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障碍是怎么回事
儿童生长障碍是怎么回事
生长障碍的病因极为复杂,为了便于诊断,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类。
1.体型匀称的身材矮小
(1)体型匀称,生长速度正常:如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或青春期延迟、家族性身矮、低出生体重矮小。
(2)体型匀称,生长速度减慢:
1)全身性疾病:常见于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肝吸虫病、疟疾等)、感染(如结核病、慢性肠炎或痢疾)、吸收不良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以及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等。
2)内分泌疾病:主要见于垂体、卵巢及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等。如垂体性侏儒、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Turner syndrome)、Laron综合征、性早熟、晚发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糖尿病患儿治疗中长期胰岛素用量不足亦可出现身材矮小。
3)精神因素引起身材矮小:由于家庭或社会因素使患儿精神抑郁,改变生活环境后生长速度能较快增长。
2.体态不匀称的生长障碍
(1)骨骼系统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范可尼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先天性成骨不全、软骨营养障碍、大骨节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2)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黏多糖病、糖原累积症等。
3.身材矮小伴有外观畸形的综合征
身材矮小伴有外观畸形大多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的畸变有关,较常见的有21-三体综合征、Askog综合征、Cockayne综合征、Noonan综合征等。
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 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儿童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儿童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儿童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 幼儿期儿童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 +80(cm)。儿童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三、头围 头围是反映儿童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正常儿童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 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儿童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儿童头越大越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儿童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什么是儿童睡眠障碍
1、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安
前者为孩子不能入睡,后者则表现为睡眠不深或容易惊醒。年龄愈大,睡眠障碍的形式愈接近成人。所以,入睡前不要过分逗引或恐吓孩子,同时还要让孩子养成定时起居的睡眠习惯。
2、睡觉旋转:神经发育未全
孩子睡觉老是360度旋转,也是婴幼儿睡眠的一大障碍。新妈妈们老是抱怨,孩子睡觉时明明睡这头,可是醒来的时候头都不知道转哪边了,一个晚上不知道要帮他调整多少次。刘主任表示,婴幼儿睡觉出现身体的旋转,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神经发育未全。
3、梦惊
一些孩子睡觉时忽然大叫,可能是因为白天受到惊吓,亦或者睡觉时做梦,如果只是偶然发生,仅是生理上的原因,妈妈无需担心。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睡眠障碍,就很有可能是由病理性的上的原因引起的,妈妈应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4、梦呓
部分孩子睡觉梦呓,在排除癫痫之后,梦呓部分属于生理现象,但是梦呓多了,就需要进行睡眠监测。
5、吃被子
孩子睡觉喜欢吃被子,如同孩子喜欢吸奶嘴一样,很多时候只是一种习惯,但是也不排除因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缺乏锌和铁同样会导致孩子睡觉喜欢吃被子。如果孩子有这种习惯,可以让孩子吸奶嘴睡觉,更加卫生。对于如何鉴别孩子是否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刘主任建议,如果妈妈发现孩子有睡眠障碍,最好还是先到医院进行排查。
6、梦游症
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发生,也是癫痫表现之一。孩子从睡眠中起床,步态不稳如醉酒状,面无表情,往往不语,在室内走动,可避开障碍物。片刻后自行上床复睡。有时绊倒在路旁后立即入睡,醒后对梦中的经历不能回忆。梦游可能是神经症的一种表现,也可以是癫痫的一种症状,需要作脑电图检查以作鉴别。
儿童生长痛怎么办
当然我们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缓解孩子出现的这些生长痛,我们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不要太在意生长痛,另外可以将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
对于生长痛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及时休息。孩子放学后,如果膝部或小腿不适,不要勉强孩子做更多的运动。可在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给孩子泡泡脚和小腿。疼痛较重时,可给予局部按摩、热敷、涂风油精或服止痛药,也可适量服用维生素C。在孩子平时不疲劳时,应鼓励其多参加活动,锻炼肌肉力量,以促进胫骨内弯的自然矫正。孩子一旦出现生长痛,家长不必惊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患儿的生长痛会在接近青春期时消失,对孩子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不会产生影响,即使疼痛反复发作也不会遗留关节畸形。生长痛属于肌肉性疼痛,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疼痛发作时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为孩子作局部按摩、热敷,帮助减轻疼痛程度,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关怀和安全感。
