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草药中毒——巴 豆

中草药中毒——巴 豆

毒理

巴豆霜内服,成人用量为0.15~0.3g,过量服用易发生中毒。巴豆主要成分为巴豆油,油中含巴豆醇、甲酸、丁酸、巴豆油酸、巴豆酸等,此外,还含有毒蛋白质巴豆素及11种巴豆因子,均为致癌物。巴豆素能溶解红细胞,使细胞局部坏死,巴豆酸有强烈腐蚀和峻下作用,可引起肠炎,使肠蠕动强烈,从而导致肠腔出血和嵌顿。巴豆油、去壳巴豆仁、巴豆霜直接接触皮肤,可发生急性接触性皮炎。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在30分钟至1小时间。巴豆油中毒致死量为20滴(1g),生巴豆仁致死量为20~40粒。

(2)中毒表现:先出现口腔黏膜红肿、水疤,口、咽喉部、食管及胃部烧灼感。继之出现流涎、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有血液,腹痛、腹泻,腹痛呈绞痛样,泻出物呈水样便含有黏膜及血液,并有里急后重感。严重者腹泻类似霍乱样的米泔水样大便,患者常因峻烈的腹泻而发生脱水。有的还出现黄疸、少尿或无尿。中毒后期则出现皮肤湿冷,呼吸浅慢,体温降低,发绀,谵妄,休克,终因循环衰竭或肾衰竭而死亡。

皮肤直接接触巴豆时,出现红斑、灼热感、瘙痒,甚至发生水肿、水疱、脓疮,并伴头痛、头晕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中红细胞溶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肝功能异常;尿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

急救处理

1.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若口腔黏膜已出现水疱,则不宜洗胃;可予药用炭30g、蛋清5个、鲜牛奶300ml调服(温度应低于30℃)。

2.予鲜生梨汁、鲜藕汁(不能用饮品替代)300 ml饮服。

3.补液 5%葡萄糖盐液1 500 ml、4%碳酸氢钠250 ml,分别快速静脉滴注,再视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报告调整补液内容及剂量。

4.腹痛剧烈 一般予阿托品0.3 mg皮下或肌内注射,无效者必要时可用吗啡5~10 mg皮下注射。

5.休克 早期予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加人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调节滴速以维持理想血压;亦可予生脉饮注射液静脉滴注。

6.呼吸衰竭 吸氧,并予呼吸兴奋剂安钠咖(苯甲酸钠咖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

7.对症治疗。

8.接触性皮炎 可用黄连1份、生绿豆1份、生甘草1份(各15g)煎汤外洗;口服泼尼松10 mg、氯苯那敏(扑尔敏)4 mg或异丙嗪25 mg,每日3次。

中草药对孕妇并非绝对安全

中草药中的红花、枳实、蒲黄、麝香、当时等,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易导致宫内胎儿缺血缺氧,致使胎儿发育不良和畸形,甚至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

大黄、芒硝、大戟、商陆、巴豆、芫花、牵牛子、甘遂等中草药,可通过刺激肠道,反射性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

有些中草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斑蝥、生南星、附子、乌头、一枝蒿、川椒、蜈蚣、甘遂、芫花、朱砂、雄黄、大戟、商陆、巴豆等,它们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及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有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中药雄黄肯定有致畸胎儿作用,孕妇应绝对禁忌内服。朱砂含有可渗性汞盐(即水银),可在孕妇体内蓄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耳聋、斜视、智力低下等。

所以对含上述中草药的中成药须警惕,对注明有孕妇禁用、慎用的中成药,应避免服用。

草药对怀孕计划的影响

中国人总是相信草药,但近几年的优生遗传研究证实,部分中草药对孕妇及胎儿有不良影响。中草药中的红花、枳实、蒲黄、麝香、当归等,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易导致宫内胎儿缺血缺氧,致使胎儿发育不良和畸形,甚至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大黄、芒硝、大戟、商陆、巴豆、芫花、牵牛子、甘遂等中草药,可通过刺激肠道,反射性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

有些中草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斑蝥、生南星、附子、乌头、一枝蒿、川椒、蜈蚣、甘遂、芫花、朱砂、雄黄、大戟、商陆、巴豆等,它们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及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有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尤其是怀孕的最初3 个月内,除慎用西药外,中草药亦慎用,以免造成畸胎。中药雄黄肯定有致畸胎儿作用,孕妇应绝对禁忌内服。朱砂含有可渗性汞盐( 即水银),可在孕妇体内蓄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耳聋、斜视、智力低下等。

需引起孕妇重视的是,许多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常以配方形式出现在中成药之中。所以对含上述中草药的中成药须警惕,对注明有孕妇禁用、慎用的中成药,应避免服用。

当然,孕妇患病也应及时治疗,勿讳疾忌医。更何况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不良作用的毕竟是极少数。但在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已怀孕,请医生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安全无副作用的药物。

妇科中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好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4.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中药也有副作用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

