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养生保健灸法有哪些

艾灸养生保健灸法有哪些

艾灸的养生作用十分的丰富,既可以激发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又可以温经散寒、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受到医家的重视。艾灸是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保健功能十分的显著,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信任。艾灸是通过点燃艾绒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起到养生和保健的作用,是一种简单而比较容易从左的有效养生和治疗病症的方法。

第一、艾灸养生保健灸法

艾灸足三里穴。犊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胫骨前缘有着一横指的距离。简单准确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荐,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经常用艾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二、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的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气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的功效,是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三、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位于我们肚脐位置下三寸的位置,这个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长期施以针灸可以使人体元气充足,因为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目的,并且能够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各种疾病。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四、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我们腹部的正中线,肚脐上四寸的位置,用艾对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疗和调理胃部疾病。

三伏天艾灸的四大好处 治未病

中医有“治未病”的说法,就是说要防病于未然,艾灸除了可以扶阳固脱外,还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三伏天也是传统的防病保健方式之一,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还有治疗冬季常见疾病和一些慢性病以及防治未病的功效,适宜一些体质较为虚弱或者有对症的人群进行艾灸养生。

艾灸肚脐可以天天灸吗 艾灸肚脐要注意什么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温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

若有对症,按照对症进行艾灸;若无对症,按照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身体养护。

三伏天进行艾灸是为了养生保健,一般来说,进行三伏天艾灸的都是本身身体上面就有一些不适的症状,然后再进行艾灸养生的,不过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比较弱,想进行艾灸调养身体,这样的情况的话,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艾灸。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针灸和艾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是两种疗法有很大差别,并不是同一种疗法。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其一、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其二、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艾灸的特点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针灸的特点针灸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的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着,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针灸和艾灸的区别,你了解了吗?简单来说,针灸是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物理和药物相结合的一种神奇疗法。

艾灸能不能天天做

进行艾灸养生保健,或者是疾病的治疗,很多事情都应当注意,比如说学会选择需要注意,如果学会选择不准确,那么在艾灸的时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让人感觉更加痛苦,或者导致身体严重不舒适。另外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防火,避免引起火灾。艾灸还应当注意在时间上的选择,下面就来介绍艾灸到底能不能天天做。

如果是治疗疾病,每天艾灸,自己把握,时间以自己适合为度,如果是为了保健,就要看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适合到什么程度,这里的“度”很重要。当然笔者也觉得大家还是不要盲目艾灸了,如果艾灸之后身体反应情况比较大,那么建议大家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问题导致的。

艾灸可以天天做。艾灸虽然可以天天做时但是做艾灸时也要注意时间,比如:做艾灸必须要坚持,艾灸本身是一个有养生保健的效果,如果想要有养生保健的效果一定要坚持,不能够半途而废不然不仅浪费时间还没有效果,在做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集中不能扎错地方,一旦扎错也是没有效的。而且还要注意做艾灸的时间,对于有的失眠患者一定要在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不能在空腹的时候做而且不能吃完饭就立刻做。

上面介绍了很多有关艾灸的注意事项,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很多人可能喜欢在冬季进行艾灸治疗或者养生保健,冬天天气寒冷,艾灸的时候一般需要脱下衣服裸露出皮肤,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身体保暖,室内温度不能太寒冷,最好控制在25℃左右。

艾灸养生保健灸法有哪些

第一、艾灸养生保健灸法

艾灸足三里穴。犊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胫骨前缘有着一横指的距离。简单准确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荐,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经常用艾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二、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的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气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的功效,是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三、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位于我们肚脐位置下三寸的位置,这个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长期施以针灸可以使人体元气充足,因为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目的,并且能够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各种疾病。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四、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我们腹部的正中线,肚脐上四寸的位置,用艾对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疗和调理胃部疾病。

艾灸的分类

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4.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

5.无瘢痕灸----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6 悬灸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中医艾灸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什么是艾灸

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绒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艾,又名冰台、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消肿活血、祛寒湿等功能。艾叶有抗病毒、平喘镇咳去痰、抗过敏、止血、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止痛、镇静、抑制心脏收缩、降压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艾草长于山阳,是一种纯阳植物,加上火力的物理作用,中医认为艾灸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艾草也被誉为百草之王。在《孟子-离娄篇》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简要地说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艾灸的方法在古代主要应用的是瘢痕灸,用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很容易出现灸疮和疤痕。现代多用的是温和灸,用艾条或是艾灸罐间接施灸,比较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艾灸具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现代多用来养生保健,治疗常见病,对亚健康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什么是艾灸?简单的说艾灸就是用点燃的艾条对着相对应的穴位悬灸的中医疗法,我们一直说的针灸其实是在针的上端插上点着的艾段才是完整的针灸。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女白领每晚艾灸竟睡不着觉