具体方法如下:
1、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让宝宝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妈妈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来吸引宝宝。对待病宝宝要比平时更加的温柔体贴,因为家长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镇痛良方,有时甚至比药物还有效。
2、局部热敷、按摩
爸爸妈妈可用热毛巾对宝宝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这样能缓和孩子的紧张情绪,从而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觉。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让宝宝在温柔的抚摸下入睡。
3、减少剧烈运动
生长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宝宝的活动,但如果疼痛比较厉害时,应该注意让宝宝多多休息,让肌肉放松,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4、补充营养素
应该让宝宝多摄取可以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如牛奶、骨头、核桃、鸡蛋,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而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孩子的生长痛,我们知道孩子的迅速成长是可能遇到生长痛的,孩子自己不懂得如何护理好自己,所以家长要让生长痛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并且可以给生长痛的孩子局部按摩和热敷,另外还可以给生长痛的孩子补充营养。
儿童抽动障碍
(1) 以注意力涣散及(或) 多动 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俗称小儿多动症。
(2) 强迫症(OCD) ,包括单独或同时出现的各种强迫观念与行为,持续反复地出现于思想和行动中,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可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自杀念头,对此务必高度警惕,防止意外
(3) 品行障碍(conductivedisorder ,CD) 及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2der ,ODD) ,顾名思义二者都有反社会倾向,不可忽视,不少家长常误认为这些表现不是病态,特别对ODD 以为只是脾气倔犟而加以打骂压制,结果病情反而加重
(4) 学习障碍(LD) ,是认知功能受损,主要是阅读障碍和数学困难,可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5) 情绪障碍(mood disorder ,MD) 要是抑郁症及心境恶劣,成人型的交替性抑郁2躁狂症也可在儿童及青少中发病,与TS 关系不明。
(6) 焦虑障碍(anx2iety disorder ,AD) ,主要是害怕与不安,如怕与亲人分离怕亲人出事,怕上学,长期过度地怕陌生人怕社会交往,乃至每天都为将来前途担忧,惶惶不安等。
(7) 孤独症及相关疾病,包括语言障碍及与孤独症相同的Asperger 综合征
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是一个精神与心理障碍问题,可以由身体某系统生长发育和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经等各系统的疾病引起,能够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
它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睡眠节律紊乱,如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遗尿、磨牙、用口呼吸、呼吸暂停、梦呓、梦游、打鼾、喉头哽噎、夜惊(梦魇)、抽搐等。
今天我们来主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好发出的各类声响的原因是什么?
吸气时“喉鸣”:严重者需切开气管
婴儿睡觉吸气时喉鸣,大多为先天性喉鸣。先天性喉鸣是由于婴幼儿喉部组织软弱松弛、吸气时候组织塌陷、喉腔变小所引起的,亦称喉软骨软化。有先天性喉鸣的宝宝,在吸气时会发出像小鸡一样的叫声,症状较轻的宝宝,在两到三岁的时候会自愈,如果有严重喉阻塞的宝宝,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所以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调整宝宝睡觉时的体位,卧位的姿势能减轻症状。
宝宝睡得好好的,忽然惊哭起来,这可能是因为宝宝体内缺乏微量元素,从而导致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致使宝宝睡觉不安稳,出现突然哭闹的情形。这时候家长要注意给宝宝补充钙和维生素D。
睡觉总“呼哧”:可能是先天性腺样体增生
如果宝宝睡觉的时候发出“呼哧呼哧”的的声音,若不是感冒鼻塞引起的想象,则可能是宝宝患有先天性腺样体增生。患有先天性腺样体增生的宝宝主要表现为类似顽固性鼻塞,在宝宝婴幼儿时期要做好护理,谨防感冒,待宝宝长大后进行切除即可。
睡觉磨牙:消化功能紊乱
导致宝宝睡觉磨牙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睡前神经过于紧张,使得大脑管理咀嚼肌的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睡着后不断做咀嚼动作;也可能是宝宝睡前吃了太多食物,增加了肠胃的负担,也会引起磨牙;营养不均衡、挑食厌食的宝宝,由于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可能产生磨牙的现象;另外,牙齿发育不良,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合面不平,也是宝宝磨牙的一大原因。
什么是儿童智力障碍
