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男性酒驾心理你造吗
六大男性酒驾心理你造吗
一、自以为酒量高
半斤不脸红,一斤不心跳,二斤倒不了!酒驾者都有超乎寻常的“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喝了酒,也能把车开到目的地;就算是喝了酒,再遇上突发的事情时,也能从容应对和处理。他们显然已经忘记了酒精会使人神经麻痹、迟钝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自以为经验老到,车技高超
最新一项数据表明:1年以下驾龄的很少酒后驾车,大量的酒驾行为出现在驾龄在5到20年的司机身上。岂不知,酒精入体之后,它并不认得你有几年驾龄。而事故却恰好会因为驾龄高、自持高,从而重视度低、防范心理差而多发。
三、侥幸心理作祟
有些司机酒驾,总以为“不会那么巧被交警撞上”或者在节日之前觉得“交警也要过节”,认为过节相关检查就会少,于是借着酒劲儿开车上路。这种心理其实忽略了一个最起码的前提:检查酒驾、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其实并不是目的,禁止酒驾的目的是保护他人和驾驶员本人的生命安全,维护交通秩序、社会秩序。有交警检查,司机要做到不酒驾,就算没有交警查,不酒驾也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尊重生命的主动意识。
四、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不足
即全国实施的“醉驾入刑”以及对酒驾处罚力度的加大,确实对大多数驾驶人都起到了警示和提醒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广大驾驶人要严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十字真言。但是仍有一部分驾驶人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无视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依然我行我素,酒后驾驶。其违法的成本过低,与酒后驾驶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明显不成比例。
五、不开心想要借酒浇愁
压力大可以理解,但酒驾行为着实不可取。
六、对付酒精监测“有办法”
最近流传很多关于躲避酒驾检测的小方法,比如酒前服一颗醒酒药,喝酒的时候服一颗,酒后再服一颗,就没事,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方法都没用。
所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酒驾也是因为心理因素在作祟,因为这些人往往自以为酒量高,而且经验老道,开车容易存在侥幸心理,所以才会出现酒驾的行为,但是希望每个开车的人都能搞明白,酒驾猛如虎,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搭上。
男人酒后性生活的好坏
常常有男性朋友讲:“喝点小酒不碍事,晚上性生活更甜蜜”。应酬中的男性朋友也常常这样回答自己的妻子。酒能够助性,似乎喝酒后性生活成为了很多男性朋友追求刺激的法宝,有酒,才能帮助他们实现所需要和追求的各种欲望,也能让他们体味酒醉后放纵人性的种种快感。却忘记了酒要少饮,往往都是喝的迷瞪大醉。
可是性生活也和开车一样,想要安全健康,就不要酒后做爱。酒适量喝点确实可以助性,但是醉酒后过性生活,会让男人的身体受到伤害。醉酒后,人的大脑意识并不是十分的清醒,性中枢也处于抑制状态,性欲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勃起功能也不会达到最佳状态。
这时就会产生两种心态
1、一种人是为了享受完美性爱而做爱,相信酒精刺激与性刺激是能够完美结合的,从而忽略了身体状态不佳这个事实,在心理上觉得酒精助了性,而实际上性生活的质量是非常低下的,长期这样可能会降低性器官的敏感度,引起性功能减退。
2、另一种人容易把酒精对性生活的影响忽略掉,一味坚持,不考虑爱人的感受,因此对双方的感情都会造成伤害。
由于在酒后性生活,双方的配合不像平日里那么的协调,力度和动作幅度控制不佳很容易造成生殖器挫伤。所以,酒后性生活对于男性朋友来说,还真的比酒后开车危险。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伴侣考虑,男性朋友在酒醉之后切忌、切忌、切忌进行性爱活动。对于开车,酒后都已经禁驾了;所以对于男性朋友来说,如有性生活时请忌酒,如以大量饮酒,为了身体请忌性生活;不要在醉酒后去追求所谓的性刺激。
酒后驾驶存在的误区你知道么
有资料显示,有95%的公众表示,听说过相关事故;71%的人认为,“酒后一定不能开车”。公众虽对酒后驾车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有常识---但认识不深
对酒精对人体的影响,没有清晰的了解。26%的驾驶人认为,酒后驾车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男性驾车人对酒后驾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低于女性。
不少人认为,酒后驾车存在一个量的问题,不必“不喝”,可以“少喝”。有23%的受访者认为,“少喝一点还是可以开车的”;有36%的受访者会视驾车者喝酒量的多少而决定是否乘坐他的车子。
常采用人云亦云的解酒方法。4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小睡片刻、喝咖啡或浓茶可以解酒。
欠意识---从侥幸到习惯到自然
