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腹泻推拿法图 第七步:推上七节骨200次

宝宝腹泻推拿法图 第七步:推上七节骨200次

位置:七节骨为线状穴位,在尾骶部,从第四腰椎起到尾骨处。

操作:患儿取俯卧位,用右手的拇指边缘蘸取葱姜水做介质,从下往上直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脾虚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推拿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补脾益气止泻;推三关,摩腹,揉脐以温中散寒,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理肠止泻;捏脊以补中益气。

辨证加减:损及肾阳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久泻不止而脱肛者加揉百会;腹胀者加运内八卦,分腹阴阳。

手把手教,推拿治腹泻积滞

推拿治疗腹泻积滞

夏季即将到来,儿童的消化系统疾病也随之增多。针对消化系统,介绍几种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的推拿方法。

针对病症:小儿腹泻

常见小儿肠胃疾病,多发于夏季,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腹泻。

方法一:按揉足三里。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方法二:推上七节骨。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

针对病症:小儿积滞

常见小儿胃肠疾病,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胀,呕吐乳食以及大便污臭。

方法一:推中脘。以肚脐和胸骨最下端做一条连线,找中点即为中脘穴。食指和中指并拢后往下推中脘穴,可减轻腹胀和呕吐等症状。

方法二:转八卦。以掌心为中点,周围半寸范围即为内八卦。可用大拇指指肚在内八卦范围内转圈,可减轻恶心、腹胀等症状。

小儿推拿治腹泻的手法 小儿泄泻推拿手法辩证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

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3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50次,揉天枢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清胃经300次。

症状: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腐,舌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致,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清补脾经各15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腹5分钟,揉个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

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5分钟,揉脐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5遍。

婴儿腹泻推拿管用吗 寒湿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方法:推三关,揉外劳宫,补大肠,补脾经,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推三关,揉外劳宫,补脾经,补大肠以温阳散寒;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中调肠止泻;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化湿。

辨证加减:腹痛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

宝宝拉肚子怎么揉肚子 宝宝拉肚子推上七节骨

宝宝拉肚子推上七节骨,能比较好的帮助宝宝止泻,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骶骨(尾椎)出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命门(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适度。

注意:推下七节骨能治疗便秘。

小儿推拿怎么治疗泄泻

寒湿泻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

湿热泻

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3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50次,揉天枢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清胃经300次。

伤食泻

症状: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腐,舌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致,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清补脾经各15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腹5分钟,揉个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

脾虚泻

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5分钟,揉脐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5遍。

拉肚子按摩手指可止泻 第5步:推上七节骨200次

1、位置:命门(第2腰椎下凹陷中)至尾椎骨呈一直线。(找到宝宝的胯骨,也就是叉腰摸到的骨头,胯骨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的地方是第四腰椎,往上倒数2个就是第2腰椎了)。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向上做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反之,自上向下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4、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是自下向上,这与补泻有关,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七节骨的准确位置图 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下向上做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上向下做直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脾虚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饮食所伤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饮食所伤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揉脐及天枢1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消除积滞,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有助于导出食滞而止泻。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儿腹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穴位疗法:

通用取穴:推上七节骨200次;揉板门200次;补脾经200次;补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摩腹200次。

(二)中药泡澡疗法

(1)木瓜白头翁秦皮小茴香各30克

(2)熬成的中药水取适量加入到热水中泡洗身体,且浸没到肚脐以下。

(3)泡澡治疗时间为20分钟左右。

注:若患儿肛周潮湿,可用六一散擦其部位;若肛周出现糜烂,可用止疮膏擦其部位。

调护:

1、在推拿过程中,应注意护理。喂养要定时定量,不吃不洁食物,注意保护腹部,勿使受凉,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肛门,勤换尿布。

2、本病推拿治疗有效,但并不排除其他疗法,特别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时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如出现脱水和中毒症状时,更应及时静脉输液等治疗。

3、平时可服用马齿苋山楂粥

用料配方:新鲜马齿苋250克,山楂25克,粳米100克。

操作:

(1)把马齿苋洗净切碎,山楂洗净去核,备用。

(2)粳米淘净,用大火煮沸投入山楂,改为小火煮至米开花,投入马齿苋,再煮沸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食,连服数日。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步骤

1、按揉足三里

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2、推上七节骨

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3、揉腹法

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4、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5、补肾

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婴儿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症状,服用药物,才能达到止泻的目的。但宝宝年纪小,不能盲目用药。用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目前,市面上小儿止泻药也较多,功效不一。有的妈妈会给小儿吃止泻和促进菌群恢复的药物。

推拿治疗

1、补脾经:宝宝直立坐起或者仰卧在床上,妈妈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宝宝的拇指,开始推拿,方向为从指尖到指根,次数为300次。

2、补大肠:宝宝直立坐起,妈妈从宝宝食指尖沿着桡侧向指根推拿,次数为200次。

3、摩腹: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用手掌掌面抚摸宝宝腹部,顺时针环形推拿,大约30秒,再逆时针推拿,大约1分钟,注意力度,不要按压到宝宝。

