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
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
特征是口鼻三角区皮脂腺瘤,对称蝶形分布,呈淡红色或红褐色,为针尖至蚕豆大小的坚硬蜡样丘疹,按之稍褪色。90%在4岁前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很少累及上唇。85%患者出生后就有3个以上1mm长树叶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色素脱失斑,在紫外灯下观察尤为明显,见于四肢及躯干。20%可在10岁以后出现腰骶区的鲨鱼皮斑,略高出正常皮肤,局部皮肤增厚粗糙,呈灰褐色或微棕色斑块。13%患者可表现甲床下纤维瘤,又称Koenen肿瘤,自指(趾)甲沟处长出,趾甲常见,多见于青春期,可为本病惟一皮损。其中3个以上的色素脱失斑和甲床下纤维瘤是本病最特征的皮损。[1-2]其他如咖啡牛奶斑、皮肤纤维瘤等均可见。
2.神经系统损害
(1)癫痫为本病的主要神经症状,发病率占70%~90%,早自婴幼儿期开始,发作形式多样,可自婴儿痉挛症开始,至部分性局灶性或复杂性发作、全面性大发作。频繁而持续的癫痫发作后可继发违拗、固执等癫痫性人格障碍。若伴有皮肤色素脱失可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以后转化为全面性、简单部分性和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繁发作者多有性格改变。
(2)智能减退多进行性加重,伴有情绪不稳、行为幼稚、易冲动和思维紊乱等精神症状,智能减退者几乎都有癫痫发作,早发癫痫者易出现智能减退,癫痫发作伴高峰节律异常脑电图者常有严重的智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孤独症。
(3)少数可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锥体外系体征或单瘫、偏瘫、截瘫、腱反射亢进等,如室管膜下结节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或局部巨大结节、并发肿瘤等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2]
3.眼部症状
50%患者有视网膜胶质瘤,称为晶体瘤。眼底检查在眼球后极视乳头或附近可见多个虫卵样或桑椹样钙化结节,或在视网膜周边有黄白色环状损害[2]。此外尚可出现小眼球、突眼、青光眼、晶体混浊、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4.肾脏病变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肾囊肿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或腹部包块等,在TSC死亡者中因肾脏疾病而夭折者约占27.5%,是该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5.心脏病变
47%~67%患者可出现心脏横纹肌瘤,该肿瘤一般在新生儿期最大,随年龄增大而缩小至消失,可引起心力衰竭,是本病婴儿期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产前超声最早能在妊娠22周时发现肿瘤,提示患TSC的可能为50%。
6.肺部病变
肺淋巴管肌瘤病(LAM)累及肺部常见于育龄女性患者,是结缔组织、平滑肌及血管过度生长形成网状结节与多发性小囊性变,可出现气短、咳嗽等肺心病、自发性气胸的表现。
7.骨骼病变
骨质硬化,颅骨硬化症最为常见,亦好发于指、趾骨,为骨小梁增生所致;囊性变,全身骨骼均可受累,X线可发现;脊柱裂和多趾(指)畸形。
8.其他脏器
包括消化道、甲状腺、甲状旁腺、子宫、膀胱、肾上腺、乳腺、胸腺等均可能有受累,目前认为TSC除骨骼肌、松果体外可累及所有组织器官。
为什么会有白色胎记
一般情况下,无害的白色胎记是由于局部气血凝滞不通,再加上同时伴有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的。上述原因会导致宝宝的外胚叶神经脊色素细胞的异常增多,最终导致皮肤由内向外色素逐渐传导致皮肤,并不断加重而扩散蔓延。
另外一种白色胎记属于病理性的,最常见于结节性硬化症的病人。有人总结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三大特点,即智力低下、癫痫和皮脂腺瘤。其实,结节性硬化症在婴儿时期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皮肤色素脱失斑,发生率约85%。
白色胎记的危害
单纯的白色胎记对身体健康是没有什么伤害的,但是白色胎记并发症会带来不必要的健康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在发现孩子出现白色胎记时候,尽早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防止一系列并发症和病变的可能。
