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是如何分级的

妊娠期糖尿病是如何分级的

a级:无症状,空腹血糖<7.2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曲线不正常。饮食治疗可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不需用胰岛素治疗。

b级:发病年龄>20岁,病程<10年,无糖尿病性血管病变。

c级:发病年龄在10~19岁,病程10~19年,无糖尿病性血管病变。

d级:发病年龄<10岁,或病程≥20年,伴有极轻度微血管病变(如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f级:并发糖尿病肾病。

r级:并发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妊娠期糖尿病的并发症

1.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都是对孕产妇和围生儿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存在互动关系。

2.早产

早产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9.5%~25%,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早产也是造成妊娠合并糖尿病围生儿病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糖尿病性巨大胎儿

糖尿病性巨大儿是糖尿病孕妇最多见的围生儿并发症,随着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增高,糖尿病性巨大儿及其围生期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近年来,妊期糖尿病的处理已获明显改善,但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率仍高,达25%~40%。

4.羊水过多

妊娠合并糖尿病羊水过多的发病率达13%~36%,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5.糖尿病急症

糖尿病急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nonketotic diabetic hyperosmolar coma,NDHSC),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diabetic lactic acidosis,DLA),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diabetic hypoglycemia)等几种,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上述糖尿病急症,但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特有的年龄段和生理特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的糖尿病又具有其固有的特点:

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并的糖尿病急症的种类主要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

②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主要见于一些患糖尿病的老年人,在妊娠期患者少见;糖尿病酒精性酸中毒同样少见。

③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常和各种并发症同时存在,但对于普通糖尿病患者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乳酸性酸中毒都缺乏足够认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

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的程度随妊娠的进展和妊娠的终止而发生变化,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急症的诱因具有妊娠期的鲜明的特色。

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禁忌。

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以保证孕妇的生命安全为基础,胎儿的安全放于次要地位。

6.妊娠合并糖尿病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糖下降,当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5mmol/L(45mg/dl)时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是个独立性疾病,多种原因可以导致低血糖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应用不当所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7.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孕妇由于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某些急,慢性并发症,使机体的防御功能显著减低,对感染的易感性比糖尿病孕妇明显增高,一旦发生感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必然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造成糖尿病恶化,危及母儿生命,在1921年前胰岛素问世之前,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十分严重的情况,大部分孕妇病情得不到控制,多死于感染,围生儿死亡率极高,随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妊娠合并糖尿病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感染导致的糖尿病病死率,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有明显地下降,但在未获良好控制的糖尿病孕妇中,高血糖仍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和急剧进展,因此,感染仍然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并成为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机型代谢紊乱的常见和重要原因,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常见感染:包括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产褥期感染及其他感染。

8.微血管疾病 胰岛素治疗恢复了糖尿病妇女的受孕力,随着糖尿病治疗与产科技术的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在胰岛素应用的早期,主要的担心急性并发症即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症的发生,糖尿病在小血管中引起变化,即微血管并发症逐渐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糖尿病孕妇代谢未获良好控制时受孕,妊娠期代谢进一步紊乱,可致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脑血栓,高血压等产生与加剧,孕产妇的预后与糖尿病病情有关,尤其与潜在的心血管或肾病等血管并发症相关,因此,随着糖尿病的分级进展,孕产妇的预后也越差,在有糖尿病的妊娠妇女中,视网膜疾病,肾脏疾病或神经疾病的发生率与非妊娠状态的糖尿病妇女相比,在流行病学中或在损害的严重程度上没有区别,糖尿病孕妇患有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不是受孕的禁忌证或终止妊娠的理由,但需要孕前咨询和在妊娠过程中周密的治疗方案,每月应进行眼科检查。

9.眼底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早的合并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的长短有关,一般患糖尿病至少10年后才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孕妇在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基础上,可继续妊娠,但必须定期到高危门诊复查,注意检查眼底;一旦出现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全身治疗难以改善眼底病变情况,必须考虑眼的局部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作为准妈妈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常识,因为妊娠期糖尿病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健康。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就是对病人的护理和饮食治疗共同施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要求与非孕期糖尿病的饮食所考虑的要有所不同,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基本由孕妇所供给,所以不能过分控制糖尿病孕妇的饮食。那么,如何才能合理均衡搭配饮食而又不影响血糖的升高,母子又能平安顺利度过妊娠期,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饮食管理的关键。

