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遵医嘱服用药物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遵医嘱服用药物

不要擅自停药、换药或者增减药量,这样都会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

建议规律测量血压、血脂、血糖,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果有变化,及时告诉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治疗方案。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心肌梗死

生食大蒜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每天吃两三瓣大蒜,是辅助降压最简易的办法。有胃病的人禁食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1、规范用药

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控制心血管疾病复发,控制好血压。

2、注意保暖

气温零摄氏度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

3、科学运动

老人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并且心血管病患者不宜晨练。心脑血管疾病在清晨多发,这主要是由于清晨人的血小板容易聚集,血压容易升高,心跳增快,激素水平旺盛,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清晨时不能剧烈活动。冬季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运动。

4、心态平和

情绪波动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要保持开朗,情绪稳定且安定,要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和突发事件,保持不生气,不发火,少激动。

5、严重雾霾天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呆在室内,一定要外出的情况下戴好防护口罩。

6、制定合理的膳食

低盐低脂饮食,每天食盐量(包括酱油)要减至5克左右,吃饭不可过量,老年人七成饱即可。老人对口渴反应迟纯,容易缺水又不易觉察,所以要早起饮温开水500毫升,一日三餐外多饮些水,有助于使血液稀释,避免血栓形成的可能。低脂清淡饮食,有稀释血液及保持血液循环畅通的作用。多食用含膳食纤维充足的食物。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为什么寒冷伤血管

寒冷让靠近体表、四肢的血管收缩,回到心脏的血液就多了。心脏工作负担增加,血压升高,发生心梗、卒中的风险都会升高。如果本来心血管就有硬化等情况,就更危险了。

室内外温度的变化,也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血压来回波动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另外,寒冷时体内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较低,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加上血管遇冷收缩。综合导致血管更容易堵塞,容易让心脑血管出问题。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高血脂症

1.常吃木耳、香菇,可改善脂类代谢,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2.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荞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胆固醇水平。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血糖异常人群

饮食调整是血糖异常人群的第一基本治疗,运动是第二基本治疗,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在上述两个基本治疗基础上,再考虑药物治疗。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脑梗死

1.每天一个苹果,能有效保护血管、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没有痛风困扰的人,在冬季适当吃香菇,能起到辅助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

3.喝点芹菜汁,辅助降压降脂。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脑卒中

1.多吃含镁丰富的食物。镁可以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除蔬菜外,小米、豆类、辣椒干、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也富含镁。

2.多吃海带、紫菜、虾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相关推荐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超重和肥胖人群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BMI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两个指标都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 成年人正常BMI(体重kg/身高m2)为18.5~23.9,BMI在24~27.9为超重,需要控制体重;BMI≥28为肥胖,应开始减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 (男/女),同样需控制体重,腰围≥95/90cm(男/女),应开始减重。 在饮食方面,除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外,还要平衡膳食。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身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护理方法是什么

(一)合理膳食 各种调查研究证明营养与寿命和老年病密切相关,喜食肥腻、偏嗜咸甜均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故应强调老年人低脂肪、低热量饮食的重要性,并应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无素及粗纤维食物为主。近年来也有人担出低盐饮食可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恢复已硬化的动脉弹性,并强调低盐饮食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低盐饮食也是老年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条件之一。 (二)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

冬季常见病如何预防

一.感冒:日常生活中感冒是多发病,尤其在冬春季节,它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并发其他疾病,如急性 二.心脏病:天气寒冷可引起小血管的痉挛和收缩,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血液黏滞度增高,因而心脏负荷加大,容易引起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发生,因此严寒季节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日常生活中,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的老年人,一定要防寒保暖注意添衣勿受凉,气温骤降时最好不要外出。平时医嘱服用的降压、降糖、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常规用药都要按时服用,以免突发意外。还应定期去医院进行心电图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是什么原因 冬季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

天气骤然变冷,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血压波动增大。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突然升高易导致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脑出血。 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气候多变中老年人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据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天气多变的春季缺血性脑中风疾病发病增加。中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动脉硬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由于血管壁弹性降低,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致使大脑慢性缺血缺氧。如果遇到情绪波动,劳累、天气气温骤变等,都会加重大脑缺氧情况,容易导致大脑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症状。 特别提醒市民的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如频频打哈欠,有预示缺血性中风发生可能,切莫以为是“春困”而不以为然,一定要高度警惕,出现“春困”症状,可检测一下血压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或出现神志恍惚、身体感到不适

导致心跳过速的原因有哪些

压力大 专家表示,健康人平躺5分钟之后,心跳大概是60次/分钟左右,此时心跳处于正常的状态。人体压力大时,人体的交感神经会异常兴奋,导致心律增加为100多次/分钟。因此,控制情绪、适时释放压力对控制正常心律有很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 一项研究表明:心跳过速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心跳多增加10次,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就会增加23%。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要多运动、低盐饮食,尽量控制不得冠心病,对稳定心律有很大的帮助。 服用药物 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脑血管病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2.患者晨练应注意的问题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心理情绪诱发

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避孕药祛痘靠谱吗

激素失衡、雄激素水平过高引起的痤疮可医嘱口服避孕药改善。其他人应慎用,否则可能出现头痛、月经量改变、乳房疼痛,甚至可能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吉布森教授不建议以下女性用避孕药祛痘: 1、产后不足1个月者; 2、孕妇或备孕者; 3、未到青春期者; 4、年龄在35岁以上并伴有肥胖、吸烟、心脑血管疾病者; 5、有偏头痛病史者; 6、有高血压或血管病者; 7、有心脏病史者; 8、有乳腺、尿道或肝脏肿瘤病史者; 9、有凝血疾病者。 口服避孕药期间,还应注意观察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