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护理换牙期宝宝的误区
如何走出护理换牙期宝宝的误区
误区一:乳牙坏了不管它
父母这个观点,常使宝宝遭受牙痛的侵扰。宝宝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吃不香、睡不安、情绪不稳定、做事不专心。另外,由于乳牙发炎肿痛,还会殃及未萌出的恒牙牙胚,令牙胚发育不良。虽然儿童6岁开始换牙,但待全部换完要用6年左右的时间,乳磨牙要到10岁后才能替换。因此,替换期,乳牙龋坏了也要认真对待,酌情作治疗和填充,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营养吸收,特别是颌骨和牙齿的发育都大有裨益。>>推荐阅读:8个坏习惯易损害孩子牙齿
误区二:错将恒牙当乳牙
儿童换牙期,牙列上乳牙和恒牙混合在一起,经验丰富的牙科医生一般容易将其分辨。但对那些牙体形态有变异的恒牙,也须细心辨认。多数家长错误认识部分牙齿,比如第一横磨牙(即六龄牙),常常是在乳磨牙后面悄悄萌出,一些家长往往把它当成“未换牙”的乳牙,出现龋坏也不关心,拖延了对这颗作用重要的恒牙的治疗。而另一种情况,由于乳磨牙形状近似横磨牙,有些家长又把它错认为横磨牙,到了替换期也不把它拔除,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对门牙,也有家长错把恒牙当“未换的牙”,要求那些糊涂医生将其拔除,造成终身损伤。
遇到难以辨别的乳牙或恒牙时,应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诊断,不要轻率行事。简单地说,凡6岁以后萌出的牙齿,都是恒牙。除个别多生牙外,一般不能拔除,而需小心保护。
误区三:喝奶助宝宝入睡
没有什么比让宝宝在就寝前喝牛奶或果汁更易令他们快速入睡了,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对宝宝的牙齿和牙床危害极大。研究证明,11%的学龄前儿童的蛀牙都是因为睡前摄入甜食,又没刷牙导致的。
儿童换牙期哪些要注意
小儿:我的牙牙被吃掉了!
别惊讶,孩子说的没有错,乳牙真的是被“吃”掉了。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乳牙自动脱落后长出新牙,乳牙是被“吃”掉牙根才掉下来的,那么乳牙的牙根是怎么被吃掉的呢?
最初在每个乳牙牙根的下方,有一个恒牙胚逐渐发育长大,并向口腔方向生长。恒牙在萌生过程中,一方面压迫乳牙根与恒牙胚之间的牙槽骨,并通过破骨细胞的作用,使骨质吸收变薄,直至完全被吸收;另一方面直接压迫乳牙根,使乳牙根渐渐吸收,变得越来越短,直至完全消失。于是乳牙便开始脱落,恒牙逐渐长出。
换牙期间注意事项 要牢记!
对孩子来说,换牙可能比让他们弹钢琴、滑旱冰、学算术更重要。因为,新长出的恒牙几乎要伴随他们一生,而且关系到饮食、面貌,甚至心理。换牙期的保健与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牙齿是否整齐、美观。因此,做父母的在此期间应该对孩子加强护理,让孩子拥有一口好牙。
·定期看牙医
留意孩子的乳牙和恒牙的生长情况,定期去看牙医,以便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家长如果发现乳牙旁边有恒牙长出,但乳牙未脱落,形成了双排牙,这时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另外,如果上颌门牙缝隙过大、畸形牙齿从上门牙位置长出、一颗门牙从异常位置长出,这说明可能有一个地方长多颗牙齿的情况,要到医院就诊。
走出护肤误区
保养步骤过多,护肤品涂抹量太多
毛孔变粗陷阱1:保养步骤过多,护肤品涂抹量太多。
虽然肌肤保养很重要,然而也要注意适度。过多的保养品、营养,肌肤吸收不了,停留在肌肤上,造成毛孔堵塞,结果毛孔就被越撑越大。想要收缩毛孔,必须要有耐心,采取正确的调养方法,让肌肤重新呼吸。
用手直接接触肌肤涂抹化妆水
毛孔变粗陷阱2:用手直接接触肌肤涂抹化妆水。
直接用手接触肌肤容易将手上的细菌带去给肌肤,应该将化妆水倒入化妆棉擦拭全脸肌肤做保湿。所以通常在使用化妆水的话,推荐以化妆棉作为护肤工具。一是化妆棉可以节约化妆水的用量。另外则是能够进行全脸擦拭。使用化妆棉的话,眼部周围以及脸部轮廓。甚至是鼻子两侧都能兼顾到。
美容液仅仅是涂在肌肤上
毛孔变粗陷阱3:美容液仅仅是涂在肌肤上。
想收缩毛孔,美容液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涂在脸上,其收缩毛孔的功效是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的。只要配合正确的按摩手法,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涂抹完美容液后,把双手轻轻覆盖在毛孔粗大的部位,利用手掌温度加速精华成分渗透,并且适当按压,促进肌肤血液循环。
毛孔变粗陷阱4:密不透气的底妆造成毛孔阻塞。
肌肤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而上妆时间过长的人,过度底妆就是对皮肤的毛孔做过长时间“闷不透气”的虐待。当然毛孔不只不能呼吸,里头的皮脂带下物,更无宣泄的管道,把一天八小时缓慢代谢的皮脂全部都挡在出口等待机会排出,毛孔口这个临时收容所当然就越撑越大!
