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孩子要掌握好分寸
表扬孩子要掌握好分寸
儿子程程今年五岁,长得虎头虎脑,很招人喜欢。他常常在外人面前唱歌跳舞后,到我面前显摆,并索要掌声与赞扬。开始,我对孩子竖大拇指,说他是未来的歌王、舞蹈家,对他的赞扬那叫一个费劲唾沫不嫌舌干。后来,我想,如果光表扬他,他难免会骄傲自满,于是,当他再到我面前要赞扬时,我变得爱答不理,有时候我干脆背过脸去,来一句“还行吧”敷衍了事。
后来,我发现小家伙对我有了意见,吃饭绷着个脸,像我欠他钱一样。我问他话也不正眼看我,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我对他的赞扬是假的,哪有夸奖人背着脸的?我想想也对,表扬“未来新星”时就应该下点本儿。于是,当孩子唱完歌再到我面前邀功领赏时,我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对孩子大夸特夸。没想到,热脸蹭了冷屁股,儿子还是不乐意,说我夸奖人太假,不是真心的。
当时我就蒙了:拍个马屁还有那么大学问吗?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后来,我和一个做小学老师的邻居聊起此事,她告诉我,表扬孩子可不简单,轻了,孩子觉得家长不重视自己。重了,孩子会变得骄傲蛮横或是觉得家长在演戏糊弄自己。邻居说,表扬孩子要像做买卖一样,要掐准斤两。如果像奸商一样,表扬时缺斤短两,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而如果像热情过度的小贩,人家要一斤菜,你硬是给人家二斤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猜测。正确的方法是在斤两足够的情况下,秤杆稍微翘一下,让买菜的多点实惠,这才是做买卖的正道。
同理,表扬孩子时,一定要诚心实意,“给足分量”,但切记不要表扬过度,否则,受伤害的会是父母与孩子双方。
表扬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表扬的方法
桐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是非常用心地哺育桐桐,特别是在教育理念上正确运用表扬的手法,值得许多家长学习。专家认为,用表扬的方法来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进步,非常有效果。但表扬要讲方法,讲艺术,如果方法不对就会适得其反。掌握鼓励和赞美孩子的技巧很重要,在此推荐以下方法供读者爸妈参考。
表扬要分年龄
表扬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阶段,比如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口头表扬时再给他一个吻,一次拥抱或者其他的身体接触,效果将更好。而大一点的孩子习惯表扬的方式含蓄一些,可心领神会地向他们眨眼睛,或者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他做的不错。家长应有意留意哪一种表扬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更好。
表扬要及时
家长还应该注意,当孩子的表现很不错时,你的表扬一定要及时。当时的表扬要比迟到的表扬效果好,尤其是他对自己的一贯做法有所突破时。
表扬要具体
很多父母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用“你真棒”一句带过,并不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表扬。其实,这就不是一种正确有效的表扬方式。特别对于一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父母更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的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比如,两个小女孩在一起玩,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另一个赶紧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帮她拍净身上的土。这时,父母就应表扬得具体一些:“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你做得真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就要像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更具体的表扬方法,既赞赏了孩子,又培养了孩子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孩子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况,也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表扬要适当
表扬切记要适当,不要期望值过高,不要表扬过头。表扬过高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会让孩子暗想下次要是达不到怎么办?父母会不会很失望,会不会不喜欢我?有时表扬很简单:一个赞许的微笑,拍一下肩膀,一个OK的手势,点点头。
表扬不要太频繁
表扬不易太频繁,太频繁了会造成孩子接受能力弱,一旦染上表扬瘾,如果没有表扬,就不去做事情。另外孩子会有所不珍惜,养成唯我独尊的想法。它最大的弊端是让孩子的心理变得脆弱,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
表扬孩子真没那么简单
其实,骄傲自满的心理状态,是缘于无知,而不是表扬。当孩子不知道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当成顶峰了,以为到达终点了。这深层的原因是孩子在内心里选的参照系比较低,他专门跟比他差的人进行比较,因此得出了自己比所有人都强的错误结论。遇到这种情况,说明家长需要做另外的动作,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进而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
表扬是把孩子的动力给激发出来,我们不能因为激发孩子的动力可能伴随有孩子不知深浅而骄傲自满,就放弃表扬而让孩子失掉动力。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正确的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同时再用鼓励、确认等其他手段使孩子认识到学习无止境而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事实上,只有不正确的表扬才可能导致孩子骄傲自满。应该讲,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表扬,而是无原则地夸大其词地乱说一顿。
