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药酒应该注意什么
泡药酒应该注意什么
以药入酒,酒中泡药,不但能喝出特别的酒味,还有养生保健的妙用。适量的酒有通经络、活血脉、温补阳气、祛寒止痛的作用,酒还是一种理想的有机溶媒,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都能被溶解在酒液中,所以药酒往往比其他丸、散、膏、丹以及煎剂等显示出更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养生药酒配方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包括补气药、助阳药、养阴药、安神药、养血药、活血化淤药、祛风寒湿药和一些芳香化浊、芳香开窍、理气消食等类药物。就算认识其中的一些药材,大多数民众也不见得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所以,应该找医生开方抓药,而不是自己随意买药材。否则,不但可能不适应自己的体质,还有可能遇到川乌、草乌、附子等有毒的药材,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配制药酒一般选用酿制精良的白酒(即曲酒、白干、高粱酒、烧酒)、黄酒或南方人喜爱的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酿制的白酒和糯米酿制的黄酒为最佳。酒的度数越高,则浸出效果越好。通常40-60度之间的高度酒溶解、浸出药材的有效成分的效力强且时间短,药酒功效也较好。但高度酒使用范围有限制,对于不能或仅能少量饮用低度酒的人无法饮用,另对人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精神和性功能也有影响。所以,酒基的度数一般选择20~40度的中度酒为宜。
泡药酒应该是将药材挑除杂质、筛选漂洗、晾干,再碾捣、切细,最好制成饮片,再放进酒里密封浸泡。每天摇动一次,一般10-20天后就可饮服。药量与酒量的比例大约为50克兑500克。第一次酒液服完后,还可酌加白酒再浸1次,然后滤去药渣饮用。过滤后的药酒应当是澄清明净的液体,颜色为黄色或深、浅褐色。
药酒的配制有冷浸法和热浸法。前者是将药材处理好后直接放进酒里密封浸泡,后者则是将处理好的药材放进酒里,用隔水煮沸的方法将其温热甚至沸腾(亦称隔水煮沸法),即止。相比较而言,冷浸法更适宜家庭制作。 配置好的药酒应将酒瓶盖用胶布密封,贴上标签,注明名称和日期,置阴凉处存放。一般来说,背阴处是最适宜放置药酒的地方。但即使温度、湿度都适宜,药酒的浸泡时间最多也不能超过2个月。否则,由于酒精挥发导致药酒里的酒精含量低于20%,药物易发酵、变质和霉变。此外,有些药物不能浸泡时间过长,如红花泡制过长久而不去渣,酒色会由清澄变混浊,影响口感。
药酒虽好,不对症、不适量也会有害。药酒的一般饮用方法是每次饮用10-30毫升,每天饮用2-3次(即饭前一小时内、饭后30分钟内、睡前30分钟内),或者依病情及所用药酒的性质、浓度而调整。应辩证辨病,选择适于自己饮用的药酒。不善饮酒者可只在睡前饮少许。嗜酒者,饮药酒也不宜过量。如遇感冒、发热、咽喉痛及气管炎等,均应停服。妇女月经多时,活血类药酒要慎用。另外,高血压、心脏病、肝脏病、严重胃病患者也应慎用。
饮用药酒以秋冬凉爽或寒冷季节为宜。酒量小的人,可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或按1:10的比例兑上适量的温开水,搅匀后再饮用。
补肾壮阳泡酒药方及泡制法
补肾壮阳泡酒药方的泡制法一、
用来泡药酒的白酒度数不宜过高。因为药材中的有效成份,有的易溶于水,有的易溶于酒,如果酒的度数过高,虽然可以增加酒精溶性成分的析出,但不利于水溶性成份的溶解。
补肾壮阳泡酒药方的泡制法二、
泡药酒时应将物植物药材分别浸泡,服用时再将泡好的药酒混合均匀。这是因为动物药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其药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泡出来,而植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于水或酒精中,分开浸泡,便于掌握浸泡时间。
补肾壮阳泡酒药方的泡制法三、
泡药酒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泡药酒还应昼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补肾壮阳泡酒药方的泡制法四、
服用药酒时,不宜加白糖或冰糖,以免影响药效,最好加一点蜂蜜,因蜂蜜性温和,加入药酒后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刺激,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泡药酒方法及禁忌
泡药酒方法
