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肠道功能紊乱怎么办
肠炎肠道功能紊乱怎么办
(1)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新生儿HD24h未排出黑色胎便者占94%~98%,川中武司报道正常新生儿生后24h以内排胎便者占97.7%,过期产儿为100%,而24~48h以后排便者可能有器质性病变。由于病变肠管痉挛,胎粪无法通过狭窄区,以致大量潴留于乙状结肠形成腹胀。约有72%需经处理(塞肛、洗肠等)方能排便,经过治疗后有时患儿可以维持数天或1周排便功能,多数患儿又出现便秘。仅有少数病儿出生后胎便排出正常,1周或1个月后出现症状。
(2)腹胀:腹胀为早期症状之一,约占87%。新生儿期腹胀可突然出现,也可逐渐增加,主要视梗阻情况而定。至婴幼儿时期由于帮助排便的方法效果愈来愈差,以致不得不改用其他方法,久之又渐失效。便秘呈进行性加重,腹部逐渐膨隆。常伴有肠鸣音亢进,虽不用听诊器亦可闻及肠鸣,尤以夜晚清晰。便秘严重者可以数天,甚至1~2周或更长时间不排便。患儿呈蛙形腹,伴有腹壁静脉怒张,有时可见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诊时有时可触及粪石。至幼儿期腹围明显大于胸围,腹部长度亦大于胸部。。
(3)呕吐:新生儿HD呕吐者不多,但如不治疗,梗阻加重则呕吐可逐渐加重,甚至吐出胆汁或粪液。至婴幼儿期常合并低位肠梗阻症状,严重时有呕吐,其内容为奶汁、食物。最后由于肠梗阻和脱水需急诊治疗,经洗肠、输液及补充电解质后病情缓解。经过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又复出现。
肠道功能紊乱的食疗
1、鲫鱼梗米粥
鲫鱼1条,粳米50克。 鲫鱼煮汤备用。将粳米煮成稀粥,将成时加入鲫鱼汤再煮10~15分钟,食时调味。 作早晚餐食用,同时可食鱼肉。
2、橘皮内金散
橘皮100克,鸡内金20克。 上二味共焙干研末,贮瓶备用。 每日2次,每次5克,温开水化服。
3、梅花扁豆粥
粳米60克,扁豆(白扁豆尤佳)60克,梅花3~5克。 粳米、扁豆加清水煮成粥,加梅花稍煮片刻即可。 每日1次,空腹温服。
4、佛手蛋
佛手15克,茉莉花10克,鸡蛋2个。 先用清水煮鸡蛋一沸,捞出将蛋壳打破,再与佛手、茉莉花同煮15分钟即可。 吃鸡蛋,每日1次。
5、九制陈皮黄鱼
黄鱼1条(约250克),九制陈皮1袋,葱4根,姜4片,盐、味精适量。 黄鱼洗净,加九制陈皮、葱、姜、盐、味精、料酒等蒸熟。 佐餐食用。
胃肠道常见疾病有哪些
一、胃炎
胃粘膜的炎性变化,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
1、急性胃炎:最常见是急性卡他性胃炎,症状包括胃粘膜充血、水肿等,多由暴饮暴食和进食不洁食物引起。
2、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分为:
a、慢性浅表性胃炎:多为胃窦部的粘膜病变如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常见的幽门螺旋菌是一种主要病原因素。
b、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的萎缩性变化,胃腺减少致使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贫血。
二、溃疡病:是常见病之一,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两种。
三、肠道疾病:
1、急性肠炎:多由饮食不当、感染所致。
2、慢性肠炎:如结肠炎、肠结核等。常见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四、胃肠道功能紊乱:是胃肠综合症的总称,多由精神因素引起,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无器质性病变,主要是进食和排泄不正常,并伴随有失眠、焦虑、健忘、头痛等其它功能性症状。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如食管痉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肠易激综合症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起病多缓慢,病程多缠绵日久,症状复杂,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胃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连续性暧气,咽部异物感,两肋和胃脘部的胀闷、串痛,及胃内无以言状的不适感,无饥饿感或时而食欲旺盛,时而无食欲、胃内上冲上逆,打嗝、口干、口苦、胸闷、喜欢出长气、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
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肠易激惹综合征,为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左下腹,痛时可扪及条索状肿物,腹痛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灌肠后减轻。腹痛常伴有腹胀、排便不畅感或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可稀可干等症状。
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
有关本症的发病机制,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精神因素在本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如有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若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由于各人对外办刺激的耐受限度和反应方式不同,因此本症的类型和表现各异。暗示显然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可后遗胃肠道功能紊乱。中医认为,七情郁结,思虑过度,会导致人体气血紊乱,气机失调,肝木克土,可引起肠胃功能的减退,而造成本病的发生。
消化系统疾病: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病、急性胃肠炎、便秘;
饮食因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精神心理因素:对于成年女性、脑力劳动者、性格内向者、常处于神经过敏状态的人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易感人群。
胃肠道功能紊乱预防
从以下四方面去预防此病,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重视心理卫生,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
