5-3米,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中部叶片长披针形,长37厘米,宽7厘米,上部叶片线形,长25厘米,宽3厘米,顶端尾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毫米;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
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长4-8厘米,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苞片披针形,长1.8毫米,宽0.5毫米,膜质;小苞片管状,长10毫米,一侧有一斜口,膜质,无毛;花萼管长1.7厘米,顶端具三浅齿,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6-2厘米,宽0.5-0.7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长宽约1.6-2厘米,白色,顶端具二裂、反卷、黄色的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基部具二个紫色的痂状斑,具瓣柄;花丝长5-6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药隔附属体三裂,顶端裂片半圆形,高约3毫米,宽约4毫米,两侧耳状,宽约2毫米;腺体2枚,圆柱形,长3.5毫米;子房被白色柔毛。
蒴果椭圆形,长1.5-2厘米,宽1.2-2厘米,成熟时呈紫红色,干后呈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为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花期:5-6月;果期:8-9月。
黄芪形态特征
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2]
薏苡仁的形态特征
种仁宽卵形或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偶有残存的淡棕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有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1.5m,丛生,分枝多,基部节上生根。
叶互生;叶片长10~40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阔心形,中脉粗厚明显,边缘粗糙;叶舌短;叶鞘抱茎。总状花序自上部叶鞘内侧抽出,1至数个成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被于卵形硬质总苞中,成熟后渐变珠状。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形态特征
株高2-3米。叶片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具短 柔毛,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叶舌长5-10毫米,外被毛。
花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厘米,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在每一分枝上有花1-2 (3)朵;小苞片椭圆形,长3-3.5厘米,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期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长约2厘米,白色,顶粉红色,一侧开裂,顶端又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厘米,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顶端粉红色,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约2毫米,唇瓣匙状宽卵形,长4-6厘米,顶端皱波状,黄色而有紫红色纹彩;雄蕊长约2.5厘米;子房被金黄色粗毛;腺体长约2.5毫米。
果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厘米,被稀疏的粗毛,具显露的条纹,顶端常冠以宿萼,熟时朱红色;种子有棱角。花期:4-6月;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