毛孔变粗陷阱5:补粉不停歇,毛孔难以透气。
毛孔是肌肤呼吸的重要通道,如果堵塞了,肌肤就不能正常呼吸。可想而知,如果我们一分钟不呼吸,该有多难受,皮肤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肌肤泛油光,只要有流过汗,爱美的女性就有不停地补妆虽然补的是“贴”粉,但对于毛孔来说,好不容易清出排洪通道,就又立刻给挡住了。
卸妆工作没有做好
毛孔变粗陷阱6:卸妆工作没有做好。
很多MM,在化妆的时候都非常细致谨慎,然而到了该卸妆时,由于工作劳累、懒惰等原因,只是用洗面奶洗一下脸,而没有采用卸妆油等卸妆产品,整个过程并不完善。一两次偷懒可能还没有什么大的感觉,然而久而久之,这些没有被清洁干净的妆容,就会渗透进毛孔内,造成堵塞了。
孩子几岁换牙呢
一般小孩6周岁左右开始换牙。如果小孩7岁还没换牙,是稍微晚了一点,不过还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很担心的话,可以去牙科拍一张X光牙片,确定里面有牙胚的话就不用担心了。另外,要多给小孩吃比较硬的食物,这样有助于他换牙,像牛肉干、甘蔗等。
大多数孩子在五六岁时开始换牙,早的从4岁就开始了,个别孩子会迟到7岁才掉第一颗乳牙,这是由孩子的个体差异造成的,父母不必担心。
对五六岁的儿童来说,换牙可能比让他们弹钢琴、滑旱冰、学算术更重要。因为,新长出的恒牙几乎要伴随他们一生,而且关系到饮食、面貌,甚至心理。换牙期的保健与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儿童今后的牙齿是否整齐、美观。因此,做父母的在此期间应该对儿童加强护理,让儿童拥有一口好牙。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应让儿童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儿童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儿童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以上就是对于孩子一般几岁换牙这一问题的知识解答,孩子一般是6岁左右换牙。如果过早或者过晚的孩子家长也不要太担心,每个人都有所差异,那只是相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可以根据以上的建议帮助孩子换牙。
走出护发误区
误区1. 秀发不怕晒
为了美丽的秀发,很多女士对头发进行了护理,可惟独忘记了防晒这件工作。不要认为此时的阳光不够毒辣,是晒不伤秀发的。要知道秋老虎也是很厉害的,此时的高温也是可以将头发晒伤的。出门打把遮阳伞还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2. 不使用吹风机
频繁使用吹风机会损害头发,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比起吹风机,让湿漉漉的头发直接迎接太阳的暴晒更伤头发。小编建议大家使用大功率的吹风机,在距离头发20cm的地方将头发进行快速吹干。
误区3. 经常按摩头皮
适当的按摩头皮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对头发护理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头部按摩也一样。对头皮进行过多的按摩,或者按摩力度过大,都会有相反的效果。另外,按摩时,不要只按摩头皮部位,勃后颈以及锁骨区域也是按摩的重点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系统的循环。
误区4. 出现“鬼剃头”就是“谢顶”
不少人在长时间连续加班熬夜工作后,突然发现自己“谢顶”了,惊慌失措之余,忙乎的寻找各种各样的生发办法。其实,不一定就是“谢顶”哦,也可能是休息不好造成,。4个月后,头发会自己长出来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脱发是由疾病引起的,所以出现一小片“谢顶”时,可不要白等4个月,先去医院做个检查吧。想要改变这种突然性的“谢顶”状况,就要生活有规律,平时将皂角首乌密发液喷在头发上,每天进行适度的按摩,可以有效的改善这种突发性“谢顶”,还有助于头发生长的。
宝宝口腔保健有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1:宝宝大约在6个月时出牙,太早或太迟都有问题 婴幼儿时期,是乳牙出至乳牙列形成的时期。
宝宝出牙的一般顺序为:无牙牙颌(出生)——乳牙开始萌出(约6个月)——乳牙列完成(约2岁半)。通常,出生后1年内,所有乳牙釉质太化完成;2年内(6~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
大多数情况下,婴儿会在6~7个月时出牙,但有的由于遗传等因素影响,会早些或迟些出牙。像有的宝宝4个月便出牙了,有的延迟至10~12个月才出牙,这都属于正常生理范畴。
