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早产儿体重

早产儿体重

早产儿的体重往往会比较轻。一般来说早产儿的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小儿体重低下如何治疗

注意保暖

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困难,因此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早产锗衣着以轻柔软暖、简便易穿为宜,尿布也要柔软容易吸水为佳,所有衣着宜用带系结,忌用别针和钮扣。

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早产儿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一28℃,室内相对湿度55%一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精心喂养

目前各界较重视,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哺喂方法: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摄入量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以上摄入量为最大摄入量,如早产儿不能吃完,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补充,以保证蛋白质、热卡和水分的供给。

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奶方和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时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时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时一次,或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早产儿营养需要量的问题,是个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般认为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因早产儿安静代谢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儿大,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儿,所以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视情况逐步加多。

蛋白质:成熟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高于正常儿。

氨基酸:正常儿必需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因早产儿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无机盐:早产儿比成熟儿需要的多,因为胎儿的最后阶段,是无机盐增加的阶段,如:钙、磷、铁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产儿体内就会缺乏无机盐。

维生素:早产儿缺维生素E,易出现溶血性贫血,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儿,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早产儿食配方食品还是以母乳喂养好,待研究。总之早产儿的营养应因人而异。因情况不同,个体差异,营养上应结合个体情况细致考虑。

早产儿体重增长缓慢怎么办

早产儿体重增长慢,即使奶水不足也建议母亲尽量采用母乳喂养,事实上,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早产儿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特别是初乳)喂养。母乳内蛋白质含乳白蛋白较多,它的氨基酸易于促进宝宝生长,且初乳含有多种抗体,这些对早产儿尤为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会逐渐增加。

另外,早产宝宝的喂养量及喂养次数需要注意。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摄入量的足够与否,不像足月新生儿表现那么明显,因此必须根据宝宝的体重情况给予适当的喂养量。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应该经常称一称体重,观察早产儿体重的增加情况,是判断喂养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一般足月新生儿在最初几日内由于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体重略有减轻,这是正常现象。但早产儿此时体重的维持至关重要,要重视出生后的早期喂养,设法防止宝宝体重的减轻。

由于早产儿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喂养,一般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一次;2000-2500克体重的宝宝一天喂8次,每3小时喂一次。每日的喂奶量不同宝宝差别较大,新生儿期每日可喂奶10-60毫升不等。如宝宝生长情况良好,则夜间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这样可以在保证摄入量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夜间不喂的习惯。

对于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大家不必太过担心,只要能够保证婴儿营养充足,婴儿的体重一定会恢复到跟一般婴儿同样的增长,壹药网在此祝您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产儿标准体重是多少

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作为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2000克以上的早产儿长到2700克;出生时体重2000克以下的早产儿长到2500克左右,又没有格外的异常时,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按时间算,如果出生时体重只有1500—2000克的早产儿,体重长到2500克,一般需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早产儿体重已长到2500克以上,但还是比足月儿的抵抗力弱,所以绝不能疏忽大意。

早产宝宝发育指标及相关保健问题

一、早产儿的居家保健问题 宝宝的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应尽可能达到18摄氏度~20摄氏度,湿度为55%~60%。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差,预防感染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大扫除,并配合适当的乳酸蒸发消毒。另外,不能让病患者进入宝宝的居室。

二、早产儿的皮肤护理问题 宝宝皮肤娇嫩,应每日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以减少菌群聚集。洗澡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要换的衣物、洗护用品及调好水温等),洗澡过程要注意保温,动作迅速,脐残端未愈时,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脐部,以免污水进入,引起感染。洗澡完毕,应迅速用温热的干毛巾擦干宝宝身体,及时为他穿上衣服。宝宝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臀部,以免发生“红臀”现象。

三、早产儿体重标准 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早产宝宝身体虚弱,没有在妈妈的肚子里得到很好的保护,宝宝的体重标准变化是最明显的,爸爸妈妈们可以注意观察孩子的体重,还要多多注意孩子皮肤的护理和身体其他方面的护理问题,早产儿本就比别的婴儿要脆弱,所以合理的护理时必要的。

早产儿体重增加标准

早产儿体重增加标准

大多数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都小于2500克,所以对于早产儿能够增加体重也是非常关键的,那早产儿体重增加标准是怎样的?