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平时在中药方剂中常用半夏、天南星、附子、川乌、草乌等,为什么不发生中毒呢?一方面是由于对这些药物进行了炮制,如生半夏口服会引起呕吐。唇舌发麻。声音嘶哑等副作用,而生半夏用姜汁、明矾、盐等炮制后,其毒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水银用做主药治疗皮肤癌、宫颈癌时,只能限于外用,严禁内服,不然会发生汞中毒。 有些中草药虽然毒性轻微,若使用剂量过大,则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如木通有通乳作用,若用其大剂量(50克)与猪蹄同煮,服后会发生肾功能损害。

巴豆是什么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巴豆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味辛性热,有下泻毒性。呕吐、腹泻、白细胞升高等是巴豆中毒的主要表现。

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大毒,须慎用。

巴豆作为一味药性丰富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对治疗寒冷积便秘,腹满胀痛,水肿腹满,气急喘促等症状有奇效。巴豆的药性味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巴豆的药性远远不止这些,下面就专门来介绍一下巴豆的药性和药理,希望对大家了解巴豆起到参考作用。

巴豆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产生口腔及胃粘膜的烧灼感及呕吐,在1/2-3小时内即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巴豆的药性上面介绍过了,巴豆虽然可以治疗疾病,但是其副作用也很大。

长期喝中药有副作用吗

一、长期喝中药有副作用吗

长期服用中药会产生依赖性的毒副作用,所以一般喝1周左右需要换方。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近几年,因滥服中草药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日趋增多。专家为此呼吁:必须提高人们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

据专家介绍,多年来“中药副作用少”的说法使人们对某些中草药的肾毒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90年代中期,比利时医生首先发现,相当数量的“肥妞”、“胖嫂”在无所禁忌地服用减肥中药后发生急性肾衰,由此提出了“中药肾病”的概念。

研究表明,中药木通、厚朴、粉陀已、细辛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间质、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此类患者临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而这些患者的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衰竭。

中药副作用有哪些症状 中药为什么有毒副作用

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可以以下个方面来理解:

1.和药物本身的毒性成分有关,如巴豆,斑蝥,乌头等有毒中药,主要是内含巴豆油,斑蝥素,乌头碱等这些具有强烈毒性的成分。

2.和患者过敏体质有关,中草药在应用过程中引起过敏反应并不少见,其中以过敏性休克和药疹居多。

3.和某些药物用量过大或服用过久有关,如中药木通在一般用量时无毒性反应,但当一次剂量超过60克,则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又如甘草是常用的平和之药,但如长期过量服用,亦会导致低钾血症,出现血压升高,排尿不利,浮肿等中毒症状。

中草药对胎儿有无不良反应

有不少人认为,现在常用的中草药中不少是天然植物,原汁原味、无毒、无不良反应。但并不尽然,孕妇在服用中草药要必须注意:

1.孕期禁服的中草药

①天仙子,平肝息风药;

②瞿麦,利水渗湿药;

③附子,温里药;

④麝香,开窍药;

⑤闹羊花,祛风湿药;

⑥猪牙皂,化痰止咳药;

⑦轻粉、雄黄、蓖麻油、马钱子、阿魏、斑蝥;

⑧芒硝、玄明粉、巴豆、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牵牛花、千金子等泻下药;

⑨益母草、川牛膝、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土鳖虫,活血化淤药附子、干姜、肉桂等外用药。

长期喝中药有副作用吗

长期服用中药会产生依赖性的毒副作用,所以一般喝1周左右需要换方。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近几年,因滥服中草药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日趋增多。专家为此呼吁:必须提高人们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

据专家介绍,多年来“中药副作用少”的说法使人们对某些中草药的肾毒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90年代中期,比利时医生首先发现,相当数量的“肥妞”、“胖嫂”在无所禁忌地服用减肥中药后发生急性肾衰,由此提出了“中药肾病”的概念。

研究表明,中药木通、厚朴、粉陀已、细辛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间质、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此类患者临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而这些患者的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衰竭。

专家强调,许多江湖医生打着“偏方”、“验方”的旗号,滥用中草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尿毒症,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巴豆是什么

其实巴豆这类药物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草药,偶尔会入药,但是基本用量很少。因为其毒性还是比较强烈的。现在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巴豆吧。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巴豆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味辛性热,有下泻毒性。呕吐、腹泻、白细胞升高等是巴豆中毒的主要表现。

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大毒,须慎用。

巴豆作为一味药性丰富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对治疗寒冷积便秘,腹满胀痛,水肿腹满,气急喘促等症状有奇效。巴豆的药性味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巴豆的药性远远不止这些,下面就专门来介绍一下巴豆的药性和药理,希望对大家了解巴豆起到参考作用。

巴豆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产生口腔及胃粘膜的烧灼感及呕吐,在1/2-3小时内即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巴豆的药性上面介绍过了,巴豆虽然可以治疗疾病,但是其副作用也很大。

