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的遗尿危害是什么呢
儿童遗尿症的遗尿危害是什么呢
小儿遗尿的危害众多,会导致儿童五液(尿液、汗液、津液、精液、血液)失常,五脏(心、肝、脾、肺、肾)失调,对心理、生理、身高、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1、胃肠系统
挑食、厌食、面黄肌瘦或虚胖、乏力、易饭前腹痛或受凉腹痛、易晕车、大便溏稀或干燥,直接影响机体的营供应及吸收。
2、 大脑神经系统
睡眠昏沉、难以叫醒为遗尿病的突出表现特点,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燥易怒、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发育,致使智商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
3、免疫系统
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机体。
4、 皮肤关节
皮肤干燥、过敏、皮肤病、盗汗(夜间睡中出汗)、自汗(白天不自主出汗)、手脚易出汗、腰疼、腿软无力,甚或两腿的长短粗细有差异。
5、心理方面
羞愧、自卑、内疚、胆怯或胆小、恐惧、焦虑,久而久之,引起人格变态,表现性格内向、孤癖、不合群、神经质或有暴力倾向等。
6、发育状况
隐睾、隐裂、疝气、包茎、小阴茎、小子宫、囱门愈合晚、走路晚、说话晚、身高体重差,严重危及生长发育,若错过治疗时机,将遗恨终身,还将累及后代。日本厚生省儿童治疗中心5年观察1270例尿床儿童发现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cm。
7、生殖功能
少精、早泄、阳痿、不育等;月经不调、闭经、排卵障碍、更年期提前、不孕等,直接影响生育及性功能。
儿童遗尿症的危害
儿童遗尿症即人们所说的孩子尿床,很多父母对孩子遗尿感到很烦恼,每天晚上不仅要惦记着叫孩子起夜,还要给孩子换被褥,影响了父母的休息。但是父母们不知道,孩子尿床本人比大人更痛苦,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更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幸福。
孩子尿床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形成内向、敏感、胆小、自卑等心理,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难以与他人沟通、偏执、具有暴力倾向,造成性格缺陷。此外,儿童遗尿还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出现偏矮(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偏瘦或虚胖身材。尿床时间长还会影响儿童大脑的发育,导致孩子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反应慢等症状,使孩子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遗尿还会影响孩子第二性征的发育,容易出现隐睾、小阴茎、小膀胱、小子宫等生理疾病,影响成人后的生活。
有研究资料表明,85%以上的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数字的排序及逻辑能力方面较正常孩子有很大差距。据世界卫生组织尿床协会跟踪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不及早治疗的在成年后多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差、工作生活无计划,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和家庭和睦。孩子3岁以后会进入生理发育和心理性格成熟的关键期,如果此时孩子还在尿床,家长千万不能大意,而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④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导致遗尿症的原因有哪些
一、遗传原因:研究资料显示,53%的原发性遗尿症儿童有家族史,另外发现印度裔血统是遗尿症多发的高危因素,这些资料均提示遗尿症与遗传相关。
二、生理原因:膀胱容量小也会导致孩子遗尿。
三、心理原因: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导致儿童遗尿症。
四、睡眠太沉:患儿晚间睡觉很沉,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导致遗尿。
儿童遗尿症 如何饮食调理
一、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二、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患上儿童遗尿症?
1.遗传因素
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3.睡眠过深
本病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4.心理因素
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
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5.排尿习惯训练不良
三、儿童遗尿症的饮食禁忌
1.巧克力、柑、橘
主要原因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也引起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不能及时醒来,导致遗尿。爸爸妈妈不要让孩子过量使用此类食物。
2.辛辣、刺激性食物
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家长在膳食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让孩子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多盐、糖和生冷食物
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饭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4.玉米
玉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食用可加重遗尿现象,应忌食。
5.薏仁
薏仁甘淡,利尿作用较强,多食可以加重遗尿症患儿的病情,应忌食。
6.赤小豆
赤小豆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应忌食。
7.鲤鱼
鲤鱼,利小便,阳虚遗尿患儿食用会加重病情,应忌食。
8.西瓜
西瓜味甘,利尿,食后可加重遗尿患儿的病情,应少食忌食。
四、儿童遗尿症 如何饮食调理?