其次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磨切,并与唾液混合,减轻胃的负担,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尽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饮酒和吸烟;
第三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参与娱乐活动,学会幽默可以减少心理上的挫折感,求得内心的安宁,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
第四是生活起居应有规律,少熬夜,不过分消耗体力、精力,主动适应社会及周围环境,注意季节气候变化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避免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或发展。
肠道功能紊乱吃什么
1、益脾饼
配方:白术30克,干姜6克,红枣250克,鸡内金细粉15克,面粉500克。
制法:将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扎,与红枣共煮1小时,去掉药包,枣去皮、核,继续以小火煎煮,并把枣肉压成枣泥,放冷后与鸡内金粉、面粉混匀,加水适量,以常法烙成饼。
功效:健脾温中。
用法:可作点心或早晚餐食用。
2、羊肉大麦面片
配方:羊肉1000克,草果5克,生姜10克,大麦粉1000克,豆粉1000克。
制法:羊肉切块,草果切开,生姜拍碎,三者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熬汤。将大麦粉、豆粉加水,如常法制成面片。待羊肉煮熟后,加入大麦豆粉面片煮熟,调味即成。
功效:温中散寒。
用法:可佐餐服食或作主食,一次服不宜过多,以防胀气。
胃肠道功能紊乱预防
从以下四方面去预防此病,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重视心理卫生,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其次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磨切,并与唾液混合,减轻胃的负担,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尽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饮酒和吸烟;第三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参与娱乐活动,学会幽默可以减少心理上的挫折感,求得内心的安宁,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第四是生活起居应有规律,少熬夜,不过分消耗体力、精力,主动适应社会及周围环境,注意季节气候变化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避免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或发展。
肠道功能紊乱症状
1、神经性呕吐
多见于女性。患者往往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不费力,呕吐量不多,且不影响食欲和食量,常边呕边进食,因此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神经性呕吐可伴有癔病的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因此也称为癔病呕吐。
2、神经性暧气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暧气,致使不自觉地吞入大量空气而使症状更为明显,导致频频暧气,常有癔病色彩,当众发作。
3、神经性厌食
多为女性,主要为厌食或拒食,严重者有体重减轻。患者多数自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有时又自相矛盾地对食物甚感兴趣,甚至贪食饱餐,而后又偷偷呕掉。患者因长期少食,体重减轻可达原有体重的40-60%以致恶病质的程度。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饥饿感丧失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原因
1.饮食不规律
导致胃的蠕动功能紊乱,促进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导致胃炎或胃溃疡。
2.病理性原因
如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病、急性胃肠炎等等。
3.精神因素
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大脑皮层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
有很多种表现,上消化道的主要表现有上腹不适、疼痛、腹胀、呃逆、恶心、呕吐等等,还有些人有下消化道的症状,如腹部不适、排便不畅、便秘、腹泻、排气增多。主要还是以上消化道最为多见。
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
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若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脑-肠轴的紊乱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暗示和自我暗示是主要的发病因素。
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1、起病多缓慢,病程多缠绵日久,症状复杂,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2、胃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连续性暧气,咽部异物感,两肋和胃脘部的胀闷、串痛。3、胃内无以言状的不适感,无饥饿感或时而食欲旺盛,时而无食欲、胃内上冲上逆,打嗝、口干、口苦、胸闷、喜欢出长气、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4、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肠易激惹综合征,为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5、左下腹痛时可扪及条索状肿物,腹痛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灌肠后减轻。腹痛常伴有腹胀、排便不畅感或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可稀可干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