相信通过本篇文章对巴豆的详细介绍,患者可以了解到关于巴豆的功效和药性。如果患者在日常没有必要尽量不要服用,一般很少人拿来当食材。还有在日常食物中巴豆不能跟田螺一起食用,这些食物的禁忌应该在日常多加了解。

相关推荐

中草药引起肝毒性损害的原因

(1)肝脏作为处理化学物的工厂, 发挥其清除和代谢亲脂性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的作用,有可能接触到反应性的中间代谢产物,导致损伤。 (2)传统上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在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3)中草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等,广防己临床报道有肝、肾毒性。 (4)药物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 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5)中草药引起的肝

中草药也有毒薄荷影响肝脏

人们普遍存在“中草药无毒”和“植物无毒”的错误观念。应用中草药。植物性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国内外相当普遍。此外,服用中草药保健品和秘方的习惯日趋广泛,秘方中未标成分和所谓“独一味”常可能有潜在的肝损害危险性。中草药为非处方药。取得容易,多数没有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更增加了其危害性。 中草药薄荷 某些中草药有药物作用和毒性作用的双重性,甚至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所以并非所有中草药都是十分安全的。特别是一些“保肝药”,即使有一些中草药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如解毒、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但人们对其毒性认识远远

小米绿粥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解毒消肿

绿可解附子、的毒性,常常可用于治疗腮腺炎、铅中毒、农药中毒等症,而小米中所含的B族维生素则可以预防口腔溃疡、口舌生疮、脚气病等,因此在平时生活中适当地吃一些绿小米粥可以起到解毒消肿的作用。

中草药的医学应用

中药应用理论比较独特。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性的寒、热、温、凉。五味指药物的辛、酸、甘、苦、咸。 中草药的气、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中草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有用药物加水煎熟后去渣留汁而成的汤剂,有研磨成粉末状的粉剂,还有丸剂、膏剂、酒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 中草药中有许多名药,植物药以人参、灵芝、何首乌、枸杞最为著名。动物药以驴胶牛黄、熊胆、蛇毒、鹿茸等最为珍贵。矿物药以朱砂、赭石、滑石、芒硝等为最为常用。

中毒的治疗用药

中毒的预防: 有毒严防误食。作为中药遵照规范炮制,谨慎掌握其合适用量和适应证,老弱或孕妇忌用。 中毒的治疗: 1.洗胃 中毒性,立即以温开水或1:2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再给石蜡油200mL导泻。 2.对症处理 腹痛、腹泻严重者,可给颠茄碱、氢氧化铝凝胺等。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或发绀者给氧吸入,给皮质激素。 3.外用引起皮肤红肿灼痛者,黄连6g,泡水外搽。 中毒的症状:口服后口腔黏膜发生红肿或水疱,口腔、咽喉、食管有烧灼感,流涎,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大便呈

紫草的功效是什么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1、《本经》:中药紫草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2、《别录》:中药紫草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3、《药性论》:中药紫草治恶疮、瘑癣。 4、《本草图经》:中药紫草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5、《纲目》:中药紫草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6、《医林纂要》:中药紫草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7、《吉林中草药》:中药紫草治便秘,尿血。 8、《

玉竹和什么一起泡水好

中草药中,最适合与玉竹搭配的非沙参、麦冬、熟地黄莫属了,这些药材可以分别与玉竹搭配,也可以同时与玉竹搭配,泡水饮用都能起到清热止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干燥症。 玉竹还可与枸杞、山楂、百合等药食同源之物,搭配不同的食材,可起到不同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想要治疗什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搭配。

拳参的选方

1.治下痢:紫参半斤,煎二升,入甘草二两,煎取半升,分三服。(《纲目》引《金匮玉函》) 2.治痢疾:鲜拳参、鲜蒲公英各12g,鲜黄芩9g。水煎服。小儿酌减。(《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慢性气管炎:拳参9g,陈皮9g,甘草6g。水煎服。 4.治急性扁桃体炎:拳参9g,蒲公英15g,水煎服。(3~4方出自《西宁中草药》) 5.治烧烫伤:拳参研末,调麻油匀涂患处,每日1~2次。(《贵州省中草药资料》) 6.治吐血不止: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乌梅汤服一钱。一方去人参,加甘草,以糯米汤服。(《圣惠方》

中药中毒后怎么解毒 甘草解毒

甘草通行十二经,能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所含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及钙盐,具有解毒作用,对细菌毒素,药物,蛇蝎,河豚毒,以及食物,体内代谢产物中毒都有解毒作用。所含甘草甜素在体内借助于β-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分解出葡萄糖醛酸,能起到保护肝脏机能,防止肝糖原减少,促进毒药加速排泄,起到解毒作用。 甘草可用于马钱子,洋金花,天仙子,乌头,肤质,川乌,草乌等中药中毒

中药,草药,中草药,这三种有什么区别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 饮片 中成药 其中中药材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药物.草药:一般是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疗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中草药: 当然就是指上面两种的一个总称了.现在中药资源大约有12807种(13000种)草药的种类是无法做出统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