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防烧心四神汤+按中脘内关穴

防烧心四神汤+按中脘内关穴

防胃食道反流2药膳

1.四神汤加减

材料:猪肚1个,茯苓5钱,白朮3钱,山药5钱,薏仁3钱,芡实3钱,莲子4钱,木香2钱。

作法:将四神材料连同猪肚放入电锅中,加入水及米酒,炖煮约1小时,起锅前再加入少许塩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养胃、祛湿。适用于胃食道反流脾胃气虚者。

2.紫苏健胃茶

材料:紫苏、陈皮、甘草、藿香、厚朴各3钱。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放进1500cc的水中煮沸,即可完成。

功效:理气健脾、清热化湿。

陈潮宗中医师强调,胃食道反流属于中医“噎嗝”、“胸痛”、“吐酸”等病症范畴。或是因肝气犯胃;或因脾胃虚寒、阳气不舒;或因风寒外闭肌表;或因湿痰内阻;或因饮食积滞,最后均有从热化为酸的病理过程。

胃食道反流原因

1.生理构造:老化、肥胖、或食道疝气、幽门(胃之出口)阻塞等,造成腹内压上升,使胃酸容易反流。

2.食物引起:如过冷、过热的饮食、抽烟、喝酒、咖啡、茶、汽水、可乐等。

3.药物引起:如某些治疗气喘、高血压的药物,有可能造成括约肌松弛等。

3穴位按摩

1.中脘:上腹部正中线脐中上4寸。

2.内关: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3.太冲:足背第1至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功效:和胃降逆、疏肝理气,缓解疼痛,可改善心口灼热感,或压力型胃痛,并抑制胃酸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

方式:每穴按压3-5分钟,每日2次。

中医师提醒:平日应避免甜食、油炸、脂肪、咖啡、茶叶、糯米、汽水、可乐等食物。另空腹不吃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醋等,以免胃酸大量分泌。同时要避免食入过冷、过热的食物。维持良好心情,适当纾解压力,以及戒除抽菸、饮酒等。

四神汤的功效与作用

四神汤中的四种中药互相协作祛湿养胃,其中山药能健脾补胃,茯苓能利水渗湿,芡实能清热利湿,莲子能降火去燥,因此食用四神汤能够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起到祛湿的功效。

四神汤中富含淀粉,可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状、有一定养胃的作用,大病后肠胃功能障碍者食用。

四神汤中的药材大都性平,微寒,多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具有清热的功效;而且由于火气旺盛而导致的心烦、焦虑等情况,食用四神汤还能够起到降心火、清心安神的功效。

艾灸胃病灸哪个地方

艾灸简称灸疗或者灸法,主要是由艾叶制成的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胃痛也是可以通过艾灸进行缓解的,胃痛的人群可以进行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治疗,首先中脘位于腹部的中中间,在对中脘穴进行艾灸时,能够通过深度的经络传感帮助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内关穴位于手腕部位,在手腕一侧远端横纹上两寸左右,内关穴对于胃部疾病具有调节的作用;足三里是在胫骨粗隆的部位,是胃经的重要穴位,适当进行艾灸不仅能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同时还具有增加身体免疫力、补气血的效果。

巨阙的作用 巨阙配穴治疗方法

心胸痛可配中脘,内关;心烦惊悸可配心俞,神门;癫狂可配人中,百会,内关;癫痫可配鸠尾,内关;胸满气短可配中脘,心俞,肺俞;胃脘痛,反胃,吞酸,呕吐可配公孙,内关;呃逆,噎膈可配天突,膈俞,内关。

四神汤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四神汤有清热安神、健脾祛湿、养胃的功效,适合上火、心烦、焦虑、脾胃湿热、脾虚食少、口臭、痤疮、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

四神汤中的莲子、芡实、山药均具有收涩作用,因此便秘、腹胀人群不宜食用。另外,由于四神汤有利湿作用,因此阴虚而无湿热者也不宜食用。

教你按摩治疗胃痉挛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等。其本身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

按摩治疗以止痛解痉,和胃降逆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施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脘、内关10-15分钟,以患者微热为度;之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按揉胃俞、脾俞、肝俞5-10分钟,稍用力,以患者皮肤潮红为度。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内关、胃俞、脾俞、肝俞时,应向头部方向用力;按摩中脘穴时,用力方向应向足部。

中脘为任脉穴位,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脉交会穴之腑会,具有降逆利水、和胃健脾之功用。内关穴是为手厥阴心包经俞穴,又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手少阴与手厥阴之脉循行胸膈,能开胸膈之逆气,具有疏利三焦,清泄包络,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配以督脉胃俞、脾俞、肝俞,使气机调畅,脾胃健而疼痛止。对胃痉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呕吐针灸治疗方法是什么

基本治疗: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配穴:寒吐者,加上脘、胃俞;热吐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食滞者,加建里、天枢;痰饮者,加丰隆;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三阴交;腹胀者,加天枢;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者,加公孙。操作:足三里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虚寒者,可加用艾灸。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行强刺激并持续行针1-3分钟。方义: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疏理胃肠气机,和降胃气。中脘乃胃之募穴,理气和胃止呕。

