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烧伤早期症状有哪些
烧伤的严重程度一般与烧伤的面积和深度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来判定烧伤程度以估计其预后效果。
Ⅰ度(红斑性):局部出现红斑及轻度水肿,无水疱,干燥,无感染。但皮肤有烧灼样疼痛,—般2-3日内症状消退,3-5日痊愈,脱屑,不留瘢痕。
Ⅱ度(水疤性):可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
浅Ⅱ度:有较大水疱、水肿,有剧痛,皮肤感觉过敏,如无并发感染,2周左右愈合,不留瘢痕,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水疤较小,水肿明显,有疼痛,皮肤感觉较迟钝。—般3-4周痊愈。可能会留瘢痕。
Ⅲ度(焦痂性):皮肤苍白或焦黄炭化,干燥,呈皮革样,皮肤疼痛轻,感觉迟钝。一般3-4周焦痂脱落,创面愈合较慢,多数需要植皮,愈合后可有瘢痕或畸形。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80%是在家庭中发生的,其中50%以上是儿童。常见造成烧伤的物品有电力、火、蒸汽、汽油、煤气、开水、炸药、沸汤、化学物品以及放射线等。3岁以下儿童的烧伤多为烫伤所致。
居家如何预防小儿烧伤
烧伤是小儿常见的居家意外伤害,由于小儿天生活泼好动,又缺乏自我保护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如果在皮肤接触热液、炽热的金属、火焰、蒸气、电流、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烧伤等意外事故。小儿烧伤以6个月-4岁的幼儿较为多见,统计数据显示,小儿烧伤以热液烫伤最为多见,火焰烧伤次之,电击伤、化学性烧伤较少见。小儿烧伤不仅会造成小儿肉体上的极大痛苦,严重的还会遗留疤痕,影响局部外观及功能,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或造成终身残疾,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那么居家要如何预防小儿烧伤呢?
居家预防措施之一:小儿使用澡盆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后加热水,以免小儿误踩入或坐入热水盆中造成烫伤。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长先放热水,还没加冷水时,小儿踩入或坐入热水盆中造成臀部、会阴及下肢烫伤。
居家预防措施之二:冬季取暖时应防止热水袋或保温壶内的热水渗漏,同时容器外应用较厚的布套妥善包好,不与小儿皮肤直接接触。这种烫伤新生儿比较多见。
居家预防措施之三:家居中一切温度较高的液体及其容器,如热汤、热稀饭、开水瓶等应放在小儿不能攀及或撞翻的安全地方,不要将小儿单独留在厨房中或火炉旁,不要抱小儿煮饭、炒菜,也不要抱着小儿吃饭,以防不慎造成烫伤。
居家预防措施之四: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有大人看护,不能让小儿单独玩耍。曾有小孩放鞭炮时造成手掌穿通伤,后果严重。
居家预防措施之五:教育小儿不随意摆弄家用电器,不玩耍和接近电源开关、插头、电线等,以免造成电烧伤。电烧伤,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居家预防措施之六:家里尽量不要存放化学物质,如硫酸等,以免引起化学性烧伤。化学性烧伤一般创面较深,留疤痕的可能性大。
综上所述,以上是居家预防小儿烧伤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做好小儿烧伤的预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康,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宣传和普及烧伤预防知识。
小儿烧伤当心休克
1、由于小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更不完全,而且从事体表面积单位计算,总血容量相对地比较少,因此小儿的调节机能以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均较成人差。烧伤后由于疼痛、脱水、血浆成分丢失,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的全身紊乱,远较成人重。烧伤休克发生率也较成人高。一般情况下,小儿烧伤面积大于10%者就有发生休克的可能。
2、小儿头面部烧伤容易发生休克:这是由于小儿头部面积相对较大,组织较疏松,血运丰富,渗出较其它部位多,且头面部肿胀易于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而缺点。
3、休克发生率与年龄有关: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的调节机能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也逐步增强。对烧伤面积超过40%的病儿,休克发生率都很高,但烧伤面积在40%以下的病儿,其休克发生率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在4岁以上和年龄在4岁以下的小儿休克发生率明显不同,年龄越小休克发生率越高。
4、小儿烧伤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原发性休克较多见,特别是头面、会阴等疼痛刺激敏感部位的烧伤。以后则转为继发性休克,常表现出: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或惊厥,尿少或无尿,四肢厥冷,而色苍白,发绀,毛细血管充盈迟缓、严重者全身皮肤蜡黄、并有花纹出现,脉搏快而细弱,可以增至每分钟180~200次以上,血压变低弱最后测不出来,继之心音变钝,心经减慢,最后出现循环呼吸衰竭。小儿烧伤休克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易用,如尿量,精神状态和皮肤颜色的变化,其次是参考血压、脉搏等。在观察精神状态时,应注意不同年龄表现也不一样。1岁以内多表现嗜睡。1~4岁多兴奋、躁动不安或反学常的安静。以后逐渐转入昏睡。4岁以上者则异常兴奋,多表现紧张和多话。
