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常见疾病
妇产科常见疾病
虽说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可是仔细道来还是有很多种的,毕竟每个人的境况都不大一样,病情病种也是不可能都一致的了。在怀孕期间用药也要谨慎,不一小心就会对宝宝有影响的。
常见妇科病是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女常见病,常见的妇科病有炎症类、内分泌类、癌症类等。炎症类可以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输卵管炎等。内分泌类可以有多囊卵巢、功血等。癌症类可以分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如阴道炎、前庭大腺炎、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尿道炎,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内膜异位症、月经失调、乳腺疾病、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
引起外阴瘙痒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外阴炎、阴道炎和宫颈炎.女性生殖系统经常会感染各种炎症,出现外阴瘙痒、灼热肿痛、阴道充血、白带豆渣样、白带量多、性交疼痛、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等症状。
注意事项: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和辣椒,还有海鲜等.还要少吃肥肉、动物油和甜食,
阅读以上内容之后,相信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其实,出现这些疾病的原因多半是我们没有忌口,生活作息不规律,身体上的功能也就大大减弱了,尤其是孕妇,这时候提高抵抗力是必要的,还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才行。
肛肠科常见疾病
1、疼痛:患者排便时,肛裂裂口内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肛管内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刺激使肛门内括约肌收缩而又引起持续性疼痛,随时间推移肛门括约肌舒张,疼痛感减轻并逐渐消失,如此再次排便,再次出现即形成反复性疼痛,这种现象称为肛裂周期性疼痛。临床常见患者因怕痛畏惧排便,出现怕痛----忍便----便干----更痛的恶性循环现象。
2、便血:便血是肛裂的常见症状,时有时无,一般出血量较少,血常附在粪便的表面的一侧成条状形血迹、大便终末出现,或仅染红手纸,也常伴有粘液,但不与大便相混,有时候,也出现流血达到数毫升,这主要与溃疡底部,有静脉丛损伤所致。
3、便秘:便秘是造成肛裂的诱发因素之一。因为便秘经常刺激肠壁引起结肠痉挛,粪便内水分大量被吸收,一天不排便,粪便内的60%~70%水分被吸收,表现出大便头一段硬结,以后稀软呈颗粒状,所以肛裂的病人大多,均有不同程度便秘史,因大便干结,粪便的可变性减少,肛管皮肤容易损伤,形成肛裂后又因疼痛害怕大便造成恐惧性便秘,为了减少疼痛次数,不愿定期排便,粪便更加干结,疼痛也就愈剧烈,形成恶性循环。
消化科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炎症性肠病、大肠癌、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腹泻、肠炎、肠结核、慢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胰腺炎、胰腺癌、消化道出血等。
疾病表现
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呃逆、烧灼感或烧心、食欲不振、吞咽困难、腹胀、腹痛、腹部肿块、肝肿大、脾肿大、腹水、便秘、呕血、便血、黑便、黄疸、肝源性低血糖、肝性糖尿病。
孕妇常见的妇科疾病
(1 )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炎,可通过性关系传播。细菌性阴道病是加特纳菌、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生态平衡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症状:白带呈稀糊状,为灰白色、灰黄色或乳黄色,带有特殊的鱼腥臭味。外阴瘙痒。
传染途径:性传播或间接传染。
危害:胎膜早破、早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等。
对孕期的影响:
孕期患细菌性阴道病,如果细菌沿子宫颈上行,可能会导致胎膜早破,从而造成早产。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症状轻重进行筛查、再根据产妇自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措施。
如何预防与治疗:
1. 内裤每日烫煮,避免重复感染。
2、怀孕后,阴道分泌物旺盛,务必注意外阴清洁。
3、性生活的卫生至关重要,不仅要注意房事制之后,之前双方也应该注意清洗干净。
(2 )念珠菌性阴道炎 (俗称霉菌性阴道炎)
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霉菌性阴道炎。女性怀孕后性激素水平高,加上阴道充血、分泌旺盛、外阴湿润等,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于霉菌生长的环境。孕期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就是霉菌性阴道炎。
症状:外阴有明显瘙痒,灼痛感,白带为较稠的白色或黄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阴道壁往往有充血。有时还有尿频、尿痛。
传染途径:性传播或洗涤用具的间接传播
危害:极少数念珠菌经宫颈上行,能穿透胎膜感染胎儿,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等。胎儿经产道感染,多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如通常所说的鹅口疮。有些婴儿还可能出现肛门周围念珠菌性皮炎。
对孕期的影响:
一般来说,孕早期的3个月不需治疗。如果发展严重,医生会在孕3个月后酌情用药治疗,不会对胎儿造成感染。在分娩之前,通常都能治好。(但有时胎儿娩出后有眼睛或口腔的局部感染,可能就是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被少量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医生会即时对新生儿进行治疗,这个不必担心)。
什么是流产
流产的临床分型:流产大多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虽然有的阶段在临床表现不明显,且不一定按顺序发展。但一般不外后列几种过程,即临床分型: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
流产为妇产科常见疾病,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此外,流产易与妇科某些疾病混淆。妊娠于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1000克,称为流产。
1、比喻事情在酝酿或进行中遭到挫折而不能实现:撰写计划因人员变动而~。
2、怀孕后,胎儿未满28周就产出。多由内分泌异常、剧烈运动等引起。产出的胎儿一般不能成活。通称小产或小月。
流产发生于孕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后者,称为晚期流产。
流产临床表现:流产的主要症状为出血与腹痛。
妇科疾病常见种类
1.阴道炎:阴道炎常见种类是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淋球菌感染性阴道炎,常见的主要症状是外阴及阴道瘙痒,有的局部发生糜烂,伴灼痛、尿痛、尿频、阴道分泌物增多、红肿等症状。
2.宫颈炎:子宫颈急性发炎时,宫颈充血、血肿,一触即痛,阴道流出大量黄色脓样分泌物,小腹胀痛,炎症如扩散到盆腔,可有腰骶部疼痛和下坠感。转为慢性时,子宫颈有糜烂、肥大等病变。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黄色。