任何时候做运动都是对人体有益的。运动疗法一样适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运动不仅有利于母子的健康,更加有益于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应该多到户外走走,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适当做些小的运动。

孕期补太猛5个孕妇1个糖妈

如果产妇及家属还不重视,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怀孕生产而早早过上“糖尿病”的生活。据了解,如今,将近两成的孕产妇在怀孕期间被查出为“妊娠期糖尿病”,若产前和产后没有更加重视该病,将会从此被“糖尿病”缠住终生。

疑问

孕期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25岁的产妇刘爽怀孕10周了,胎儿一切正常。本来一家人都挺喜庆的,但最近检查时,她查出了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据医生告诉她,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具有二型糖尿病的特征,因此她的饮食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整,以确保生产后血糖可以稳定,以及最终达到“可逆”的效果。

据介绍,近些年,妊娠期糖尿病越来越多的干扰着产妇的健康。它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生理因素,即胎盘激素对抗胰岛素的结果;孕妇本身有潜在的糖尿病因素,如肥胖、有遗传病史等;过度的饮食,吃太多含糖食品等三大类原因导致的。

数据

近2成孕妇“中招”

“妊娠期糖尿病是近年来在孕妇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但事实上,它对产妇和胎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高血糖容易引起胎儿死亡。同时,产生巨大婴儿的比例达到了20%至40%,让手术生产的几率大增。而新生儿长期在高血糖的母体中,一旦脱离母体,会产生新生儿低血糖,危及生命。

从临床来看,怀孕期间有妊娠期糖尿病症状的孕妇在15%至20%之间,“这个比例其实是很高的。”不仅人数多,同时,这种疾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妈妈患上这个病的也大有人在。”据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最高发的人群是33至40岁之间的大龄产妇。

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怀孕6至12周内就会有所表现,因此孕妇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状况,和医生及时沟通。“虽然这个比例高,但是,如果注意控制,很多人还是可以在生产后通过一定的调理,让孕期糖尿病达到可逆的结果。”石芳鑫说,但很多产妇生产后,只顾着照顾孩子,而忘记了对自身的复查,导致一段时间后,血糖再也降不下来,早早成为了糖尿病患者。

每周增1公斤者要注意

一般的孕妇体重增加在10至15公斤左右是正常的。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很高,则要注意控制体重,以避免增加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

一般,怀孕前20周的孕妇,每周体重增加0.3公斤左右是标准的;20周后,每周体重增加0.4公斤是标准的。“如果每周体重增加1公斤左右,这样的产妇则增长的过多,胎儿的体重也会偏大,容易让生产变得困难。”

“有人说,孕期糖尿病是吃出来的,这种说法虽片面,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孕妇一个人吃两个人的份儿,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要对孕期饮食做好科学的调配,比如鸡蛋,一天吃1至2个就完全足够了。同时,还要注意分餐饮食,少食多餐。孕期做一定量的科学运动也是控制体重的好方法。

“但这些都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只要勤沟通,注意到这方面问题,就可以对妊娠期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对待。”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会复发吗

妊娠糖尿病产后会恢复。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类型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或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也就是先怀孕,后发生的糖尿病。约占孕妇的1%一5%。多发生在妊娠的第24—28周。分娩结束后,多数患者会恢复正常、糖尿病症状消失。约有20%的患者产后数年或数十年发展为2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分娩后多数能恢复正常,糖尿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据研究在产后6—8周检测空腹血糖和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大约只有8%葡萄糖耐量异常。所以及时复查血糖和葡萄糖耐量恢复正常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仍应适当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防止发展为2型糖尿病。

发生妊娠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的总称,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不良可以导致严重的母体和胎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目前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种族、不良生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年龄因素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Vereellini等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发现,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P<0.01=。

2、肥胖因素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目前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由于目前向心性肥胖越来越受到重视,腰围、髋围和腰髋比(waist-hipratio,WHR)已经成为重要的指标,特别是WHR。Jang等研究结果显示,BMI≥20.9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BMI≤19.1者的2倍。Berkovitz等研究发现,BMI>32.9的孕妇的糖尿病的危险是BMI于27.3~32.9组的2。82倍,是BMI<27.3者的3.82倍。Branchtein等对孕28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的一项研究显示,WHR和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前者为0.06,后者为8cm,血糖水平分别升高0.11mmol/L和0.13mmol/L。Zhang等以WHR0.629~0.705为参考对妊娠前孕妇WHR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WHR0.706~0.742组相对危险度为2.74,WHR0.743~1.020组为4.02。该研究说明,WHR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3、种族因素