但如果宝宝1岁后还未出牙,则可能存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呆小病,甚至肿瘤等情况,须及时带他去口腔科或儿童保健科检查处理。至于牙齿早萌,可能是出牙时牙胚距口腔黏膜太近,造成乳牙过早萌出;或者是多生牙(由于存在松动易脱离和尖锐、易磨损口腔黏膜等危险,应及时拔除)。
还有的婴儿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牙床上就附着些米粒大小的白色圆形颗粒,如同刚长出的小牙齿,那就是人们常的“马牙仔”“板牙”,这其实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未被吸收的造釉细胞残作上皮所形成的、附着在牙床上的角化物,经过一段时间会自在行脱落。
可见,宝宝出牙的确多在6~7个月时,但因个体差异,有的会迟些或早些,具体须依实际情况而定。
误区2:宝宝出牙期间出现不适是正常的,顺其自然就好 宝宝出牙时会出现很多不适表现,如经常流口水、牙龈发痒或肿胀、情绪不安,以及食欲减退等。
如果家长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不加理会,往往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情绪,甚至是健康,进而其生长发育,后果可能难以预料。 因此,当宝宝出牙期间表现不适时,家长有必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宝宝总是流口水,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他的口腔卫生,勤帮他抹嘴或换围嘴、洗衣手,以免病从口入。
因此,宝宝出牙期间喜欢啃自己或大人的手指,说明他牙肉痒,这是正常表现,此时此刻家长须做的是想办法帮助宝宝舒缓不适。如将消毒过的含量有液体的牙胶放入冰箱内冷冻后给宝宝咬,或是拿磨牙棒给宝宝磨牙,以帮他减轻不适。
当发现宝宝牙龈肿胀,角摸时感觉坚实,说明宝宝正在长牙,可以不用担心;但如果宝宝牙龈出现红肿或蓝色,则可能是发炎或其他异常,须要及时就医。
此外,当宝宝表现为情绪不安、烦躁时,家长除了情感安抚外,不妨通过玩耍、游戏等方法,转移他对不适的注意力;如果宝宝食欲减退,就不要勉强他进食过多食物,以免引起他对食物的抵触情绪;达期间,宝宝也可能出现低热、大便次数稍多,此时先不要太过惊慌,多留意宝宝的体温、食欲、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当情况持续或增多时,及时就医咨询。
误区3:宝宝乳牙没有发育好,所以牙缝很大 宝宝牙缝大并非乳牙没发育好,实际上,乳牙间大多存在缝隙,称之为生理间隙,可以说是为恒牙替换汤不换药时排列整齐作准备的。
因替换乳牙的恒牙往往大于乳牙,如果乳牙间预留了一定的生理间隙,恒乳牙更替时,牙列就不至于被挤歪了。
另一方面,家长也必须引起警惕,牙缝大会使食物残渣更容易存留其中,因此,务必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以防龋齿发生。
误区4:宝宝口腔应该没什么问题,没必要定期检查 事实上,无论大人或小孩,定期的口腔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应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6个月内带他去作口腔检查,然后每隔半年至一年定期限检查一次。通过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还有助于监测宝宝的牙齿发育状况。
家长还能从中获取适龄宝宝口腔保健的相关知识,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口腔疾患。再者,宝宝从小养成检查口腔的习惯,今后就医的依从性也会相对较好。
误区5:反正乳牙都要换的,龋齿就不用管了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宝宝烂牙齿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乳牙迟早都要换的,与其费钱又费事,倒不如等它自然脱落的好。殊不知,乳牙患龋齿对孩子的健康危害不浅。首先,龋齿严重破坏牙齿的结构,影响孩子的咀嚼和进食,可能有碍营养吸收和全身发育;
其实,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相应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以致恒牙发育缺陷或萌出异常,有碍口腔的美观和功能。更甚者,可能引起感染,使病菌入血,孩子的心、肾等到器官都会蒙害。 因此,宝宝患龋齿,绝不能掉以轻心。
误区6:乳牙反咬合不必马上矫正,等牙齿换完成了再说 牙齿反咬合(即下颌咬下颌),一是使上颌骨发育受限,影响脸形和美观;二是可能对颌面关节产生不良影响。
帮当孩子3~5岁懂得配合时,就应及时就诊矫治了,等到到12岁左右换牙完毕,则为时晚矣。
误区7:宝宝出牙后再帮他清洁口腔,之前喂点白开水漱漱口就可以了 宝宝的口腔清洁应当从出生便宜开始做了。
