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护理心衰患者
怎么护理心衰患者
第一,心衰患者的饮食保健方面。这是对心衰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针对心衰患者,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上要含有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少盐,多蔬菜。在心衰患者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可以用少盐的饮食,一般来说,心衰患者钠盐的摄入量每日最好不要超过两克。如果心衰患者已经出现有心力衰竭的状况,尤其是在心衰患者有水肿症状的时候,盐一定要控制,这类心衰患者的饮食中不要加盐,同时告诫心衰患者要戒烟戒酒,少吃多餐,以免加重他们心脏的负担。
第二,千万不能心衰患者过于劳累,要将心衰患者的活动限制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心衰患者的娱乐也要根据他们自身的体力情况而定。当心衰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时,可以适当地让心衰患者到花园中走走透透气。如果心衰患者不能爬山爬楼梯的话,就不要勉强心衰患者去爬山和爬梯。也就是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衰患者,在体力上不要有过多的负荷或消耗。
第三,患者的家属一定要督促心衰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坚持用药。在未经医生许可的情况下,心衰患者不能自行停药或者是减少服药的剂量。如果心衰患者的病情加重时,也不能由患者自己随便增加药物的剂量,这些都是很危险的动作。
心衰患者该如何保护心脏
1、心衰患者可以选择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做适量活动,注意预防感冒,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和使用一些预防药,避免发生感染。
2、心衰患者饮食要清淡,日常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多餐,适量补充一些蛋类、瘦肉和鱼类,多食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
3、心衰患者日常要注意适当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钠盐(食盐、酱油、黄酱、咸菜等)可限制到每日5克以下,病情严重者要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克。专家指出,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可减轻体液的潴留,减轻心脏的负担。
4、专家还表示,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一个重要措施。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日常要注意保障适当的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安眠药。
5、心衰的患者首先表现在双下肢或骶尾部的水肿,因此平时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个位置。在应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要超过50℃,并且要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避免皮肤烫伤。
6、患者如果长时间使用利尿剂的话,应间段服用补钾、补氯药物,保持电解质(钾、钠、氯等)的平衡。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应到医院检查电解质。
7、专家提醒心衰患者,注意每日坚持测量体重。如1~2天内体重快速增加,应考虑是否有水潴留,可增加利尿剂的用量。应用利尿剂后尿量明显增加,水肿消退,体重下降至正常,此时的体重又称干体重。
8、心衰患者日常还要学会记录每日出入量,在急性期出量大于入量,出入量的基本平衡,有利于防止或控制心衰。出量:每日全部尿量,大便量,引流量,同时加入呼吸及皮肤蒸发量大约在600~800毫升左右。入量:饮食、饮水、水果、输液等,每日总入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
9、患者如果不小心发生了急性心衰,应立即采取半坐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同时注意尽量保持镇静,深吸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氧气吸入,可使用一些利尿剂。此外,患者还要注意避免一切活动,尽快与医院联系,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心脏衰竭如何护理
1、饮食原则应以低钠、低热量、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摄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足量维他命、适量的脂肪,并且要戒烟、酒,最好多餐少食,避免因饱餐而加重或者引发心衰。
2、劳累、感染是引发心衰的常见原因,对慢性心衰患者来讲,不论碰到何种感染,均要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体弱病人有感染的时候,体温未必非常高,或许只表现为嗜睡、倦怠、食欲不振等,要注意观察。
3、心衰患者还应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者换药,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后果;应熟悉经常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4、家庭护理首先应注意的就是合理休息,下午要增多数小时卧床休息。急性期与重症心衰病人要卧床休息,当心功好转后,要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等,但应把握活动量,当脉搏大于110回/分或者感到有心慌、气急和异搏感的时候,要停止活动并且休息。
5、而慢性心衰患者自己要保持平和心态,不宜自寻烦恼。生活上不过分依赖他人,但是也不宜逞强。对自己的病,要重视,但是也不宜过分关注,以免因过于紧张而引发急性心衰。
6、此外则是定期复查,其中包括心电图、心功能测定、体重和水肿状况,还应该注意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与钠、血钾、镁以及尿素氮、肌酐等,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心衰患者的日常护理
1、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一定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大部分急性期和重症的心力衰竭患者,是需要卧床休息的,当心功好转后,应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等,当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感到有心慌、气急与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2、对日常生活中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要有正确的认识,减少诱因,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劳累、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对慢性心衰病人来讲,无论遇到何种感染,均应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体弱患者有感染时,体温一定很高,可能只表现为倦怠、嗜睡、食欲不振等,应注意观察。
3、心力衰竭的治疗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不治之症,患者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护理慢性心衰病人,应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自寻烦恼。生活上不过分依赖别人,但也不要逞强。对自己的病,应重视,但也不要过分关注,以免因过于紧张而诱发急性心衰。
4、心力衰竭要注意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病情恢复是有帮助的。心力衰竭患者饮食的原则是低钠(盐)、低热量、清淡而易消化,注意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足量维生素、无机盐、适量脂肪,戒烟戒酒,少食多餐,避免因饱餐而加重或诱发心衰。
5、心力衰竭患者想要早日摆脱疾病的纠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接受治疗,不能半途而废,也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后果;要熟悉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6、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定期进行复查,如心电图、心功能测定、体重与水肿情况,还要注意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钾、钠、镁以及尿素氮、肌酐等,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心衰患者生活中需注意的地方
一、心衰患者应注意饮食习惯
①饮食要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多餐,适量补充一些蛋类、瘦肉和鱼类,多食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
②适当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钠盐可限制到每日5克以下,病情严重者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克。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可减轻体液的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二、心衰患者还要注意护理及休息