白色胎记伴随症状一般是结节性硬化症,婴儿时期癫痫发作的形式往往是无征兆点头、同时伴随弯腰、两手上举、两腿前踢、抽搐一次,过几秒后又抽搐一次,表现为一连串的抽搐,有时一次发作连续抽搐4-5次或更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抽搐的现象会逐渐减少,但会转变成其它不同形式的癫痫病,癫痫病是一种单纯用药很难控制的疾病。100年前,就已经有人总结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三大特点:皮脂腺瘤、智力低下、癫痫。
白色胎记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病儿,在婴儿时期癫痫发作的形式往往是突然点头、同时弯腰、两手上举、两腿前踢、抽搐一次,过几秒后又抽搐一次,表现为连串的抽搐,有时一次发作连续抽搐4-5次或更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抽搐的形式减少,往往转变成其它形式的癫痫病,而且用抗癫痫药很难控制。早在100年前,有人总结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三大特点,即智力低下、癫痫和皮脂腺瘤。其实,结节性硬化症在小儿时期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皮肤色素脱失斑,发生率约85%。
结节性硬化症预防保健
遗传性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疾病,防治遗传病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课题。如何预防遗传病?由于这类疾病早在胚胎期间乃至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就埋下了病根,所以,责任自然落在患者的父母身上。每一对准备当父母的夫妇,乃至准备择偶成婚的青年男女,在择偶或生育的时候,就要想到如何预防遗传病,这也是实现优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1、择偶
预防下一代的遗传病,始于这一代的择偶与婚配。如果在择偶时忽视健康条件,与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或麻风病人结婚,则下一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将显著增加。患显性遗传病,如软骨发育不全、结节性硬化症等严重畸形和智力障碍者,应先做绝育手术,然后再结婚。其次,若本人患有一般性遗传疾病,应避免与患同种遗传性疾病的人恋爱,防止同种遗传病人相互婚配。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脊柱裂、唇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哮喘、先天性聋哑和高度近视等病
人之间切勿相互婚配。因这类病人之间婚配,其子代患与其父母同种遗传
病的机会将显著增加。如两个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婚配,其后代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机率将高达47%以上!婚姻法上规定的近亲结婚也一定要避免,因近亲结婚的子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也会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此外,正患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和其它一些严重器质性疾病的病人,也不应急于恋爱和结婚。研究结果表明,多种严重疾病患者生育的后代,患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亦会增加。
2、生育
(1)受孕: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首先,要选好受孕时机。夫妻双方的年龄要适当。女方超过35岁,子代患先天性愚型的机会可增加10倍左右;男方的年龄最好不要超过40岁。其次,要注意受孕时男女双方身体所处的“外环境”,如当时正与有毒有害物质密切接触(如正接受放射线治疗或正喷洒农药等),或正在应用某种对胚胎可造成损害的药物,都不能马上受孕。欲受孕,要避开有害的外环境一段时间后方可。第三,女方流产后不足半年者,勿立即受孕;若连续发生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应进行染色体检查,确定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由医生决定是否再次受孕。第四,上一胎是畸胎的妇女,再次生育之前必须经过医生全面检查,弄清畸胎的原因,再决定是否妊娠。
(2)孕期保健:外界不良因素,如某些病毒、毒物和药物都可促进胚胎期间遗传病的形成,因此,孕期应特别注意预防风疹等病毒感染,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密切或长期接触,不滥用药物,以保障胎儿安全。
3、早期发现,治疗遗传病
遗传病并非都是在出生时就能表现出来的。有的在儿童时期,有的在青少年期,有的甚至成年后才逐渐显出症状和体征,如能在症状出现前就做出诊断,可以控制一些遗传病的发生。如半乳糖血症,出生数周至数月可出现拒食、肝肿大、白内障和智力发育迟缓等异常表现。如能及早发现到医院确诊,停止喂养乳制品,代之米汤、肉汤等蛋白质食物,可以防止这种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孩子出生后,父母发现异常,特别出现智力发育障碍,应及时就医。