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早产儿体重增长标准是第一个月一天长30g,早产儿的营养及喂养:目前各界较重视,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早产儿如何护理

1、如何给早产儿喂奶?

母乳是早产儿的首选食品。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富于必须氨基酸,尤其是早产儿所必须的胱氨酸、牛磺酸较高,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较低。

早产儿体重越小,胃容量越小,故应采取多次少量喂养的方法,缩短间隔时间。早产儿比足月儿生长发育快,一般到2岁时体重、身长可与同年龄的足月儿近似,个别体重过低者,迟到4岁才能相近。由于胎龄小样儿体重虽少但胎龄较大,故基础代谢率较高,热量需要多,胃容量相对大,吸吮力强,因此奶量可适当多些。

喂奶方法按早产儿具体情况而定。宝宝想吃,可以随时哺喂,按需哺乳也可使乳汁排空,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催乳素。妈妈可放松自己,以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躺着,哺乳时可以多运用抱枕或被子来支撑自己或宝宝。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婴儿来说,危害严重。

①直接哺喂母奶

出生体重较大已有吮吸能力的可试用此法。

②奶瓶喂养

只能用于体重较大、并已有吮吸力的早产儿。用小号奶瓶,奶液不易转冷。橡皮奶头要软,开孔2~3个,大小以倒置时奶液适能滴出为度。流奶过快,来不及吞咽,易致窒息。流奶过慢,吮吸费力,易使疲倦而拒食。

③胃管喂养

适用于吮吸吞咽能力不全,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孕周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g者,输入各种和人奶近似的氨基酸和脂类、10%葡萄糖、各种维生素和电解质,最多勿超过3天。

对于消化道畸形、手术后暂时不能喂养或严重的呼吸系疾病、低体重儿等摄入量不足者,也可采用消化道外颈静脉补充营养。

喂哺早产儿以母乳最为相宜,应尽量鼓励产妇维持母奶。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也可考虑用早产儿配方奶人工喂养。早产儿对糖的消化吸收最好,其次为蛋白质,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差。因此以半脱脂奶较为理想。

如何护理早产儿

1.科学喂养

对胎龄小、体重低的早产儿来说,纯母乳喂养可能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因此,在耐受母乳喂养后,最好添加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可以将其加入母乳中,调和后喂给孩子。

矫正月龄到4个月时,可以给宝宝添加米糊等碳水化合物,这有助于增强饱腹感,睡得安稳。矫正月龄达五六个月时,可以加蛋黄、肝泥等。需要提醒的是,纯吃母乳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要注意适当补充一些肝泥、肉泥等,严重时补充铁剂。

2.合理看护运动干预

早产儿体温调节较困难,看护时要特别注意温度调节,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4℃—28℃,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保持体温恒定在36℃—37℃。若宝宝体重低于2500克时,不要洗澡,可以每2—3天用食用油擦擦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

此外,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的正常发育。在出生后,可以让宝宝多练习俯卧,训练抬头;校正月龄达4个月时,可以练习翻身、坐;校正月龄达6个月,训练爬行;12个月时,开始学习站立。还可以帮助宝宝平躺在大球上,前后、左右、顺、逆时针摇晃大球,以增强宝宝的平衡能力。

3.早产儿体重标准

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

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4.早产宝宝的护理温度

早产的宝宝那就要相当注意了,要爸爸妈妈密切观察早产儿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

5.早产儿的居家保健问题

宝宝的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应尽可能达到18摄氏度~20摄氏度,湿度为55%~60%。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差,预防感染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大扫除,并配合适当的乳酸蒸发消毒。另外,不能让病患者进入宝宝的居室。

影响早产儿体重的因素

1 、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3、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

4、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 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5、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6、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

相关推荐

32周早产儿饮食

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哺喂方法: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摄入量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