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4、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产科因素中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高产次、巨大儿、死产史、重要的先天畸形和妊娠期糖尿病史,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的2.0倍、5.8倍、8.5倍、22.5倍和23.2倍。

温馨提示:妊娠期糖尿病是于妊娠期诊断的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总和。糖耐量减低的程度随妊娠进展而不同,多数孕妇于产后糖耐量很快恢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再次妊娠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同时产后糖耐量恢复正常的妇女多年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很高。总之,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很复杂,而且这些因素与非妊娠期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妊娠糖尿病的8大危害

难产或剖宫产

当孕妇血糖被有效控制时,胎儿体重就会接近正常,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也会顺利分娩,但若血糖未能有效控制,出现巨大儿,易发生相对头盆不称,不能正常分娩,只好采取剖宫产,虽然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剖宫产是安全的,但任何手术都会带来并发症,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孕妇。

感染机会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尤其是会阴部、生殖道、膀胱尿路感染等。一旦发生感染,抗生素治疗是最好的方法,但许多抗生素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要自作主张,擅用抗生素,而应该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可能出现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此时孕妇的血压增高,全身水肿,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一旦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仅要有效控制血糖,而且必须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包括住院及卧床休息,相应药物治疗。

妊娠结束后的糖尿病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来说,一种较为严重的后果是分娩后糖尿病仍旧存在。约2%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糖尿病并未消失。约8%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糖尿病好转,但出现“糖耐量异常”,即血糖较正常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约60%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症状消失,血糖正常,但在以后的岁月里还可能发生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者。

巨大儿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液内过多的葡萄糖会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得胎儿产生大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高血糖及高胰岛素导致胎儿体重增加,因而出现巨大儿,分娩的难度增大,往往需要剖宫产。

出生后低血糖

产妇高血糖促使胎儿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但分娩后,孕妇的血糖已不能进入婴儿身体内,但新生儿仍然分泌大量胰岛素,造成低血糖发生。因此,如果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小时内医师会检查血糖。

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皮肤会微微发黄,这是由于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未能及时排除造成的,在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黄疸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发育不理想,因而不能及时清除胆红素,黄疸会非常明显,并逐渐加重,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

死胎或早产

妊娠期糖尿病还会造成死胎或早产,如果孕期血糖控制好,宝宝出生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并不比正常妊娠出生的宝宝大。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的总称,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不良可以导致严重的母体和胎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目前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种族,不良生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年龄因素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Vereellini等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发现,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P<0.01)。

2.肥胖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目前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由于目前向心性肥胖越来越受到重视,腰围,髋围和腰髋比(waist-hipratio,WHR)已经成为重要的指标,特别是WHR,Jang等研究结果显示,BMI≥20.9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BMI≤19.1者的2倍,Berkovitz等研究发现,BMI>32.9的孕妇的糖尿病的危险是BMI于27.3~32.9组的2.82倍,是BMI<27.3者的3.82倍,Branchtein等对孕28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的一项研究显示,WHR和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前者为0.06,后者为8cm,血糖水平分别升高0.11mmol/L和0.13mmol/L,Zhang等以WHR 0.629~0.705为参考对妊娠前孕妇WHR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WHR 0.706~0.742组相对危险度为2.74,WHR 0.743~1.020组为4.02,该研究说明,WHR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3.种族

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4.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产科因素中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高产次,巨大儿,死产史,重要的先天畸形和妊娠期糖尿病史,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的2.0倍,5.8倍,8.5倍,22.5倍和23.2倍。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很复杂,而且这些因素与非妊娠期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随着女性生育年龄推后,加上二孩政策的放宽,最近几年高龄孕妇增加了很多。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邸阜生主任告诉记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如果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则称糖尿病妊娠。

传统的统计结果,是3%—10%的孕妇会患妊娠期糖尿病,目前临床上的数据远高于此。尤其是头胎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二胎的时候90%以上的概率都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所以二胎孕妇要特别注意,最好在12周就做糖尿病的筛查。