76%的司机认为,酒后驾车非常危险,肯定不可以。但仍有10%左右的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比较危险,偶尔开车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女性对酒后驾车持反对态度的比例(81%)高于男性(72%)。北京反对酒后驾车的比例(83%)高于广州(72%)和上海(74%)。
缺行为---主动意识不足与酒桌文化
有25%的人认为,酒后驾车经常发生事故;52%的人认为偶尔发生事故;仅有21%的人回答从来没有发生过或者看到过酒后驾车事故。
在非职业驾车者中,半数以上有过酒后驾车行为,一年内超过十次以上的比例达15%。年轻人、男性酒后驾车比例高于年长者、女性。广州有过酒后驾车行为的比例(67%)高于北京(44%)和上海(52%)。
驾车时做这些事情很危险
穿高跟鞋驾车
很多女性开车时爱穿高跟鞋,高跟鞋会把后脚的支点抬高,让人在踩刹车时很难找到着力点,容易引发事故。
疲劳时驾车
长时间驾车驾驶员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对车速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会严重降低,尤其是午后或午夜行车极易瞌睡,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美国研究显示,睡眠少于5小时者,发生车祸的概率是睡8小时者的4~5倍。以下情况下不要驾车:出现睡意、在24小时内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凌晨2时~5时。
感冒后驾车
英国研究显示,感冒特别是流感,对人行动能力的影响等于喝了8升啤酒。如果吃了感冒药,发生事故的几率则会再加倍。所有感冒患者、过敏性疾病患者以及失眠患者在服药前都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服药后不能驾车上路,因为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剂、兴奋剂都可能导致瞌睡或眩晕,从而削弱驾驶者判断能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等红灯看手机
研究显示,当驾驶者使用手机通话或在等红灯看手机刷“朋友圈”时,他们的眼睛很容易忽略了左右两边的路面情况。也可能是在分心的情况下,大脑来不及处理眼睛所看见的信息,从而导致反应减慢。近有研究发现,即便是使用手机免提功能,开车时打手机还是会使司机分神,导致车祸风险高出4倍之多,与醉酒驾驶的危险程度相仿。
建议:上车后手机调至静音,或者使用耳机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开车打电话的驾驶者来说,主动呼出的可能性不高,基本都是以被动接听为主。对此,编辑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可以,上车后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模式,听不到铃声,你自然也不会去接电话,等到了目的地之后,再回电就行。
女性驾车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现在女性学车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由于男女性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们现在来看看女性学车都有哪些优劣性?
女性驾车的劣势
1、女性因身高稍矮、手小、手握力不足、腿长度不够、肺活量低等,故女性不宜开大型车辆,不宜长途驾驶。
2、女性记忆力、辨别方向的能力、理解力及计算能力略逊于男性,故女性开车容易走冤枉路,既浪费油料,又浪费时间。
3、一些女性情感脆弱、嫉妒心强,遇到家庭纠纷、意外事件或不顺心之事时,承受能力差,情绪上不能保持稳定,难免影响正常驾驶。
4、女性视力不如男性,特别在强光下视力更差,加上体力和防卫能力不足,故女性不宜夜间行车。
女性驾车的优势
1、女性比男性心细。她们对车辆的日常保养和行车前的准备工作细致而周密,为安全驾驶奠定了基础。
2、女性的听力好,嗅觉灵敏,在行车过程中,往往能发现车辆机械事故的先兆和苗头,早有准备。
3、女性一般较男性具有较好的耐力,故驾车行驶时不易厌倦,注意力集中,从而能减少事故发生。
4、女性生活一般较规律,睡眠充足,饮酒吸烟者较少,这些都有利于行车安全。
5、女性平均脑重量虽低于男性,但脑血管比男性丰富,特别是两个半脑之间血管通连情况好于男性,神经反应灵敏,有利于安全行驶。
6、多数女性性格温柔、内向,遇到阻车时不急不躁,当出现小差错时,能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总结经验。
7、女性一般较男性胆小,行驶时较为谨慎,很少强行超车或超速行驶,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以上是有关与女性学车的优劣性邪王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女性学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更应该努力学车,摆脱马路刹车的称谓。
喝酒最伤哪些人
对你而言,喝多少酒才算是喝得太多了?酒精对身心的作用,是由它在血液中的浓度来决定,而你的身体是否承受地了……
1、肝炎病患者。
酒精进入人体,对肝功能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患有肝炎病的人,不节制地饮酒等于慢性自杀。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酒精,一是兴奋大脑,使感情激动;二是使血管扩张,血液升高,这样易发生血管破裂而引起死亡。或者发生心律不齐,心跳加速等不良症状。