4、揉天枢:在宝宝肚脐两旁的天枢穴,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大约100次。

5、揉龟尾:宝宝俯卧在床上。妈妈找到宝宝的尾椎骨端,按揉200次,注意方向为斜向上,按揉时避开肛门,力度别太大。如果妈妈有指甲,需剪去再按揉。

6、推上七节骨: 找到宝宝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推至第4腰椎下,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动作要快,次数为200次。

7、给宝宝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找到脊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连续捏9次,最好早晚各捏脊一次。

七节骨的位置是哪里

七节骨位于背部,当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处。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下向上做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上向下做直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推七节骨具有温阳止泻,泻热通便的双向作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

注意若虚寒泄泻者不可用推下七节骨,以防滑泻。

相关推荐

脱肛推拿哪里好 气虚脱肛推拿

组成:补脾经,补肺经,补大肠,推虎口三关,按揉百会,右运外劳宫,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运委中。 功效:补中益气,升提固脱。 推拿方解:小儿先天不足,或病后体弱,或因泻利日久,耗伤正气,气虚下陷,升摄无权,导致脱肛,故健脾益气,举陷固脱,有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按揉百会,捏脊之施;补肺经,补大肠,乃补肺益气敛肛之用;右转揉运外劳宫,性温,有温阳之功,故为治气虚脱肛之;而揉龟尾,推上七节有益气举陷敛肛之效;足太阳经买支别入于委中,其别络之脉入于肛,故委中可激发太阳经之脉气,有升阳举陷提肛之功。

宝宝拉肚子怎么按摩 寒湿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或清水色绿,气味微腥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指纹淡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补大肠,推上七节,揉龟尾。 推拿: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揉外劳:用拇指揉掌背上与内劳宫相对的外劳宫穴100-300次。 补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300次,从指尖推向虎口。 推上七节:用食指,中指从尾椎端向上直推至第4腰椎100-300次。 揉龟尾:用中指指端揉尾端100-3

通便四大手

操作: 1、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如4)。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2、摩腹(同上)。 3、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如5)。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 4、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端即揉龟尾(如6)。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皆有通大便之功。合用于小儿便秘。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小儿推拿止腹泻

时值夏季,婴幼儿腹泻明显增多。从中医角度来看,婴幼儿,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出现腹泻多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对父母来说,小儿推拿是种操作简单、治疗方便的选择。 在此介绍马娅给女儿采用的按摩治疗方式——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是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常用的方,其基本手有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等四种。 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见1)。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

婴儿腹泻中医推拿

如何通过推拿来给宝宝治疗腹泻呢?有一些基本的推拿处方,家长可以在家自行给孩子推拿,一是可以止泻,另外也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伤食泻和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治疗手是不一样的,需要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比如伤食泻可以加“推大肠”,风寒泻就可以在推拿基础上加”推三关”等。 准备:医生提醒,在给孩子按摩推拿之前,一定要准备好BB油,在按摩部位涂抹均匀。 1.揉腹。家长可以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医生提醒,一定要逆时针,

长期腹泻的推拿

(一)腹泻的病因病机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二)腹泻基本处方、加减运用 基本处方: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补脾经、捏脊。 伤食泻加:揉板门,清大肠。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 风寒泻加:推三关、揉外劳宫、补大肠, 湿热泻加:清大肠、清小肠、 脾虚泻加:推三关、补大

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个时期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多见,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最为典型,最喜欢侵犯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腹泻主要是由感受外泄、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而引起的,对于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 “四部推拿通过缓柔手刺激可以达到健脾温阳,增强肠道分清别浊功能,促进大肠对水分的吸收而止泻,适合家庭自学操作。”许教授说,轻度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度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对宝宝做推拿一定

七节推拿示意 七节的功效作用

七节具有温阳止泻,泻热通便的双向作用。 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 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 注意若虚寒泄泻者不可用推下七节,以防滑泻。

小儿肥胖怎么推拿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之本在于脾气虚,三焦道路受阻,清不升,浊不降,气不化食化水,脂膏不得温运而酿成痰浊,流注于皮里膜外产生肥胖,是为本虚标实之证。推拿时可辩证分型进行。 气虚型肥胖推拿 主证:形体肥胖,按之揉软虚浮,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喜静恶动,动则汗出喘渴,舌淡肝嫩,脉细弱,指纹色淡。 治:益气健脾,消脂减肥。 处方:调五脏,补脾经,推上三关,捏脊,推上七节,运内八卦,开璇玑,顺时针摩腹,拿捏腹部,掌揉腹部,震按与冲击腹部,滚揉臀部,下推箕门穴,拿捏并顺经推擦四肢,擦腰骶,胸腹,肩背等,透热为度。 解

七节推拿示意 七节特效推拿

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来回推七节100-3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坚持推拿,可以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痢疾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