怀孕24—28周之间做筛检

由于糖尿病孕妇空腹血糖可能正常,所以,仅根据空腹血糖来判断妊娠期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目前主张在妊娠24—28周进行50克糖筛查。50克糖筛查血糖值正常者,可于糖代谢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即妊娠32—34周进行复查,以免漏诊。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有不良孕产史如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死胎、早产、胎儿畸形、巨大儿等;孕妇年龄较大,大于30岁;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孕期反复尿糖阳性;反复生殖道、泌尿系感染;羊水过多;估计胎儿大于孕周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要进行重点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要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危害较大,确诊糖尿病孕妇,及早治疗。对于轻症早期患者,饮食控制+运动就有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如果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需要启动胰岛素治疗。将孕妇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是降低母儿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临床上有这样的特点,瘦孕妇血糖好控制,少量的胰岛素就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血糖易波动发生低血糖,要特别注意监测;胖孕妇使用胰岛素量大,但很少出现低血糖,风险少,饮食控制容易有很好的效果。

妊娠糖尿病的危害

出生后低血糖

产妇高血糖促使胎儿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但分娩后,孕妇的血糖已不能进入婴儿身体内,但新生儿仍然分泌大量胰岛素,造成低血糖发生。因此,如果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小时内医师会检查血糖。

妊娠结束后的糖尿病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来说,一种较为严重的后果是分娩后糖尿病仍旧存在。约2%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糖尿病并未消失。约8%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糖尿病好转,但出现“糖耐量异常”,即血糖较正常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约60%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症状消失,血糖正常,但在以后的岁月里还可能发生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者。

巨大儿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液内过多的葡萄糖会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得胎儿产生大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高血糖及高胰岛素导致胎儿体重增加,因而出现巨大儿,分娩的难度增大,往往需要剖宫产。

出生后低血糖

产妇高血糖促使胎儿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但分娩后,孕妇的血糖已不能进入婴儿身体内,但新生儿仍然分泌大量胰岛素,造成低血糖发生。因此,如果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小时内医师会检查血糖。

死胎或早产

妊娠期糖尿病还会造成死胎或早产,如果孕期血糖控制好,宝宝出生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并不比正常妊娠出生的宝宝大。

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的总称,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不良可以导致严重的母体和胎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目前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种族、不良生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年龄因素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Vereellini等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发现,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P<0.01=。

2.肥胖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目前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由于目前向心性肥胖越来越受到重视,腰围、髋围和腰髋比(waist-hipratio,WHR)已经成为重要的指标,特别是WHR。Jang等研究结果显示,BMI≥20.9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BMI≤19.1者的2倍。Berkovitz等研究发现,BMI>32.9的孕妇的糖尿病的危险是BMI于27.3~32.9组的2.82倍,是BMI<27.3者的3.82倍。Branchtein等对孕28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的一项研究显示,WHR和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前者为0.06,后者为8cm,血糖水平分别升高0.11mmol/L和0.13mmol/L。Zhang等以WHR 0.629~0.705为参考对妊娠前孕妇WHR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WHR 0.706~0.742组相对危险度为2.74,WHR 0.743~1.020组为4.02。该研究说明,WHR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3.种族 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4.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产科因素中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高产次、巨大儿、死产史、重要的先天畸形和妊娠期糖尿病史,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的2.0倍、5.8倍、8.5倍、22.5倍和23.2倍。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很复杂,而且这些因素与非妊娠期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二)发病机制

妊娠期糖尿病是于妊娠期诊断的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总和。糖耐量减低的程度随妊娠进展而不同,多数孕妇于产后糖耐量很快恢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再次妊娠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同时产后糖耐量恢复正常的妇女多年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很高。综合以上妊娠期糖尿病的特点和妊娠期糖尿病病因学特点,妊娠期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许多方面相似,胰岛素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在研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时,还要考虑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条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妊娠期间特殊的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1.孕妇与糖代谢有关的内分泌和代谢变化

(1)孕妇内分泌腺体的变化:妊娠期胰岛增大,β细胞数目增多,孕中期血浆胰岛素水平开始增高,孕末期达高峰,同时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同样增高。垂体的体积和重量由第7孕周开始,最终体积增加20%~40%,重量增加1倍。垂体分泌的垂体促乳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增加。妊娠期甲状腺呈均匀性增大,孕期增加65%,血液中结合型T3和T4的总量增加,而游离T3和T4的水平不变或略低。妊娠期肾上腺体积虽然无明显增大,但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明显升高,但游离激素水平并不升高。