神经皮肤综合症有哪些分类
神经纤维瘤病
根据临床表现分两型:
神经纤维瘤病I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临床上有显著的皮肤奶油咖啡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本病100%有中枢性神经纤维瘤病,如双侧听神经瘤、多发脑膜瘤、非肿瘤性脉络丛钙化、多节段梭形神经鞘瘤、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皮肤表现少见。
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sis,TS),又称 Bourneville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
脑-面血管瘤病又称Sturge-Weber综合征
是一种罕见的以颜面部和颅内血管瘤病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属脑血管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亦是错构瘤病的一种。
着色性干皮病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XP)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对日光,特别是紫外线高度敏感,暴露部位皮肤出现色素沉着、干燥、角化、萎缩及癌变等,其皮肤和眼部肿瘤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00倍;约20%~30%的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为神经退化,可导致反射活动减弱、感音性耳聋、痉挛性共济失调、进行性认知障碍、手足徐动、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
色素失调症
色素失调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又称色素失禁症,有特征性皮肤改变,可伴眼,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和异常。
肺纤维化会遗传吗
有些致肺纤维化疾病有遗传背景。如家族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性硬化症、代谢蓄积性疾病。
白色胎记对人会有哪些危害
1.、随着年龄的增长,抽搐的现象会逐渐减少,但会转变成其它不同形式的癫痫病,癫痫病是一种单纯用药很难控制的疾病。
2.、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人总结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三大特点:皮脂腺瘤、智力低下、癫痫。其实,结节性硬化症在小儿时期,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皮肤色素脱失斑,发生率约85%。
3.、单纯的白色胎记,对身体健康是没有什么伤害的,但是白色胎记并发症,会带来不必要的健康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在发现孩子出现白色胎记时候,尽早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防止一系列并发症和病变的可能。
脑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眼的病变
眼的病变
tsc视网膜病变第一次由vander hoeve于 1921年描述,他阐述了视网膜的斑痣状错构瘤的构成,现在已经清楚视网膜的斑痣状错构瘤是星形细胞瘤。rowley等对100例tsc患者进行了眼底和视力的检查,发现视网膜错构瘤的发生率为 40%,其中34%为双侧性的。最常见的瘤体形态是扁平的半透明损害(占70% ),其次为草莓样结节性损害(占55% ),介于上述两型之间的过渡型占 9%。30%患者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的视网膜错构瘤。除了视网膜错构瘤外,还发现有其他的眼部病变,如:眼睑的血管纤维瘤、非麻痹性斜视和眼部结构的缺损。七、其他症状 tsc错构瘤可以累及很多系统和器官。有报告 tsc患者出现齿龈的血管纤维瘤和全血细胞减少症。tsc中可并发肝脏的血管肌脂肪瘤,且均与肾脏的血管肌脂肪瘤相关。另外,还有骨皮质囊肿、肾上腺错构瘤、直肠息肉、睾丸血管纤维瘤等。
结节性硬化症
(1)神经系统
脑内多发性结节样肿瘤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癫痫和智力低下都归咎于脑内的结节性硬化,大多分布往大脑半球皮层,额叶较多,表面呈灰白色,质硬,触之如马铃薯般,大小数目不一。结节内若有钙质沉积,X线颅片上可见异常钙化影。底节表面亦为结节好发部位,尾状核头部尤为多见,位于室管膜下,向侧脑室伸入,可高出侧脑室底表面,形如烛泪,在气脑造影或CT片上亦可见侧脑室底面不光整,有诊断意义。在作者所见3例中有l例蝶鞍上方有钙化影,气脑造影则见左侧侧脑室前角底界上移。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各部如小脑、延髓、脊髓也都可有结节存在。