5、小儿高血压:小儿烧伤后约20%的病例有明显的血压上升,其原因不明,常在伤后7~10天出现,有时到植皮后才逐渐下降。大多数患儿没有症状,有时可出现头痛,甚至精神错乱。
烧伤的处理
烧伤早期处理
烧伤早期处理包括院前急救(现场急救和转运)和入院后的初期处理。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早期处理,可以减轻烧伤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烧伤患者后续治疗的基础,与烧伤患者治疗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烧伤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转运,现场急救是烧伤救治最早的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常导致烧伤加重或贻误抢救时机,给入院后的救治带来诸多不便,烧伤作用范围广则烧伤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则烧伤程度深,现场急救的基本要求是迅速终止热源致伤和应急处理,针对不同烧伤原因,采取相应急救措施。①首先检查可危及伤员生命的一些情况,如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中毒等,应迅速进行处理与抢救,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将病人撤离现场待复苏后进行后送,或转送就近医疗单位进行处理。②脱离现场。③判断伤情,估计面积和深度,判断伤情,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复合伤或中毒。④镇静止痛。⑤保持呼吸道通畅。⑥创面处理。⑦复合伤的处理。⑧补液治疗。⑨应用抗生素。转运原则上就地治疗为主,就地治疗必要性:危重烧伤病人休克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在转送危重烧伤病人的问题上,烧伤专业者达成基本共识,强调就地治疗,若无救治经验,也需先抗休克后转院。
化学烧伤的等级划分
1、轻度烧伤:二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0%以下,小儿占全身体友面糊的5%以下。
2、中度烧伤:烧伤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1%—30%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0%以下,小儿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6%—15%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5%以下。
3、重度烧伤: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3l%~50%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1%—20%,或合并全身情况较重,已有休克、复合伤、合并中毒、合并伤、个重度吸人性损伤;小儿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6%—25%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6%—10%。
4、特重度烧伤: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51%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21%以上。
皮肤烧伤怎么处理 认为烧伤只是皮毛损伤
研究表明,局部烧伤会引起全身性反应,成人烧伤面积20%、小儿烧伤面积10%以上,就有引起休克的可能。烧伤后心、肺、肾、胃肠等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现象叫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有专家建议把烧伤称为烧伤病,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进行综合治疗。
烧伤的治疗方法
1、轻度烧伤
最好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浸泡45MIN,创面用手术皂清洗、清创和彻底冲洗,清除大疱液体,随后用凡士林或磺胺嘧啶银纱布覆盖创面,再用厚吸水棉包裹,绷带包扎;每2~3天更换敷料以检查有无感染。
头面部、会阴部、单侧躯干烧伤,严重创面感染,适用暴露疗法。该法需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好,室温30℃左右,相对湿度40%左右,床上用品尽量消毒处理。创面避免受压,定期翻身,关节部位尽量制动。
2、全身治疗
如果成人的烧伤面积超过15~20%,而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的话,则有可能会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这个时候需要进行补液治疗。同时还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支持疗法。
3、烧伤的感染处理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凡创伤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发生改变,尤其是出现脓性分泌物,创面出现潮湿溶解,或有点状虫咬状变化,提示创面有感染迹象,应用抗生素治疗。
必要时需作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量应足,早期给药,多主张静脉给药,必要时,可2~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若有真菌感染,应给予抗真菌治疗。