(2)胎盘的内分泌作用:胎盘除作为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以外,还是妊娠期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胎盘合成和分泌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均与糖代谢有关,胎盘生乳素最重要。胎盘生乳素能加速脂肪分解和氧化,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加速肝脏利用甘油和脂肪酸产生糖原;胎盘生乳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外周作用,使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下降,升高血糖,以利胎儿利用。另外胎盘还合成胎盘胰岛素酶,胎盘胰岛素酶可以使胰岛素降解为氨基酸而失去活性。

妊娠期母体各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激素变化和胎盘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中,仅胰岛素具有降糖作用,而胎盘生乳素、胰高血糖素、胎盘分泌的甾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另外胎盘胰岛素酶还可以加速胰岛素降解,更加削弱了降糖机制的能力。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妊娠期的糖代谢呈现以下特点:①孕妇处于相对低血糖状态,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是由于胎儿对葡萄糖的大量需求和孕妇肾脏由于肾糖阈的下降而过量滤出,所以孕妇经常出现低血糖特别是在饥饿时。低血糖随妊娠的进展而加剧,非妊娠期间的血糖值高于早期妊娠,而早期妊娠高于晚期妊娠。②孕妇处于低血糖状态,低血糖可以导致胰岛素分泌量下降,又由于血容量的增加,出现低胰岛素血症,低胰岛素血症引起脂肪分解,使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升高,所以孕妇容易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③血糖和血胰岛素比值下降。血糖下降是导致血糖/胰岛素比值下降的一个原因,而导致该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总量所需的增加。④妊娠期妇女给予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峰值高于非妊娠期妇女并延迟到达,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也较长,血胰岛素的浓度变化与血糖变化类似。根据糖耐量试验,相同的糖负荷,孕妇释放的胰岛素量明显多于非妊娠状态,所以孕妇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但这种胰岛素抵抗是多种其他激素拮抗的结果,并非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和第二信使系统异常所致。同时应该强调,这种胰岛素抵抗是正常的和生理性的,它能在维持孕妇代谢平衡和血糖正常的情况下保证胎儿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2.胰岛素分泌相对缺陷和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是以遗传、年龄和肥胖等因素为基础,由妊娠这一特定环境或内分泌代谢状态决定的糖耐量异常综合征,其重要特点如下:①妊娠期发生;②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的水平不断变化;③妊娠结束后多数糖耐量减低恢复;④再次妊娠则糖尿病的发生率很高;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年以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很高;⑥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在研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妊娠这一特殊的生理状态,同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能更好地揭示2型糖尿病的秘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考虑主要为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1)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孕妇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妊娠晚期约为非妊娠期的2倍,但是妊娠期糖尿病者胰岛素分泌增加量相对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除空腹胰岛素水平相对增加量减少外,糖负荷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或胰岛素/葡萄糖比值或胰岛素原指数下降。目前,这种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的原因不清,可能与患者的遗传异质性有关。这种遗传异质性在非妊娠的状态下保持静止状态,在妊娠的刺激下,转变成显性状态,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的情况,妊娠终止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除了妊娠,其他因素如年龄增长、体重增加的等同样可以导致该遗传异质性的激活。

(2)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一样,妊娠期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也需要考虑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等多环节和多因素的过程,各个环节和因素造成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和特点也应该按照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去分析。由于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年后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关系,所以二者的许多病因和机制应该是相同或相似的;相反,部分患者糖耐量恢复正常而且以后不发展成糖尿病,所以二者又有不同之处。

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前糖耐量正常,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妊娠结束后糖耐量恢复正常,所以妊娠对糖耐量的影响很关键。妊娠期间高胰岛素水平是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标志之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是造成这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间,大量升糖激素产生,如垂体激素、胰高血糖素、胎盘生乳素和甾类激素等等。妊娠期间,血液中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加,二者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功能。胎盘分泌胰岛素酶,可以降解胰岛素。在糖耐量正常的孕妇,上述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血糖和糖耐量正常,而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上述机制中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均可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它以一定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为背景,在妊娠这一特殊的生理条件发生的以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必须与2型糖尿病相结合,而妊娠期糖尿病的跟踪研究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和发病过程的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区别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者也在增加,另外,由于孕期糖尿病筛查的广泛开展,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也升高。今后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率会持续升高,患有糖尿病妇女的妊娠问题,会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就跟大家说说,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之间有什么区别?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的总称,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不良可以导致严重的母体和胎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目前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种族、不良生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专家研究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2、肥胖,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3、种族,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4、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疾病