①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适量活动,预防感冒,及时加减衣服和使用一些预防药,避免感染。心衰的患者首先表现在双下肢或骶尾部的水肿。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个位置。应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并且要观察皮肤变化,避免皮肤烫伤。发生急性心衰患者应立即采取半坐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尽量保持镇静,深吸气,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氧气吸入,可使用一些利尿剂。患者要避免一切活动,尽快与医院联系,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②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一个重要措施。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保障适当的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安眠药。心功能改善后,尽早下地活动,可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三、心衰患者要注意用药安全
①长时间使用利尿剂时,应间段服用补钾、补氯药物,保持电解质平衡。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应到医院检查电解质。
②服用洋地黄药物时,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能自行加量或减量,并要定期监测洋地黄浓度,防止洋地黄中毒。如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视或绿视、视物模糊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利尿剂的作用机制
利尿剂是有液体潴留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策略的重要组分.单用呋塞米或单用卡托普利治疗对比试验发现,液体潴留常出现在用卡托普利治疗的心衰患者,而非用利尿剂者.多中心试验所纳入的患者均是症状和液体潴留得到了完全控制,用单一利尿剂治疗不能长时间保持临床稳定的心衰患者,且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应用,出现临床失代偿的机会减少.因此,利尿剂是心衰治疗不可缺少的药物
心衰治好的几率有多大
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那么这个疾病治愈的几率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往下看:
心衰的治疗需要医生的高超医术,同时治疗这样的疾病也需要患者和医生的紧密配合,有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肯听从医生的建议,只是治疗进度缓慢,甚至病情反复,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很难达到治愈。
有的心衰患者虽然病情也比较严重,但是治疗的时候非常尊重医生的意见,在治疗时都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理,作息也很有规律,这样的患者,通过治疗治愈的几率就会相对大一些,通常如果不是年纪特别大,患者自身有一定的恢复能力,这样的患者治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心衰治愈率的解答,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心衰这个疾病,也希望每一个心衰患者都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只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自我护理,心衰是很有可能被治愈的。
心衰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几种
1、心理调整:目前已明确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括预后都与心理、情绪及社会刺激因素有关。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豁达的情绪和较强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可使个人神经――内分泌调节稳定、协调,有助于预防及改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心衰患者要保持健康心态,乐观看待事物,遇事要冷静,能看得开,想得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特别是对待疾病,要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治疗,但又不急于求成,胡乱求医,这样将有利于疾病康复。
2、养成良好生活方式:良好生活方式包括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生活规律、适当运动,以及戒烟、不饮酒或少饮酒等,这些都要依靠心衰患者的自觉性来养成。
3、遵照医嘱服药:心衰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几种?心衰患者在医院纠正心衰急性期症状后,大多仍需带一定的强心利尿剂回家使用。由于强心利尿剂具有严格的用药要求,特别是强心甙类药物,不按时或乱服用容易产生毒性作用,对健康危害很大,甚至有生命危险。故而心衰患者必须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如有不适及时请教医生而不是自行调整。此外,在修养及缓解期间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和接受医生指导。
4、避免诱因:心衰的急性发作大多与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情绪波动、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及中断药物等有关,这些情况可称之为心衰诱发因素或危险因素。据估计,约有80%~90%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衰发生,是由于上述因素而诱发的。如果能了解这些诱发因素并认真控制,对防治心衰极为重要,可大大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
5、认识疾病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心衰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预后差、影响日常生活和费用需要大等特点,但同时要认识到它并非无法转机。而转机在于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方法,调整生活习惯,自我管理疾病,求得尽量好的预后效果。
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简介
1、合理休息。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使机体耗氧减少、水肿减退。心衰的护理要避免病人过度劳累,除了正常休息,下午要增加数小时卧床;另外,心力衰竭的护理要保证病人夜间睡眠充足,采用高枕或半卧位姿势睡眠可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病人心衰较重,则心衰护理应注意让病人大部分时间采取半卧位休息,重度心衰患者则不能移动,轻轻调换床单及衣服,保持清洁防止褥疮。长期卧床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褥疮等,因此病情缓解医生允许后,病人可在陪同下进行适度下床活动,如小范围散步,以促进身心健康;如出现脉搏大于 110次/分、或比休息时快20次/分、或有心慌、气急等心脏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育龄妇女如患心衰,要注意尽量不要怀孕,避免诱发心衰。
2、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和休息原则:心功能一级患者,可不限制活动,但应增加午休时间;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二级)患者,可起床稍事轻微活动,但需增加活动的间歇时间和睡眠时间;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三级)患者,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患者的生活。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减退及精神变态等不良后果。
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二:饮食护理
心衰的护理要采取低盐(钠)饮食,因为盐会让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浮肿从而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护理时要注意日常饮食以低热量、清淡易消化为主,并摄入充足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心衰的护理要让病人每日摄入食盐控制在5g以下,重度心衰在1g以下,不吃或少吃咸菜与带盐零食、碱发酵的馒头,适当控制水分摄入。
患者应摄取低热量饮食。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补充热量和高营养。饮食以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宜;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和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
心衰的护理要让病人戒烟酒,严禁刺激性食物;心衰病人要少食多餐,一天分4-5顿饭,每顿切忌吃饱。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衰病人的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三: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需训练床上排便习惯,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发生便秘,应用小剂量缓泻剂和润肠剂,病情许可时扶患者坐起使用便器,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四:心情护理
心衰患者常年卧床遭受病痛,对生活缺乏信心,易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心衰的护理要多从感情上帮助心衰病人,助其建立良好心情。心衰病人自己也要建立平和乐观的心境,过度忧虑紧张反而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