3.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的主要表现如小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出血不止,可引起下腹疼痛、腰酸等症。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是全身乏力、精神不振、胃部不适,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和性交后更严重。造成不少妇女输卵管发炎、粘连、堵塞或半堵塞从而导致不孕。
4.痛经:是指经前或行经期间发生难以忍受的下腹疼痛,严重时面色苍白、手足出冷汗、呕吐、甚至昏迷。
5.子宫肌瘤: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易引起不孕、流产、早产等症,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6.肿瘤:早期大多无症状,除感觉腹部不适或自己摸到腹部肿块之外,若有压迫症状,容易引起尿频、尿不畅等;恶性卵巢肿瘤由于生长迅速,短期内有腹胀感,并出现腹部肿块腹水,有的可引起闭经与月经紊乱,有的可使幼女性早熟,成年女性月经失调,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等。一旦恶变,肿瘤加速生长或伴腹水,全身症状迅速恶化,危及生命。
7.不孕症:婚后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以上未能受孕者。导致不孕的因素有排卵障碍、输卵管阻塞、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子宫颈炎症等因素。
预防子宫内膜炎要做到哪些
1、应该注意避孕,避免多次进行流产术(流产【译】:妇产科常见疾病,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此外,流产易与妇科某些疾病混淆。妊娠于20 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500克,称为流产(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流产发生于孕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后者,称为晚期流产。)。
2、对于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患者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
4、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在经期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在此期间应该避免性生活。
3、在进行分娩及宫腔手术的时候应该到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治疗,避免造成感染。
5、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营养,并且还要进行积极的锻炼,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流产和月经的区别 定义不同
月经: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
流产:是由于怀孕早期孕囊及其附属物从子宫排除。流产为妇产科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出血与腹痛。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呼吸科常见疾病分类
哮喘病
哮喘病英文: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根据权威机构济南哮喘病医院哮喘病可分类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过敏性哮喘、 药物性哮喘、 老年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 、运动性哮喘 、儿童性哮喘等十几类。
气管炎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中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几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中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又分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咽声音嘶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烟尘和冷空气等刺激都能使咳嗽加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特别是早晚咳嗽加重。如果继发感染则发热、怕冷、咳脓痰。临床数据表明冬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两类: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及肺气肿(emphysema)。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 的特征性病变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病变(闭塞性细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这两种原因所占的比例不同。COPD 的自然病程是可变的,且每个病人的病程都不一样。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特别是当病人持续暴露于有害环境时。COPD对病人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气流受限的程度,还取决于症状(特别是气促和活动能力的下降)的严重程度,全身效应以及有无合并症。
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 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中国是常见病,多发病。
2000~2002年在全国调查了二千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992年在 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十万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 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91.2%以 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多数地区占第3、4位,1980~1989年的构成比仅2.49%,占第8位,这与冠心病、心肌炎发病率与收治率例数增高有关。在气候严寒的北方 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
肺结核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流产概述及临床表现
流产为妇产科常见疾病,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此外,流产易与妇科某些疾病混淆。妊娠于20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500克,称为流产(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流产发生于孕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后者,称为晚期流产。
临床表现:
流产的主要症状为出血与腹痛。
流产的临床分型:流产大多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虽然有的阶段在临床表现不明显,且不一定按顺序发展。但一般不外后列几种过程,即临床分型: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