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可能是哪些疾病
腮腺混合瘤可能是哪些疾病
(1)急性腮腺肿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见于脱水(高热、进食困难、恶液质等)至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等情况下,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经腮腺导管逆行感染而致,病原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单侧患病,患者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腮腺区疼痛剧烈,肿胀,触痛明显,脓肿形成后,相应部位有可凹性水肿。
腮腺淋巴结炎:是腮腺被膜下或腺体实质内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相似,但病情较轻,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在腮腺周围找到原发灶。如磨牙根尖周炎、外耳道的化脓性感染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15岁的少年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潜伏期约为2周。多数发病较急,常伴有发烧、头痛及食欲不振等。病变多累及双侧腮腺,一般从一侧开始,2~4天后另一侧开始肿胀,腺体呈弥漫性肿胀,质软,腮腺导管口无脓液流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清及尿淀粉酶升高。
(2)慢性腮腺肿胀: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又称复发性腮腺炎,以儿童多见。常见病原菌为绿色链球菌,患者常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反复发作史,部分到成年后可自愈,其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期症状较轻,腮腺区略肿大。患者自觉口内流脓或有咸味,压迫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呈混浊的“雪花”状,或粘稠的蛋清样分泌物。
腮腺结核:有腮腺实质结核和腮腺淋巴结结核两种。腮腺淋巴结结核病史较长,症状局限,导管口唾液正常;腮腺实质结核局部肿痛,导管口可流出稀薄脓液,脓液中可查到结核杆菌。
腮腺放线菌病:多由下颌角部位病变蔓延而来。腮腺肿胀且坚硬似木板状,患部皮肤呈紫色,常伴有多个瘘管,脓液中含有硫磺颗粒样物,涂片、镜检可见典型的放线菌丛。
(3)过敏性腮腺炎:多认为是过敏源刺激引起腮腺导管平滑肌痉挛,使涎液排出受阻所致。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肿大突然,消肿迅速,末梢血象见嗜酸粒细胞增高。
(4)腮腺导管阻塞:多由腮腺导管结石致管腔阻塞,唾液外流不畅即引起腮腺肿胀。其特点是进食后迅速增大,几小时后逐渐消退。
腮腺混合型血管瘤是如何造成的
腮腺混合瘤可以分为口腔颌面外科、涎腺肿瘤、良性肿瘤,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长时间的不到治疗的话,病程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但是疾病的恶变几率比较高,会给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在医学上,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统计,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占53%,全部良性肿瘤中占90%以上。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左右居多。男女发病率相似。
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引发腮腺混合瘤的病因有哪些,具体病因不明。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
一般情况下,腮腺混合瘤其大小在2-5cm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结节状,边界清楚,可被推动。切开见包膜完整,内呈实性,灰白色或浅黄色,也可见到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如发生囊性变,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内有透明液体。镜下可见肿瘤呈混合性,有软骨样组织、上皮组织及粘液组织混杂一起组成。
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种肿瘤,约有5%一10%可发生恶变。
腮腺混合瘤术后饮食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本病含有瘤性上皮,腺样组织,粘液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等的多形性和混合性,因而得名为多形性腺瘤.在涎腺混合瘤中以腮腺混合瘤最为多见,并以良性占多数.任何年龄都可发生,男女无差别.
建议一个月内避免刺激性饮食,以免发生瘘,15天之内要吃流质且没有味道的食物,15天之后的饮食要清淡为主,忌酸甜辣,其余的具体能不能吃没关系,主要是味道的处理上,因为腮腺是分泌唾液的地方,味觉对它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以淡味道为主 .
【 宜 】
(1)宜多吃具有抗涎腺肿瘤作用的食物,如文蛤,海蜇,泥鳅,黄颡鱼,蛇,猫肉,香椿, 藕,青蛙,蒲笋,蕹菜,芋艿,无花果,甜瓜,猕猴桃,杏仁,乌梅,胡桃,魔芋,蕨菜.
(2)宜吃止痛,抗溃疡的食物:泥鳅,对虾,海带,青鱼,黄瓜,牛蒡菜,无花果,乌梅, 菱,藕.
