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的具体发病原因是什么
伪膜性肠炎的具体发病原因是什么
近年研究证实,伪膜性肠炎患者粪中分离出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能产生具细胞毒作用的毒素(Toxin B)和肠毒作用的毒素(Toxin A),其中前者是伪膜性肠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这些毒素均可使仓鼠发生致死性回盲肠炎。毒素可造成局部肠粘膜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致使组织缺血坏死,并刺激粘液分泌,与炎性细胞等形成伪膜。在健康人群的粪便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率5%,住院病人携带率约13%,无症状的克隆病患者约8%,在50%新生儿及15%~40%的婴儿粪中,虽可分离出此菌,甚至可有毒素产生,但并无致病作用。
广谱抗生素应用之后,特别是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的应用,抑制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伪膜性肠炎还可发生于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极度低下,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如各种大手术后,特别是胃肠道癌肿手术后,以及其他有严重疾病如肠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心力衰竭、败血症等患者,因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有利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繁殖而致伪膜性肠炎发病。
伪膜性肠炎患者的饮食要点是什么
木瓜胡萝卜玉米粥:粳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粳米放入锅中,加入约600毫升冷水,用小火慢慢熬煮;木瓜去皮、籽;胡萝卜洗净去皮,放入锅内蒸熟,两者一同放入搅拌器内,搅成蓉备用;玉米煮熟备用;将木瓜、胡萝卜蓉加入粥内,并放入熟玉米,煮沸后加入盐搅匀,即可盛起食用,伪膜性肠炎患者宜用。
豌豆瘦肉粥:粳米、大麦米分别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素鸡切丁。猪肉馅加葱、姜末及色拉油、料酒、酱油煸炒至熟,备用。锅中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将粳米、大麦米放入,先用旺火烧沸,转小火熬煮45分钟。下入素鸡丁和炒好的猪肉馅,继续煮10分钟,加入豌豆、盐和鸡精,搅拌均匀,见粥黏稠,即可盛起食用。伪膜性肠炎患者宜用。
山药桂圆粥:粳米淘洗干净,泡好备用;山药刮洗干净,切成小薄片;桂圆肉、荔枝肉、五味子均洗净备用;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将粳米、山药片、桂圆肉、荔枝肉、五味子一起放入,用小火煎煮;待米烂粥稠时,用白糖调好味,稍焖片刻即可。伪膜性肠炎患者宜用。
豆薯小米粥:豆薯去皮洗净,切成小丁备用;小米淘洗干净,用冷水略微浸泡备用;锅中加入约1200亳升冷水,将小米放入,先用旺火烧沸;放入豆薯丁,再改用小火熬至小米熟烂;下入白糖调好味,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伪膜性肠炎患者宜用。
红豆糯米粥: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过夜。红豆拣去杂质,洗净泡好,放入锅中加冷水,用小火煮至豆粒开花。糯米放入另一锅中,加入冷水2000毫升,先用旺火煮沸,然后改小火煮到米透,加入煮好的红豆继续煮至米粒开花,加白糖与糖桂花调匀即可。伪膜性肠炎患者宜用。
快速缓解拉肚子的方法 第一步:找准病因
想要快速治疗拉肚子,首先要明确自己拉肚子的病因是什么,否则一顿乱治疗,不仅药不对症,还可能加重病情,导致更难治愈,因此建议大家根据以下病症表现以及就医检查来判断自身拉肚子是由何种病因引起。
1、发病急骤:常见于急性痢疾、霍乱、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2、慢性起病:常见于肠结核、慢性痢疾、慢性胰腺炎、结肠癌。若持续两年以上,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小。
3、集体发病:常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药物中毒毒蕈中毒。
4、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发病: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真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5、胃空肠吻合手术后发病;常见于食物直接人空肠的“倾倒”综合征,或盲袢内容物排泄不畅引发细菌感染。
6、小肠大部切除或结肠大部切除后发病:常见于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腹泻。
7、饭后立即发生腹泻: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等。
8、饭后2~ 24小时发生、且集体发病:常见于食物中毒。
9、与某些特定食物有关的腹泻:常见于食物过敏。
10、腹泻与喝牛奶有关:常见于乳糖酶缺乏症。
11、禁食后腹泻停止:常见于渗透性腹泻。
12、夜间或早晨因腹泻而醒者:多见于肠道器质性疾病(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但有些老年人肠道功能紊乱也可清晨出现腹泻。
13、腹泻与便秘交替:常见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结肠不完全梗阻等。
14、每日腹泻10次以上:多为炎症性肠道疾病或分泌性腹泻。
15、每日腹泻10次以上但量少者:多见于急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癌等。
16、每日排便量500毫升以内:多为结肠病变。
17、每日排便量大于1000毫升:多为分泌性腹泻。
18、每日排便量大于3000毫升:多见于霍乱胰性霍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结肠绒毛瘤等。
19、水样大便:多见于胰性霍乱、胃泌素瘤、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20、绿色水样大便:多见于小儿肠毒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21、米汤水样大便:多见于霍乱、副霍乱。
22、血水样大便:多见于嗜盐杆菌肠炎。
23、腥臭血水样大便:多见于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24、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血吸虫病。
25、黏液便: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绒毛瘤。
26、白陶土样便并伴有泡沫:多见于脂肪泻。
27、海水样蓝或蛋花汤样便:多见于伪膜性肠炎。
28、特殊臭味便:多见于各种消化吸收不良病证。
29、伴有里急后重:多见于病在直肠。
30、小腹部痛:多见于结肠性腹泻。