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是长身体,同时,心智活动也得到发展,逐渐开始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适应社会。但是,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有个婴儿4个月时,让他仰卧,牵动他的双手拉他起来时,其头部只能被动地随着身体移动,身体直立后,头部又不由自主地向前搭拉,这表示他还无法控制自己的头部。后来发现他的整个动作发展比其他儿童都慢半拍:6个月坐不稳,8个月不会爬,12个月不能自主站立,近两岁还不会走路等,这属于动作发展迟缓。在心理活动方而,他两眼无神,不会微笑,不会与父母和周围人交流和沟通;当母亲抱着他喂奶时,他不会丰动寻找乳头或奶嘴等;到了一岁还不会呀呀学语。以后的问题显得越来越明显:在吃、喝、拉、撒,与小伙伴交往、认识理解事物等方面存在困难;语言发展迟缓,不能理解别人的话语,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简单意思。
专家用智力量表对他进行检测,得到的智力商数(简称智商,用IQ表示)低于70;再用社会适应能力测量表检测他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也明显低于一般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他需要依靠别人的特别协助和支持。
我们将上述现象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该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比一般儿童差。二是他在基本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方面都比较差,不能适应日常社会生活。三是这些障碍出现在身体发育的阶段。综合以上情况,人们将其称为“智力障碍”。其概念可以表述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同时伴有日常社会生活方面的明显障碍,患病时间在发育年龄阶段(18周岁以前)。
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生长发育是婴幼儿及青少年期所特有的生理现象。但生长发育不是简单的身体由小增大的过程,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牵涉到个体细胞的增加、分化,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完善。儿童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常用的儿童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 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儿童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儿童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儿童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 幼儿期儿童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 +80(cm)。儿童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三、头围 头围是反映儿童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正常儿童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 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儿童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儿童头越大越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儿童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四、胸围 儿童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儿童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儿童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
应该如何避免生长障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吃好,穿好,生活过得快快乐乐,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吃得过饱,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因为孩子吃得太饱后,会造成头部的血液流到胃部,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育。另外如果发现孩子用被子蒙着头睡觉的习惯,要及时给孩子更正,因为被子中的空气很浑浊,我们人体需要不断地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如果我们的大脑得不到新鲜的氧气,长期下去,对智力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一定要吃早餐,很多朋友通常会等到中午的时候,把早餐和午餐一起食用。这样做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因为在一天之中,早餐非常重要,前一天晚上进食的食物在第二天的早上已经被消耗,如果早餐不及时补充营养,会影响脑细胞的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儿童发育迟缓其实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是会带来很大影响的,不管是体格发育还是智力发育如果落后于别人,那么对他今后的一个成长过程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面对这种问题家长们应该及时的帮助孩子降低这种伤害。
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
1、体格发育落后;
2、运动发育落后;
3、语言发育落后;
4、智力发育落后;
5、心理发展落后等 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有体格发育、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落后但也可以某一方面为突出表现。 如果身高、体重、头围的测量值全部都偏低的话那就表示孩子的发育出现了全面的迟缓,应该向小儿科医师做详细咨询,以确认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上面就是关于儿童发育迟缓的一个介绍,希望从这些介绍当中大家可以更加全面地去认识这种问题,只有我们了解了他的原因,以及在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去应对和解决。
矮小症不治疗行吗