小儿烧伤处理注意事项
小儿是烧伤烫伤的多发人群。作为父母,应充分了解婴幼儿心理行为特点和容易引起烧伤烫伤的原因、一般场所。烧伤创面的处理,基本与成人相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小儿烧伤处理注意事项
1、小儿皮肤娇嫩且薄,附件少,创面一经感染很容易加深。但小儿生长能力旺盛,只要处理恰当,有效地防治感染,创面愈合速度比成人快。例如小儿深二度创面如无感染,一般2周内可基本愈合,在成人则需3周左右。
2、小儿体温受环境影响,在气温较高时,包扎面积太大,易发生高热,甚至抽搐。故应多采用暴露疗法。但小儿多不合作。当烧伤面积较小时,尤其在四肢,采用包扎疗法,可便于护理和保护创面。对采用暴露治疗者,应适当约束固定。
3、小儿皮肤薄,自体皮供皮的厚度不超过0.3mm。在切取自体皮时,应尽可能薄些。植皮区要妥善固定,给予约束,以保证植皮的良好固定和生长。
4、创面用药时应注意:①由于小儿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相对地较成人为大,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使用面积不宜过广,以免引起药物吸收过多中毒。②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应妥为保护,尤其是使用浓度较高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以免药物刺激正常皮肤引起皮炎、湿疹或糜烂,甚至引起脓皮症,增加创面处理的困难。
5、创面在愈合过程中,皮肤瘙痒明显。在此期间,应注意对患儿采取制动措施,并设计保护刚刚愈合的创面,防止被患儿抓破,造成感染或遗留疤痕。
6、颜面、手及其它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应在休克期顺利度过以后,病情稳定的状态下,尽可能采取早期切痂植皮术。大面积三度烧伤的小儿,更应早期切痂植皮。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尽可能防止出血过多,缩短手术时间,保证输液与输血。
小儿烫伤严重程度如何分类
小儿烧伤面积的估计方法是根据小儿体表面积的特点:即头大、腿短而制定的。年龄越小,头的体表面积越大。两下肢体表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儿头部体表面积=9+(12-年龄)%,两下肢体表面积=41-(12-年龄),两上肢=2×9,躯干=3×9(含会阴部1%),臀部=5%。小儿手掌法估计体表面积与成人相同,占体表面积1%。
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如何分类?
目前临床多采用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讨论通过的分类法。
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5%以下的ⅲ度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在5%~10%的烧伤。
特重度烧伤:总面积25%以上,或ⅲ度烧伤在10%以上者。
但发现不同面积烧伤的休克发生率、败血症及死亡发生率均有所不同,并提出了小儿烧伤分类法的建议。
轻度: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无ⅲ度烧伤。中度:总面积10%~29%的ⅱ度烧伤,或5%以下的ⅲ度烧伤。重度:总面积30%~49%的ⅱ度烧伤,或5%~14%的ⅲ度烧伤。特重度:总面积50%以上的ⅱ度烧伤,或15%以上的ⅲ度烧伤。
烫伤的伤害程度分为几度?
烫伤后,先要区分伤害程度。伤害度共分为三度。ⅰ度烫伤时,幼儿皮肤有红、肿、痛现象;ⅱ度烫伤分浅ⅱ度和深ⅱ度两种,浅ⅱ度表现为皮肤红、肿、痛、有水泡。深ⅱ度局部出现坏死,皮肤苍白、干燥。ⅲ度烫伤表现局部发黑、发硬,皮肤失去弹性,愈合后有疤痕。
小孩烧伤怎么办
一.现场处理
1.缩短热力与皮肤接触时间,迅速扑灭火焰,抱起患儿脱离热源,脱掉已燃烧或被热液等浸湿的衣物。
2.在伤情允许的情况下,立即用冷水冲洗,用消毒单包裹创面,保持呼吸道通畅。
3.发生呼吸道梗阻时出现呼吸困难,气体交换不足,缺氧,表现烦躁不安,面色口唇青紫,心率增快。
明确诊断后应果断采取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吸氧。在成批烧伤的抢救
中,遇到呼吸道梗阻时应放宽气管切开指征,最短时间内转送到治疗单位。
二.早期处理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注意有无合并伤。估算烧伤面积,判断烧伤深度。
三.液体复苏治疗
小儿烧伤后出现休克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对患儿影响不大,多不需特殊处理。
防治休克:采取及早进行输液、供氧、镇静止痛、保暖等综合治疗。
四.创面处理
对于轻度烧伤,多在门诊进行创面处理、止痛、预防感染。必要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酌情给予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肢体、躯干等易于包扎部位:用紫草油或康复新液纱布贴敷后包扎。
面颈、会阴部小面积浅二度烧伤:用紫草油、中药京万红、康复新液或络合碘液涂伤口。注意保持干净,防止受压抓搔。
五.感染的防治
小儿烧伤创面极易受到污染。
一般采用预防性用药,可减少和控制广泛存在的金葡菌、大肠埃希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减少创面脓毒症的发生烧伤全身性感染多由创面引起,应根据创面和细菌种类选用有效药物,加强创面分泌物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六.镇静止痛
作用:减轻疼痛,稳定情绪。
适用于:
1.烧伤早期:同时可减轻伤后的应激反应。
2.每次大的换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