1.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都是对孕产妇和围生儿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存在互动关系。

2.早产 早产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9.5%~25%,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早产也是造成妊娠合并糖尿病围生儿病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糖尿病性巨大胎儿 糖尿病性巨大儿是糖尿病孕妇最多见的围生儿并发症。随着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增高,糖尿病性巨大儿及其围生期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近年来,妊期糖尿病的处理已获明显改善,但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率仍高,达25%~40%。

4.羊水过多 妊娠合并糖尿病羊水过多的发病率达13%~36%,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5.糖尿病急症 糖尿病急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nonketotic diabetic hyperosmolar coma,NDHSC),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diabetic lactic acidosis,DLA),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diabetic hypoglycemia)等几种。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上述糖尿病急症,但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特有的年龄段和生理特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的糖尿病又具有其固有的特点: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并的糖尿病急症的种类主要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②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主要见于一些患糖尿病的老年人,在妊娠期患者少见;糖尿病酒精性酸中毒同样少见。③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常和各种并发症同时存在,但对于普通糖尿病患者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乳酸性酸中毒都缺乏足够认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的程度随妊娠的进展和妊娠的终止而发生变化,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急症的诱因具有妊娠期的鲜明的特色。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禁忌。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以保证孕妇的生命安全为基础,胎儿的安全放于次要地位。

6.妊娠合并糖尿病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糖下降,当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5mmol/L(45mg/dl)时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是个独立性疾病,多种原因可以导致低血糖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应用不当所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7.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孕妇由于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某些急、慢性并发症,使机体的防御功能显著减低,对感染的易感性比糖尿病孕妇明显增高。一旦发生感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必然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造成糖尿病恶化,危及母儿生命。在1921年前胰岛素问世之前,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十分严重的情况,大部分孕妇病情得不到控制,多死于感染,围生儿死亡率极高。随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妊娠合并糖尿病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感染导致的糖尿病病死率、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有明显地下降。但在未获良好控制的糖尿病孕妇中,高血糖仍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和急剧进展。因此,感染仍然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并成为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机型代谢紊乱的常见和重要原因。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常见感染:包括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产褥期感染及其他感染。

8.微血管疾病 胰岛素治疗恢复了糖尿病妇女的受孕力。随着糖尿病治疗与产科技术的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在胰岛素应用的早期,主要的担心急性并发症即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症的发生。糖尿病在小血管中引起变化,即微血管并发症逐渐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糖尿病孕妇代谢未获良好控制时受孕,妊娠期代谢进一步紊乱,可致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脑血栓、高血压等产生与加剧。孕产妇的预后与糖尿病病情有关,尤其与潜在的心血管或肾病等血管并发症相关。因此,随着糖尿病的分级进展,孕产妇的预后也越差。在有糖尿病的妊娠妇女中,视网膜疾病、肾脏疾病或神经疾病的发生率与非妊娠状态的糖尿病妇女相比,在流行病学中或在损害的严重程度上没有区别。糖尿病孕妇患有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不是受孕的禁忌证或终止妊娠的理由,但需要孕前咨询和在妊娠过程中周密的治疗方案,每月应进行眼科检查。

9.眼底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早的合并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的长短有关。一般患糖尿病至少10年后才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孕妇在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基础上,可继续妊娠,但必须定期到高危门诊复查,注意检查眼底;一旦出现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全身治疗难以改善眼底病变情况,必须考虑眼的局部治疗。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孕期疾病,在孕期孕妇发生的血糖升高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在分娩过后会自然治愈。想要详细了解什么是妊娠糖尿病,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绍。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与一般糖尿病的发病时间不同,这是一种在孕期发生的血糖升高现象。在所有血糖偏高的孕妇中,只有两成左右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即怀孕前就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在分娩过后会自然治愈,但是等到步入中老年后,这类孕妇患2型糖尿病的机率会变大。一般来说,孕期两次测出空腹晨尿血糖呈阳性的妇女患病的可能性极大。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公布的最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高血糖标准分别是60分钟>10.0mmol/L,120分钟>8.5mmol/L。