31、脐周部绞痛伴肠鸣:多见于小肠性腹泻。
32、伴有高烧:多见于急性痢疾、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伤寒、淋巴瘤等。
33、伴有低热:多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真菌性肠炎等。
34、伴有哮喘:多见于类癌综合征、食物过敏等。
35、伴有皮肤改变:多见于食物过敏(常有荨麻疹)、类癌综合征。胰性霍乱常有皮肤潮红;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常有结节性红斑;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常有疱疹样皮炎;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和Wipple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常有皮肤色素沉着。
36、伴有关节炎: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Wipple病等。
37、伴有贫血:多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Wipple病等。
38、伴有腹胀:多见于肠结核、不完全性肠梗阻、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39、伴有明显消瘦: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肠道恶性肿瘤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等。
急性肠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现在的年轻人,早饭不吃,中午对付,到了晚上暴饮暴食,可是你要知道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受凉之后。
2、吃着烧烤喝着啤酒确实很high,但是一定要确定食物是否新鲜。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臭鱼烂虾,不新鲜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
3、除了以上两点原因之外,有些人对于食物会有一些过敏反应也会导致急性肠炎的发生。急性肠炎夏季节多发,与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有关。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急性肠炎会大大减少。
伪膜性肠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伪膜性肠炎发病年龄多在50~59岁组,女性稍多于男性,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伪膜性肠炎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恶心、腹胀、大量腹泻,腹泻物呈绿色海水样或黄色蛋花样稀便、脱落的伪膜,腹泻后腹胀减轻、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脱水征象、精神错乱、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肠胀气及肠鸣音减弱。
1、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多在应用抗生素的4~10天内,或在停药后的1~2周内,或于手术后5~20天发生,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病例,大便每日2~3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腹泻,大便每日可30余次之多,有时腹泻可持续4~5周。少数病例可排出斑块状伪膜,血粪少见。
2、腹痛为较多见的症状,有时很剧烈。可伴腹胀、恶心、呕吐,以致可被误诊为急腹症,手术吻合口漏等。
3、毒血症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表现。重者常发生低血压、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失平衡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少尿,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
霉菌性肠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细菌性肠炎的病原菌可分产肠毒素性和侵袭性两大类。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肠炎,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其具体发病原因如下所述。
1、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引起小肠结肠炎)、毛样产芽胞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肠炎)等。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
2、细菌性肠炎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乏力、发烧等,一般着凉或进食不干净的食物,都可能会引起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脱水和酸中毒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命原因,平时身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其余的废物需要经过水的运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体外。脱水时尿量因机体内水分损失而减少,严重时甚至无尿,这就会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其临床表现除呼吸改变外,还可出现疲乏无力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主要并发症还包括出血、穿孔、中毒性肠扩张、息肉增生或癌变等。
假膜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
临床上诊断假膜性肠炎,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区别。
1.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后 肠扭转或套叠造成肠管缺血、缺氧,在血循环改善后,由于毒素吸收出现高热及腹泻,有时需和假膜性肠炎鉴别。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后出现的腹泻来自于肠道积存的内容物,腹泻的次数和量少于假膜性肠炎而且不会越来越多,内容物中所含的有形成分也多于假膜性肠炎,尽管可以有短暂的全身中毒症状但总的趋势呈逐渐缓解。大便不会出现典型的水样,更不可能有假膜,细菌涂片或培养不以球菌为主,也无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往往有长期腹泻史,严重者每天可有十多次水样便,少数急性起病者发病急骤,可有全身严重的毒血症状,广泛的结肠病变可有中毒性巨结肠表现,直至发生肠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以结肠、直肠为主,缺少假膜性肠炎的致病原因,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粪便检查没有假膜和相关病原体,黏膜所见为多发性溃疡及息肉,X线检查和结肠镜检有助于作出诊断。