3、胃肠疾病等。
其他如胃溃疡、胃炎、肠炎、肾炎及眼病等都不宜饮酒,有痔疮的人也不宜饮酒。
“酒过三循、菜过五味”,这是古代留下来的酒场谚语,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喝酒时吃菜的重要性。在喝酒前,尽量先吃点菜,然后再喝酒,其原理和前面说的一样。严禁空腹喝酒,既容易醉,又容易伤胃。
4、妊娠期妇女和儿童。
孕妇如饮酒,会使胎儿产生酒精中毒症,易引起畸形和流产等现象。儿童时期养成饮酒的坏习惯,不但荒废学业,变成行为异常的小酒鬼,还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生气、发怒或忧愁时。
人在生气、发怒时面红耳赤,情绪激动,头昏脑涨,心跳加快,此时饮酒犹如火上加油,从而失去理智,铸成大错,及至醒来,已悔恨莫及。忧郁、悲伤时,情绪沉闷,思虑伤心,此时饮酒会引起消化系统不良,新陈代谢紊乱而伤害身体。
6、车船、飞机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
对从事汽车驾驶、轮船驾驶和飞机驾驶的人员及高空作业人员都不宜饮酒。或者要特别注意饮酒的时间,因为这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饮酒会出事故,酿车祸,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7、近视眼、青光眼病人不要过量饮酒。
饮酒对视力也有影响,酒中含的甲醇,对视网膜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另外,酒还能直接影响视网膜,阻碍视网膜产生感觉视色素,导致眼睛适应光线能力下降。因此,近视眼、青光眼病人不要过量饮酒。
男人伤身损精的坏习惯
吸烟喝酒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男人都会喝酒,并且不管是大型的聚餐还是小型的吃饭都会喝上几杯,还有就是不会喝酒,大部分的也都是会抽烟的,这两件事是现在普遍男人都有的坏习惯。
啤酒和红酒营养比较高,而且乙醇浓度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可以少量饮用,65公斤重的人如果喝65度的白酒,每天喝1.5两~2两是安全范围。
如果你能和牛奶或甜饮料一起喝,酒精的吸收速度就能大幅下降。碳酸饮料会加速酒精吸收,因此,千万不要用碳酸饮料勾兑各种酒。如果已经患了肾脏方面的疾病,又无限制地大量喝酒,会使尿酸沉积导致肾小管阻塞,造成肾脏衰竭。
长时间驾车
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部分的家庭里面都会备上私家车,并且好多的上班族也是有自己的私人车的,并且还有的人是从事开车的行业的,所以说越来越多的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开车上面。
长时间开车,阴囊包括睾丸都受到压迫,不利于阴囊的血液循环和散热,在驾驶室内体位变动幅度不大,阴囊极易受热过度,从而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而且久坐容易诱发前列腺炎,这些因素对精子的质量都有影响。
连续驾车超过2小时便会造成精子质量的下降,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开车1.5个小时左右休息,下车走动活动身体约10分钟。
喝酒后多久可以开车
喝多少酒达到酒驾标准?
关于酒驾标准:酒后驾车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并小于80mg/100ml为酒后驾车,罚款1000元记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如大于或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通常情况下,喝1瓶或2瓶啤酒、或一两左右的12度红酒、半两50度左右的白酒,就能达到酒驾标准。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时间?
酒精在人体中一般消散时间为10-20小时。有时候夜里喝完酒睡一觉第二天一早没什么事,就开车出门结果被查酒后驾驶就是这个原因。生理上是没什么反映了,但酒精依然在体内没排干净,所以喝酒后10-20小时后再开车是比较科学的。一般来说,如果头一天喝得比较多,我们建议第二天最好别开车,至少得歇24小时,这样稳妥一点。一般24小时以后不太会出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饮酒24小时后被查出酒驾的案例。
时间因人而异?
其实这个数字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每个人的酒精代谢速度又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环境下的酒精代谢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如何判定是否能安全驾驶?
有一个简单的平衡测试法可以帮你自我判断:单腿直立,另一只脚距离地面15厘米以上,脚底跟地面平行。这样持续30秒,如果在30秒内发生左右摇摆,或发生为保持平衡而单脚跳的现象,或维持不了30秒就把提起的脚放下,这说明你暂时没有驾驶能力,不能开车。
喝酒后多久才能开车呢?看了上面小编的介绍朋友们知道了吗?俗话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考虑。如果有晚会或者聚餐,应该尽量不喝酒,如果喝酒了,小编建议朋友们可以打车或者让没喝酒的朋友送自己,千万不要心存酒驾的侥幸心理!