1.酒的选用 一般选用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为佳,因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杀灭中草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条件下饮用。 2.服用药酒时,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响药效,最好加一点蜜糖,因为蜜糖性温和,加入药酒后不仅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刺激,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3.浸酒药材的选用和处理方法 动物药宜除去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毒蛇应去头),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仅可除去水分,还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并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浓度。还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饮用起来也有香醇的感受。
4.泡药酒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凡已腐败变质或霉变的动物药均应弃之不用。
泡药酒禁忌
1.药材的配伍。酒作为药引,跟有些药材配合能增强药的功效,但是中药有配伍禁忌。一些人把自认为滋补的东西通通放进去,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因为有些药材是相克的,放在一起浸泡,其功效会减弱,更甚者会产生毒素。
2.因为酒会挥发,为了保证酒的浓度,最好用高度高粱酒。在南方一般要用50度左右的米酒。另外,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来泡药酒,而不要用塑料制品,并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3.最关键的是要看所用药材是否含有毒素。有些人喜欢用毒蛇泡酒,认为所用的蛇越毒越好,但泡这种药酒一定要拔掉蛇的毒牙。
4.药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药酒储存有一定有效期限,一般是3~5年。药酒和酿酒不一样,酒酿得越久越醇,但是自泡药酒因密封性不好,若时间过长,药品质量不能保证。容易浸泡的药材,一般泡3个月就可以了。
泡药酒注意事项
植物药应最大程度地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浸酒的药材应较为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能。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矿物药,如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药均不应用来浸酒。我国唐代的多位皇帝,如唐太宗等都是为了长寿而服用含铅、汞的丹药、药酒而丧命!
一些古方或民间传言,认为药酒要浸泡数月至1年以上。笔者认为无此必要。一般浸泡1个月即可。有时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逸出,如不考虑美观,可将药材切碎浸泡。另外气温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气温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气温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
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属容器,以免金属中逸出有毒物质或产生毒性化学反应。 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对药材可以提取出较高比例的成分,民间习惯用贵重药材浸泡药酒,用于滋阴补肾、养血固精。常见的有参茸酒、三鞭酒、人参酒等。市售的药酒都有固定配方,符合中医方药理论。这一方面,老百姓往往重视不够,经常随意调配中药,浸泡药酒饮用,配方的不合理会使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饮用无益,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中毒。自己浸泡药酒,应该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调配处方,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白酒。
药酒虽有许多优点,但其中的酒精成分对一些疾患,如高血压、中风、肝、肾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湿疹等皮肤病有害无益。一些传染病如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不宜饮用药酒。另外,发