1.脾肾不足
表现为睡眠中遗尿,小便清长,怕冷,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可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糯米、鸡肫皮、山药、莲肉、韭菜、黑芝麻、桂圆、乌药、荔枝等。
2.脾肺两虚
表现为面色苍黄,易感冒,大便稀薄,乏力,夜尿兼有白天尿频。可用健脾补肺食品,如粳米、山药、薏苡仁、猪肺、银耳、扁豆等。
孩子尿床和遗尿症有什么关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对孩子的健康看得比自己还要重要。儿童遗尿症成为了最近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一种疾病,孩子尿床和遗尿症有什么关系?听下专家的介绍吧。
遗尿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遗尿症是指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约占遗尿症的70%~80%,是主要的遗尿症类型。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一般来说,孩子过了3岁还在频繁尿床,且一个月达到两次以上就可算作是遗尿症。
因此,家长可以从刚才的症状描述判断孩子是否为遗尿症,还有详细的询问病史,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从这些病史中判断孩子是否为遗尿症。
另外就是孩子发生遗尿的原因,一些儿童因白天游戏、玩耍过度,精神疲劳,或睡前饮水过多而偶然发生遗尿者,不属于病态,家长要注意区分。
有哪些原因引起了小儿遗尿呢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关。
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孩子尿床我们都认为是因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或是因为白天疯玩了一天到了晚上乏了所以才会出现尿床的现象,确实小孩子尿床是在正常不过的时期了,我们谁都不会去往疾病这一方面去着想,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应懂事的年龄了还是总是出现尿床的话我们就应该要警惕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患了儿童遗尿症。遗传因素,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睡眠过深,本病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心理因素,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儿童遗尿症危害大
很多家里有年幼孩子的家庭都会遇到孩子在睡梦中尿床的事情,很多家长对此束手无策,或者认为是正常现象,就放任不管。如果是5岁以下的儿童的话,放任不管不会又不好的影响,但超过5岁还频繁尿床,就是所谓的“遗尿症”了,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前往检查和治疗才是正确的。
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由于膀胱肌肉、神经系统等都发育不完善,尿床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一个5岁以上的孩子还频繁尿床,那就是有问题了,在临床上称作遗尿症。
据统计,夜间遗尿的患病率并不低,男孩子遗尿的发生率是16%至18%,女孩子则是10%左右。遗尿的问题经常被低估了,严重时它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这种痛苦只有遗尿的孩子和家长了解。
哪些因素导致遗尿
导致遗尿的因素很多,排在第一位的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正常人夜晚的尿量明显比白天少,这是抗利尿激素在起作用,让人可以一晚上不用爬起来小便,但如果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够,晚上的尿量就会过多,膀胱容纳不下,便尿床了。第二是膀胱容量小,这个因素约占1/3。不过,这并不是指膀胱真的长得小,而是膀胱肌肉很敏感,里面稍微蓄积点小便就有便意了,所以频繁要小便。此外,神经系统的问题,焦虑、多动等心理问题,也会导致遗尿。
遗尿孩子不能贪凉
天气炎热的时候,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吃凉爽的东西,孩子也不例外,因此西瓜、雪糕等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这些美食却是遗尿症的患儿应避开的食物。此时,对于遗尿患儿应该进行饮食的合理调整,每日下午4、5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食物,宜偏淡偏干些,也不宜睡前吃西瓜、橘子、葡萄、生梨等水果,更不能养成睡前喝牛奶的习惯,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会引起小儿睡得过深,有尿时不能醒来而导致遗尿。
其次,孩子应该尽量避免熬夜玩游戏、看电脑。应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沉,不易被大人唤醒而导致尿床。同时,也要避免遗尿症患儿游泳,尤其是在水温较低的泳池。
遗尿影响心理健康
儿童遗尿症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形成内向、敏感、胆小、自卑等心理,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难以与他人沟通、偏执、具有暴力倾向,造成性格缺陷。
此外,儿童遗尿还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出现偏矮(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偏瘦或虚胖身材。尿床时间长还会影响儿童大脑的发育,导致孩子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反应慢等症状,使孩子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遗尿还会影响孩子第二性征的发育,容易出现隐睾、小阴茎、小膀胱、小子宫等生理疾病,影响成人后的生活。
有研究资料表明,85%以上的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数字的排序及逻辑能力方面,较正常孩子有很大差距。据世界卫生组织尿床协会跟踪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不及早治疗者在成年后多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差、工作生活无计划,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和家庭和睦。
各位家长还需要了解的是,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遗尿现象一旦好转,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在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五岁多的孩子还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
遗尿症在儿童期很常见
父母往往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事实上,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遗尿症在5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7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0%。有些遗尿症症状会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不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尿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
小孩为何夜间遗尿?