3.克罗恩病(克隆病) 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急性发病者有回肠充血水肿、肠系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发热、腹痛、肿块及穿孔。克罗恩病的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呈间歇样发作,腹泻不严重,大便常为不成形稀便无假膜形成,与使用抗生素药物无关。最后确诊需要钡餐和钡灌肠、结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4.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与肠黏膜缺血损伤、细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男性高于女性,病变以小肠为主,肠黏膜阶段性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可伴肠系膜及所属淋巴结炎症。可有急性腹绞痛、腹泻、便血和毒血症,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发病1~2天内出现全身衰竭、寒战、发热、白细胞升高与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等毒血症表现。轻型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只出现腹泻和仅含有少量血性水样便时不易和假膜性肠炎鉴别。
怎么防止肠胃炎的发生
1、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抗细菌药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抗细菌剂与抗生素并不是相同的概念,抗生素实际上仅为抗细菌剂下的一类。抗细菌药除了包括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还包括抗真菌药以及磺胺类、喹诺酮类等药物。
2、要经常向医务人员介绍有关伪膜性肠炎的发病动态,防止耐药菌株的滋长。外源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能是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有人从医院的地板、盥洗室的用具,以及护理伪膜性肠炎病人的工作人员的手和粪便中检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其芽孢。所以对伪膜性肠炎病例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和环境消毒,防止通过房间、皮肤、医疗器械造成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的交叉感染。
3、可清淡饮食,进食比较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同时可进食含有益菌群的酸奶。严重病例或恶心呕吐剧烈者需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哪些药物会引起结肠炎
1 非甾体类抗炎药:此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结肠黏膜局部前列腺素缺乏,抑制了细胞的防御机制。长期服用该类药物60%~70%可产生无症状性肠病。奈普生可致嗜酸性结肠炎二氯芬酸引起伪膜性结肠炎,异丁苯丙酸可导致类似克隆结肠炎。本类药物还可引起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溃疡。
2 抗恶性肿瘤药物: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胃肠道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和损害作用,抑制胃肠道上皮细胞DNA的合成而出现消化系统炎症和溃疡,可累计消化道的各个部位。李德宁报道11例患者使用氟尿嘧啶而引起伪膜性肠炎,其中8例发生于化疗的第6~9天,3例发生于化疗停止后的1~2 h,全部患者均出现腹痛腹泻,Slavin某些抗肿瘤药物与阿糖胞苷联合应用,70%的患者出现胃肠道损害。
3 子宫收缩药麦角制剂:长期应用本类药物除可致指端坏疽外,也可引起缺血性肠病,Stillman报道1例50岁女性患者,应用酒石酸麦角胺后,出现下腹部疼痛。钡餐灌肠结肠脾区黏膜下水肿,1个月后此部位发生狭窄。
4 其他药物:西咪替丁:H2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本药可引起结肠炎,全结肠均可受累,尤以左半结肠为重。甲基多巴:Bonkowsky报道本药可引起结肠炎。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对本药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嗜酸粒细胞增多及腹痛腹泻等症状。
5应用抗生素引起急性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常发生于应用抗生素如洁霉素之后,发病率有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及血象升高。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者之后6~8周出现腹泻均应考虑该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关键。
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大便化验常规包括7项内容,各种结果代表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1、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了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黄绿色,见于伪膜性肠炎等。
2、粪便形态
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粪便细胞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临床意义: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4、粪便潜血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5、粪胆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6、粪便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阻塞性黄疽等。
7、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
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急慢性肠炎等。同时可根据药物敏感,选择有效的抗菌素。