酒精的基本常识
1、酒精的主要吸收途径
酒精入口后→20%在胃中吸收→80%在小肠中吸收;之后,酒精进入血液系统→血液带着酒精在体内循环→进入并溶解于身体各个组织并产生影响。
2、酒精的主要排出途径
酒精被血液系统吸收后→肝脏将酒精分解成醋酸→肾脏通过尿液排出5%的酒精→肺呼出5%的酒精→此外通过皮肤毛孔等蒸发出部分酒精。
3、鸡尾酒更易醉
鸡尾酒是各种酒混在一起,或加碳酸饮料,这些都会加快酒精吸收,人醉得更快。空腹喝酒也很容易醉,因为食物可以减慢肠胃吸收酒精的速度。生化酶越多越不容易醉
这与人的遗传有一定关系。肝脏中有一种称为醇脱氢酶的生化酶,可从乙醇剥离电子,从而形成乙醛,并转换成醋酸。醋酸可用来形成脂肪酸,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呼出或排出体外。生化酶越多的人,分解酒精的速度越快。
4、女人比男人更易醉
相同身高、体重和体格的男女,女人比男人更容易醉。因为男人的肌肉多,女人脂肪更丰富。肌肉组织中的水分比脂肪组织要多,因此吸收等量的酒精后,男人体内对酒精的稀释情况,要比女人好。另外,酒精可以通过体表皮肤蒸发出体外,块头大的人皮肤面积大,酒精代谢得更快。而肠胃动力越好,酒精代谢速度越快。
高晓松酒驾男人小心酒后不育
高晓松酒驾男人小心酒后不育
饮酒过量可以杀死男人的精子,受到损伤的精子如果受精,则常会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引起流产,有时还会生出畸形怪胎,或孩子出生后智力差,成为低能儿。国外把这种孩子叫做"礼拜日孩子",认为这是周未酗酒的恶果。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男人生活也越来越多样化了,下班了常常几个关系不错的就开始聚在一起喝酒,玩乐,这样的生活确实很惬意,能让人放松,能让人感觉到快乐,也能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但是长久这样下去,就会导致男人不育,所以说男人不要为了一时的快乐,让自己失去做爸爸的权利。
专家指出,酒精对造精功能的影响:在睾丸曲细精管中,精子从开始发生到成熟需依赖雄激素存在,也就是说从精原细胞-精母细胞、未成熟精子细胞-成熟精子各阶段,睾酮是必不可少的。酒精引起睾丸内睾酮降低是造成生不育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酒适当的喝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能当作习惯,毕竟伤害身体健康,尤其是想当爸爸的男人更是如此,小心让酒把你的孩子给夺走了。
驾车族自我保健确保行车安全
不要挡住视线 很多交通事故的肇事原因都与驾车人的视线被遮挡有关。女性开车时要把长发束好,以免长发飘飘或不时拢头发,在不知不觉间挡住视线。同理,车的后窗上尽量不挂小玩偶。
杜绝疲劳驾驶 疲劳驾车等同酒后驾车。驾车人生活要规律,睡眠充足,开长途前充分休息。驾车时坐姿正确,坐姿不佳易导致颈、肩、腰、肘等部位的疼痛,产生疲劳。夜间行车更要防止疲劳驾驶。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驾车人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不碰酒杯。侥幸心理要不得,“只要不被交警抓到就好”而明知故犯,更需警戒。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各种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按时进食,防止饥饿过度引起消化性溃疡,但也不可饱餐。充分饮水,尤其在夏季,或者在车内备足饮料。
服饰要有约束 驾车人上衣口袋不放硬物,如手机、钥匙、名片夹等,以防紧急刹车时发生意外,最常见的是肋骨骨折。女性开车时忌穿高跟鞋,高跟鞋会影响踩踏板的动作,十分危险。
加强心理调节 驾车时要有好心情。在行驶途中遇到各种紧急或错综复杂的情况,应沉着冷静,精神集中,心平气和,从容对付。切不可心烦意乱、逞强好胜。
定期体检 作为掌握身体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定期参加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驾车族自我保健确保行车安全
不要挡住视线 很多交通事故的肇事原因都与驾车人的视线被遮挡有关。女性开车时要把长发束好,以免长发飘飘或不时拢头发,在不知不觉间挡住视线。同理,车的后窗上尽量不挂小玩偶。
杜绝疲劳驾驶 疲劳驾车等同酒后驾车。驾车人生活要规律,睡眠充足,开长途前充分休息。驾车时坐姿正确,坐姿不佳易导致颈、肩、腰、肘等部位的疼痛,产生疲劳。夜间行车更要防止疲劳驾驶。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驾车人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不碰酒杯。侥幸心理要不得,“只要不被交警抓到就好”而明知故犯,更需警戒。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各种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按时进食,防止饥饿过度引起消化性溃疡,但也不可饱餐。充分饮水,尤其在夏季,或者在车内备足饮料。
服饰要有约束 驾车人上衣口袋不放硬物,如手机、钥匙、名片夹等,以防紧急刹车时发生意外,最常见的是肋骨骨折。女性开车时忌穿高跟鞋,高跟鞋会影响踩踏板的动作,十分危险。
加强心理调节 驾车时要有好心情。在行驶途中遇到各种紧急或错综复杂的情况,应沉着冷静,精神集中,心平气和,从容对付。切不可心烦意乱、逞强好胜。