脑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皮质的细胞层次结构紊乱、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神经细胞相对减少、退行性变,并可见巨细胞出现于结节深处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病理改变最多的地方,偶也见于皮层下白质中,形成异位,大多认为是畸形发育的胶质细胞,Kveim(1937)认为此种巨细胞丰富的突起和纤维是结节坚硬的原因。Critchle)发现某些巨大细胞内有Nissl小体及细小的网状结构,属神经细胞,反对都是胶质细胞之说。
上述脑内结节及其微观变化不仅是影像学改变的基础,也是本病患者癫痫、智力发育低下或痴呆,以及颅内高压、脑积水和脑电图异常的病理基础。
(2)皮肤
皮脂腺瘤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在Dawson(1954)分析的46例中有少数无癫痫或智力低下,但皆有皮脂腺瘤。青春期遍布于鼻翼两侧,形似蝴蝶。作者所见3例中,2例为黄褐色;l例呈橙黄色,略带红。Pringle认为皮脂腺增生和上皮变薄是皮脂腺瘤的病变特点,但Hallervorden(1890)认为最重要的变化是真皮中有成群的上皮细胞,而皮下组织可见与上发无关连的毛囊和汗腺异位及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总之,皮脂腺瘤的病理改变并非一律,据微血管扩张程度可分为Pringle型和Balzer型;另有一种由大量纤维组织形成的坚硬的血管结节则称为Hallopean—L redde型。总之,据上述各家报道的病理变化,血管扩张、结缔组织增生、真皮中有大量异位的上皮细胞、皮下组织中有异位的毛囊和汗腺等形成的皮脂腺瘤,成为本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此外,本病还有许多皮肤症状:如鲨革斑、咖啡斑、色素斑、脱色斑等。甲下纤维瘤少见,F0wler(19l0)一组29例,Critchley另一组29例都无此症状。作者报告的3例中,2例有脱色白斑,2例有咖啡斑,2例有鲨革斑;2例双足共4趾的甲旁或甲下各有米粒至豌豆大的纤维瘤;1例的右膝皮下还有一鸡卵大肿块,质坚硬,可移动,无压痛,文献未见报道。
(3)眼
眼底视网膜占晶状体瘤也较常见。呈扁平或圆形灰白色小结节,由未分化的成胶质细胞增生而成。Vonder Hoeve曾认为视网膜上部结节常见;作者3例连同家属7人均未见视网膜结节,仅l例左眼视网膜颞侧上象限近视乳头处见半粒米大小白斑,与Snapper(1940)所见类同,无临床意义;但亦有人认为它是本病少数顿挫型的唯一体征。
(4)骨胳
本病骨胳变化主要表现是骨质硬化、囊性变及皮质增厚。颅骨片上常见内板增厚和密度增高的斑块,掌、指、跖、趾诸小骨骨皮质增厚,囊形变及骨质吸收。椎骨、长骨与骨盆的髓质亦有囊性变,其外围多有硬化边缘。还可见脊柱裂、多指(趾)、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等畸形变化。
(5)内脏
本病有脏器畸形或肿瘤者亦不少。心、肾肿瘤较常见,有的是多发性。肾肿瘤往往包含脂肪、平滑肌、上皮细胞、血管等多种组织;心脏肿瘤则都是横纹肌瘤,常引起心电图异常。心脏肿瘤的细胞类别可包括疏密交错的纤维网,心肌层内成熟脂肪细胞团,“蜘蛛样细胞”及个别星形细胞;肿物与正常心肌组织分界清楚。上述心、肾病变都是发育异常所致的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
白色胎记可以预防吗
1、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抽搐的形式减少,往往转变成其它形式的癫痫病,而且用抗癫痫药很难控制.白色胎记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病儿,在婴儿时期癫痫发作的形式往往是突然点头、同时弯腰、两手上举、两腿前踢、抽搐一次,过几秒后又抽搐一次,表现为连串的抽搐,有时一次发作连续抽搐4-5次或更多.
2、人们怎么预防白色胎记?有人总结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三大特点,即智力低下、癫痫和皮脂腺瘤.其实,结节性硬化症在小儿时期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皮肤色素脱失斑,发生率约85%.
3、白色胎记最常见于结节性硬化症的病人.有人总结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三大特点,即智力低下、癫痫和皮脂腺瘤.其实,结节性硬化症在婴儿时期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皮肤色素脱失斑,发生率约85%.
白色胎记的症状有哪些
白色胎记容易跟人体的正常皮肤颜色相混淆,尤其是当白色胎记长在皮肤白皙的孩子身上时,这种胎记更难辨认。很多父母缺乏对白色胎记常识的了解,因此当孩子身上出现白色胎记的症状表现时,自己也不知道。当然还有一些疾病,比如白癜风的白斑也有可能与白色胎记混淆,因此父母应该对这些疾病都有所了解,根据它的症状进行辨认,以免造成误诊的情况。白色胎记的首要症状表现就是颜色是白色,与正常皮肤容易混淆。那么除了颜色是白色之外,白色胎记的症状有哪些?