(3)宜多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的食物,如扁豆,绿豆,小麦,茅根,芦根,杏仁,蓟 菜,百合,香菇,木耳,荠菜,猕猴桃,山楂,鹅血,鲨鱼,鲟鱼,鲐鱼,银鱼,海参,鱼 翅.
【 忌 】
(1)忌烟,酒,咖啡等.
(2)忌刺激性食物.
(3)忌霉变,烧焦食物.
(4)忌油腻,油煎,烟熏食物.
(5)忌生硬坚固难咀嚼食物.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勿食刺激性食物,尽量清淡.
腮腺混合瘤是什么样的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青壮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1.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
2.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
3.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腮腺混合瘤术后预防
1、绝大多数肿瘤手术彻底切除后可治愈。
2、术后复发,该肿瘤为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术后常易复发,复发的可能原因包括:
1)、以粘液样物质为主要成分时,易流散;
2)、包膜厚薄的变化及肿瘤侵犯包膜的倾向;
3)、肿瘤出现包膜下裂隙;
4)、肿瘤结节穿破包膜;
5)、肿瘤细胞可能的生物学需要,使细胞本身在进入手术部位时可以生存。
许多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是多灶性的,有些分布非常广泛,以至于不能用手术控制。
3、恶变,少数腮腺混合瘤可发生恶变。
4、味觉出汗综合征(ga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又称耳颞神经综合征或Frey综合征(Frey syndrome),其症状是耳前下区皮肤,当咀嚼食物或刺激唾液分泌时,出现该区发红并伴有出汗现象。一般在腮腺手术后数周出现,并不会消失,发生原因一般认为是手术切断了副交感分泌神经支与皮肤汗腺及表浅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错位再生连结,导致刺激唾液分泌后出现汗与发红。
腮腺混合瘤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戒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大家每天都会听到吸烟会引起肺癌的报道,其实吸烟是所有危险因素中导致肿瘤第一位的因素,它可以导致除肺癌之外的数十种肿瘤,而不只是肺癌。吸二手烟同样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均衡的饮食可以大大降低患腮腺混合瘤的风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对于修复我们体内每天产生的损伤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字花科类是众多蔬菜中抗癌效能最高的食物。
3、减少酒精的摄入:过量饮酒是很多肿瘤的高危因素,少量的饮酒特别是红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很有帮助的。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30分钟,一周5天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腮腺混合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锻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只要坚持就有意义。
腮腺混合瘤的饮食保健方法介绍
1、腮腺混合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吃一些防癌食品,如绿茶、玉米、地瓜、南瓜、蘑菇、胡萝卜、海带、豆类等。。
宜多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的食物,如扁豆、茅根、芦根、杏仁、蓟菜、百合、香菇、木耳、猕猴桃、山楂等。
2、腮腺混合瘤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辛辣腌熏食物忌过量: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忌霉变、烧焦食物,忌生硬坚固难咀嚼食物。
3、保持口腔健康,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及炎症。口腔炎症及病菌长期刺激腮腺,易导致疾病。
腮腺混合瘤可分为哪几类
腮腺肿块可分为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1)瘤样病变
腮腺血管瘤: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肿块柔软、弥漫、进行性增大。紧压后可缩小,低头时增大,抬头后迅速复原,穿刺可抽出血液。
鳃裂囊肿:由胚胎鳃裂残余组织形成。位于腮腺区的囊肿为第一鳃裂囊肿,多发生于单侧,穿刺可抽出囊液。鳃裂囊肿可能发生恶变。
腮腺囊肿: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囊腔内为涎液。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多见于20~40岁男性,双侧腮腺区为好发部位,可伴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质地柔韧,患部皮肤搔痒,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可达60%~70%。
(2)良性肿瘤
腮腺混合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85%以上,肿物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状和分叶状,质硬,界限清楚,可活动。
腺淋巴瘤:约占腮腺肿瘤的1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为6∶1,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见,多位于腮腺后下极,肿瘤表面光滑,可有消长史。
单形性腺瘤:较少见,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其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
(3)恶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间液性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包括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块一般生长较快,病程短,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常有局部神经症状,当侵犯面神经时,可有程度不同的面瘫,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的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脑。
腮腺转移癌:约占腮腺肿瘤的3%。原发灶以眼睑、鼻咽及颊部常见,其它可见于头皮、前额、颞部及上颌窦等。
放疗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适合单纯放疗的肿瘤有早中期鼻咽癌、早中期颌窦癌、早期舌癌、早期喉癌、颈段和中段食管癌、早期宫颈癌、早期霍奇金病和早期前列腺癌等。