正确的表扬根本就不会使孩子骄傲自满。只有学会了正确的表扬,我们才能既鼓舞起孩子的动力又不至于使孩子骄傲自满。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者把目光盯在被教育者的缺点上,把力气使在改掉孩子的缺点上。这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只要改掉了缺点,就只剩优点了。这种教育思想是极端错误的,它没有看到在孩子身上,一切都是处在生成阶段。如果我们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所谓“缺点”上,就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多么的差,因为此时他的优点还没有产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让孩子感觉他是劣等的,他的自我价值会降到最低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人在强烈的自卑感的控制下,他的表现会极端畏缩,他的潜能处于被埋没的状态。
在心理学上,有所谓的“确认放大原理”:在我们人身上,当我们把目光盯在哪点上,被盯的那点就会放大。在我们自我生命里,我们把注意力持续地放在什么事情上,那个事情就会在我们真实的生命里呈现出来。当我们的家长持续地把注意力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就会把孩子的缺点给放大了。而如果我们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就会把孩子的优点给确认放大了。
家长的目光就像阳光一样,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一样。当我们家长的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就像阳光照在优点的种子上,使优点的种子发芽成长;反之,家长的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就像阳光照在缺点的种子上,使缺点的种子发芽成长。当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当孩子有了自我价值,他成长的生命火焰被点燃了,他会产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2.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长为孩子高兴,表明良好的行为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替孩子高兴,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而家长自己高兴,传达了一个信息: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就高兴,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绩,家长就不高兴。家长无形之中把自己牵扯进去了,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当事人,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要知道,一旦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家长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由此产生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的压力感,这就使得表扬的作用大打折扣。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为家长学习或为家长做事。家长只是为孩子高兴,他学习不好,家长也没有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够轻装上阵。
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身体的接触会比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很多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很少与孩子有身体接触。甚至,连温柔体贴的话都不说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责埋怨与批评。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孩子的动力已经丧失殆尽。
所以,家长们要记住,要想让孩子改变,那么家长必须先改变。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们才能指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
婴儿哭闹怎么办
1.如果宝宝是因为白天睡的时间太长,已经睡饱了,那么晚上自然就会很精神,怎么哄也不想睡觉。家长们要让宝宝在白天的时候少睡多动,不要任其一直睡下去,这样一来宝宝白天累了,晚上就会容易入睡。
2.有的宝宝胃口比较大,晚上睡着睡着就饿醒了,妈妈们可以适当在宝宝临睡前再喂一次奶,让宝宝能够吃得饱一些。
3.有的宝宝刚好相反,是因为吃得太多吃撑了,一躺下来胃里就涨的难受,针对这种情况,妈妈们要掌握好分寸,不要给宝宝吃太多,只要他不会感觉饥饿就可以了。
宝宝有鼻屎不通气怎么办 清除鼻屎
对于鼻塞较严重的,经软化后还是吸不出来的鼻屎,也只有靠外力清理了,如果棉签太大或者不便清理的,可以用小孩专用镊子进行清理。但要记住,清理时一定要有耐心,并掌握好分寸和力度,千万不能心急而用力较大,否则会对孩子的鼻子造成损害。
心理养生四要素 心理养生之秘
为人处事要善于把握度,掌握好分寸,力争做到平凡但不平庸;大胆但不大意;多思但不乱思;敢干但不蛮干;谦让但不迁就;虚心但不虚荣。
AQ(逆境商)是由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提出的一项指标,是衡量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忍受逆境、战胜逆境的素质标准。包括控制力、责任感、影响度和持续性。AQ值越高的人,面对逆境时,越积极乐观,不屈不挠,而终究表现卓越。相反,AQ值低的人,面对逆境时,则会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缺乏创意,往往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怎样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 注意把握分寸
夫妻吵架不要过夜,不要动辄分居或提出离婚、不要“性惩罚”,不要翻旧账,不要让亲属介入,不要摔东西、不要动手,不要贬损对方的家庭成员。冲突过程中,掌握好分寸,做到不伤害对方,不影响双方的感情。
孕妇练瑜伽
孕妇瑜伽是指女性在孕期所做的一系列瑜伽运动,与普通的瑜伽不同。因为孕妇身体情况不一样,体内怀有宝宝,不适宜做高难度的动作,所以,孕妇瑜伽动作都比较简单,而且有所顾及。
孕妇瑜伽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好处,需要孕妇静下心来练习。在练习时,需要强化呼吸练习及腰腹部练习,因为这样有助于顺产。孕妇练习后,体力、肌肉张力都会有所增强。如果能把握好分寸,一般都不会伤害到宝宝。
但孕妇需要注意的是,练习瑜伽一定要掌握动作要领,不然盲目练习,只会伤身体。建议在初期学习时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然后坚持学习一段时间,相信会对身体有益。