专家认为,在乳牙萌出之前,帮宝宝清洁和按摩牙龈,将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口腔生态环境,有利于牙齿的萌出。家长可在手指上缠上清洁湿润的纱布,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齿和牙龈组织,擦去上面的污秽物,适当时候也可选择合适的软毛刷蘸清水清洁。而当孩子3岁左右懂得吐漱口水时,就可以让他尝试使用儿童牙刷了。
误区8:让孩子自己刷牙,大人不必管他在熟练之前,刷牙是宝宝需要在家长辅助下完成的精细活动。毕竟,婴幼儿时期,孩子行为能力有限,对刷牙的方法要点也不太知道。因此,从一开始,家长就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任孩子自由发挥。
误区9:恒牙长在乳牙后面,应到医院或自行拨出乳牙 乳牙尚未脱落是不必强行拔出。一般来说,假以时日,它会自然脱落,而恒牙也会长回正常位置。
误区10:做好口腔清洁,就不会患龋齿了 除了做好口腔的清洁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规律喂养、奶瓶喂养时间过长,睡觉含奶嘴等到,都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此外,频繁地进食甜食、零食,也是龋齿高发的一大原因。
因此,要想宝宝口腔健康,家胀理应做到:规律喂养,使用安慰奶嘴不超过10个月,10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用杯子饮水,控制孩子接触甜食、零食的频度和甜度,等等。
宝宝换牙期如何护理
换牙护理关键一:口腔清洁要做好
要特别注意的是牙齿的保养,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已出现牙齿拥挤、扭转或牙间隙过大,或发生龋齿等齿病者,应及时就诊。
换牙护理关键二:重视乳牙龋病,关注六龄牙
六龄牙是指在孩子6岁左右萌出的乳牙列后的第一恒磨牙,它对全口牙齿的生长排列至关重要。
5岁前的龋齿大多发生在咬合面上,而替牙期牙齿清洁不干净,食物残渣残留牙缝的话,两牙之间就会开始烂牙。很多父母忽视孩子的乳牙龋病,认为乳牙反正要脱落,不会影响恒牙。其实,乳牙龋坏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恒牙生长甚至带来恒牙严重畸形。
儿童的六龄牙,对孩子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有定形、定高的作用,对其他恒牙的萌出和排列整齐与否影响也很大。所以,保护好六龄牙将终生受益。
换牙护理关键三:恒牙萌出,乳牙不掉需拔除
一般恒牙萌出前,乳牙会自动脱落,但有些孩子会出现恒牙已经长出来,而相应的乳牙却顽固如初不肯“让位”的情况,迫使恒牙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林医生指出,出现双层牙时,应把乳牙拔掉,否则会令牙齿排列不整、咬合不正。
换牙护理关键四:饮食均衡很重要
据了解,现在多数小孩出现“双层牙”的原因主要是饮食过于精细,牙齿咀嚼功能下降,颌骨发育较差。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因此,家长应当让孩子多进食蔬果,如芹菜、花生、苹果、甘蔗等耐嚼食物。
换牙护理关键五:让孩子改掉舔牙齿等坏习惯
儿童换牙期较长,一般需要6~7年,在这较长期间里,如果儿童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咬唇、舔唇、咬舌、伸舌、吮指、咬指甲等,可造成牙列不齐、咬合错乱和面部不对称等畸形,影响牙齿功能和面部美观。所以,要时刻注意纠正他们的这些不良习惯。如果存在自己不能纠正的习惯,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爸妈应注意以上小编介绍的宝宝在换牙期护理的如何护理的关键点,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换牙期,长出一口漂亮健康的好牙。
宝宝长牙期间的护理误区
1.宝宝平躺喝奶
如果让孩子拿着奶瓶平躺喝奶,宝宝在喝奶的过程中下颌必然要前伸才能叼住奶嘴,如果这样养成习惯,就会造成整个下颌突出,下牙畸形。
2.不喂硬质食物
许多父母认为宝宝还没出牙,就喜欢将切得细细的食物喂给宝宝,甚至在宝宝长出乳牙之后也认为吃硬的食物会上伤牙齿,一直购买肉泥、胡萝卜泥等泥状食物喂养宝宝。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宝宝的牙齿健康。
如果宝宝的食物过于细软,宝宝的牙龈缺乏刺激,不仅导致牙齿发育迟缓,还容易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因此,妈妈要根据宝宝牙齿萌出情况,调整食物的粗细。
3.常吸吮手指头
如果宝宝只是把手指放进嘴里,这通常不会带来明显的健康损害。但是到了宝宝三岁以后,就需要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因为这容易造成牙齿明显错合畸形,甚至会造成整个上下颌的前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