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也禁饮用药酒。
中药泡酒配方
有关专家对“药酒迷”们普遍存在的以下认识误区提出忠告:
1、药酒可长期饮用。通常药酒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养生性药酒两类,前者有特定的医疗作用,而市场上常见的药酒则以后者为主,一般都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作为日常使用(主要含有枸杞、黄芪等)。
2、药酒可在吃饭时饮用。吃饭时喝酒不仅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还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3、饮用药酒无须控量。大量服用药酒的后果与过量服用药品相同,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治疗性药酒服法须遵医嘱,滋补养生类酒的最佳服用量以每天1–2两为宜。
4、喝药酒能壮阳。许多人认为药酒能壮阳,专家指出:市面上的壮阳药酒有些服用后短期确有壮阳效果,但是有些男性病并不是因为肾阳虚引起,盲目服用的后果只能使病情加重。
5、饮用药酒无须因人而异。中医认为:选用药酒应量体而行。体形消瘦的人偏于阴亏血虚,容易生火、伤津,宜选用滋阴补血药酒;体形肥胖的人偏于阳衰气虚,容易生痰、怕冷,宜用温阳益气的药酒。
此外,专家认为:身体没病最好不要服用药酒,尤其是青少年。确实想饮用药酒最好事先征得医生的同意。由于药酒以酒浸泡而成,所以对酒有禁忌的人同样不宜服用药酒。
中药泡酒配方
益肾明目酒 (民间验方)
配方:肉苁蓉、巴戟天、远志、川牛膝、五味子、续断各35克,覆盆子50克,山萸肉30克,醇酒1000克。
制法:将上药共捣为粗末,用夏白布袋盛,置于净坛中,注酒浸之密封口,舂夏5日,秋冬7日,然后添冷开水1000克,合均备用。
功效:益肾补肝,养心,聪耳明目,悦容颜。适用于肝肾虚损,耳聋目昏,腰酸腿困,神疲力衰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服10-15毫升。
山萸苁蓉酒 (验方)
配方:肉苁蓉60克,山蓣25克,五味子35克,炒杜仲40克,川牛膝、菟丝子、白伏苓、泽泻、熟地、山萸肉、巴戟天、远志各30克,醇酒2000克。
制法:上药共加工捣碎,用绢袋或细纱布盛之,放入净瓷坛或瓦罐内,倒入醇酒浸泡,封口。舂夏5日,秋冬7日,既可开封,取去药袋,过滤澄清既成。
功效: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亏损,头昏耳鸣,耳聋,怔仲健忘,腰脚软弱,肢体不温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服10-15毫升。
淫羊藿苁蓉酒 (补品补药与补益良方)
配方:肉苁蓉50克,淫羊藿100克,白酒(或米酒)1000克。
制法:将上药加工碎,浸入酒中,封盖,置阴凉处,每日摇晃数下,7天后开封即可饮用。
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之阳痿,宫寒不孕,腰膝酸痛等症。
服法:每日3次,每次饮服10-15毫升。
毓麟酒方 (奇方类编)
配方:肉苁蓉、覆盆子、炒补骨脂各30克、桑椹、枸杞子、菟丝子、韭子、楮实子、巴戟天各23克,山萸肉、牛膝各22克,连须15克,蛇床子、炒山药、木香各7.5克,白酒3000克。
制法:将上药加工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与白酒共置入容器内,密封,隔水煮4小时后,埋入土中2天,退火气既成。
功效:补肝益肾,助阳固精。适用于阳痿,早泄,补育。
药酒的泡制方法 酒的选择
泡药酒所选择的酒,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一般来说,浸泡药酒以50到60度的米酒或优质烧酒最为合适,因为酒的浓度过低,有效成分不易浸出,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药酒容易变质,但酒的浓度过高,药材所含的少量水分反被吸收,使药材料质变坚硬,有效成分亦难析出,如果是不善饮酒的人群,可以用低度白酒,黄酒和米酒,但浸出时间及次数宜适当延长和增加。
泡酒的药材需要洗吗 清洗好的药材怎么泡酒
泡药酒的药材一般不要研磨成颗粒或粉末。以免在泡入酒中时使药酒浑浊,而且时间长了会结块,一般建议放入纱布袋中浸泡, 除非是需要快速溶解的药材才捣碎入酒。
药材泡酒多少度酒更好 药材泡酒用什么酒好
制作药酒时用来浸泡药材的酒被称为基质酒,从古至今,用作基质酒的有白酒、米酒和黄酒。一般来说首选黄酒,因为黄酒是最适宜泡药材的。其次是粮食酿造的高浓度白酒。
石斛可以泡酒吗
可以。
石斛寒性,刚好如果独立泡药酒的话,可以调合酒的烈性,用来泡酒的话是十分合适的,而且石斛还有清火去热的效果,可以降低酒的温热之性,喝这种药酒的话不会很容易上火,而且石斛味甘,用来泡药酒的话,也可以为药酒增添一些味道,喝起来的口感也会有所提升,如果是感觉腰膝酸软、体倦乏力、食欲不振的话,适当的喝一些石斛泡酒,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