在现代社会,随着医学的发展,矮小症的治疗效果还是越来越具成效的。对矮小症的预防与治疗,作为大人的我们有很大的责任。首先,对有此疾病的患儿应该到专科门诊治疗。而在排除各种疾病后,对于正常儿童和单纯矮小的宝宝,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实际上,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童矮小症是可以治疗的。通过“MOGT疗法”,即微创生物基因靶向治疗系统,很多矮小症患儿可以出现快速追赶式生长,达到比较理想的身高。 呆小症与侏儒症不同,前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有调查显示,矮小症患儿抑郁倾向高达67%,而正常儿童仅有22%的孩子有抑郁倾向。
孩子一直不长个儿,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营养没跟上,或是受民间常说的“晚长个”影响,认为孩子只不过是发育较晚而已。其实,这是非常普遍的认识误区,身材矮小的孩子,有可能是正在受到生长障碍的威胁。
除家族遗传外矮小多是由疾病导致的,特别是由内分泌疾病所引发的矮小症,占临床矮小症病人的50%以上,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生长激素是人出生后促进骨骼、器官生长的最主要激素,不足会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睡眠障碍是什么
1.遗传因素
这些儿童睡眠障碍主要由基因的异常造成,最典型的是发作性睡病。
2.环境因素
睡眠的疾病发生于大脑,大脑是人类最频繁与外环境直接联系的人类器官,环境因素对大脑有着显著的影响,成为造成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典型的儿童睡眠障碍是入睡相关障碍。
如何确儿童生长障碍
由于疾病性质不同,器质性FTT可出现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大多数患儿生长障碍出现于1岁以内,甚至可在6个月之前出现。
体重是生长障碍最敏感的指标。生长曲线的降低表明患者有较严重的长期营养不良。在蛋白质/能量不足时,脑发育受营养不良影响最晚。因此,头围增长下降发生较迟,且常提示极严重和长期的营养不良。
通常,当发现一例生长障碍患者时,应了解病史(包括饮食史),仔细询问饮食情况,提供饮食咨询,经常监测患儿体重。如患儿体重增长仍不令人满意,应住院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检查。无论是病史,体检,单纯的临床特征较难在非器质性FTT中鉴别出器质性FTT。在建立非器质性FTT诊断之前,医生应为FTT病人找寻潜在的临床表现,注意个性,家庭特征等与社会心理有关的FTT。评估最好由多科专家共同进行,包括内科医生,护士,营养学家,儿童发育方面的专家,社会工作者,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不管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对小儿的喂养者,护理者及父母进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与父母合作共同调查引起生长障碍的原因是必要的,这样做可得到他们的尊重和配合。在调查中避免责怪他们,因为这些父母可能因为没有能力喂养好他们的孩子,在心理上已感到沮丧或有负罪感。工作人员应得到他们的欢迎,支持父母对孩子喂养方法进行尝试,提供玩具并出主意,以促进父母孩子一起玩耍交流。工作人员不应对父母的不负责任或其他失误而对FTT进行任何评论。
工作人员对父母的正确作法和表现出责任感应予以表扬,对照顾疏忽或虐待应报告社会服务处,在许多情况下,多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以满足家庭对儿童教育的需要较为重要,如介绍儿童的照顾方法,让父母参加父母教育课程等。
在住院期间,要仔细观察患儿与其他人的关系,记录自我刺激行为,如摇晃,撞头。非器质性FTT患儿常被描述为高度警惕,与人接触很小心,若能交流,宁愿与无生命的物体交流。尽管非器质性FTT患儿较常见于被忽视的家庭而非被责骂的家庭中,但仍要密切观察其被虐待的证据。对患儿还应进行发育水平的筛查试验,如有必要,进行更复杂的检查。
大多数专家推荐的FTT检查有:CBC,ESR,尿液分析(包括浓缩和酸化能力),BUN或血清肌酐水平,尿培养,大便检查(包括pH,还原物质,颜色,性状和气味)。过多的实验室检查常无结果。据疾病在当地的流行情况,选择进行血铅水平测定,HIV抗体的检测,皮内结核菌素试验。如患儿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可测定电解质浓度。当身高增长比体重增长受影响大时应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当反复有呼吸道疾病发作,伴消化不良,肝肿大,需作囊性纤维变性的有关检查。有发热,恶心,呕吐者,应进行与感染有关的检查。放射科应针对有解剖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如有幽门狭窄,胃肠反流等进行检查。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生长障碍
1.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其他儿童的身高进行比较。如原为班级的中等个儿,逐年变为矮个儿,表明患儿生长较其他儿童缓慢。
2.测量身高:根据年龄每半年至一年测量一次,婴幼儿可取卧位姿势,用卷尺测量。3岁以上的儿童可将一皮尺钉于墙上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儿童直立,足尖分开,足跟、臀部及两肩靠墙,视线向前,用三角尺使墙壁与头挡板成九十度角。然后计算每年身高增加的厘米数,即生长速度。儿童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上半年每月身长平均增加约2.5厘米,下半年每月增加1.5厘米,第二年增加速度减慢,到两岁时身长平均约85厘米。儿童在2~12岁的身长可按以下公式粗略计算:身长(厘米)=年龄×7+70。
3.牙齿的发育可反映骨骼的发育。生后4~10个月开始长乳牙,如果12个月尚未出牙就为出牙延迟,一般2岁半时乳牙就应该出齐了。儿童一般在6岁左右时开始出恒牙,7~8岁左右开始换乳牙,若出牙或换牙过迟常常反映骨骼发育落后。
家长或老师若怀疑某儿童生长缓慢,应及早带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能早期发现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问题并且进行有效地治疗。
儿童生长迟缓怎么办 儿童生长迟缓的原因
儿童生长迟缓有先天及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例如染色体异常、先天骨骼发育不全、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公克等;后天因素则包括贫血、肥胖、糖尿病、气喘、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异常,以及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