儿童遗尿症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主要包括:第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即在每天凌晨十二点到四点,抗利尿激素分泌高峰时,孩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够。第二是觉醒障碍和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尿感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脑。第三是膀胱功能障碍,包括膀胱容积小和膀胱肌肉收缩失控的情况。第四则是遗传,父母双方都有遗尿症的,孩子有70%的遗传可能。
过度依赖纸尿裤增加遗尿风险
都市家庭对纸尿裤的依赖越来越重,有的孩子一穿就穿到3、4岁,这样有增加患遗尿症的风险,但不意味着一直戴纸尿裤的孩子5岁后一定会遗尿。一般孩子到两三岁后,就开始有了控制排尿的意识,有了尿意后会提示大人。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还一直戴着纸尿裤,想尿时就随时尿,就可能会减少以上功能训练的机会,可能增大患遗尿症的风险。
孩子患遗尿症,家长怎么做?
发现孩子尿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夜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家长不应因此对其进行责罚。其次,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睡觉前尽量少给孩子喝水,让他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潮湿的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所以要保持被褥干净、暖和,尿湿后及时更换。同时,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有利于遗尿改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或鼓励。
增加膀胱容量有助改善尿床
儿童尿床可先通过训练增加孩子的膀胱容量。白天让孩子多饮水,有尿意时忍住,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次数。还可进行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如训练未能改善孩子遗尿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但需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确定,不可擅自服用。
如何训练孩子定期排尿
在把尿时也要注意时机和顺应孩子的尿意,通常喝完水一小时后,喝完粥或牛奶2~3个小时后可以给孩子把尿一次。蒋小云表示,这些训练也要循序渐进,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2~3岁的孩子若还常常遗尿,家长就要加紧注意,及时采取训练措施,预防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的诊断标准
儿童遗尿症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但是因为家长对遗尿症还不够了解,常常被家长所忽视。其实3岁之后,孩子会进入心理发育和性格成熟的关键期,尿床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直接杀手,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接下来就由济南六一儿童医院的医生为我介绍一下儿童遗尿症需要较哪些检查?
遗尿症多发生于2~5岁儿童,男孩较多见。患上遗尿症的孩子不仅仅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们一定要慎重。那么,孩子尿床到底是不是遗尿症,遗尿症要如何判断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遗尿症的诊断吧!