定期体检 作为掌握身体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定期参加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糖尿病司机“悠着点” 避免空腹或半饥饿状态下驾车,防止因低血糖出现头晕、无力、手抖、冒冷汗等症状而导致交通事故。车上可常备糖果、巧克力、饮料。
不要长时间憋尿 由于久坐、憋尿,男司机易患前列腺炎,女司机易患尿路感染。故应避免长时间驾驶,开车1~2小时应停车活动一下。
不要边开车边打手机或吃东西 这些是危险动作,可在瞬间酿成车祸。
感冒后驾车比酒后驾车更危险 研究发现,感冒后驾车人的反应灵敏度比正常人慢五至七成。最好等感冒好转后再驾车。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含有镇静安神成分,服用这些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在驾车前应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驾车时做这些事情很危险
穿高跟鞋驾车
很多女性开车时爱穿高跟鞋,高跟鞋会把后脚的支点抬高,让人在踩刹车时很难找到着力点,容易引发事故。
疲劳时驾车
长时间驾车驾驶员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对车速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会严重降低,尤其是午后或午夜行车极易瞌睡,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美国研究显示,睡眠少于5小时者,发生车祸的概率是睡8小时者的4~5倍。以下情况下不要驾车:出现睡意、在24小时内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凌晨2时~5时。
感冒后驾车
英国研究显示,感冒特别是流感,对人行动能力的影响等于喝了8升啤酒。如果吃了感冒药,发生事故的几率则会再加倍。所有感冒患者、过敏性疾病患者以及失眠患者在服药前都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服药后不能驾车上路,因为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剂、兴奋剂都可能导致瞌睡或眩晕,从而削弱驾驶者判断能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等红灯看手机
研究显示,当驾驶者使用手机通话或在等红灯看手机刷“朋友圈”时,他们的眼睛很容易忽略了左右两边的路面情况。也可能是在分心的情况下,大脑来不及处理眼睛所看见的信息,从而导致反应减慢。近有研究发现,即便是使用手机免提功能,开车时打手机还是会使司机分神,导致车祸风险高出4倍之多,与醉酒驾驶的危险程度相仿。
建议:上车后手机调至静音,或者使用耳机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开车打电话的驾驶者来说,主动呼出的可能性不高,基本都是以被动接听为主。对此,编辑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可以,上车后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模式,听不到铃声,你自然也不会去接电话,等到了目的地之后,再回电就行。
喝酒后多久才能开车
喝多少酒就达到酒驾标准?
关于酒驾标准:酒后驾车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并小于80mg/100ml为酒后驾车,罚款1000元记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如大于或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通常情况下,喝1瓶或2瓶啤酒、或一两左右的12度红酒、半两50度左右的白酒,就能达到酒驾标准。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时间?
酒精在人体中一般消散时间为10-20小时。有时候夜里喝完酒睡一觉第二天一早没什么事,就开车出门结果被查酒后驾驶就是这个原因。生理上是没什么反映了,但酒精依然在体内没排干净,所以喝酒后10-20小时后再开车是比较科学的。一般来说,如果头一天喝得比较多,我们建议第二天最好别开车,至少得歇24小时,这样稳妥一点。一般24小时以后不太会出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饮酒24小时后被查出酒驾的案例。
时间因人而异?
其实这个数字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每个人的酒精代谢速度又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环境下的酒精代谢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如何判定是否能安全驾驶?
如何判定是否能安全驾驶?有一个简单的平衡测试法可以帮你自我判断:单腿直立,另一只脚距离地面15厘米以上,脚底跟地面平行。这样持续30秒,如果在30秒内发生左右摇摆,或发生为保持平衡而单脚跳的现象,或维持不了30秒就把提起的脚放下,这说明你暂时没有驾驶能力,不能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