(2)适合放疗联合手术的肿瘤有早中期颅内肿瘤、中晚期头颈部肿瘤、早期甲状腺癌、食管下段癌、早中期胃癌、早中期肺癌、恶性胸腺瘤、中期宫颈癌、早中期直肠癌、早中期肛管癌、精原细胞瘤和一些软组织肿瘤等。
(3)适合放疗联合化疗的肿瘤有各期的小细胞肺癌、中晚期霍奇金病、各期恶性淋巴瘤和大部分晚期的恶性肿瘤。
(4)有些腺癌、恶性混合瘤不能首选放疗,如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及腮腺混合瘤等,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有时在术前或术后可配合放疗。
腮腺混合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肿瘤手术前应准备什么
1.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2.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
3.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与腮腺癌大不同
腮腺炎的一般症状为发冷、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常为一侧的腮腺先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耳前、耳下、耳后发展,2—3天后累及对侧。整个病程8—10天,发热、肿胀逐渐消退而痊愈。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良性肿瘤。腮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据文献记载最小的发病年龄可见于新生儿,最大者80余岁,但以40岁左右居多。肿瘤生长缓慢,直径2~5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结节状,常可被推动。它与腮腺炎显然不同,为一侧发病。肿块多在耳垂下方,经过缓慢,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没有触痛、摸上去软硬不等;有的部分软似囊状,有的部分硬如骨骼,形状也不规则,可以推动。
值得警惕的腮腺混合瘤的恶变,也是有征兆可知的:
1、肿瘤在极短时间内生长加快,忽然增大,就应该提高警惕;
2、肿瘤出现持续性疼痛;
3、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一起,固定不活动;
4、肿瘤未经外来任何刺激而破溃出血;
5、肿瘤穿破包膜、引起面神经瘫痪,出现嘴歪眼斜现象。
由于腮腺混合瘤可以演变成腮腺癌。所以对生长较快的腮腺混合瘤更应提高警惕。
腮腺混合型血管瘤治疗
腮腺混合瘤西医治疗: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中医治疗: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常见良性肿瘤,它来源于上皮成分外,还经常有粘液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混合瘤。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发病年龄在20~40年之间,男女无差别。中医称“腮疮”、“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痰湿积聚型:患者耳下部肿块,时有胀感,倦怠乏力,胸闷痞满,泛泛呕恶或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消痰散结,健脾化湿。
处方:海藻、昆布、海带、苡仁、牡蛎、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贝母、白术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猪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瘀血阻滞型:患者耳下肿块,时有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法:活血软坚,化瘀散结。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归尾10克,猪苓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火壅盛型:患者耳下增大较快,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头痛胁痛,口干口苦,面红耳赤,听力失聪,吐痰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降火,解郁散结。
处方:当归、龙胆草、山栀、熟地、浙贝母各10克,川连、木香各6克,黄芩、皂角刺各9克,大黄、芦荟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耳后淋巴结肿大症状
在人们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可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按之坚硬,这就是患了淋巴结炎。耳后淋巴结肿大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原因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耳后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耳前淋巴结肿大: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发生不同性质的“报警信号”,有其不同的意义。肿大是淋巴结最常见的异常现象。耳前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眼睑、腮、腺、颊、耳、颧颞部等炎症。
2、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腮腺混合瘤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1、戒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大家每天都会听到吸烟会引起肺癌的报道,其实吸烟是所有危险因素中导致肿瘤第一位的因素,它可以导致除肺癌之外的数十种肿瘤,而不只是肺癌。吸二手烟同样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均衡的饮食可以大大降低患腮腺混合瘤的风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对于修复我们体内每天产生的损伤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字花科类是众多蔬菜中抗癌效能最高的食物。
3、减少酒精的摄入:过量饮酒是很多肿瘤的高危因素,少量的饮酒特别是红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很有帮助的。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30 分钟,一周5天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腮腺混合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锻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只要坚持就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