泡制药酒要避开六大误区
泡药酒的药材量不应过多。
转眼又到冬季,王先生拿出去年泡制的药酒,里面大量的人参、海马等将酒映出深色,看起来药已经完全“泡开了”。当他倒出一碗酒喝下后,不一会儿就开始头晕、恶心。其实,王先生的做法触及了好几个泡药酒的误区,药酒不是泡越久越好,泡制过程中还有很多讲究。
误区一:泡得越久越好。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酒是“陈年的香”,从前一年就开始泡今年用的药酒。其实,如果室温在20℃左右,较为干燥的条件下,药材浸泡的时间大多应为15—30天。浸泡的时间主要和药材的质地有关,枸杞子泡酒后如果发现酒颜色变红,说明药效已经泡出来了;如果是动物类的药材如海马、蛤蚧等,泡制的时间需要更长,但由于它们带菌可能更多,因此泡好后更应尽快喝完。如果是泡药酒有经验的人,可在泡制过程中倒出来一点品尝是否出味儿,但注意不要直接对着瓶口喝,这样会污染剩下的酒,加快变质。
另外,温度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温度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温度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泡制药酒时,不应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影响药效被泡出。如果在高温、潮湿环境中,泡制时间应当酌情缩短。而如果在泡制期间未启封瓶口,泡制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一般来说,药酒泡制超过一个月后如果药材没有取出,并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还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被水解,损失药效。但人参、黄芪、当归等受影响不大,可多泡几天。如果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也可能霉变。有些霉变不能目测到,喝下变质的药酒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损伤。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误区二:所有药材都适合泡药酒。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泡药酒,矿物类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很难用酒泡出来。如果是以毒蛇为原料浸泡药酒,则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一般认为毒蛇在浸泡前应去头,否则极易造成中毒。泡药酒要选用中药炮制品,如何首乌生品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只有炮制后才能起到养血滋阴、乌发的作用。如果要选用多种药材,一定要根据中医开具的药方配置,不要随意用多种药物泡酒。
误区三:药材放得越多越好。酒与药材的重量比应为10︰1—20︰1。质地较松散的药材吸水性强可以多加些酒,如枸杞子可加20倍酒进行浸泡;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性差可以少加些酒,如人参可加10—15倍酒浸泡即可。一般要达到每10毫升酒中含有0.5—1克原药材。每次饮酒20—30毫升(一小酒杯),每日饮酒2—3次。因此,有合适容器的情况下第一次以泡制2升左右为宜,取出药材后应在一个月左右喝完。
误区四:选用过低度数的白酒。一般建议选用50—60度的白酒,这个浓度的白酒能杀死药材中存在的微生物,同时更容易使有效成分溶出。随着酒精的挥发和药材中水分的溶出,药酒中酒精的浓度会降低。待泡至可以饮用时,药酒大致在38度左右,口感温和。黄酒和米酒本身就有药用价值,也可用作泡酒的原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酒精的浓度比较低,这两种酒一般需要加药材一起煮沸后再装瓶,这样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效果。另外,煮好后最好立即服用,既避免带菌也趁热保证药物的溶出。
误区五:泡酒期间不搅拌。泡药酒应选用新的深色玻璃容器,不应用塑料制品。泡制期间,需每日摇晃或搅拌一次,一周后改为每周搅拌一次。如急于饮用,可将药材切碎浸泡。在泡酒过程中轻轻晃动酒瓶也能加速药物的溶解。药酒饮服90%后,可加酒第二次浸泡。一般不会向已经泡好的酒中再次添加药材,一是因为浓度不易把握,二是因为容易变质。
误区六:药材反复使用。药物经两次浸泡后,绝大部分有效成分已经溶出,此时普通药材即可废弃掉,如果药材比较珍贵,如冬虫夏草,可再用普通煎煮中药的方法获取一定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