梁丘的作用与好处 梁丘穴常用配伍

1.配中脘,内关,下脘,针刺平补平泻法,消食 导滞,治疗饮食停滞之腹痛,反酸,呕吐等。

2.本穴为胃经郄穴,和胃止痛,善治胃痛,配内关,行间,阳陵泉,中脘,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气滞胃胀痛;配中脘,内关,公孙,胃俞,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寒积胃痛。

3.配地五会,膺窗,丰隆,温溜,内庭,针刺泻法,清胃泄火,祛瘀散结,治疗胃热乳痈。

4.配阳陵泉,犊鼻,足三里,血海,鹤顶,针刺平补平泻法,加灸,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治疗风湿痹阻之膝肿疼痛。

5.配曲泉,膝关,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痉挛,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呕吐出血针灸治疗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膈关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膈关常用配伍疗法

胸闷嗳气可配内关,太冲;胃腑诸疾可配中脘,内关,足三里;脊背强痛可配大杼,大椎。

相关推荐

胃疼针灸管用吗 胃疼针灸辩证选穴治疗

肝气犯胃:取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肝胃郁热:取中脘,足三里,内庭,行间,针刺用泻法。 肝郁脾虚:取中午干,足三里,期门,胃俞,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气滞血瘀:取内关,血海,公孙,膈俞,足三里,中脘,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取脾俞,足三里,胃俞,中脘,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胃阴不足:取中脘,足三里,胃俞,三阴交,针刺用补法。 肝气犯胃:内关,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脾俞,足三里,气海,中脘,内关,公孙,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肝气犯胃:足三里,期门,内关,阳陵泉,

石关的功效与作用 石关穴配伍应用方法

治不孕,配阴交,益肾通络;治疗食后呕吐,心下坚满,配膈俞,中脘,内关,以宽中理气,调和肠胃;治腹痛,便秘,配大肠俞,理下焦,通大肠。

巨阙是什么意思 巨阙的配伍疗法

1.配内关穴治心绞痛; 2.配章门穴、合谷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呃逆; 3.配足三里、膻中穴、内关穴、三阴交穴、心平穴、心俞穴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4.配内关穴、人中穴治癫狂痫证; 5.配神门穴治失眠健忘。

胃疼艾灸有用吗 肝气犯胃型胃疼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舌苔白,脉弦,为肝气犯胃。 施灸方法:灸疗用补法,每穴每次灸疗壮数3-7壮,每日灸治1次,10-3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太冲,阳陵泉。

针灸治疗失眠有神效

2.2.1 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 2.2.2 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 2.3 特殊针法 2.3.1 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 日按压15 min,治疗2周后结果有效。取皮质下、心、肝、肾、神门、耳背心等耳穴刺络放血治疗失眠,隔日1次,治疗4周后有效。

眩晕症艾灸治疗方法 痰湿中阻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少食多寐,舌苔白泥,脉滑。 施灸方法:化湿祛痰,用平补平泻法。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丰隆,三阴交。

​气虚的女性该如何养生?

四神汤:将莲子、薏苡仁、淮山药、芡实煎煮成汤,是适合气虚之人的养生饮食。也可在四神汤中加排骨、鸡肉等,为止营养过剩、发胖,可以去掉附着的油脂再煮。 香菇泥鳅粥:香菇泥鳅粥对于气虚及胃肠功能差的人极具功效。将泥鳅、大蒜、香菇、大米、葱共熬成粥,不但味道佳,且营养价值高。 山药苡仁茶:淮山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饮用。常饮山药苡仁茶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

四神汤可以打成豆浆喝吗 四神汤适合寒湿还是湿热

都比较适合。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四神汤内的四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吃的话性质都比较平和,其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不论是寒湿还是湿热都是可以吃的。 需要注意的是,四神汤中所含的芡实和薏仁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而芡实的性质比较平和,而薏仁的性质偏凉性,所以如果是湿热的话那么建议用薏仁,如果是寒湿的话那么建议用芡实。

四神汤是喝汤还是吃渣

都可以的。 四神汤中的四种食材都是可以食用的,一般来说在熬煮的过程中也会有一部分的营养物质溶解到汤里,所以既可以喝汤也可以吃渣,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来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在四神汤内加入适量的瘦肉、排骨、猪骨、猪小肠或者猪肚等营养丰富的食材,这样也能为人体补充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能起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肠胃炎按摩什么穴位

1、肠胃炎按摩手三里 取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按压手臂的手三里约2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 2、肠胃炎按摩大巨穴 取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四分之三点的左右2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腹部的大巨约2分钟。 功效:消食化滞、健脾理气。 3、肠胃炎按摩中脘穴 取穴:中脘穴在肚脐正中直上四寸,恰于心口窝上边正中(即胸胃体下端)到肚脐正中的1/2处,中脘穴是奇经八脉中任脉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