儿童遗尿症的诊断标准
1、原发性遗尿:是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者。
2、继发性遗尿: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约3~6个月)不尿床,尔后再发生遗尿者。
3、与睡眠障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本症通常可自愈,随年龄增大后遗尿消失,大多数在8岁以后就停止尿床。
4、2岁或5岁以上(或智龄4岁以上)反复有不自主排尿(日间或夜间)。
5、遗尿严重程度:2~6岁儿童,每月至少有2次遗尿,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有1次遗尿。
6、不是由于神经系统损害、癫痫、躯体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遗尿。
儿童遗尿症诊断内容
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
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
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
④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
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小孩遗尿不治疗危害很大
儿科主任介绍,遗尿不仅仅是尿床这一种,还会影响智商、身体健康,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调查研究发现,尿床儿童比正常儿童智商低17%-23%,多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神经发育与精细动作不协调等。遗尿症还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差、挑食、厌食等。遗尿症的患儿男孩易出现小阴茎、小睾丸,女孩易出现小子宫、小卵巢等症状,成年后容易患不孕不育症。儿科主任提醒家长,孩子儿童时期正是身体发育关键期,抵抗力相对成人较弱,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检查和治疗。
治疗遗尿症需针对病因,辩证施治
济南六一儿童医院首席儿科主任告诉我们,遗尿症虽然复杂但并非无法治疗,疗效不好多是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当,导致许多遗尿症患儿反复治疗却不见起色,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不正规治疗的伤害。对此儿科主任提醒,对待遗尿症,必须针对病因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治好,并建立孩子的自身免疫,避免复发。
国际诊疗技术:中医缩泉治疗措施诊疗理念,治好杜绝复发
为提升疾病诊疗实力,济南六一儿童医院引进国际诊疗技术:中医缩泉治疗措施,制定适合于患者的诊疗方法,以中医汤药结合针灸为核心进行根源性治疗,创造了遗尿症临床极高治好率。中医缩泉治疗措施凭借超高的临床治好率获得广大遗尿症患儿家长的一致推荐,同时也受到医学医生推崇。
权威报道:据治疗患者回访数据反应,“中医缩泉治疗措施”检查精确度达99.3%,迄今为止济南六一儿童医院临床治好率高达90%以上,倍受医学界的推崇和患者的信赖,其显著临床疗效开创了安全治疗遗尿症的新纪元。
如何区分遗尿症的轻重程度
在许多家长的眼里,孩子夜间遗尿好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更会说:“孩子他爸爸小时侯不也尿床吗?十几岁自己就好了,根本不用上医院!”。由于这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中国至少有上千万遗尿症的儿童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治疗。
事实上,遗尿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疾病,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所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早已被国际上大量的科学研究所证实。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早已不再局限于“无躯体疾病”的概念,健康更是指一个人体格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的功能健全。种种证据表明,遗尿症不仅可造成儿童卫生习惯差,易受凉感冒,更为严重的是对儿童智能发育、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皆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临床上显而易见的是遗尿症患儿普遍存在情绪、行为、个性问题,或表现为内向自卑、胆怯退缩,或表现为自暴自弃、攻击性强。往往,遗尿症存在的时间愈久,问题愈发严重。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
虽然有一些遗尿症患儿随年龄增长,遗尿逐渐消失,但这种自发缓解率每年还不到15%,其中会有一些儿童遗尿持续到成年。如果孩子的遗尿一直发展下去,即使某天遗尿达到了自行缓解,而多年来此症对孩子造成的智能和心理损害已经是无法挽回了,从这一点看,及时让孩子的遗尿症得到有效的治疗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情。
如何预防儿童遗尿症
01
要想预防遗尿症千万不要让儿童有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而且在睡觉前要控制饮水量。如果有每天晚上尿床的儿童,在晚上一定要按时唤醒,让他排尿,逐渐养成自控排尿的习惯,这样有利于预防遗尿症。
02
要想预防遗尿症必须要儿童多处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让小孩吃辛辣,油炸和冰冷的食物,而且尽量要多吃粗粮,做到这些有利于预防儿童出现遗尿症。
03
要想预防遗尿症必须要经常带小孩进行身体的锻炼,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身体的素质,也有利于预防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的饮食宜忌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儿童遗尿症饮食禁忌饮食宜进
1.温补固涩食物。肾气不足者宜食,如糯米、鸡内金、鱼鳔、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乌梅等。
2.清补食物。肝胆火旺者宜食,如粳米、薏米、山药、莲子、鸡内金、豆腐、银耳、绿豆、赤豆、鸭肉等。
3.干饭。患儿晚餐宜吃干饭,以减少摄水量。
4.动物性食物。宜吃猪腰、猪肝和肉等食物。
5.食疗法。(1)荔枝肉,每日睡前吃10个,连吃1-2个月,最宜秋、冬季食用。(2)鸡肠1副,洗净,烘干研末,加白糖适量拌匀。每日睡前服1/5-1/7副,温开水送服,连服5-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