伪膜性肠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特别是在应用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后,突然出现无红细胞的粘液腹泻;或腹部手术后病情反而恶化,并出现腹泻时,应想到本病。通过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伪膜及粪中细胞毒素测定阳性可迅速获得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多,多在10,000~20,000/mm3以上,甚至高达40,000/mm3或更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粪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仅有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有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失平衡或酸碱平衡失调。粪便细菌特殊条件下培养,多数病例可发现有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生长。粪内细胞毒素检测有确诊价值,将患者粪的滤液稀释不同的倍数,置组织培养液中,观察细胞毒作用,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污泥梭状芽孢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
(二)内镜检查在高度怀疑本病时,应及时作内镜检查。本病常累及左半结肠,而直肠可无病变。乙状结肠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如病变在右半结肠,则需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如在初期未发现典型病变者尚需重复进行。内镜肉眼观察:在早期或治疗及时者,内镜可无典型表现,肠粘膜可正常,或仅有轻度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到粘膜脆性增强及明显溃疡形成,粘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
(三)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显示肠麻痹或轻、中度肠扩张。钡剂灌肠检查可见肠壁增厚,显著水肿,结肠袋消失。在部分病例尚可见到肠壁间有气体,此征象为部分肠壁坏死,结肠细菌侵入所引起;或可见到溃疡或息肉样病变表现。上述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价值不大。空气钡剂对比灌肠检查可提高诊断价值,但有肠穿孔的危险,应慎用。
伪膜性肠炎的检查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特别是在应用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后,突然出现无红细胞的粘液腹泻;或腹部手术后病情反而恶化,并出现腹泻时,应想到本病,通过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伪膜及粪中细胞毒素测定阳性可迅速获得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多,多在10,000~20,000/mm3以上,甚至高达40,000/mm3或更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粪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仅有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有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失平衡或酸碱平衡失调,粪便细菌特殊条件下培养,多数病例可发现有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生长,粪内细胞毒素检测有确诊价值,将患者粪的滤液稀释不同的倍数,置组织培养液中,观察细胞毒作用,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污泥梭状芽孢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
(二)内镜检查:在高度怀疑本病时,应及时作内镜检查,本病常累及左半结肠,而直肠可无病变,乙状结肠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如病变在右半结肠,则需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如在初期未发现典型病变者尚需重复进行,内镜肉眼观察:在早期或治疗及时者,内镜可无典型表现,肠粘膜可正常,或仅有轻度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到粘膜脆性增强及明显溃疡形成,粘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
(三)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显示肠麻痹或轻,中度肠扩张,钡剂灌肠检查可见肠壁增厚,显著水肿,结肠袋消失,在部分病例尚可见到肠壁间有气体,此征象为部分肠壁坏死,结肠细菌侵入所引起;或可见到溃疡或息肉样病变表现,上述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价值不大,空气钡剂对比灌肠检查可提高诊断价值,但有肠穿孔的危险,应慎用。
假膜性肠炎如何预防
1.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进行抗生素控制计划,防止滥用,对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尤应从严掌握。
2.氯林可霉素为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脆弱类杆菌的药物,但对上述细菌感染时,除非其他药物无效或没有条件应用外,一般不宜使用氯林可霉素和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也易并发伪膜性肠炎,临床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3.临床工作者,要严重观察使用抗生素的并发症,及早识别和确诊,以免延误治疗,患者出现腹泻,应及时停药进行粪便检查,必要时重复乙状结肠镜检查,尤其对临床疑为伪膜性结肠炎患者或肠道大手术后有不能解释的发热患者。
4.Bartlet认为,拟采用氯林可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的患者,可口服方古霉素,以防止伪膜性肠炎的发生。
5.住院患者没有腹泻时,不推荐常规筛查艰难梭菌。无症状携带者不该治疗。
6.CDI患者可采取最小限度接触隔离措施,直至腹泻缓解。
7.已知或疑似CDI时,患者应该住单间,或和已证实CDI者同室。
8.进入已知或疑似CDI患者房间的医务人员或探视者,应该采取手卫生措施、隔离屏障(包括手套、隔离衣)。
9.应该使用一次性可销毁的物品来预防CDI传播。CDI患者房间内的非一次性物品应该专属于该房间,CDI患者接触过的设备应彻底消毒。
10.环境表面消毒,推荐使用美国环保署登记的能够杀灭艰难梭菌芽孢的消毒剂、或含500p.p.m氯的清洁剂,在可能污染区域使用。
11.尚无益生菌预防CDI的充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