白色胎记的症状有哪些:
1、白色胎记又叫脱色素性母斑,是因这一部位没有黑色素导致的,与其说是白色胎记,倒更像是只有这部分没被太阳晒到。白色胎记形状像一片两头尖尖的树叶,有的不规则。色素脱失斑多见于胸、腹、背部及下肢的前外侧,不痛不痒,也不脱屑,没有渗出。有些皮肤白哲的孩子在一般光线下不容易发现,但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则会“原形毕露”。
2、白色胎记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病儿,在婴儿时期癫痫发作的形式往往是突然点头、同时弯腰、两手上举、两腿前踢、抽搐一次,过几秒后又抽搐一次,表现为连串的抽搐,有时一次发作连续抽搐4-5次或更多。
白色胎记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这些,父母可以对照这些症状为孩子做好诊断工作,如果自己还持有怀疑,最好是到医疗机构进行正确的实验室检查,基本就可以确诊了。不过父母最好能够意识到白色胎记的危害性,否则很多父母容易不管不顾。
白色胎记的危害:
单纯的白色胎记对身体健康是没有什么伤害的,但是白色胎记并发症会带来不必要的健康影响,白色胎记伴随症状一般是结节性硬化症,婴儿时期癫痫发作的形式往往是无征兆点头、同时伴随弯腰、两手上举、两腿前踢、抽搐一次,过几秒后又抽搐一次,表现为一连串的抽搐,有时一次发作连续抽搐4-5次或更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抽搐的现象会逐渐减少,但会转变成其它不同形式的癫痫病,癫痫病是一种单纯用药很难控制的疾病。100年前,就已经有人总结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三大特点:皮脂腺瘤、智力低下、癫痫。其实,结节性硬化症在小儿时期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皮肤色素脱失斑,发生率约85%。
白色胎记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这些,父母可以对照孩子身上的症状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类似症状最好及时的到医疗机构做好诊断工作,进而做好治疗工作。
结节性硬化症检查
1.头颅平片
脑内结节性钙化和因巨脑回而导致的巨脑回压迹。
2.头颅CT或MRI
平扫可见室管膜下脑室边缘及大脑皮层表面多个结节状稍低或等密度病灶,部分结节可显示高密度钙化,为双侧多发性,增强呈普遍增强,结节更清晰,可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结节。皮层和小脑的结节有确诊意义。
3.脑电图
可见高幅失律和各种癫痫波。
4.脑脊液
正常。
5.腹部超声
可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多囊肾。
6.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发现心脏横纹肌瘤,肿瘤在最初三年内变小过程显著,成年逐步消失,故大龄儿童及成人检测阳性率低。
7.心电图
可发现心律失常,常见预激综合征。
8.胸部X线
恼人青春痘需对症下药
门诊观察发现,因为痤疮实在是太常见了,常会被忽略治疗的重要性,或自己使用不适当的药物涂抹,而留下难以抹灭的痘疤。依型态来说,痤疮可分为粉刺型、丘疹脓疱型与结节囊肿型;而病灶数目多寡与型态都会决定痤疮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需以不同症状对症治疗。
除了一般的痤疮以外,还有少部分的人是因为内分泌问题、遗传性疾病、药物使用、环境暴露或不适当的化妆品使用等等,而以痤疮作为其临床表现。另临床上也有一些皮肤疾病之表现会让人误以为是痤疮,例如丘疹脓疱型酒糟、结节性硬化症等,这些都需要经由皮肤科医师来做鉴别诊断。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
多发性硬化病变比较弥散,因此症状和体征也比较复杂,可出现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眼肌麻痹、肢体瘫痪、锥体束征及精神症状。病变位于小脑时出现共济失调、肢体震颤及眼球震颤。病变侵犯内侧纵束而出现眼球持续性、不规则的多种样式的不自主的眼肌阵挛。如发生不易解释的眩晕及垂直性眼震,特别是年轻患者急性眩晕及垂直性眼震持续于眩晕停止之后应想到本病。
本病早期可有波动性感音性神经性聋和眩晕,由于病灶多发所以症状复杂,因病变部位而异。如果脑干和小脑内有髓鞘脱失区,或硬化斑块,损害了前庭核或与前庭有联系的结构,临床则表现为持续性眩晕,转头时眩晕加重并伴恶心呕吐。耳鸣及耳聋较少见。部分患者有眼球震颤,形式多变。垂直性眼震同时有摆动性跳动性水平性眼震也较常见。该眼震快相指向凝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