孕妇应警惕孕期糖尿病

所谓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妊娠期随着孕期进展,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是使孕期糖尿病容易发生的原因。现在城市的女性怀孕年龄偏大,平时工作中运动偏少,妊娠后营养容易过剩。这些也造成妊娠期糖尿病高发。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胎儿的影响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对母儿影响较小。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较大。

相关推荐

孕妇酮体过高糖尿病吗

情况妊娠糖尿病原来没有糖尿病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发生血糖升高和葡萄糖耐受性异常,称为“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与饮食关系十分密切的疾病, 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一样,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对糖尿病的控制特别重要。但因为妊娠时母亲不仅自己需要营养,而且还要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孕妇饮食的要求与其他糖尿病又有所不同。如何均衡饮食以保证有效控制血糖,使孕妇和胎儿顺利的通过妊娠,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的关键。血糖过高就会出现糖尿,酮体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而脂肪分解过多的引起的。医生说只要少吃多餐对的。餐次分配对于维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过扩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病中可能出在其他类型糖尿病,只在妊娠中显现而已,所以要求再产后6周以上重新按照常规诊断表现进行确认。

妊娠糖尿病怎么引起

1.年龄因素高龄妊娠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Vereellini等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发现,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 2.肥胖肥胖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

妊娠糖尿病能吃草莓吗

适量吃。 妊娠糖尿病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百分之一到三。妊娠糖尿病系高危妊娠,它严重危害母儿的健康。妊娠期糖尿病靠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就能够控制住血糖,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孕妇如果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草莓可以吃的,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一次不要吃太多,一般吃2个即可。建议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饮食上最好选择含糖量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原因有什么呢?妊娠糖尿病跟普通的糖尿病不同,妊娠糖尿病会影响到两个生命的健康,所以对于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大家一定的多注意才行,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1、肥胖:肥胖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2、种族: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

糖耐量检查重要性

糖尿病由于胰腺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造成的。胰岛素控制着你血液中糖的含量,并使你的身体能够储存没有立即用于能量消耗的糖份。 在孕期,特别大概5个月以后,宝宝的生长开始加快,你的身体必须产生额外的胰岛素,来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你的身体跟不上这种变化,你就可能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宝宝的生长需要葡萄糖形式的糖份,但糖份过多可能会使他生长过速。宝宝过大会使妈妈的分娩难度增加,很可能需要接受剖腹产,而剖腹产又会使宝宝出现新生儿黄疸和呼吸窘迫综合征问题的风险提高。 在使用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前,妊娠期糖尿病

高血糖的原因 妊娠反应使血糖升高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由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它因为妊娠时胰岛功能发生变化,糖耐量减低,引起血糖增高。

孕期糖尿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有: 1、妊娠期糖尿病可使胎儿的死亡率增高。 研究认为,胎儿的死亡率增高主要与孕妇的血糖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能严格地控制血糖,并在妊娠的晚期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可以降低胎儿死亡率的。 2、妊娠期糖尿病可形成巨大胎儿。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期,此时胎儿的器官已经形成,因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可导致其过度发育,从而形成巨大胎儿。 3、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孕育的胎儿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如脊柱裂、脑积水、先天性、肛门闭锁等。 4

糖尿病怎么预防

公众可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来预防糖尿病: (1)学习糖尿病预防知识; (2)保持健康体重; (3)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和加强运动; (4)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运动和早期干预糖调节受损,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5)如果您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症状,应主动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妊 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特发的疾病,一部分患者分娩结束后血糖会自动慢慢恢复正常,但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比正常的要大。肥胖

如何治疗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一种特殊的糖尿病,指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患有妊娠糖尿病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的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么如何治疗妊娠糖尿病呢?很多患者都会问,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如何治疗妊娠糖尿病?介绍如下; 1、饮食控制。8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仅需饮食控制就能维持正常血糖,主食应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早餐量宜少,少吃含淀粉类食品,多摄入富含纤维素食品。 2、控制血糖。妊娠期糖尿病如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合并症,胎儿宫内情况正常,可在接近预产期终止妊娠,若血糖一直控制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