为什么早产

为什么早产: 一、自发性早产 1、行为和心理因素 过量饮酒、吸烟、吸毒、不良饮食习惯、怀孕期间长期紧张的体力劳动、两次怀孕间隔较短、各种心理负担过重等,特别是当多种原因同时存在时,往往使早产风险增加。 2、社会因素 怀孕的年龄过小(< 17岁)或过大(> 35岁)、未婚、邻里关系紧张、教育程度较低等等。这些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尚不明确。 3、种族差异 非洲人比其他种族的早产率高,也更容易发生胎膜早破。不知道我国不同民族或地域间是否有差别。 4、既往早产史 如果前一胎为早产,再次发生早产的风险至少超过没有早产史

早产儿饮食要注意什么

一般认为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因早产儿安静代谢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儿大,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儿,所以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视情况逐步加多。 早产儿的饮食需要注意 蛋白质:成熟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高于正常儿。 氨基酸:正常儿必需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因早产儿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无机盐

婴儿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抚触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其机制可能是抚触时治疗信息会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觉器沿着神经传达到大脑,由大脑发出指令增加迷走神经活性,使胃泌素及胰岛素的释放增加。从而增加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抚触对婴儿实际上是间接增加了运动量,所以婴儿的食欲增强,摄入奶量增多,体重增长加快。 2、抚触还可增进婴儿β-内啡肽、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清素等分泌,也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3、抚触还能使婴儿哭闹持续时间缩短,激惹性减弱,紧张行为减少,运动节律增强,对睡眠障碍的婴儿能帮助 快入睡,睡眠更加平稳。 4、抚触

父母如何加强早产儿的营养

早产儿的身体组成与足月儿显著不同。早产儿身体脂肪比率可能少于1%的体重,而足月儿身体脂肪比率则约增至15 % ~16%。足月儿的能量储存接近7000kcal,其中约75%是脂肪。因此,足月儿更能处理出生前后的压力,且在没有严重代谢情况下,可储存能量以维持体温。 相比之下,早产儿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加上对胃容量的感受性差,且有胃排空延迟现象,肠胃蠕动也较弱。因此,营养目标在于提供足够的营养,使胎儿在出生后能跟得上在母体子宫内的生长速率,并且提供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素,避免因早产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面临

早产儿营养及喂养标准

早产儿的营养及喂养: 目前各界较重视,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哺喂方法: 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摄入量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

如何喂养早产宝宝

1.早产儿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 g、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2.母乳+母乳强化剂强化母乳喂养:目前国际上推荐纯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母乳强化剂以确保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指出胎龄

早产儿护理妈咪知多少

相比健康足月的宝宝,早产儿因为种种原因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的身体器官、体重都比足月的婴儿差一些,因此早产儿的护理也需要更加精细,妈咪们肩上的责任也就更大。妈咪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早产儿的相关护理知识吧! 1.早产儿吹不得风 早产儿多数情况之下都要在保温箱里过上一段时间,等各项体能特征发育正常之后,医生才会让父母带回家中抚养。因为他们过早地来到这个世界,各个器官发育尚未发育好,特别地娇嫩,一不小心就可能感染风寒。所以,妈咪们一定要注意,早产儿吹不得风,吹风容易受寒,早产儿不比足月生产的婴儿,抵抗力好,受寒后

早产儿吃什么好

一般认为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因早产儿安静代谢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儿大,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儿,所以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视情况逐步加多。 蛋白质:成熟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高于正常儿。 氨基酸:正常儿必需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因早产儿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无机盐:早产儿比成熟儿需要的

早产儿体重增长缓慢是怎么回事

1.疾病 包括感染而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如呼吸道感染等;先天性畸形造成的喂养困难,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还有慢性疾病的异常消耗,婴儿辅食可以米粥为主,但是一定要很稠,如同烂饭一样。如果给婴儿选用米粉,也要调成稠糊状。稀粥所含能量不足,每次进食如同水饱。建议在稠粥基础上,混入菜泥、蛋黄、肉泥等。但应保证每次进食稠粥应占一半。米粥、米粉易被婴儿消化吸收,但一定要稠,否则能量不足,阻碍婴儿成长。 2.母乳供应不足 一般称“母乳不足”,并非真正的乳汁不足,而是人为造成的乳汁分泌减少,如没有做到早吮吸,哺乳次数太少或吸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