楚天都市报10月20日讯 女白领为养生保健,每天晚上下班后去做艾灸,谁知出现夜晚兴奋睡不着觉的情况。专家提醒,艾灸养生要注意时间,否则养生不成反而损害自己的健康。

20多岁的女白领芊芊(化名)在汉口武胜路上班,平时工作较忙,经常加班到晚上9点左右,下班后常有腰酸背痛等不适。近日,因老听家里亲戚说艾灸好,芊芊也在自家楼下一艾灸养生馆办了张卡,时不时下班后从头到脚灸一灸,从小体寒怕冷的她感觉艾灸之后身体温暖了不少,浑身也轻松了。于是,她又上网购回艾灸贴自己贴穴位,还买了艾灸盒、艾灸棒等,有时也在家自助做艾灸。

谁知灸了十多天后,芊芊晚上开始睡不着,凌晨一二点人都很亢奋。几天后,芊芊实在受不了了,日前她来到武汉市一家医院推拿科就诊,咨询自己失眠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向芊芊介绍,艾灸可以温经散寒、温通气血,是很好的治病、保健方式,但它讲究因时制宜。上午11点到下午3点,人体阳气盛,艾灸效果好。晚上9到11点绝对不可以艾灸,因为人体到了晚上气血内敛、阳气内收以适宜睡眠,如果此时再去艾灸,气血外溢、血管扩张,容易使中枢神经兴奋从而睡不着。芊芊这才恍然大悟。

为什么三伏天做艾灸好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比较好

因人而异。

三伏天艾灸的频率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身体病症较明显严重的话,建议头三天可以连续来拔的,往后大约三到五天进行一次。对于那些靠艾灸养生保健的人来说,建议一周灸1-2次即可。

相关推荐

艾灸耳朵的功效作用

防病保健 耳朵是一个比较灵敏的位置,进行耳朵艾灸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艾火的温热及药物的药理作用集中在耳朵穴位上,并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调动经络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其灸法可以防病保健;无病自灸,可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 固本培元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对耳朵进行艾灸,也是具养生保健作用的,艾灸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艾灸,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达到温元阳、化宿疾、平衡阴阳消除病根的目的。 调理身体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身体多呈

针灸养生的七大注意事项

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针灸养生的七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

夏天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冬季养生之道试试保健艾灸

足三里灸 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要穴。具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温和灸: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20-3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晕为度。 关元灸 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要穴。具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主治诸虚百损。 温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晕为度。 温灸盒灸:温灸30-60分钟,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 隔姜(附子饼)灸:以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置于穿刺数孔的生姜(附子饼)上

艾灸疗法哪些禁忌

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

中医艾灸法缓解尿频

中医缓解尿频的艾灸法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关元穴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可治疗遗精、阳痿、尿闭、尿频等。可以采用灸法治疗尿频。 方法:将少量盐放于关元穴上,将一片厚约0.7~0.8厘米的姜片(用针在姜片上扎一些小洞)放于盐上,再在姜片上放艾绒做的艾炷,点燃艾炷即可。当感觉到所灸处的皮肤温热难耐时即可停止艾灸。尿频较重时一日灸三次,较轻时一日一次,也可当做保健灸培补元气。但是阴虚、湿热症状,如五心烦热、眼干涩不适、怕热、喜冷饮等,不适合做艾灸

艾灸耳朵的功效作用 防病保健

耳朵是一个比较灵敏的位置,进行耳朵艾灸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艾火的温热及药物的药理作用集中在耳朵穴位上,并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调动经络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其灸法可以防病保健;无病自灸,可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

哪些人冬天艾灸养生最好

哪些人冬天艾灸养生最好 阴虚质: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颧红,常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本体质秦伯未老中医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不蛮补四大优点,且服后食欲增进,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 阳盛质: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故饮食方面多用

艾灸副作用吗

对于艾灸 副作用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注意,艾灸副作用吗?初识艾灸的人都这样的担心。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艾灸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

痰湿体质能喝牛奶吗 痰湿体质可以艾灸

可以。 艾灸,又称灸疗或灸法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艾灸就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者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进行艾灸的时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帮助改善痰湿体质。 但是要想彻底告别痰湿体质的话,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饮食均衡、起居得宜等来进行整体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